人生最大的謊言,是跳出你的“舒適區”

首頁 > 職場

人生最大的謊言,是跳出你的“舒適區”

來源:匿名 釋出時間:2021-09-29 14:20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把時間浪費在對你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面。作者:墨多先生

來源:墨多先生(ID: mrmoduo)

2019年伊始,一好友跟我說,他離職了。原因是想跳出舒適區,彌補自己短板。這個朋友以前是公司的金牌銷售,一直都做得特別好。但他覺得除了懂銷售,還要有點硬實力來提高自己的反脆弱力。於是,他就選擇了IT行業,想要做一名程式設計師。這一年,他又是報培訓課程學習,又是到處找實習,好不忙碌。本以為一年的時間至少可以入門,結果發現一年了門還沒找到在哪。昨天,他跟我說,他不幹了。下一步準備繼續從事本行。

我發現,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這樣,一到換工作,就開始各種琢磨:聽說AI就業薪資很高,要不要換個行業去學習一下?聽說金融行業很掙錢,要不要去他們基層混兩年?聽說月嫂現在是拿錢最高的,想讓我親戚入行試一下。總有人一看到新興行業就眼紅,就開始心猿意馬。但其實,真正聰明的人,會選擇自己所擅長的,並且用最省力的方法去將不擅長的事做到極致,以此達到成功。

 

01:選擇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擅長”可以降低我們成功的成本,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成功機率。其一,從機會成本角度來思考。如果你做出一個選擇,你就必須放棄其他的選擇。但是,每放棄一個選擇,都會反映出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如果你選擇擅長的事情,將會放棄最小的機會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其二,從效率原則角度來思考。如果你擅長畫畫,不擅長打籃球,你進行畫畫的效率顯然會高於你進行打籃球的效率。因此,做擅長的事情,可以讓你更得心應手,不會浪費你的努力和付出

舉個例子:德國鋼鐵大王奧古斯特·蒂森在年輕的時候,曾夢想成為一名文學家。於是,他每日結交文學界的朋友,不知疲倦地讀書,然後奮力寫作。但是,三年過去了,他在文學界還是毫無建樹,這讓他感到很迷茫、悲傷。這時,蒂森的父親勸告他說:你最好還是選一件你擅長的事情來做。無奈之下,蒂森放棄了文壇,選擇了最擅長的經商。蒂森依舊很努力,但不同於文壇的平平無奇,很快,他就在商界闖出了一番天地。同樣的生意,他總是可以比別人賺到更多的錢。面對經濟蕭條,別人的生意都受到衝擊,他卻將生意做得更大,最後讓自己的公司成為德國的鋼鐵帝國。後來,在回顧過往經歷時,蒂森說:我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我最努力,而是因為我選擇了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蒂森選擇了最擅長的,也就是選擇了成功率更大的,自然獲得的利益也是最大的。

與蒂森有相似經歷的,還有美國文壇中傑出的文學巨匠——馬克吐溫。馬克·吐溫在文學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位大文豪曾經有兩次投資經商的經歷,不過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第一個投資的專案是打字機。一個名叫佩吉的人找到馬克·吐溫,聲稱自己正在從事打字機專案的研發,但還差一筆研發經費。他向馬克吐溫保證,產品投放市場以後,肯定能大賺一筆。馬克·吐溫心動了,於是前前後後投了近20萬。但直到別人已經將打字機研發出來,並投入生產,馬克·吐溫投資的專案還停留在除錯階段。毫無疑問,第一筆投資失敗了。第二個投資專案是出版公司。馬克·吐溫知道自己的作品很受出版商追捧,於是他就自己開了一家出版公司。但因為不懂財務,也不懂管理,公司經營一直不順利,最終破產,他本人也是債臺高築。馬克·吐溫的妻子知道自己的丈夫能寫又能演講,所以建議他到各地去巡迴演講,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還清了債務。馬克吐溫做不擅長的事,最終既浪費了努力又浪費了金錢。古語有云:“鶴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其實,牛要跳舞,鶴要耕地,並無不可。只是,牛之舞和鶴之耕,都不會有良好的效果。很多時候,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事,比盲目努力要重要得多。

02:生活不是考試不需要把所有短板補長

對於做自己擅長事的提議,或許很多人會提起“短板效應”。即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有人會覺得,比發揮優勢更重要的,是彌補短板。這種說法在過去有一定道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理論也漸漸落伍了。首先,如果短板的實際影響不大,那就沒必要補齊。我有一個朋友,為人不愛說話,見到同事、領導都只遠遠地點點頭打招呼,然後就想辦法躲過去。平時公司團建、聚餐時也基本不說話,以至於很多實習生都不認識他。雖然不善於人際交往,但公司很多人都很尊重他。他寫文章是一把好手,寫出來的稿子基本不會被客戶更改,一稿過的情況組裡沒誰能比得上他。而且他專業能力過硬,只要是他參與的競標方案,總是能讓客戶十分滿意。所以,即便他還是很害羞,老闆卻還是特別喜歡他,客戶特別信任他,公司對他也特別倚重。為什麼?因為想比專業能力,不愛說話的短板不值一提。

相反,有時候,非要補齊短板,反而是多此一舉。2014年初,Google宣佈用29.1億美金把摩托羅拉移動出售給聯想,出售一週,Google股價上漲8%。Google的CEO佩奇解釋說:"這筆交易谷歌將精力投入到整個安卓生態系統的創新中,從而使全球智慧手機使用者受惠。"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即Google只是做系統的,我們買回來個手機公司回來補短板(硬體),現在發現不如專注我們擅長的長板(系統)更好。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去做。當你的短板對你的影響不值一提時,用你的優點去彌補即可。其次,如果短板會產生實際影響,那就找別人合作補齊。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提出“絕對優勢理論”。簡單理解就是:我們和別人比,我某些方面比他強,但某一方面比他弱。這時候,我們合作做我們各自擅長的,那麼雙方都可以透過交換得到絕對的利益。比如公司財務不夠專業,那就聘用比自己更有優勢的會計師事務所;如果在人力資源上欠缺,可以聘用獵頭或者人力資源諮詢機構;如果市場、公關如果是短板,可以找大量的優秀廣告和宣傳公司為你度身定做;同樣的還有法律服務、戰略諮詢、員工心理服務……你總是可以用合作、購買的方式,補足你其他的短板。網際網路時代,不要看短板有多短,而是看長板有多長。與其非得要花精力補齊自己的短板,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長板優勢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03:擅長不是簡單無效重複而是把擅長的事情做到極致

有人說:做自己擅長的事,容易陷入能力陷阱,會形成路徑依賴,最終進入死迴圈。在《肖申克的救贖》裡就有這麼一個情節:有一位在監獄中呆了五十年的老犯人托馬斯,因為已經適應了監獄的生活,所以他出監獄後,因適應不了外邊的生活,上吊自殺了。可是,托馬斯自殺真的是因為能力陷阱嗎?那為什麼肖申克成功逃出來後,能過上正常生活呢?其實,不是擅長的事產生負面影響,而是習慣產生的負面影響。那習慣和擅長有什麼區別呢?習慣是反覆地做一件事;而擅長是在習慣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迭代。回到例子上來說,即老人是習慣監獄生活,所以只能生存在監獄;而肖申克擅長生活,所以他能在監獄和外界生存自如。要知道,做自己擅長的事並不會陷入死迴圈,做自己習慣的才會。

其實,做自己擅長的事,不僅不會陷入死迴圈,還可以不斷突破自己,製造可疊加式進步。商業評論家金錯刀在他的文章中,說過一個發生在他朋友身上的故事:有一次出差,朋友在和旁邊一位貌不驚人、50來歲的先生攀談時瞭解到,這位先生是做吸管生意的。就是喝飲料用的那種塑膠吸管,平均賣100根才能賺幾分錢的利潤。於是那位朋友就問了一下:“您一天能生產幾萬根吸管啊?”對方回答說:“平均每天能生產1億7000萬根。全中國四分之三的吸管都是我生產的。”原來,這位相貌平平的隱豪就是被稱為中國的“吸管大王”樓仲平,賣了27年吸管,每年光賣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億元。一根小小的吸管,確實利潤不高。但樓仲平生生用二十多年時間,不斷在原有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降低吸管成本,最終做到全球超過三成的市場份額。樓仲平因擅長而熟悉,因熟悉而迭代,因迭代而精進。聚焦自己擅長的領域,並不斷更新迭代,將每一步都變成後來繼續前進的基礎。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這都是非常務實的基業長青之道。物是如此,人也是如此。如果能堅持做到高倍數成長,可疊加式進步,即使起點低,即使30歲還不富裕,10年後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把時間浪費在對你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面。所以與其酸別人擅長的,不如把自己打造成別人得不到的。這對於零資源、無背景、沒關係的我們,才是最好的。(本文完)

 

©作者:墨多先生,北京大學碩士,英國IYIE獎得主,網際網路創業者,每年堅持讀50本書。個人微訊號:woniu22174

上一篇: 關於質量管... 下一篇:我,工作10年...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