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沾染三分俗氣,避開特立獨行的陋習

首頁 > 讀書

《了凡四訓》:沾染三分俗氣,避開特立獨行的陋習

來源:匿名 釋出時間:2021-09-29 14:48

 

一、

你可以點亮自己的光,但是不要吹滅別人的蠟燭。

《道德經》之中有一句話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個人能夠看清自己才是最好的智慧,看清自己並不僅僅是看清自己的缺點,也是看清自己優點應該存在的界限。

人生所犯的錯誤以及產生的禍患,並不僅僅是因為某一方面缺陷導致的,而是因為自己在某些地方過於優秀而導致。當一個人拿著自以為是的習性,炫耀自己所擅長的地方時,最終帶來的必然是災難與痛苦。

人性本身存在著嫉賢妒能的卑劣性,他更希望身邊的人和自己處在“差不多”的水平,所以會取笑比自己更差的,更會嫉妒比自己更好的。

所以當你拿自己擅長的優勢去嘲笑別人時,引發的必然是對方心理的不平衡,更會導致別人的反感,這是禍患的前提。

所以一個人可以保持自身的優秀,甚至可以讓自己在某一方面具備超乎常人的特長,但是不管有多麼優秀,不要用自己的優秀去貶低別人的缺點。

在西晉時期有一個將軍叫王浚,他用火燒鐵鎖的計策滅取東吳,三國分裂的局面由此改善,國家重新歸於統一。

所以王浚的功勞是不可埋沒的,但是在王浚凱旋之時,卻是他遭難之日。

有一個將軍叫王渾,以不服從指揮為理由,上書詆譭王浚,並且把他交到了司法部門論罪,又誣告他攻下建康之後,大量搶劫吳宮珍寶。

這讓王浚感到十分惱怒和畏懼,他想起來當初收服劉禪的大功臣鄧艾,就是在獲勝的時候被謠言誣陷而死的,他害怕走上鄧艾的舊路,就上書為自己辯解。

而晉武帝司馬炎心裡明白他是被誣陷的,所以並沒有治他的罪,最後力排眾議,將他免罪,並且也對他論功行賞了。

後來,王浚每一次立功的時候,都會遭到眾人的詆譭,也被其他豪強大臣一再彈劾,總之,建立的功勞越大,他的仕途就越不順,有的時候在朝廷之上其他大臣爭辯時,激動的時候也不跟皇上告辭,生氣的轉身就走。

他的一個親戚範通這個時候就對他說:“你有這麼大的功勞,但你知不知道什麼原因讓你走到這一步。”

王浚疑惑的看著他,不知道其中緣由。

範通就說:“你凱旋的時候,應當退於家中,不要提什麼伐吳的事情,有人問起來,你就說‘是皇上聖明,也是其他將帥共同的努力,我是沒什麼功勞的’,這樣他們能不慚愧嗎?”

王浚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後來照著他的話去做,讒言果然自動停止了。

二、

任何事情都存在著兩面性,在那些表象背後潛藏著看不見的影響,人的認知存在的侷限,大多數人也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的問題,如果不能參透事情的背後的道理,則會被背後的負面因素牽制。

就像王浚一樣,立功的時候看到的是自己的功勞與成就,也能看到別人對自己的詆譭,但是唯獨看不到這一切都是功勳與成就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個人只有從自以為是的侷限中覺醒,才能避免自己的鋒芒觸碰了別人的痛,這樣自然免禍。

《了凡四訓》之中有一句話: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

我們身處於當下,不要用自己的長處去掩蓋別人的長處,不要用自己的善行去和別人比較,不要因為自己的知識多就去為難別人,修煉自己的才智,不要鋒芒畢露,看見別人的過錯也要包容,並且幫其掩蓋。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綜合能力一般,一旦遇到在某一方面表現特殊優秀才能的時候,就特別的激動,顯得特別興奮,企圖以自己的優秀向他人證明一些什麼,甚至想要用自己的長處遮蓋別人的長處,顯露別人的缺點。

但是卻不知,當你刻意炫耀的時候,帶來的只會是別人的反感。

高處不勝寒,用“鶴立雞群”的姿態與別人相處,一定會遭到別人的羨慕與嫉妒,甚至是恨意。

所以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沾染三分俗氣”,不要讓自己顯得特立獨行,格格不入。

並且由衷的發現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所擅長的地方,像《論語》之中所說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到賢德的人就向他學習,看到不賢德的人,也要在內心仔細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毛病,這才是立身處事最好的法寶。

 

上一篇:心語 人上人... 下一篇:4個不顯老的...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