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人幾乎都是全面平庸

首頁 > 讀書

平庸的人幾乎都是全面平庸

來源:匿名 釋出時間:2021-09-29 14:00

01

成功的人生都是有明顯的階段性的。而每一個階段性的突破,想從這個階段進入到下一個階段,都需要在上一個階段有良好的積累,但無論積累好一點還是壞一點,只要你想進入到下一個階段,都需要冒巨大的風險。吳曉波說,他的人生有明顯的階段性。20歲之前上學。20歲到30歲當財經記者。30歲到40歲寫出了幾本財經超級暢銷書,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財經作家。40歲到50歲開始傳媒企業化運作,成為公司老闆。現在他已經52歲了,開始嘗試直播帶貨,開始做自媒體。羅永浩也是,高二之前一直在上學。輟學後到27歲,一直在尋找人生的方向。28到35歲成為新東方名師。之後離職找專案創業。35歲到45歲的時候一直在創業,經歷了牛博網、老羅英語培訓和手機公司,雖然都沒成功,但不斷地轉型和嘗試,始終讓他保持熱度併成為火的時間最長的網紅。他已經快50歲了,現在開始做直播帶貨並進入娛樂圈,不斷地上綜藝。韓寒也有類似的經歷。幾乎所有的創業者、明星、網紅、企業家都有類似的經歷,他們的人生有明顯的階段性,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不斷地轉型、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嘗試新的東西,有的嘗試成功了,有的嘗試失敗了。但是他們始終在冒著風險在嘗試新的東西。只不過失敗了就繼續嘗試新的,成功了就把企業從小做到更大,從沒有名氣做到有名氣。但是普通人的人生狀態和成功的人之間有明顯的區別。那就是普通人的人生沒有階段性。他們的人生是平鋪直敘到死的。當然我說的普通人的人生沒有階段性的意思不是說普通人不會經歷上學、找工作、換工作、結婚生子。普通人的人生也會從0歲過到80歲,但是我們發現,普通人的人生階段,基本都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由生理年齡決定的人生狀態,到了時間就上大學,到了時間就結婚,到了時間就生孩子,到了時間就生病死了。然後換工作也是因為實在幹不下去了,沒辦法了,所以才走的。也就是,普通人缺乏對於事業的極強的主觀能動性層面的決策。他們幾乎從來不想轉型,只要日子稍微穩定一點,他們就希望能保持下去,只有在實在過不下去的情況下才會被迫尋求新的方向。他們從來不會革自己的命,從來不會主動放棄已有穩定,然後為了尋求突破去承擔風險。如果你當作家當的好好的,你會去開賽車嗎?你會去做雜誌嗎?你會去拍電影嗎?你肯定不想。當然了,大部分人的能力連作家都當不上。總之,平庸的人幾乎都是全面平庸。

02

你看到的毫不費力,只是別人已經異常努力。

李誕從來沒佛系。脫口秀開播以來,辦公室的一個花痴女,看到李誕說話就咯咯笑,分享給我們他的想法:李誕太好玩了,他就是那種隨隨便便玩兒,逗大家開心,無慾無求的,特別佛系。我們跟她開玩笑:逗你開心我們看出來了,但是什麼,讓你覺得,李誕就是隨便玩玩兒,無慾無求的呢?同事說:你看,他哪有老闆的樣子呀。你們沒看奇葩說,他帶隊時,也是基本靠組員,不指導組員的。他多搞笑啊,每句話都想笑,現在看到他,他不說話我都想笑。聽完後,我心裡默唸:李誕真牛逼啊,都這麼拼了,也在節目裡說過很多次自己喜歡賺錢了,還能讓觀眾覺得他佛系,無慾無求。先說明一點,無慾無求和猛賺錢,兩者沒有對錯,沒有高低。我自己更喜歡猛賺錢的人,只是還做不到,哎,尷尬、心塞。1)此佛系非彼佛系。在十三邀這個節目裡,許知遠問李誕:大家都覺得你佛系。李誕說的:佛系不是躺著不動,不是不努力,恰恰相反,它是每天精進自己(大概意思)。這就很有,年輕人眼裡的偶像,各種佛系,各種無慾無求,其實只是為自己偷懶找的藉口。而李誕自己從來沒有放鬆過自己。打磨每個段子,甚至剛開始時,把自己頭髮染成紅色,刻意做一些自己心裡不想的事情。2)李誕到底有多拼。李誕的好朋友蔣方舟(對,就是那個年少成名的女作家),在李誕出第一本書時,曾經說過:你們知道李誕有多拼嘛,他是我見過的最努力的90後。後來蔣方舟還專門給李誕寫過一封公開信,大意是現在倆人觀點有點兒不一樣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去年看過一場笑果文化的脫口秀,恰好趕上了魯豫有約跟訪李誕,那場李誕也上場講了,底下的人哈哈大笑,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那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了,說完脫口秀後,李誕接著去接受採訪去了。這才是人家工作的狀態。李誕斗酒詩百篇,那是不存在的。切記切記,只有異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03

年輕人追求的穩定,真的存在嗎?昨天跟我媽聊天,掙錢多有什麼用,工作不穩定,老了怎麼辦。媽呀,真是要命啊。突然想到剛來上海時,跟我堂弟電話聊天,我說上海上班,路上至少半個小時以上,地鐵擠,加班是家常便飯,租房貴等等等等。估計堂弟聽的不耐煩了,反問了一句:那你去上海乾嘛呢?確實是,如果當時畢業,回老家,學歷加上親戚的幫忙,可能也能找份不錯的體制內工作。但之後呢?親戚的幫忙也就是把你引薦進去,自己不善於經營關係,往上走的可能性更小了。大城市就不一樣了,不說機會更多,至少機會更加平等一些。我跟堂弟說:你看,我們一大家子,都沒有做官的,沒有做生意有錢的,咱們那個地方,做什麼事兒都要講關係。大城市,相對來說,更公平一些。幾年後,越來越覺得,年輕人,如果家裡沒有特別殷實的家底,都該來大城市看看,哪怕是一兩年呢。看過一份報告:在一線工作過的外賣員,回到老家後,他們是一批最守時的群體,能夠極大的帶動當地人們的時間觀念意識。這份報告,肯定略有誇張,但至少說明一點,這些經過培訓的員工,職業素養,會讓他們終身受益。前年朋友結婚,他跟我抱怨:婚慶公司太扯淡了,結婚前的一天,非說要加錢,否則就不主持了。朋友答應後,第二天又說有變,總之,就是可能還需要再多點兒錢,朋友父親急了:這個婚禮,你如果主持有一點兒問題,你今天也別走出這個門了。加錢?不可能。最後當然沒有再加額外的費用,但這太他媽影響心情了。話說回,穩定的工作,有個親戚,年輕時算是市裡某個機關單位的部長,孩子也安排好了工作,幾十年過去了,孩子們雖然工作也輕鬆,但真的是沒有再成長了,更談不上超越父輩了。相反,那些靠自己的人群呢,開始可能比較辛苦,甚至現在仍然辛苦,到因提升而帶來的巨大幸福感,是遠超在一個崗位上一直無變化的親戚的。再者,以前的鐵飯碗,享福的工作,現在也不再是鐵飯碗,打卡刷臉一樣也不落下了。真正的鐵飯碗不是工作一直不變,而是到了哪裡,都能憑本事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上一篇:“吃飯看個電... 下一篇:人生,是個還...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