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語言,連線世界:第二屆雅努斯論壇“致敬翻譯的力量”

首頁 > 科技

跨越語言,連線世界:第二屆雅努斯論壇“致敬翻譯的力量”

來源:野史來探究 釋出時間:2024-04-26 05:36

在人工智慧翻譯技術日益精進的今天,手工翻譯的獨特空間與價值體現在何處?面對AI技術的高歌猛進與人類情感的細膩幽微,我們又該如何讓二者相得益彰?2024年4月23日,以“跨越語言,連線世界——致敬翻譯的力量”為主題的第二屆雅努斯計劃頒獎禮暨雅努斯論壇在安徽合肥科大訊飛總部舉辦,學者、譯者和作家圍繞人工智慧時代的文學及人文社科翻譯展開對話,討論譯者和人工智慧翻譯如何透過不同的途徑實現對社會的貢獻。

與會嘉賓合影

雅努斯論壇是雅努斯計劃的一部分。2021年,北京單向街公益基金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聯合發起了“雅努斯翻譯資助計劃”。這一計劃並不簡單著眼於某一本譯著的出版與傳播,而是將目光對準投身於文化和文學交流事業的幕後譯者群體,致力於遴選和資助活躍在學術和文學翻譯事業的英、法、德、日、俄等各個語種的優秀中文譯者,對他們付出的種種艱辛和努力表示敬意和支援。

2023年,“第二屆雅努斯翻譯資助計劃”啟動,由黃葒、楊全強、王升遠、餘澤民、但漢松、陸大鵬、張健、張向榮擔任複評評委,高興、黃昱寧、李雪濤、劉北成、羅新、徐靜波擔任終評評委,歷時一年,評選出六位“未來譯者”和一位“傑出譯者”。獲獎名單在23日的頒獎禮上揭曉,步朝霞(英語譯者,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董樹寶(法語譯者,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教授)、劉慧寧(英語譯者,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南京大學英語系碩士)、王淵(葡語譯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和韋清琦(英語譯者,北京語言大學文學博士,東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分別獲得“未來譯者”資助,金曉宇(英語、日語、德語譯者)獲“榮譽未來譯者”特別資助,袁筱一(法語譯者,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獲得“傑出譯者”資助。

雅努斯計劃終評評委、《世界文學》原主編高興在致辭中說:“其實大多數讀者讀的並不是外國文學作品,而是外國文學翻譯作品。我們在讀這些作品的時候,既是在讀原作者,更是在讀翻譯者。翻譯和文學翻譯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從翻譯到文學翻譯,譯者決定了關鍵的飛躍。雅努斯資助計劃恰恰是把文學翻譯的一個主體照亮,那就是譯者。我由衷地向雅努斯翻譯資助計劃致敬,這是一個散發著人文主義光澤的計劃。”

作家、雅努斯計劃發起人之一許知遠表示:“譯者在潛意識裡尋求個人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才是雅努斯計劃追求的、也是翻譯最有魅力的時刻。翻譯的事業很美妙,它豐富我們的世界經驗,在這種豐富性中,我們可以辨清自己、擴充套件自我。包括翻譯在內的所有智識行為最終不是讓我們通向某個答案,而是幫助我們不懈地進行情感的、精神的和智識上的一種訓練。”

論壇組織了兩場討論,第一場主題為“文學翻譯和人工智慧的相遇”,由出版人楊全強主持,袁筱一、餘澤民、步朝霞、王淵四位譯者對談。第二場主題為“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文社科翻譯:現狀與展望”,由譯者、作家陸大鵬主持,強朝暉、劉慧寧、董樹寶三位譯者對談。人工智慧對翻譯行業可能產生什麼影響?翻譯家們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翻譯?不少譯者嘉賓的另一重身份是高校教師,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翻譯的應用給大學教育帶來的挑戰?嘉賓們的討論將話題引向深入。

法語譯者、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筱一在對談中表示:“我們一直糾結於人工智慧能否超越我們。人工智慧翻譯的完成度已經非常高,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我常常反過來想,文學翻譯是為了什麼?為了一個完成度很高的譯本嗎?肯定不是。翻譯有好壞,但翻譯無定本。再偉大的譯者,也不會以追求定本為己任。文學翻譯最重要的價值在於過程之中,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一次次地激發了新的語言經驗,也激發了生活在語言居所之中的人的經驗。文學翻譯中最寶貴的就是所有這些個體經驗的累積。可怕的不是AI的完成度超過我們,可怕的是我們人類有一天丟失了經歷這一切的興趣與能力。”

葡語譯者、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意語系助理教授王淵在討論中提到:“如果說人工智慧翻譯更適合處理程式化、模式化的文字,而缺乏對於感情的捕捉,那麼當代大學教育可能亟需加強的是情感教育。當AI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大學生的翻譯與學習,他們的思維也會部分地被這種AI產生的文字所塑造。對細膩情感的認知正是需要加強的,這也是當代大學教育理念中較為薄弱的一環。”

科大訊飛自2021年以來持續支援雅努斯翻譯資助計劃。科大訊飛副總裁徐榮盛表示:“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有的體驗,甚至所有的困擾都是內心的對映,如果透過翻譯我們能遇見一個更大的世界,就能找到更多逾越困境的途徑。科大訊飛將繼續致力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特別是在語言翻譯領域。我們堅信,透過人機協同模式,可以極大地提升翻譯的效率和質量,推動全球知識共享和文化互通。”

正如袁筱一教授在答謝詞中所說:“雅努斯計劃讓日漸式微的文學有了些許眾聲喧譁的高光時刻,這能將更多人帶入書的世界。”與會嘉賓們期許,在人工智慧的支援之下,人文社科與文學的翻譯事業能與時代共同進步,使得更多優秀的作品跨越語言,得到廣泛傳播,在表達具體入微的個人情感的同時,展現人類共有的精神文化價值。

附:“第二屆雅努斯翻譯資助計劃”獲獎名單及致敬辭

年度傑出譯者

袁筱一

法語譯者,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代表譯作有《溫柔之歌》《生活在別處》《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等。

致敬辭

從《生活在別處》到《溫柔之歌》,從《流浪的星星》到《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從《西西弗神話》到《法蘭西組曲》,袁筱一的譯筆始終能精準拿捏文學翻譯最難能可貴的平衡感:在外語與母語之間尋求平衡,在信達雅之間尋求平衡,在學術態度與文字觸覺之間尋求平衡,在精準的再現和極致的藝術追求之間尋求平衡。積澱多年的深厚翻譯功底,並沒有磨蝕袁筱一對翻譯事業的初心和熱愛,我們依然能從她翻譯的新作中捕捉到她對詞語的敏感和對審美的堅持。在國內眾多譯介法語文學,尤其是現當代法語小說的譯者中,袁筱一女士是當之無愧、首屈一指的中堅力量的代表。——黃昱寧

在法語文學翻譯領域,袁筱一無疑是一位獨具個性和風采的佼佼者。她從未把文學翻譯當成一門孤立的手藝,而是從一開始就自覺地將之同文學創作、研究和評論融為一體。作家、學者、評論家和翻譯家的多種身份,其實是相互豐富、相互拓展和相互支撐的。正是這樣的豐富、拓展和支撐,讓她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一名理想譯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和前提:深厚的學養,高度的藝術敏感,兩門語言間的相對平衡,出色的轉化和表達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天賦、熱愛和敬畏。在三十年的文學翻譯生涯中,她依憑內在激情和專業精神,翻譯了《生活在別處》《溫柔之歌》《法蘭西組曲》《流浪的星星》《風格練習》《西西弗神話》《杜拉斯傳》《簡單的激情》等三十餘部法國文學傑作。她的翻譯精準、細膩、有效,富有生氣和活力,注重傳達詞語的細微差別和作品風格,總是能給讀者帶來新鮮、發見和啟發,曾打動無數的讀者。她還特別重視對作家和作品的評論和闡釋,出版了《文字傳奇》等多部專著,在某種意義上,又將文學翻譯提升到文學啟蒙和人文教育的高度。——高興

袁筱一教授以其對近現代法國文學演繹脈絡的精準把握、對法國現代思想深入肌理的體味,以及對法語的透徹理解力和母語的出色表達力,在幾十年的生涯中翻譯了諸如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蕾拉·斯利瑪尼的《溫柔之歌》、阿爾貝·加繆的《西西弗神話》、勞拉·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等具有較高難度的三十餘部作品,努力將法國文學,尤其是20世紀以來的重要代表作介紹給中國讀者。她的譯作不只是為中國讀者開啟一扇扇窺探或眺望法國文化的視窗,並且引導讀者深入作者的內在風格和心靈世界。作為一位傑出翻譯家的同時,她也是一位獨具慧心和體悟力的研究者和評論家,因此她的最可貴之處在於將潛隱於文學形式中的法國哲學和藝術,或者說是法蘭西的精神,也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出來,從而達到或者是開創了一個文學與思想相融通的翻譯新境界。——徐靜波

未來譯者

步朝霞

英語譯者,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代表譯作有《木星的衛星》《理智與情感》《向海明威致敬》《我不想知道的事》等。

致敬辭

步朝霞的翻譯領域有些寬泛,嘗試了多位作家和多種題材的翻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的《木星的衛星》,是她的一部代表譯作。在諾貝爾獎的頒獎詞中,門羅被譽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一生主要寫作短篇,且以女性為主要的寫作物件。步朝霞的譯作,非常好地體現了原作的敘事風格:舒緩悠長、流暢明快而又極富日常生活的內蘊和情趣,值得細細品味和咀嚼。譯文在遣詞造句上也竭力貼近原作,句子簡潔乾淨,讀來毫無滯澀的感覺。這與譯者的中國文學功底也密切相關,只有熟練駕馭母語且對母國的文學有相當造詣的人,才能充分體味外語作品的精彩並將其恰如其分地傳遞出來。——徐靜波

董樹寶

法語譯者,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教授。代表譯作有《東風》《知識考古學》等。

致敬辭

作為學者型譯者,董樹寶已貢獻了多種高水平的重要學術譯作。《東風》譯自英文,中譯本準確生動地轉達了原作豐富細緻的歷史資訊。福柯的《知識考古學》、德勒茲的《<荒島>及其他文字》等當代法國哲學作品均譯自法文,更體現了譯者出色的專業素養和精進風格。——劉北成

劉慧寧

英語譯者、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南京大學英語系碩士,代表作有《夏》《中世紀之美》《英雄與惡徒》等。

致敬辭

劉慧寧的譯作列表中既有《英雄與惡徒》和《影子之舞》這樣才氣斐然的英語小說,也有《中世紀之美》和《德勒茲論音樂、繪畫和藝術》這樣長於思辨的學術專著,翻譯領域涉獵廣泛,風格靈活多變。在“季節四部曲”等當代英語文學作品的譯稿中,劉慧寧的準確性與專業性令人印象深刻,她以嚴謹的態度和深厚的功底化解難度:無論是原文對古典文學傳統的呼應,還是文字中出現的當下時代的印記——流行語、俚語、雙關甚至emoji——劉慧寧都能見招拆招,在深入研究時代背景和作者風格的基礎上,將種種文字遊戲巧妙、流暢地轉化成中文。更令人驚喜的是,劉慧寧對於原文情感與詩意的把握,達到了細膩甚至貼身的效果。我們在劉慧寧身上,看到了一個傑出翻譯家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潛質:敏感、勇氣和靈光。——黃昱寧

王淵

葡語譯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助理教授。代表譯作有《所有的名字》《生者與餘眾》《遺忘通論》等。

致敬辭

16世紀伊比利亞全球化以後,語言和民族再也不是一體的了。儘管居住在莫三比克島從事作家和記者工作的阿瓜盧薩不是“主流”葡語作家,但這位使用自己母語——葡語寫作的安哥拉籍作家,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二十五種語言。王淵所譯的《遺忘通論》儘管是一個純虛構的故事,但作為講故事的高手,阿瓜盧薩卻透過一個名叫盧多的女人的視角講述了安哥拉的歷史,這也是作家自己的歷史。阿瓜盧薩將隱晦複雜的衝突透過通俗易懂的文筆表達出來,令人愉悅,而譯文所使用的文體格外恰當,用詞精準,表達細膩,給中文讀者帶來極大的閱讀享受,同時也向漢語世界打開了一扇通向葡語非洲的窗戶。王淵在題為《阿瓜盧薩的虛構世界》的代譯後記中認為,至今中國知識界依然只關注“光鮮亮麗的歐美與東洋”,而他卻認為“在我自己的閱讀體驗彙總,反倒在非洲葡語文學身上體會到最意外的親切感。無論是政治道路上的曲折反覆,還是在文化問題上的交鋒爭鳴,萬里之外非洲人民的所思所想似乎都能在我國的歷史程序裡找到對應”。任何的翻譯都是再闡釋,極為難得的是,譯者對《遺忘通論》有著作為當代中國人的獨特理解。也正因為如此,他的譯本才格外傳神。——李雪濤

韋清琦

英語譯者,北京語言大學文學博士,東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代表譯作有《愛達或愛慾》《刀鋒》《人性的因素》等。

致敬辭

憑藉著熱愛和堅守,韋清琦長期孜孜不倦地從事文學翻譯研究和實踐,已出版譯著二十部,顯示出令人信服的實力和不可估量的潛力。他深知文學素養和語言功底的極端重要性,一直在此方面費心用功,毫不懈怠,並在不斷的提升和開拓中,以研究者和翻譯者的雙重身份,迎接著各種各樣的錘鍊和挑戰。他所翻譯的《愛達或愛慾》《刀鋒》《羚羊與秧雞》《珀涅羅珀記》《人性的因素》《當她們羽翼尚存》等外國文學作品,反映出他對原著意蘊的精準把握,對複雜世界和幽微人性的細緻洞察,對不同作品不同風格的有效駕馭。他翻譯的毛姆、阿特伍德、格林、納博科夫等外國名家名著贏得了不少的掌聲、稱讚和榮譽。這顯然不僅是原著的勝利,同樣也是翻譯的驕傲。——高興

韋清琦教授是一位學者型翻譯家。學者型的一個長處,是對於所翻譯的作品的前後脈絡以及相應的背景會有較好的學理性把握,因而其譯文往往能與原文達到較為融洽和準確的契合;而其一個弱點是,譯文有時會流於學究氣,甚至過於拘泥於原文的滯澀。幸好,韋教授的十餘部譯作,恰好展示了長處而避開了短處。他的代表譯作之一,納博科夫的《愛達或愛慾》,幾乎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優秀翻譯家的才華。原作可謂作者的巔峰之作,敘事的跨度長久,登場人物之間關係的錯綜複雜,敘述視角的多元交叉,以及跳躍般的意識流的描寫,多種文字的夾雜,乃至頭韻文字的遊戲式的運用,都給譯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的折磨。譯者神閒氣定地花費了長久的時光,在譯作內加上了近百個研究性的註釋,終於將原作以中文的形態呈現在了讀者面前,譯文依然閃耀著原文的鮮活生動的文學性。這是一項艱鉅而富有成效的勞作,拓展了譯文的可能的寬度。韋教授的這一努力,幾乎體現在他所有的譯作上。——徐靜波

未來計劃榮譽譯者

金曉宇

1972出生於天津,現居杭州,翻譯家。幼年不幸眼部殘疾,後來被確診為躁鬱症。透過自學,金曉宇掌握了英語、日語、德語。一次偶然的機會,金曉宇獲得在家翻譯作品的機會。自2010年起從事翻譯工作,英譯中圖書有《船熱》《誘惑者》《寫作人生》《嘻哈這門生意》《劇院裡最好的座位》《十首歌裡的搖滾史》等;日譯中圖書有《和語言漫步的日記》《飛魂》《絲綢之路紀行》等;德譯中圖書有《本雅明書信集》。

致敬辭

金曉宇說自己的翻譯工作相當於“畫匠”:“翻譯就像描畫,描得越貼近越好。”他表達的這個意思,或許接近於我們通常所說的“直譯”,不加詞,不減詞,透過基本上可以相對應的漢語,把英語、日語、德語原文傳達的意義(包括資訊),傳達給漢語讀者。他的漢語平實質樸,我們或許可以說,真正的寫作也是平實質樸的,但金曉宇並非剛學了一招“亢龍有悔”的郭靖,不管對面敵人是誰,出手就是這招“亢龍有悔”,他實際上是很注意原作者以及不同文體的口吻和腔調的。比如他譯多和田葉子的小說,他譯別的作者對多和田葉子小說的評論,就平實流暢;他譯本雅明書信,就帶有某種走山路般的崎嶇感,非常接近本雅明本人在思考文化與哲學問題時的那種認真、較勁。金曉宇的翻譯並非無懈可擊,在有些地方,反而因這種認真和較勁而缺少了應有的放鬆感;但在很多領域、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奉行“差不多就行了”標準的時代,這種認真和較勁其實是無比珍貴的。——楊全強

儘管坊間有一些本雅明的譯本,但金曉宇翻譯的《本雅明書信集》對我們廣泛瞭解20世紀上半葉這位猶太裔哲學家、文化評論家和散文家的人生階段,更準確地瞭解他的思想階段及其特徵,是至關重要的。本雅明的書信,使我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觀察無數的細節,看到哲學家本人詳細描述和解釋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歷程。這樣一部書信集的翻譯非常不容易,因為其內容涉及20世紀上半葉重要的人物、思想、時代精神,如果沒有對本雅明及其所處時代的整體把握的話,是不容易翻譯好的。從術語和不同歷史人物的思想表達來看,金曉宇對原文的理解還是相當準確的,因此譯文自然、通順,也相當傳神。因此,這部書信的出版,很可能會引發漢語世界對本雅明研究的轉向:從之前的宏觀、整體研究,轉向與其思想相關的細節研究。——李雪濤

澎湃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上一篇:Q-SYS橋思AI+... 下一篇:一段音訊就能...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