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一臺AI PC?

首頁 > 科技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臺AI PC?

來源:尋美食 釋出時間:2024-04-26 05:54

作者|高飛

聯想可能是AI PC概念落地最主要的玩家之一。

前幾天參加聯想的創新科技大會,其中最關鍵的內容,正是AI PC。不誇張地說,聯想可能把整個生態都請過來了。

上午的主論壇,高通、英特爾、AMD的三位CEO輪番證言。我當天下晝的AI終端產業生態創新論壇主持一場圓桌,也是三家晶片公司嘉賓共同參與,這麼多年參與的活動很多了,大家在一個環節講話,有額外一重意義。

聯想創新科技大會·AI終端產業生態創新論壇

先來說AI PC的價值問題。現在已經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一種看法來自產業,比如剛才我們說的聯想、微軟以及晶片公司等,都在把AI PC當作下一個產業亮點去運營。當然,也還有很多人覺得PC沒有什麼可講的,AI PC也只不過是PC加了一個字首,創作不出多大的價值。

相對來說,我更贊同AI PC價值論。不是因為有多少企業在宣傳,而是從“模型與算力”要協同發展這個角度,AI PC有一定的合理性。

實際上。AI PC和傳統PC可能是不同種別的東西,而且AI PC更接近於早期PC的理念,它的可玩性很高。

1、PC的問題是什麼

一提起PC產業,很多人會覺得技術含量不大,或者使用價值不高。我覺得關鍵就是可玩性出了問題。

早些年間,我還在大學DIY電腦的時候,是很有熱情的,就是因為當年在PC上可玩的東西很多。在沒有智慧手機的年代,也沒有云計算的時代,對於個人使用者而言,遊戲、辦公、學習,你可以想到的任何軟體應用,都需要在PC上使用。

而PC價值的下降,恰巧是最近十年形成的看法,伴隨PC聲量下降的,是智慧手機的崛起。

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大家發現,PC能幹的事情,在智慧手機上都幾乎都能幹。而手機上能幹的事情,比如指紋識別、移動定位等,PC還不一定能幹。此消彼長之下,PC的價值就越來越低。

一言以蔽之,PC並沒有提供對手機而言,更有價值的東西。PC的算力可能更高,容量可能更大,螢幕尺寸也更大,但是並沒有什麼應用,需要這些多出來的效能。

2、改觀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但是如果大家仔細觀察的話,你就會發現,在AI PC概念出現之前,PC產業的價值就已經在提升了,推動力就是遠端辦公。

在全球都要保持社交距離的幾年,遠端上班、遠端上課的需求,讓人們發現,原來仍是有一些應用場景,是手機不太擅長的。比如遠端會議,手機無法一邊互動,一邊看文件;遠端上課也是同理可證。

因此,這幾年PC的銷量實際上出現了大幅上升,甚至在歐美地區還出現了缺貨問題。

我覺得AI PC概念的出現,和這件事給人們帶來的啟發是有關係的。人們發現,其實不是PC沒有價值,而是像我們在第一段落說的,我們多數的工作生活場景,用不到PC溢位的效能。

3、大模型成了一個真正的拐點

遠端工作的需求,讓人們認識到,PC依然有其獨特的場景可以發揮作用。最後,大模型的出現,讓這個場景優勢進一步發揮。

可能有人會懷疑PC的價值,但是很少有人會懷疑大模型的價值。而恰是大模型為PC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大模型的使用效能,是和算力成正比例關係的。也就是,算力越強,模型越強。

剛才我們說過,PC的價值發揮不出來,是因為它的效能優勢,在智慧手機面前毫無存在感。而大模型的出現,讓PC相對於智慧手機溢位的效能,有了用武之地。更誇張的是,不僅有了用武之地,甚至還不夠用。因此,幾個晶片廠商,都在PC上加裝了專用加速晶片NPU,來緩解PC機能可能還不夠的問題。

有多大算力,辦多大事兒。

在幾十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萬次運算)和幾百Tops這個區間。就成了AI PC可以發揮工作的場景。

早年間,有一個安迪-比爾定律,是對硬體升級與軟體進級之間關係的陳述,是指新軟體總將耗盡新硬體所提高的任何計算能力。這條定律源於1990年代在計算機會議上的一句小笑話:“安迪(英特爾CEO)給的,比爾(微軟CEO)就會拿走”。

作為PC產業這麼多年以來的親歷者,楊元慶在大會上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說,計算能力的增強,模型可以更完善,引數也可以越多,所以又可以變成水漲船高的發展邏輯,讓PC產業重新走上硬體驅動軟體,軟體驅動硬體發展的軌道上來。

在AI PC上,CPU、GPU、NPU給的算力,大模型都會拿走。而且只會不夠,不會太多。

4、問題是什麼?

我們剛才已經談清楚了AI PC的成立邏輯,但是也不代表這個理念的落地就會一帆風順,核心在於“用”,分別是用的多,和用的好。

就像我們談到5G、談到VR,就會說這些技術到底有什麼用一樣。談到AI PC,這個端側AI終端,也面臨,這個PC還可以怎麼用的問題。這和我們剛才說,沒有人質疑大模型的價值並不矛盾。因為“用”和“用得多”;“用”和“用得好”是有本質區別的。

用得多,就是如何能讓需要幾十Tops算力的、基於幾十億引數的模型的應用越來越多?

用得好,就是讓AI PC這個智慧裝置,用起來也很智慧。用聯想對AI PC的定義,PC本身也需要變成一個智慧體,PC本體也是智慧的。我稱之為“三交”,遇到事情可以和AI交流,對它交辦,等它交差。

5、聯想能做什麼?

那如何讓應用更多,更好?我覺得這是聯想和它的生態可以做,而且正在做的事情。

一方面是硬體。要想讓更多人參與到AI PC的應用生態建設中來,首先是硬體足夠好。這方面聯想有一定優勢。

2004年,聯想不滿足於只是在中國的業務,走國際化。恰巧IBM要出售PC業務,所以一拍即合,聯想從此走上了全球化、國際化的道路。因此,聯想和全球AI PC產業鏈的關係極其緊密,具備了把硬體造得更好的基礎。

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則是軟體。首先,好用的AI PC不是簡單的硬體組裝。因為大模型一開始並不是為端側準備的,而是雲端資料中心的產物。輕量化,實際上是隨需求,逐漸演化而來。

換句話說,大模型和很多技術不一樣,不是自下而上的,而是自上而下的。這其中,就有很多讓模型從大變小,和量體裁衣的工作。

還有,聯想集團副總裁阿木說,使用者和終端之間的內容和服務的互動,也從原來的程式化的互動變成了純天然的互動。那麼這個互動工作由誰來做?

而且,對於更多AI應用來說,AI PC是天然的預裝平臺,那麼,誰來打造大模型時代的應用商店?

這兩份工作,終端廠商,都可以承擔下來。

最後,講一點個人感慨感染。其實過去幾年,我的PC也沒有更新過,原因和所有人都一樣,我們沒有什麼應用,需要更高的算力和儲存。其實不僅僅PC是這樣,智慧手機也如此。

如果只是在終端上消費內容,那麼作為流轉平臺,螢幕和網速,比終端自身更重要。

但是,這幾個月,由於要在端側跑幾個模型,明顯感覺風扇轉得比較吃力了。如果我們重新將PC作為創作者工具,那麼終端本身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同了。

楊元慶在大會主論壇請上了導演陸川,播放了一段陸導製作的AIGC影片。記得多年前,我在一次移動通訊技術沙龍上也見到了他。技術可以讓更多人成為更好創作者,讓AI PC成為人機合作的新載體。

導演陸川(左)、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右)

上一篇:這種糖是隱藏... 下一篇:合肥市通訊發...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