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萬千氣象看上海|寶山“機器人總動員”:讓機器人造機器人

首頁 > 科技

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萬千氣象看上海|寶山“機器人總動員”:讓機器人造機器人

來源:讀職場 釋出時間:2024-04-25 07:32

記者 方卓然編輯 彭朋

“我們園區是全市離人民廣場最近(16公里)的市級製造業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劉宏告訴介面新聞。

這是上海首家以機器人冠名的園區。經過十二年的發展,2024年的最新資料顯示,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入駐271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涉及機器人產業鏈的企業佔園區總量的80%以上。

如今,在這裡,“機器人造機器人”這幕科幻場景已經成為現實——產業園內,無數工業機器人剛剛走下上海發那科智慧工廠的流水線,又來到世界各地製造行業的生產線,幫助傳統企業提質增效。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前身為顧村工業園區,彼時工業園區以物流倉儲、初級加工、鋼材堆場為主業。隨著區域功能轉型和經濟發展,2008年,工業園區透過盤活存量工業用地,引進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企業,首次嚐到了“機器人”的甜頭。

2012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申報成功,進一步確立了園區新的主導產業;2021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被認定為上海市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園區,並先後被授牌為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2023年,產業園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叢集……這一切,都是以“存量盤活”提質增效為前提。

近些年,產業園開始進行多種方式的調整盤活低效存量用地。劉宏透露,“比如,我們透過收回閒置土地、股權收購,整體租賃,與企業合作開發、空間置換、鼓勵企業自主轉型等多種方式,圍繞機器人產業開始系統性發展。”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儘管園區靠近中環,產業園的定位就是服務於製造業,園區的主要任務就是產業轉型升級,為優質企業騰出轉型發展空間。“這些企業可以順利入駐寶山,全部都是透過盤活原有工業用地,‘騰籠換鳥’所實現的。”

劉宏表示,近兩年,隨著園區的不斷集聚發展,德國賽赫智慧、奧地利伏能士等多家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鑫燕隆、快倉(寶山)全球智慧機器人研發總部、汽車產業網際網路等以智慧裝備製造為主體的總部型企業均已落戶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集聚機器人和智慧製造上下游全產業鏈眾多代表企業,形成以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的生態產業鏈。”

上游產業涉及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等;中游產業主要涉及本體技術以及規模化量產;下游產業主要包括銷售貿易,物流、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領域企業。

“各有所長的中小企業能圍繞龍頭定向佈局核心零部件等細分賽道,形成大魚引領、小魚活躍的創新共生關係。”劉宏對於佈局產業鏈這樣理解與闡述。

發那科就是產業園中典型的中游企業。劉宏表示,發那科生產的機械臂需經下游企業加工後,再投入實際的應用場景。“這一系列的活動,甚至都可以在園區內實現。”

發那科自動生產線。圖片來源:發那科

在發那科南側1公里,在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展廳裡,頭頂3d智慧相機、裝載著發那科機械手臂的工業機器人正在對形狀不規則的大小零件進行分揀、碼垛;幾步之外,工業機器人正移動機械手臂,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

這些全自動智慧生產場景不僅出現在視位元的展廳中,同時也真實發生在三一重工、吉利汽車等重工行業、汽車製造領域的智慧產線上。

視位元是一家深度融合3D視覺感知與機器人柔性控制技術的高科技公司,依託自主研發的3D視覺演算法、機器人柔性控制、手眼協同融合、產線級機器人協同、工廠級智慧規劃與排程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

“我們做的就是幫助機器人擁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以實現視覺識別和判斷,助力機器人感知世界。”視位元(上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榮興表示,視覺產品的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可發揮定位、識別、測量、檢測等功能。

2022年8月,總部位於湖南的視位元機器人選擇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成立研發總部。

“落戶在寶山,看中的就是園區內上下游企業的豐富性。”趙榮興介紹說,無論是裝置採買,還是溝通合作,不出園區便能找到合適的合作物件。同時,落地寶山還能補充寶山機器人硬體和軟體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攝影:方卓然

不久前,視位元被一家國產電動汽車新勢力指定為視覺引導焊接解決方案的研發企業之一。除了視位元,共同參與研發的,還有同樣位於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伏能士和發那科。

伏能士是全球智慧焊接龍頭企業,發那科負責提供機械手臂,視位元負責在產品上裝上“智慧”的眼睛。

技術過硬是選擇幾家企業共同合作的主要原因,所處在同一園區則是一個巧合。趙榮興認為,在一個園區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溝通成本。研發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走幾分鐘就可以到對方的企業一起當面探討。

當前機器視覺在工業領域應用最多的場景是物流、上下料、分揀等環節,新的應用場景與增量空間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視覺是工業自動化裡面非常重要的感測器,現在國內的自動化已經開始向柔性自動化轉變。趙榮興表示,所謂柔性的場景一般屬於離散型製造,通俗來講就是生產過程被分解成多個加工任務。“所以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讓產線能看見,決策才能判斷,視覺變成了非常關鍵的一個技術。”

趙榮興表示,視覺發展其實不侷限某幾個領域,它可以用在所有工業自動化領域。不管是食品、化工3C、半導體、新能源,還有其他領域,都會用到視覺技術。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比較激烈,未來視位元還將在船舶等行業發力。”趙榮興表示,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未來將在上海整合全球資源,與更多優秀的合作伙伴協作,推動3d視覺技術與“數字孿生+雲原生”工業智慧軟體平臺的市場化。

趙榮興表示,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消費機器人,未來機器人都可以和人類一樣透過視覺感測器,透過視覺獲取大量資訊。“希望能透過ai視覺技術和工業軟體技術去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

工業機器人分揀流水線。攝影:方卓然

園區以機器人產業為主導,自然要緊緊圍繞機器人產業做文章,但機器人是個很大的概念,並不能侷限於傳統的電機、電控、伺服等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劉宏舉例說,機器人產業涵蓋了智慧製造、精密加工甚至人工智慧等領域,更多的是自動化範疇,譬如無人駕駛其實也可以屬於機器人範疇。

為幫助園區內的企業不斷升級,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也正在推動建立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強化技術支援等,在靶向引進關鍵細分領域“特長生”基礎上,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

劉宏舉例說,以發那科為例,在園區竭力撮合下,與上海大學跨界合作完成“乘用車零部件精密加工智慧車間的示範應用”課題,巧借高校科研力量解決流水線上的裉節堵點。

同時,在新一輪規劃調整契機下,園區還挖出不少產業新空間。結合該區域幾個產業“城中村”改造、聯東U谷機器人創新港“工業上樓”專案等,園區預計新增230多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發展空間實現“倍增”。

近年來,隨著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新技術的興起,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視窗期。

如何將AIGC與機器人實體更好地結合,瞄準下一個“顛覆式創新”,打造特色鮮明、能級躍升的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產業,成為機器人園區面臨的新考驗。

這需要重點佈局關鍵環節、核心零部件。劉宏說,“譬如,對於時下正熱的人形機器人,演算法、視覺系統、感知系統等均是需搶抓佈局的重要環節。”

劉宏透露,未來,園區還將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及使用者需求,遴選一批基礎紮實、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機器人領域,建立場景應用“供應庫、需求庫”,組織推動“機器人+”應用行動。

工業機器人密度,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動化生產程度的重要指標。上海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第一的城市,這一數字已達每萬人383臺。

業內常有這樣一句話,“全球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中國,中國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上海,上海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寶山。”

2023年,以製造業見長的寶山區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682.46億元,其中規上工業機器人產值近80億元,占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值三分之一。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想要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機器人產業離不開政策助力。

前不久,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所在的寶山區也正式釋出《寶山區促進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 年)》。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區將以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承載區、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產業化拓展區、大學科技園為重點科技策源區,打造 " 一核兩園 " 集聚發展空間,新增1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載體。

寶山區經委副主任曹靜解讀說,寶山區將按照“兩個面向”總體謀劃,即面向未來前瞻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面向當下加快推動工業(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業做大做強。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的目標是:到2026年,新增30家以上產值超億元優質企業,5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新增100萬方產業空間載體,力爭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總規模突破800億元,產業總規模突破千億級大關。

“實現目標的重點在於,寶山要打造全球機器人創新轉化平臺,覆蓋創新孵化、成果轉化、檢驗檢測、產業投資等全生命週期。”曹靜認為,接下來寶山應該繼續做優做強工業機器人等優勢領域,其中關鍵就在於聚焦企業核心需求,創新應用場景協作。比如,要讓發那科、視位元等企業“牽手”的故事成為可複製推廣的模式。

記者 方卓然編輯 彭朋

“我們園區是全市離人民廣場最近(16公里)的市級製造業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劉宏告訴介面新聞。

這是上海首家以機器人冠名的園區。經過十二年的發展,2024年的最新資料顯示,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入駐271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涉及機器人產業鏈的企業佔園區總量的80%以上。

如今,在這裡,“機器人造機器人”這幕科幻場景已經成為現實——產業園內,無數工業機器人剛剛走下上海發那科智慧工廠的流水線,又來到世界各地製造行業的生產線,幫助傳統企業提質增效。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前身為顧村工業園區,彼時工業園區以物流倉儲、初級加工、鋼材堆場為主業。隨著區域功能轉型和經濟發展,2008年,工業園區透過盤活存量工業用地,引進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企業,首次嚐到了“機器人”的甜頭。

2012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申報成功,進一步確立了園區新的主導產業;2021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被認定為上海市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園區,並先後被授牌為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2023年,產業園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叢集……這一切,都是以“存量盤活”提質增效為前提。

近些年,產業園開始進行多種方式的調整盤活低效存量用地。劉宏透露,“比如,我們透過收回閒置土地、股權收購,整體租賃,與企業合作開發、空間置換、鼓勵企業自主轉型等多種方式,圍繞機器人產業開始系統性發展。”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儘管園區靠近中環,產業園的定位就是服務於製造業,園區的主要任務就是產業轉型升級,為優質企業騰出轉型發展空間。“這些企業可以順利入駐寶山,全部都是透過盤活原有工業用地,‘騰籠換鳥’所實現的。”

劉宏表示,近兩年,隨著園區的不斷集聚發展,德國賽赫智慧、奧地利伏能士等多家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鑫燕隆、快倉(寶山)全球智慧機器人研發總部、汽車產業網際網路等以智慧裝備製造為主體的總部型企業均已落戶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集聚機器人和智慧製造上下游全產業鏈眾多代表企業,形成以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的生態產業鏈。”

上游產業涉及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等;中游產業主要涉及本體技術以及規模化量產;下游產業主要包括銷售貿易,物流、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領域企業。

“各有所長的中小企業能圍繞龍頭定向佈局核心零部件等細分賽道,形成大魚引領、小魚活躍的創新共生關係。”劉宏對於佈局產業鏈這樣理解與闡述。

發那科就是產業園中典型的中游企業。劉宏表示,發那科生產的機械臂需經下游企業加工後,再投入實際的應用場景。“這一系列的活動,甚至都可以在園區內實現。”

發那科自動生產線。圖片來源:發那科

在發那科南側1公里,在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展廳裡,頭頂3d智慧相機、裝載著發那科機械手臂的工業機器人正在對形狀不規則的大小零件進行分揀、碼垛;幾步之外,工業機器人正移動機械手臂,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

這些全自動智慧生產場景不僅出現在視位元的展廳中,同時也真實發生在三一重工、吉利汽車等重工行業、汽車製造領域的智慧產線上。

視位元是一家深度融合3D視覺感知與機器人柔性控制技術的高科技公司,依託自主研發的3D視覺演算法、機器人柔性控制、手眼協同融合、產線級機器人協同、工廠級智慧規劃與排程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

“我們做的就是幫助機器人擁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以實現視覺識別和判斷,助力機器人感知世界。”視位元(上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榮興表示,視覺產品的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可發揮定位、識別、測量、檢測等功能。

2022年8月,總部位於湖南的視位元機器人選擇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成立研發總部。

“落戶在寶山,看中的就是園區內上下游企業的豐富性。”趙榮興介紹說,無論是裝置採買,還是溝通合作,不出園區便能找到合適的合作物件。同時,落地寶山還能補充寶山機器人硬體和軟體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攝影:方卓然

不久前,視位元被一家國產電動汽車新勢力指定為視覺引導焊接解決方案的研發企業之一。除了視位元,共同參與研發的,還有同樣位於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伏能士和發那科。

伏能士是全球智慧焊接龍頭企業,發那科負責提供機械手臂,視位元負責在產品上裝上“智慧”的眼睛。

技術過硬是選擇幾家企業共同合作的主要原因,所處在同一園區則是一個巧合。趙榮興認為,在一個園區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溝通成本。研發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走幾分鐘就可以到對方的企業一起當面探討。

當前機器視覺在工業領域應用最多的場景是物流、上下料、分揀等環節,新的應用場景與增量空間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視覺是工業自動化裡面非常重要的感測器,現在國內的自動化已經開始向柔性自動化轉變。趙榮興表示,所謂柔性的場景一般屬於離散型製造,通俗來講就是生產過程被分解成多個加工任務。“所以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讓產線能看見,決策才能判斷,視覺變成了非常關鍵的一個技術。”

趙榮興表示,視覺發展其實不侷限某幾個領域,它可以用在所有工業自動化領域。不管是食品、化工3C、半導體、新能源,還有其他領域,都會用到視覺技術。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比較激烈,未來視位元還將在船舶等行業發力。”趙榮興表示,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未來將在上海整合全球資源,與更多優秀的合作伙伴協作,推動3d視覺技術與“數字孿生+雲原生”工業智慧軟體平臺的市場化。

趙榮興表示,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消費機器人,未來機器人都可以和人類一樣透過視覺感測器,透過視覺獲取大量資訊。“希望能透過ai視覺技術和工業軟體技術去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

工業機器人分揀流水線。攝影:方卓然

園區以機器人產業為主導,自然要緊緊圍繞機器人產業做文章,但機器人是個很大的概念,並不能侷限於傳統的電機、電控、伺服等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劉宏舉例說,機器人產業涵蓋了智慧製造、精密加工甚至人工智慧等領域,更多的是自動化範疇,譬如無人駕駛其實也可以屬於機器人範疇。

為幫助園區內的企業不斷升級,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也正在推動建立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強化技術支援等,在靶向引進關鍵細分領域“特長生”基礎上,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

劉宏舉例說,以發那科為例,在園區竭力撮合下,與上海大學跨界合作完成“乘用車零部件精密加工智慧車間的示範應用”課題,巧借高校科研力量解決流水線上的裉節堵點。

同時,在新一輪規劃調整契機下,園區還挖出不少產業新空間。結合該區域幾個產業“城中村”改造、聯東U谷機器人創新港“工業上樓”專案等,園區預計新增230多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發展空間實現“倍增”。

近年來,隨著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新技術的興起,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視窗期。

如何將AIGC與機器人實體更好地結合,瞄準下一個“顛覆式創新”,打造特色鮮明、能級躍升的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產業,成為機器人園區面臨的新考驗。

這需要重點佈局關鍵環節、核心零部件。劉宏說,“譬如,對於時下正熱的人形機器人,演算法、視覺系統、感知系統等均是需搶抓佈局的重要環節。”

劉宏透露,未來,園區還將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及使用者需求,遴選一批基礎紮實、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機器人領域,建立場景應用“供應庫、需求庫”,組織推動“機器人+”應用行動。

工業機器人密度,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動化生產程度的重要指標。上海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第一的城市,這一數字已達每萬人383臺。

業內常有這樣一句話,“全球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中國,中國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上海,上海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寶山。”

2023年,以製造業見長的寶山區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682.46億元,其中規上工業機器人產值近80億元,占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值三分之一。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想要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機器人產業離不開政策助力。

前不久,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所在的寶山區也正式釋出《寶山區促進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 年)》。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區將以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承載區、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產業化拓展區、大學科技園為重點科技策源區,打造 " 一核兩園 " 集聚發展空間,新增1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載體。

寶山區經委副主任曹靜解讀說,寶山區將按照“兩個面向”總體謀劃,即面向未來前瞻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面向當下加快推動工業(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業做大做強。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的目標是:到2026年,新增30家以上產值超億元優質企業,5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新增100萬方產業空間載體,力爭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總規模突破800億元,產業總規模突破千億級大關。

“實現目標的重點在於,寶山要打造全球機器人創新轉化平臺,覆蓋創新孵化、成果轉化、檢驗檢測、產業投資等全生命週期。”曹靜認為,接下來寶山應該繼續做優做強工業機器人等優勢領域,其中關鍵就在於聚焦企業核心需求,創新應用場景協作。比如,要讓發那科、視位元等企業“牽手”的故事成為可複製推廣的模式。

記者 方卓然編輯 彭朋

“我們園區是全市離人民廣場最近(16公里)的市級製造業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劉宏告訴介面新聞。

這是上海首家以機器人冠名的園區。經過十二年的發展,2024年的最新資料顯示,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入駐271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涉及機器人產業鏈的企業佔園區總量的80%以上。

如今,在這裡,“機器人造機器人”這幕科幻場景已經成為現實——產業園內,無數工業機器人剛剛走下上海發那科智慧工廠的流水線,又來到世界各地製造行業的生產線,幫助傳統企業提質增效。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前身為顧村工業園區,彼時工業園區以物流倉儲、初級加工、鋼材堆場為主業。隨著區域功能轉型和經濟發展,2008年,工業園區透過盤活存量工業用地,引進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企業,首次嚐到了“機器人”的甜頭。

2012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申報成功,進一步確立了園區新的主導產業;2021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被認定為上海市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園區,並先後被授牌為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2023年,產業園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叢集……這一切,都是以“存量盤活”提質增效為前提。

近些年,產業園開始進行多種方式的調整盤活低效存量用地。劉宏透露,“比如,我們透過收回閒置土地、股權收購,整體租賃,與企業合作開發、空間置換、鼓勵企業自主轉型等多種方式,圍繞機器人產業開始系統性發展。”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儘管園區靠近中環,產業園的定位就是服務於製造業,園區的主要任務就是產業轉型升級,為優質企業騰出轉型發展空間。“這些企業可以順利入駐寶山,全部都是透過盤活原有工業用地,‘騰籠換鳥’所實現的。”

劉宏表示,近兩年,隨著園區的不斷集聚發展,德國賽赫智慧、奧地利伏能士等多家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鑫燕隆、快倉(寶山)全球智慧機器人研發總部、汽車產業網際網路等以智慧裝備製造為主體的總部型企業均已落戶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集聚機器人和智慧製造上下游全產業鏈眾多代表企業,形成以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的生態產業鏈。”

上游產業涉及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等;中游產業主要涉及本體技術以及規模化量產;下游產業主要包括銷售貿易,物流、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領域企業。

“各有所長的中小企業能圍繞龍頭定向佈局核心零部件等細分賽道,形成大魚引領、小魚活躍的創新共生關係。”劉宏對於佈局產業鏈這樣理解與闡述。

發那科就是產業園中典型的中游企業。劉宏表示,發那科生產的機械臂需經下游企業加工後,再投入實際的應用場景。“這一系列的活動,甚至都可以在園區內實現。”

發那科自動生產線。圖片來源:發那科

在發那科南側1公里,在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展廳裡,頭頂3d智慧相機、裝載著發那科機械手臂的工業機器人正在對形狀不規則的大小零件進行分揀、碼垛;幾步之外,工業機器人正移動機械手臂,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

這些全自動智慧生產場景不僅出現在視位元的展廳中,同時也真實發生在三一重工、吉利汽車等重工行業、汽車製造領域的智慧產線上。

視位元是一家深度融合3D視覺感知與機器人柔性控制技術的高科技公司,依託自主研發的3D視覺演算法、機器人柔性控制、手眼協同融合、產線級機器人協同、工廠級智慧規劃與排程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

“我們做的就是幫助機器人擁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以實現視覺識別和判斷,助力機器人感知世界。”視位元(上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榮興表示,視覺產品的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可發揮定位、識別、測量、檢測等功能。

2022年8月,總部位於湖南的視位元機器人選擇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成立研發總部。

“落戶在寶山,看中的就是園區內上下游企業的豐富性。”趙榮興介紹說,無論是裝置採買,還是溝通合作,不出園區便能找到合適的合作物件。同時,落地寶山還能補充寶山機器人硬體和軟體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攝影:方卓然

不久前,視位元被一家國產電動汽車新勢力指定為視覺引導焊接解決方案的研發企業之一。除了視位元,共同參與研發的,還有同樣位於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伏能士和發那科。

伏能士是全球智慧焊接龍頭企業,發那科負責提供機械手臂,視位元負責在產品上裝上“智慧”的眼睛。

技術過硬是選擇幾家企業共同合作的主要原因,所處在同一園區則是一個巧合。趙榮興認為,在一個園區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溝通成本。研發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走幾分鐘就可以到對方的企業一起當面探討。

當前機器視覺在工業領域應用最多的場景是物流、上下料、分揀等環節,新的應用場景與增量空間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視覺是工業自動化裡面非常重要的感測器,現在國內的自動化已經開始向柔性自動化轉變。趙榮興表示,所謂柔性的場景一般屬於離散型製造,通俗來講就是生產過程被分解成多個加工任務。“所以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讓產線能看見,決策才能判斷,視覺變成了非常關鍵的一個技術。”

趙榮興表示,視覺發展其實不侷限某幾個領域,它可以用在所有工業自動化領域。不管是食品、化工3C、半導體、新能源,還有其他領域,都會用到視覺技術。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比較激烈,未來視位元還將在船舶等行業發力。”趙榮興表示,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未來將在上海整合全球資源,與更多優秀的合作伙伴協作,推動3d視覺技術與“數字孿生+雲原生”工業智慧軟體平臺的市場化。

趙榮興表示,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消費機器人,未來機器人都可以和人類一樣透過視覺感測器,透過視覺獲取大量資訊。“希望能透過ai視覺技術和工業軟體技術去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

工業機器人分揀流水線。攝影:方卓然

園區以機器人產業為主導,自然要緊緊圍繞機器人產業做文章,但機器人是個很大的概念,並不能侷限於傳統的電機、電控、伺服等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劉宏舉例說,機器人產業涵蓋了智慧製造、精密加工甚至人工智慧等領域,更多的是自動化範疇,譬如無人駕駛其實也可以屬於機器人範疇。

為幫助園區內的企業不斷升級,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也正在推動建立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強化技術支援等,在靶向引進關鍵細分領域“特長生”基礎上,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

劉宏舉例說,以發那科為例,在園區竭力撮合下,與上海大學跨界合作完成“乘用車零部件精密加工智慧車間的示範應用”課題,巧借高校科研力量解決流水線上的裉節堵點。

同時,在新一輪規劃調整契機下,園區還挖出不少產業新空間。結合該區域幾個產業“城中村”改造、聯東U谷機器人創新港“工業上樓”專案等,園區預計新增230多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發展空間實現“倍增”。

近年來,隨著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新技術的興起,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視窗期。

如何將AIGC與機器人實體更好地結合,瞄準下一個“顛覆式創新”,打造特色鮮明、能級躍升的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產業,成為機器人園區面臨的新考驗。

這需要重點佈局關鍵環節、核心零部件。劉宏說,“譬如,對於時下正熱的人形機器人,演算法、視覺系統、感知系統等均是需搶抓佈局的重要環節。”

劉宏透露,未來,園區還將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及使用者需求,遴選一批基礎紮實、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機器人領域,建立場景應用“供應庫、需求庫”,組織推動“機器人+”應用行動。

工業機器人密度,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動化生產程度的重要指標。上海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第一的城市,這一數字已達每萬人383臺。

業內常有這樣一句話,“全球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中國,中國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上海,上海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寶山。”

2023年,以製造業見長的寶山區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682.46億元,其中規上工業機器人產值近80億元,占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值三分之一。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想要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機器人產業離不開政策助力。

前不久,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所在的寶山區也正式釋出《寶山區促進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 年)》。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區將以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承載區、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產業化拓展區、大學科技園為重點科技策源區,打造 " 一核兩園 " 集聚發展空間,新增1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載體。

寶山區經委副主任曹靜解讀說,寶山區將按照“兩個面向”總體謀劃,即面向未來前瞻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面向當下加快推動工業(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業做大做強。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的目標是:到2026年,新增30家以上產值超億元優質企業,5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新增100萬方產業空間載體,力爭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總規模突破800億元,產業總規模突破千億級大關。

“實現目標的重點在於,寶山要打造全球機器人創新轉化平臺,覆蓋創新孵化、成果轉化、檢驗檢測、產業投資等全生命週期。”曹靜認為,接下來寶山應該繼續做優做強工業機器人等優勢領域,其中關鍵就在於聚焦企業核心需求,創新應用場景協作。比如,要讓發那科、視位元等企業“牽手”的故事成為可複製推廣的模式。

記者 方卓然編輯 彭朋

“我們園區是全市離人民廣場最近(16公里)的市級製造業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劉宏告訴介面新聞。

這是上海首家以機器人冠名的園區。經過十二年的發展,2024年的最新資料顯示,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入駐271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涉及機器人產業鏈的企業佔園區總量的80%以上。

如今,在這裡,“機器人造機器人”這幕科幻場景已經成為現實——產業園內,無數工業機器人剛剛走下上海發那科智慧工廠的流水線,又來到世界各地製造行業的生產線,幫助傳統企業提質增效。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前身為顧村工業園區,彼時工業園區以物流倉儲、初級加工、鋼材堆場為主業。隨著區域功能轉型和經濟發展,2008年,工業園區透過盤活存量工業用地,引進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企業,首次嚐到了“機器人”的甜頭。

2012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申報成功,進一步確立了園區新的主導產業;2021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被認定為上海市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園區,並先後被授牌為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2023年,產業園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叢集……這一切,都是以“存量盤活”提質增效為前提。

近些年,產業園開始進行多種方式的調整盤活低效存量用地。劉宏透露,“比如,我們透過收回閒置土地、股權收購,整體租賃,與企業合作開發、空間置換、鼓勵企業自主轉型等多種方式,圍繞機器人產業開始系統性發展。”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儘管園區靠近中環,產業園的定位就是服務於製造業,園區的主要任務就是產業轉型升級,為優質企業騰出轉型發展空間。“這些企業可以順利入駐寶山,全部都是透過盤活原有工業用地,‘騰籠換鳥’所實現的。”

劉宏表示,近兩年,隨著園區的不斷集聚發展,德國賽赫智慧、奧地利伏能士等多家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鑫燕隆、快倉(寶山)全球智慧機器人研發總部、汽車產業網際網路等以智慧裝備製造為主體的總部型企業均已落戶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集聚機器人和智慧製造上下游全產業鏈眾多代表企業,形成以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的生態產業鏈。”

上游產業涉及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等;中游產業主要涉及本體技術以及規模化量產;下游產業主要包括銷售貿易,物流、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領域企業。

“各有所長的中小企業能圍繞龍頭定向佈局核心零部件等細分賽道,形成大魚引領、小魚活躍的創新共生關係。”劉宏對於佈局產業鏈這樣理解與闡述。

發那科就是產業園中典型的中游企業。劉宏表示,發那科生產的機械臂需經下游企業加工後,再投入實際的應用場景。“這一系列的活動,甚至都可以在園區內實現。”

發那科自動生產線。圖片來源:發那科

在發那科南側1公里,在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展廳裡,頭頂3d智慧相機、裝載著發那科機械手臂的工業機器人正在對形狀不規則的大小零件進行分揀、碼垛;幾步之外,工業機器人正移動機械手臂,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

這些全自動智慧生產場景不僅出現在視位元的展廳中,同時也真實發生在三一重工、吉利汽車等重工行業、汽車製造領域的智慧產線上。

視位元是一家深度融合3D視覺感知與機器人柔性控制技術的高科技公司,依託自主研發的3D視覺演算法、機器人柔性控制、手眼協同融合、產線級機器人協同、工廠級智慧規劃與排程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

“我們做的就是幫助機器人擁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以實現視覺識別和判斷,助力機器人感知世界。”視位元(上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榮興表示,視覺產品的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可發揮定位、識別、測量、檢測等功能。

2022年8月,總部位於湖南的視位元機器人選擇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成立研發總部。

“落戶在寶山,看中的就是園區內上下游企業的豐富性。”趙榮興介紹說,無論是裝置採買,還是溝通合作,不出園區便能找到合適的合作物件。同時,落地寶山還能補充寶山機器人硬體和軟體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攝影:方卓然

不久前,視位元被一家國產電動汽車新勢力指定為視覺引導焊接解決方案的研發企業之一。除了視位元,共同參與研發的,還有同樣位於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伏能士和發那科。

伏能士是全球智慧焊接龍頭企業,發那科負責提供機械手臂,視位元負責在產品上裝上“智慧”的眼睛。

技術過硬是選擇幾家企業共同合作的主要原因,所處在同一園區則是一個巧合。趙榮興認為,在一個園區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溝通成本。研發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走幾分鐘就可以到對方的企業一起當面探討。

當前機器視覺在工業領域應用最多的場景是物流、上下料、分揀等環節,新的應用場景與增量空間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視覺是工業自動化裡面非常重要的感測器,現在國內的自動化已經開始向柔性自動化轉變。趙榮興表示,所謂柔性的場景一般屬於離散型製造,通俗來講就是生產過程被分解成多個加工任務。“所以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讓產線能看見,決策才能判斷,視覺變成了非常關鍵的一個技術。”

趙榮興表示,視覺發展其實不侷限某幾個領域,它可以用在所有工業自動化領域。不管是食品、化工3C、半導體、新能源,還有其他領域,都會用到視覺技術。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比較激烈,未來視位元還將在船舶等行業發力。”趙榮興表示,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未來將在上海整合全球資源,與更多優秀的合作伙伴協作,推動3d視覺技術與“數字孿生+雲原生”工業智慧軟體平臺的市場化。

趙榮興表示,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消費機器人,未來機器人都可以和人類一樣透過視覺感測器,透過視覺獲取大量資訊。“希望能透過ai視覺技術和工業軟體技術去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

工業機器人分揀流水線。攝影:方卓然

園區以機器人產業為主導,自然要緊緊圍繞機器人產業做文章,但機器人是個很大的概念,並不能侷限於傳統的電機、電控、伺服等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劉宏舉例說,機器人產業涵蓋了智慧製造、精密加工甚至人工智慧等領域,更多的是自動化範疇,譬如無人駕駛其實也可以屬於機器人範疇。

為幫助園區內的企業不斷升級,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也正在推動建立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強化技術支援等,在靶向引進關鍵細分領域“特長生”基礎上,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

劉宏舉例說,以發那科為例,在園區竭力撮合下,與上海大學跨界合作完成“乘用車零部件精密加工智慧車間的示範應用”課題,巧借高校科研力量解決流水線上的裉節堵點。

同時,在新一輪規劃調整契機下,園區還挖出不少產業新空間。結合該區域幾個產業“城中村”改造、聯東U谷機器人創新港“工業上樓”專案等,園區預計新增230多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發展空間實現“倍增”。

近年來,隨著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新技術的興起,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視窗期。

如何將AIGC與機器人實體更好地結合,瞄準下一個“顛覆式創新”,打造特色鮮明、能級躍升的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產業,成為機器人園區面臨的新考驗。

這需要重點佈局關鍵環節、核心零部件。劉宏說,“譬如,對於時下正熱的人形機器人,演算法、視覺系統、感知系統等均是需搶抓佈局的重要環節。”

劉宏透露,未來,園區還將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及使用者需求,遴選一批基礎紮實、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機器人領域,建立場景應用“供應庫、需求庫”,組織推動“機器人+”應用行動。

工業機器人密度,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動化生產程度的重要指標。上海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第一的城市,這一數字已達每萬人383臺。

業內常有這樣一句話,“全球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中國,中國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上海,上海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寶山。”

2023年,以製造業見長的寶山區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682.46億元,其中規上工業機器人產值近80億元,占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值三分之一。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想要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機器人產業離不開政策助力。

前不久,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所在的寶山區也正式釋出《寶山區促進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 年)》。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區將以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承載區、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產業化拓展區、大學科技園為重點科技策源區,打造 " 一核兩園 " 集聚發展空間,新增1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載體。

寶山區經委副主任曹靜解讀說,寶山區將按照“兩個面向”總體謀劃,即面向未來前瞻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面向當下加快推動工業(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業做大做強。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的目標是:到2026年,新增30家以上產值超億元優質企業,5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新增100萬方產業空間載體,力爭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總規模突破800億元,產業總規模突破千億級大關。

“實現目標的重點在於,寶山要打造全球機器人創新轉化平臺,覆蓋創新孵化、成果轉化、檢驗檢測、產業投資等全生命週期。”曹靜認為,接下來寶山應該繼續做優做強工業機器人等優勢領域,其中關鍵就在於聚焦企業核心需求,創新應用場景協作。比如,要讓發那科、視位元等企業“牽手”的故事成為可複製推廣的模式。

記者 方卓然編輯 彭朋

“我們園區是全市離人民廣場最近(16公里)的市級製造業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劉宏告訴介面新聞。

這是上海首家以機器人冠名的園區。經過十二年的發展,2024年的最新資料顯示,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入駐271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涉及機器人產業鏈的企業佔園區總量的80%以上。

如今,在這裡,“機器人造機器人”這幕科幻場景已經成為現實——產業園內,無數工業機器人剛剛走下上海發那科智慧工廠的流水線,又來到世界各地製造行業的生產線,幫助傳統企業提質增效。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前身為顧村工業園區,彼時工業園區以物流倉儲、初級加工、鋼材堆場為主業。隨著區域功能轉型和經濟發展,2008年,工業園區透過盤活存量工業用地,引進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企業,首次嚐到了“機器人”的甜頭。

2012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申報成功,進一步確立了園區新的主導產業;2021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被認定為上海市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園區,並先後被授牌為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2023年,產業園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叢集……這一切,都是以“存量盤活”提質增效為前提。

近些年,產業園開始進行多種方式的調整盤活低效存量用地。劉宏透露,“比如,我們透過收回閒置土地、股權收購,整體租賃,與企業合作開發、空間置換、鼓勵企業自主轉型等多種方式,圍繞機器人產業開始系統性發展。”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儘管園區靠近中環,產業園的定位就是服務於製造業,園區的主要任務就是產業轉型升級,為優質企業騰出轉型發展空間。“這些企業可以順利入駐寶山,全部都是透過盤活原有工業用地,‘騰籠換鳥’所實現的。”

劉宏表示,近兩年,隨著園區的不斷集聚發展,德國賽赫智慧、奧地利伏能士等多家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鑫燕隆、快倉(寶山)全球智慧機器人研發總部、汽車產業網際網路等以智慧裝備製造為主體的總部型企業均已落戶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集聚機器人和智慧製造上下游全產業鏈眾多代表企業,形成以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的生態產業鏈。”

上游產業涉及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等;中游產業主要涉及本體技術以及規模化量產;下游產業主要包括銷售貿易,物流、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等領域企業。

“各有所長的中小企業能圍繞龍頭定向佈局核心零部件等細分賽道,形成大魚引領、小魚活躍的創新共生關係。”劉宏對於佈局產業鏈這樣理解與闡述。

發那科就是產業園中典型的中游企業。劉宏表示,發那科生產的機械臂需經下游企業加工後,再投入實際的應用場景。“這一系列的活動,甚至都可以在園區內實現。”

發那科自動生產線。圖片來源:發那科

在發那科南側1公里,在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展廳裡,頭頂3d智慧相機、裝載著發那科機械手臂的工業機器人正在對形狀不規則的大小零件進行分揀、碼垛;幾步之外,工業機器人正移動機械手臂,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

這些全自動智慧生產場景不僅出現在視位元的展廳中,同時也真實發生在三一重工、吉利汽車等重工行業、汽車製造領域的智慧產線上。

視位元是一家深度融合3D視覺感知與機器人柔性控制技術的高科技公司,依託自主研發的3D視覺演算法、機器人柔性控制、手眼協同融合、產線級機器人協同、工廠級智慧規劃與排程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

“我們做的就是幫助機器人擁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以實現視覺識別和判斷,助力機器人感知世界。”視位元(上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榮興表示,視覺產品的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可發揮定位、識別、測量、檢測等功能。

2022年8月,總部位於湖南的視位元機器人選擇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成立研發總部。

“落戶在寶山,看中的就是園區內上下游企業的豐富性。”趙榮興介紹說,無論是裝置採買,還是溝通合作,不出園區便能找到合適的合作物件。同時,落地寶山還能補充寶山機器人硬體和軟體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檢測汽車車身的間隙面差。攝影:方卓然

不久前,視位元被一家國產電動汽車新勢力指定為視覺引導焊接解決方案的研發企業之一。除了視位元,共同參與研發的,還有同樣位於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伏能士和發那科。

伏能士是全球智慧焊接龍頭企業,發那科負責提供機械手臂,視位元負責在產品上裝上“智慧”的眼睛。

技術過硬是選擇幾家企業共同合作的主要原因,所處在同一園區則是一個巧合。趙榮興認為,在一個園區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溝通成本。研發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走幾分鐘就可以到對方的企業一起當面探討。

當前機器視覺在工業領域應用最多的場景是物流、上下料、分揀等環節,新的應用場景與增量空間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視覺是工業自動化裡面非常重要的感測器,現在國內的自動化已經開始向柔性自動化轉變。趙榮興表示,所謂柔性的場景一般屬於離散型製造,通俗來講就是生產過程被分解成多個加工任務。“所以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讓產線能看見,決策才能判斷,視覺變成了非常關鍵的一個技術。”

趙榮興表示,視覺發展其實不侷限某幾個領域,它可以用在所有工業自動化領域。不管是食品、化工3C、半導體、新能源,還有其他領域,都會用到視覺技術。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比較激烈,未來視位元還將在船舶等行業發力。”趙榮興表示,視位元機器人上海研發中心未來將在上海整合全球資源,與更多優秀的合作伙伴協作,推動3d視覺技術與“數字孿生+雲原生”工業智慧軟體平臺的市場化。

趙榮興表示,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消費機器人,未來機器人都可以和人類一樣透過視覺感測器,透過視覺獲取大量資訊。“希望能透過ai視覺技術和工業軟體技術去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

工業機器人分揀流水線。攝影:方卓然

園區以機器人產業為主導,自然要緊緊圍繞機器人產業做文章,但機器人是個很大的概念,並不能侷限於傳統的電機、電控、伺服等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劉宏舉例說,機器人產業涵蓋了智慧製造、精密加工甚至人工智慧等領域,更多的是自動化範疇,譬如無人駕駛其實也可以屬於機器人範疇。

為幫助園區內的企業不斷升級,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也正在推動建立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強化技術支援等,在靶向引進關鍵細分領域“特長生”基礎上,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

劉宏舉例說,以發那科為例,在園區竭力撮合下,與上海大學跨界合作完成“乘用車零部件精密加工智慧車間的示範應用”課題,巧借高校科研力量解決流水線上的裉節堵點。

同時,在新一輪規劃調整契機下,園區還挖出不少產業新空間。結合該區域幾個產業“城中村”改造、聯東U谷機器人創新港“工業上樓”專案等,園區預計新增230多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發展空間實現“倍增”。

近年來,隨著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新技術的興起,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視窗期。

如何將AIGC與機器人實體更好地結合,瞄準下一個“顛覆式創新”,打造特色鮮明、能級躍升的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產業,成為機器人園區面臨的新考驗。

這需要重點佈局關鍵環節、核心零部件。劉宏說,“譬如,對於時下正熱的人形機器人,演算法、視覺系統、感知系統等均是需搶抓佈局的重要環節。”

劉宏透露,未來,園區還將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及使用者需求,遴選一批基礎紮實、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機器人領域,建立場景應用“供應庫、需求庫”,組織推動“機器人+”應用行動。

工業機器人密度,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動化生產程度的重要指標。上海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第一的城市,這一數字已達每萬人383臺。

業內常有這樣一句話,“全球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中國,中國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上海,上海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在寶山。”

2023年,以製造業見長的寶山區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682.46億元,其中規上工業機器人產值近80億元,占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值三分之一。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圖片來源:受訪者

想要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機器人產業離不開政策助力。

前不久,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所在的寶山區也正式釋出《寶山區促進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 年)》。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區將以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承載區、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產業化拓展區、大學科技園為重點科技策源區,打造 " 一核兩園 " 集聚發展空間,新增1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載體。

寶山區經委副主任曹靜解讀說,寶山區將按照“兩個面向”總體謀劃,即面向未來前瞻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面向當下加快推動工業(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業做大做強。

根據行動方案,寶山的目標是:到2026年,新增30家以上產值超億元優質企業,5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新增100萬方產業空間載體,力爭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產業總規模突破800億元,產業總規模突破千億級大關。

“實現目標的重點在於,寶山要打造全球機器人創新轉化平臺,覆蓋創新孵化、成果轉化、檢驗檢測、產業投資等全生命週期。”曹靜認為,接下來寶山應該繼續做優做強工業機器人等優勢領域,其中關鍵就在於聚焦企業核心需求,創新應用場景協作。比如,要讓發那科、視位元等企業“牽手”的故事成為可複製推廣的模式。

上一篇:馬斯克稱最快... 下一篇:2024 ADA標準...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