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和《呂氏春秋》哪個是大秦救命良方?秦始皇:我選錯了

首頁 > 歷史

《商君書》和《呂氏春秋》哪個是大秦救命良方?秦始皇:我選錯了

來源:愛玩網 釋出時間:2024-04-17 12:21

  導讀: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同時也是最短命的大一統王朝。很多人都認為以秦朝的軍國主義體制,一旦戰爭停止就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那歷史就真的對秦國這麼殘酷嗎?秦國就真的沒有轉型的機會嗎?

  一、商鞅的耍猴學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秦國之所以能強大,是因為商鞅變法。關於商鞅變法的條文,我們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贅述了。我們今天主要來談一下商鞅老師的核心立法精神。商鞅老師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傳世大作《商君書》中,這本書雖然敘述繁多,但核心精神都濃縮在第四篇《去強》一章中。而《去強》一文的核心精神可以歸結為四個字:九罰一賞。

  所謂九罰一賞,就是你在秦國犯罪的機率是90%,而獲得獎賞的機率是10%。用商鞅老師的話來說就是:“王者刑九賞一,強國刑七賞三,削國刑五賞五。”這是百姓與政府之間一場極度不平等的博弈。在這場博弈中,你犯罪機率是90%,在法網嚴密的秦國,無論你如何安分守己,這輩子都很難避免不犯法。套用思密達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秦國人一生離不開三樣東西:死亡、稅收和犯罪。

  犯法之後輕則做苦役,重則剁手腳。因為商鞅老師說了:輕罪重罰,以刑止刑。也就是說,你就算犯了微小的過錯,也要狠狠地懲罰你。比如在道路上“棄灰”,就要剁手剁腳。

  法家對輕罪重罰的解釋是,這是為了在罪惡萌芽時給你一個深刻的教訓,以免你日後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輕罪重罰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重罰你。一個人一生犯殺人放火這類重罪的機率是很小的。但是往路上丟石灰、吐口水、闖紅燈這些小毛病,人們一生中觸犯的機率非常大。

  商鞅老師之所以逼你犯法,也不是為了要整死你,而是逼你贖罪。拿什麼贖罪?答:爵位。爵位怎麼得?答:耕戰。

  秦朝的爵位是好東西啊,附帶的權益包括但不限於:土地、田宅、奴僕。如果爵位發得多了,國家手上的土地早晚會發完。所以必須想辦法回收。商鞅的辦法就是逼你犯罪,罪責越大,所需的抵罪爵位就越高。按這個思路,罰款越重,對政府就越有利了。可重罰的前提必須是犯了重罪啊,但前面說了,人民犯重罪的機率不高,指望重罪重罰來回收爵位並不現實。而人民犯輕微罪過的機率高,這個倒是可以。但輕罪的罰款太輕,也不利於回收爵位。所以輕罪重罰就成了唯一的解決方案。

  經他這麼一搞,你想躺平都不可能了,必須得上戰場賺爵位,以應對隨時到來的“犯罪”。這麼反人類的制度,老百姓為何不反?這就像是買彩票一樣,所有人都知道中獎的機率萬中無一,但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就是那萬中之一。畢竟是九罰一賞嘛,得了爵位之後,萬一“僥倖”不犯罪,那就是妥妥的階級躍遷啊!中國的老百姓,但凡有一點希望都是不會反的。拔了最多的鵝毛,還能聽最少的鵝叫。商鞅老師真是古往今來第一耍猴學大師啊。

  但是商鞅老師這套玩法也有他的弊病。那就是老百姓獲得獎賞的途徑太過單一,如果沒有仗可以打了,那九罰一賞就會變成十罰無賞,到時候老百姓可真要反了。所以當秦始皇的對外戰爭結束之後,秦朝就不可避免變成了“蒙罪者眾,刑徒相忘於道”的人間地獄了。

  秦末起義那些英雄豪傑,比如彭越、英布和劉邦,全都是被秦朝苛政逼上梁山的。一旦沒有仗打,整個國家就會變成一個大監獄,所有人動輒就會變成囚徒。以至於後來的章邯光是在驪山地區就能輕鬆拉起20萬囚徒大軍。而一旦有仗可打,這些囚徒就會變成下山猛虎,把陳勝吳廣起義軍殺的屁滾尿流。所以,商鞅這套體制離不開戰爭,一旦和平就會暴雷。

  二、呂不韋修正主義

  其實歷史是給過秦國機會的,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人發現了商鞅法制存在的弊端。他就是呂不韋。呂相國在位期間,曾對商鞅留下的刑法做過一次很大的修正,其中最大的改動就是把斬首記功制給叫停了。這套制度最大的弊病就是六國的戰俘一旦落到秦軍手上就是十死無生,這種殘酷的行為不僅會增加東出的阻力,還會讓秦國與六國的仇恨越積越深。

  呂不韋時期,秦統一的趨勢已經是板上釘釘,適當削減秦軍的戰鬥力並不會影響大局。相反,改善山東六國對虎狼之秦的印象更有利於日後統一。比如說,呂不韋在滅東周國的時候,就發揚了滅國不絕祀的優良傳統,讓他們仍舊祭祀周文王、周武王。與之相比,當年秦昭襄王滅西周國的時候吃相就難看多了。

  除了這些舉措之外,呂不韋對秦乃至於華夏曆史影響最深遠的,還是他的那本書:《呂氏春秋》。這本書的主流思想以黃老學說為主,另外還兼儒墨,合名法。與我們的普遍印象不同,黃老學說可不是純正的道家,它有另外一個名字:齊法家。相比於一味強調刑罰的秦晉法家,戰國時期的齊法家主張禮法相容,寬刑省禁。齊法家裡頭加入了很多儒家禮治和道家無為的思想,另外還有不少管仲學派的重商思想。這就導致我們很難將其劃入某一家學說,只能把他歸為雜家了。

  後來西漢王朝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黃老思想確實是從封建時代到大一統時代最好的過渡思想。為什麼呢?首先,要維持一箇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就必需要法家行政官僚作為支柱。因此法家思想必不可少。其次,大一統帝國往往意味著長期的穩定,所以商鞅老師那種以戰爭為驅動力的法家原教旨主義萬萬要不得。

  其三,在古代社會,以宗族生產單位遠比以家庭為生產單位更穩定,所以在社會競爭中宗族不可避免地會碾碎家庭。而儒家思想的孝悌仁義這些東西就是指導宗族生活的說明書,在廣大的基層社會,儒家思想註定大有作為,統治者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它。

  可以說,大一統帝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儒家跟法家的關係。而黃老思想正好能滿足上述三個條件,首先它是法家沒錯。其次,它不是商鞅那種法家原教旨主義,而是一個弱化版的法家。其三,提倡禮法相容的黃老思想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儒家要素。可惜的是,《呂氏春秋》最終還是沒有戰勝《商君書》,秦始皇在扳倒呂不韋之後,依舊選擇了法家原教旨主義去締造大一統國家。也許從那一刻起,秦國的命運就註定了。

  三、修正主義的弊端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前面說了呂不韋思想的許多好處,接下來就說說其弊病吧!呂不韋的治國思想在消除原教旨法家帶來的害處的同時,將會不可避免地要打破商鞅制定的行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的公平機制,取而代之的必將是儒家的人情世故,這將導致朝堂之上賞罰不明,任人唯親。被商鞅剷除的各種特權階級也將會捲土重來。

  比如過去像呂不韋這種門客三千配置的大貴族,只有在封建貴族勢力濃厚的山東六國才可能出現,法制森嚴的秦國是沒有這類人的生存土壤的。又比如嫪毐這個小白臉,只是去前線鍍了一次金,回來就被封為了長信侯。要知道人家白起為秦國砍了上百萬顆人頭,到頭來也只是個武安君而已。典型的任人唯親,賞罰不明。要是商鞅知道呂不韋搞成這個烏煙瘴氣的局面,估計都能氣活過來。後來秦始皇之所以拋棄呂不韋思想,大概也是因為曾經親眼見識過其弊端吧。

  文史君說

  關於呂不韋這個人,受司馬遷的影響,在後人的印象中他一直就是一個投機商人。至於《呂氏春秋》,人們更多地是把它當成相國大人的政績工程。但殊不知,就連司馬遷在批判呂不韋之餘,也會在《史記》的角落裡偷偷摸摸地稱呼他一聲呂子。可見太史公對老呂的學術地位還是認可的。

上一篇:印度260架蘇3... 下一篇:為什麼說中醫...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