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任AI生成的“俄羅斯美女” 大行其道 | 新京報快評

首頁 > 科技

不能任AI生成的“俄羅斯美女” 大行其道 | 新京報快評

來源:車輛知多少 釋出時間:2024-04-29 08:24

AI生成的“俄羅斯美女”。圖/短影片平臺截圖

文 | 李曙明

一段時間以來,國內短影片平臺上的“俄羅斯美女”越來越多。鏡頭裡的她們美麗、大方、開放,迫切地想要嫁到中國,不收一分錢彩禮……但這些所謂的“俄羅斯美女”,只不過是一群由AI(人工智慧)生成的面孔而已。據瞭解,“俄羅斯美女”的粉絲,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俄羅斯美女”背後的賬號運營者,販賣著風情和情懷,眼裡實則只有錢。對於他們來說,用AI生成的“俄羅斯美女”不外是其獲利的道具。今天“俄羅斯美女”好用,就用它;哪天“俄羅斯美女”不好用了,就再換一個別的名目。

而與流量收益相比,AI技術的不斷發展,讓製造“俄羅斯美女”的成本極為低廉。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不加以遏制,恐有更多人湧入這一賽道,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然而,假的終究是假的。風情萬種的AI美女背後,可能是油膩的中年大叔;鉅額粉絲、巨大流量、銷量,也不外是人為誤導產生的虛假繁榮。一句話:這是欺騙的結果。而那些被AI美女不斷收割的人,則是直接受害者。

他們中的一些人不知道AI為何物,甚至在平臺標註“影片系AI生成”後,仍相信確有其人,讓人同情的同時又“恨其不爭”。但沒有哪個人受騙是天經地義的,“不知”和輕信,不是任何人欺騙他們的理由。

從AI生成的“俄羅斯美女”賬號運營者的行為來看,虛構事實,讓他人陷入認識錯誤從而甘願掏腰包,顯然具有欺騙性質。這在道義上可究,但是否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民事欺詐,甚至刑事詐騙,則不可一概而論。

從個體角度看,如果有人有證據證明,自己付出錢財系因對方欺騙所致,不排除運營者構成民事欺詐甚至刑事詐騙的可能。但從針對所有網民的整體角度看,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作出民事欺詐和刑事詐騙的認定應慎重。

法律手段治理難有作為,不意味著AI生成的美女可以不受約束地大行其道。包括行政手段在內的其他方式,也足以讓其回到規範軌道。

今年4月,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專項整治行動。針對數字人和虛擬技術的泛濫,明確要求使用AI等技術生成資訊的,必須明確標註系技術生成。如果上述規定能夠得到切實執行,AI生成“俄羅斯美女”的亂象即便不能絕跡,也會好轉很多。

但對於短影片運營者來說,如果各方積極落實中央網信辦規定,讓更多人知曉真相,他們因欺騙獲利的空間就小了。因為這樣的原因,一些人可能會有打“擦邊球”的努力。

標註短影片系技術生成,這是硬要求,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標註在不顯著的地方,字號儘量小一些,讓儘可能少的人看到,卻可能成為他們“努力”的方向。對此,短影片平臺應嚴格履行平臺責任,對於標註來源、位置、字號等作出明確規定,確保相關規定得到貫徹執行。

AI技術發展迅速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而AI生成的“俄羅斯美女”氾濫,就是一個挑戰。治理好這種亂象,不讓AI生成的“俄羅斯美女”掏空一些人的錢包,顯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撰稿 / 李曙明(律師)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資訊,如用筆名,則需要備註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mp-common-profile

上一篇:首設大模型挑... 下一篇:抖音電商首份...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