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歷史上的“太宗”皇帝都是非正常繼位的?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頁 > 歷史

為何歷史上的“太宗”皇帝都是非正常繼位的?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

來源:傻的有點壞 釋出時間:2024-04-26 10:22

  導讀:在探索中國的皇帝世系時,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歷史上許多被封為“太宗”的皇帝似乎都是透過非正常途徑繼位的。一說起“太宗”這倆字,大家腦子裡頭可能首先蹦出來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他們倆的故事,玄武門之變、靖難之役,那可都是耳熟能詳的。但你要是細瞧瞧其他的太宗皇帝們,你會發現李世民奪權的那點手段,跟他們比起來,簡直就像是小兒科了。

  第一位太宗:漢太宗劉恆 - 登基之路充滿權謀

  作為第一位“太宗”皇帝,漢太宗劉恆並非是劉邦直接指定的繼承人。他的上臺,是在呂后死後朝中權貴集體的政治操作下實現的。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駕崩後,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劉盈,史稱漢惠帝。然而,劉盈的母親呂雉卻垂簾聽政,一手遮天,任用呂氏家族成員擔任重要官職,架空了劉盈的權力。

  為了維護劉氏江山的穩固,一眾大臣和宗室密謀除掉呂氏。最終,在“諸呂之亂”中,呂氏家族被誅滅,劉恆被擁立為帝,是為漢太宗。這種方式雖然幫助他成功登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時皇權的不穩定和權臣的強大影響力。

  第二位太宗:吳太宗孫休 - 權臣擁立的傀儡皇帝

  三國時期的吳國,由孫權一手創立。孫權晚年,太子孫登因病去世,孫權改立幼子孫亮為太子。然而,孫亮即位後驕奢淫逸,不理朝政,引起了朝臣們的不滿。權臣孫綝趁機發動政變,廢黜了孫亮,擁立孫休為帝,是為吳太宗。

  提到“太宗”,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雖然李世民最終被封為太宗,是唐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明皇帝,但他的上位卻是透過一場兄弟相殘的內戰完成的。這場權力的奪取不僅改變了李家的家族命運,也為後來的政治格局埋下了種種隱患。

  在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皇帝的更迭頻繁,權力鬥爭尤為激烈。這些時期的“太宗”們,如晉太宗司馬炎、宋太宗趙光義,他們的上臺往往也不是透過平穩的繼承,而是充滿了血腥和權謀。即便是明成祖朱棣,其靖難之役也是明朝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權力重組,下面舉一些具體的例子:

  晉太宗司馬昱: 東晉第八位皇帝,在權臣桓溫的扶持下登基。前秦太宗苻登: 前秦政權風雨飄搖之際,苻登作為唯一一支皇族血脈,被推舉為帝。劉宋太宗劉彧: 經歷了宋文帝被殺的政變後,劉彧在一片混亂中登基。南梁太宗蕭綱: 蕭綱在侯景之亂中倖存,隨後奪取皇位。

  當然,也有一些太宗皇帝的登基之路相對平穩一些。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為帝,開創了貞觀盛世。遼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在皇后蕭綽的扶持下登基,隨後開疆拓土,奠定了遼國的強盛基礎。

  背後的原因

  首先,太宗皇帝往往是開國皇帝之後的第二位或第三位皇帝。開國之初,政權尚未穩固,皇權與權臣之間的博弈尤為激烈。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開國皇帝往往會提拔親信重臣,但這也為日後的權力鬥爭埋下了隱患。

  當開國皇帝去世後,新君登基,往往會面臨來自權臣的挑戰,甚至威脅到皇位的穩固。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太宗皇帝為了奪取權力,不惜採取非正常手段,例如發動政變、弒君殺兄等。

  其次,封建王朝的皇位繼承製度,也為太宗皇帝的非正常登基提供了可乘之機。在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下,皇位傳給長子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在現實政治中,皇帝往往會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繼承人,這就有可能引發其他皇子的不滿和爭奪。一些太宗皇帝正是利用了這一制度的漏洞,透過非正常手段奪取了皇位。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太宗皇帝的非正常登基並非完全是負面的。 在一些情況下,太宗皇帝的強硬手段和非凡才能,正是王朝轉危為安、重拾雄風的關鍵。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雖然手段殘忍,但卻奠定了貞觀盛世的基石。

上一篇:河南的這座城... 下一篇:萬物可直播!...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