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妙的方劑,可以溫陽散寒、益氣健脾,適合脾胃虛寒之人服用

首頁 > 健康

一個奇妙的方劑,可以溫陽散寒、益氣健脾,適合脾胃虛寒之人服用

來源:迷途的羔羊 釋出時間:2024-04-24 22:52

說到脾胃病症,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脾胃虛弱了,但實際上,“虛弱”也是存在分類的,比如因寒邪導致的虛寒證,中醫認為,脾胃就是土,而脾胃虛寒,大家就可以將其理解成土很虛,同時還很寒冷。脾胃在人體內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仍是人的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一旦脾胃出現了虛寒病症,輕則會導致飲食不佳,重則便會促使氣血化生不足。

在中醫裡,調養脾胃可以說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土既然有“虛弱”表現了,那麼就要去“厚土”,對此,補脾益胃便是重要思路,在調養脾胃方面,最常用的藥材就是山藥,作為一類藥食同源之品,山藥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它能夠很好地幫助人體補充脾胃氣機,同時還能健利脾胃,有助於化解體內水溼,避免出現痰溼、溼熱等病症。不外,除了山藥外,對於脾胃虛寒的患者來說,有一劑藥方或也能很好地幫助調理不適,它就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的一個經典方劑,它的基礎方是名醫張仲景收錄於《傷寒論》中的理中丸,專為脾胃虛寒的人量身打造。這個方劑在組成上很簡單,僅含五味藥材,分別是附子、人參、乾薑、炙甘草、白朮各三兩,整個方劑緊緊圍繞脾胃中土展開,目的只有一個:改善脾土環境,恢復脾胃功能

方劑的人參是補脾氣的良藥,中醫在補養脾胃時,最常用的藥材就是山藥和人參,前者多用於脾陰的滋補,而後者則重於補充脾氣。

其次就是白朮,白朮是健利脾胃的要藥,在很多調理脾胃病症的方子裡,都經常會看見這味中藥材,白朮具有祛溼的效果,不外,它並不是直接將水溼祛除,而是健利脾胃,先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然後再透過脾主運化的功能,將多餘的水溼從體內排出。

乾薑具有溫性,同歸歸入脾胃經,可以將脾胃裡的寒邪祛除,起到溫暖脾胃的效果,而炙甘草則是調和脾胃,讓整個方劑的藥性更加顯著,以便於更好地治療病症。

不外,在整個方劑裡,最主要的藥材其實是附子,附子是扶陽救逆的第一藥,可以提升散寒能力,同時,附子和乾薑的配伍,也是中醫裡的一組經典藥對,附子在乾薑的加持下,可以更好地將脾腎裡的涼氣化解,驅散體內寒邪,溫暖中焦臟腑。

雖說這個方劑在組成上過於簡單,但其中的每一味中藥材,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是物盡其用、各司其職,可以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諸多病症,那麼,在使用方面,究竟更合用於哪些人呢?

首先是脾胃虛寒的人,這類人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怕冷,由於身體裡的寒邪過重,陽氣不足,難於去溫煦四肢,於是便很容易出現四肢舉動冰冷等症狀。

其次是經常流口水的人,由於身體裡的陰寒水液過多,便會從上面流出,而這個時候,也可以透過附子理中丸來加以改善,當然,對於有腹瀉症狀,特別是在攝入寒性食物後,腹瀉症狀會格外明顯的人來說,也可以用此方調理。

最後大家還要知道,若是在生活中出現了尿頻、小便清長等症狀表現,那麼或也與脾胃虛寒有關,此時,體內往往會存在陽氣不足的情況,無法很好地蒸發水汽,如此一來,過多的水液就需要自己找出口,進而從身體排出,向上就是口水異常增多,向下則會導致小便次數增加,此外,虛寒時間若是過久,還會導致腎臟寒邪不斷增加,最終漸漸發展成為脾腎虛寒,而在這個階段,名方金匱腎氣丸往往會更加適合。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說到脾胃病症,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脾胃虛弱了,但實際上,“虛弱”也是存在分類的,比如因寒邪導致的虛寒證,中醫認為,脾胃就是土,而脾胃虛寒,大家就可以將其理解成土很虛,同時還很寒冷。脾胃在人體內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仍是人的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一旦脾胃出現了虛寒病症,輕則會導致飲食不佳,重則便會促使氣血化生不足。

在中醫裡,調養脾胃可以說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土既然有“虛弱”表現了,那麼就要去“厚土”,對此,補脾益胃便是重要思路,在調養脾胃方面,最常用的藥材就是山藥,作為一類藥食同源之品,山藥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它能夠很好地幫助人體補充脾胃氣機,同時還能健利脾胃,有助於化解體內水溼,避免出現痰溼、溼熱等病症。不外,除了山藥外,對於脾胃虛寒的患者來說,有一劑藥方或也能很好地幫助調理不適,它就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的一個經典方劑,它的基礎方是名醫張仲景收錄於《傷寒論》中的理中丸,專為脾胃虛寒的人量身打造。這個方劑在組成上很簡單,僅含五味藥材,分別是附子、人參、乾薑、炙甘草、白朮各三兩,整個方劑緊緊圍繞脾胃中土展開,目的只有一個:改善脾土環境,恢復脾胃功能

方劑的人參是補脾氣的良藥,中醫在補養脾胃時,最常用的藥材就是山藥和人參,前者多用於脾陰的滋補,而後者則重於補充脾氣。

說到脾胃病症,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脾胃虛弱了,但實際上,“虛弱”也是存在分類的,比如因寒邪導致的虛寒證,中醫認為,脾胃就是土,而脾胃虛寒,大家就可以將其理解成土很虛,同時還很寒冷。脾胃在人體內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仍是人的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一旦脾胃出現了虛寒病症,輕則會導致飲食不佳,重則便會促使氣血化生不足。

在中醫裡,調養脾胃可以說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土既然有“虛弱”表現了,那麼就要去“厚土”,對此,補脾益胃便是重要思路,在調養脾胃方面,最常用的藥材就是山藥,作為一類藥食同源之品,山藥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它能夠很好地幫助人體補充脾胃氣機,同時還能健利脾胃,有助於化解體內水溼,避免出現痰溼、溼熱等病症。不外,除了山藥外,對於脾胃虛寒的患者來說,有一劑藥方或也能很好地幫助調理不適,它就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的一個經典方劑,它的基礎方是名醫張仲景收錄於《傷寒論》中的理中丸,專為脾胃虛寒的人量身打造。這個方劑在組成上很簡單,僅含五味藥材,分別是附子、人參、乾薑、炙甘草、白朮各三兩,整個方劑緊緊圍繞脾胃中土展開,目的只有一個:改善脾土環境,恢復脾胃功能

方劑的人參是補脾氣的良藥,中醫在補養脾胃時,最常用的藥材就是山藥和人參,前者多用於脾陰的滋補,而後者則重於補充脾氣。

上一篇:養腎常見的4... 下一篇:67歲男子深夜...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