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已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何還不肯還政?上朝時還要帶甲士百人?

首頁 > 歷史

劉禪已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何還不肯還政?上朝時還要帶甲士百人?

來源:雲之夢詩歌 釋出時間:2023-02-03 09:41

  【導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亂世造成動盪,但動盪之中又有著層出不窮的英雄、人才,這些英雄又在時代的亂流中不斷髮生碰撞,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天下處於分裂狀態,分裂之中又有著無數的英雄。

  英雄之中,知名度最大的當屬諸葛亮,他那徐徐揮動的羽扇,殫精竭慮輔佐劉備的忠誠,都是他成為歷代文人最熱愛的歷史人物之一,以他為物件,書寫了無數的名篇佳作,和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同樣出名的,就是他對蜀漢的忠心。

  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感激於他的真誠,結束隱居,捲入了這亂世鬥爭之中,他輔佐劉備,使蜀國成為可以和曹魏,孫吳對抗的政權,在劉備中道崩粗之後,更是謹遵遺命,盡心輔佐劉禪。一篇《出師表》道盡心中的千言萬語,使無數人為之落淚。

  但是卻有人對諸葛亮的品質提出了質疑,認為他這種忠心耿耿都是做出來的表象,因為在劉禪登基之後,諸葛亮並沒有還政,而是繼續手握大權,並且每次上朝都會帶著百餘名護衛,這看起來好像是諸葛亮有不臣之心,其實其中大有深意。

  蜀漢危急

  荊州是一個特殊的地點,它見證了蜀漢的欣欣向榮,也見證了蜀漢的衰落。當年關羽鎮守荊州,所有人都覺得萬無一失,可誰知道當他出兵抗擊曹操時,早有預謀的孫權前來偷襲,又正趕上糜芳、世仁叛變,這一連串巧合疊加之下,最終演變成了大意失荊州的結局。

  挫敗感深深壓在心頭,急於用勝利洗刷恥辱,關羽中了敵人的圈套,和兒子一起被捕,最終丟了性命。這一結果引發了連鎖效應,劉備又驚又怒,一是失去了自己的義弟,二就是荊州淪陷,想著為關羽報仇,劉備倉促籌集軍馬,攻打孫權,結果出師不利,只好撤退。

  被消耗掉的不止是蜀漢的兵力,更是劉備的生命力,他在戰後就纏綿病榻,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加上心理上壓力又很大。

  蜀漢政權是一個新生的政權,在曹魏和東吳的兇惡目光下掙扎生存。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劉備病重,把諸葛亮叫來成都,向他交代後事,主要內容就是讓他建設蜀國,以及輔佐好自己的兒子劉禪,劉備甚至提出,如果他的兒子始終不成器,那麼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這樣的話語表明了劉備對諸葛亮深重的信任和期望,“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諸葛亮心中泛起一陣陣對劉備的敬愛和赤誠。諸葛亮謹遵劉備遺命,盡心盡力輔佐劉禪,同時推動北伐,立志平定中原,統一天下。

  殊榮重視

  諸葛亮帶侍衛上朝這件事找不到明確的記錄,但在《晉書》,我們可以從有關桓溫的技術中,只找到間接佐證的證據。

  記載中提到東晉時,大臣桓溫被賜予了一項特殊待遇,可以帶甲士進出皇宮,還特別提到一句,這是模仿之前諸葛亮的事。

  所以答案是諸葛亮的確曾經帶侍衛上朝,但那也是朝廷方面允許的,這些侍衛都穿著甲,拿著斧鉞等兵器,但事實上和我們現在的觀念不同,斧鉞除了做兵器的用途之外,也是權勢的象徵。劉禪這一決定,其實目的是為了給諸葛亮帶來殊榮,表示自己對他的器重和信任。

  同時也有人提出劉禪派遣護衛跟隨諸葛亮,可能也存在保護他人身安全的想法,當時的諸葛亮治國嚴謹,眼裡容不得沙子,違法行為一律依法處置,這樣不留情面的做法無疑會樹敵無數,仇恨滋生出惡意,對諸葛亮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因此劉禪派出護衛,跟在諸葛亮左右,日夜護衛,連上朝也不例外,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諸葛亮。

  諸葛亮的考量

  遲遲沒有還政這件事,諸葛亮也是有著自己的考量的,當時的蜀漢劉備去世,劉禪剛剛即位,新舊交替時期,容易生出亂子,朝中各方勢力盤根錯節,隱含矛盾,實在不能大意。

  外部環境也很惡劣,曹魏和東吳都盯著剛剛完成政權交接的蜀漢,像擇人而噬的猛獸,等待的只是一個時機。

  諸葛亮也清楚,年輕人做事不可能不犯錯,一次次的錯誤反而會幫助他摸索出正確的道路,但是現在蜀漢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犯錯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試錯成本這麼高,當然不能讓劉禪放開手腳去幹。

  蜀漢還陷入了人才缺乏的困境,此時劉備,張飛等大將已死,朝廷內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這可是立國的大忌,亂世之中,除了兵馬糧草之外,人才也是決定成敗的一大要素之一,而劉禪作為新登基的君主,並沒有積累下聲望,難以吸引人才,且不好服眾。

  所以諸葛亮沒有急著把決策權完全交到劉禪手上,而決定自己出馬,作為保護傘,為劉禪遮風擋雨。

  他對劉禪的態度也不是一味呵護,而是希望他能避免過早地承受狂風暴雨,以至於還沒有機會成長就夭折,在諸葛亮的設想裡,劉禪會一點點成長,最終獨當一面之時,諸葛亮就可以放心的還政,可惜他沒等來那一天。

  小結:

  無數人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多智近妖,擁有如此智慧的諸葛亮,不可能沒有預料到自己如果選擇出山輔佐劉備,會踏上怎樣一條艱難的道路,這就是有志之士的難能可貴之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力圖以一己之力改變這天下大勢。

  最後的諸葛亮是寂寞的,在寂寞之中,他化悲傷為動力,更劇烈地燃燒起了自己的生命之火,只為了照亮蜀漢的前路。而他這盞燈也終於耗盡了,油盡燈枯,光亮不在,但歷史上永遠有著他的光芒。

上一篇:歷史上這個朝... 下一篇:關羽失荊州後...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