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號發射在即,航天員太空交接班是什麼體驗?|新京報專欄

首頁 > 科技

神舟十五號發射在即,航天員太空交接班是什麼體驗?|新京報專欄

來源:糗事百科 釋出時間:2022-11-29 11:32

▲11月28日,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費俊龍(中)、鄧清明(右)、張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圖/新華社

太空交接班,是怎樣一回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動靜,神舟十五號瞄準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

在11月28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釋出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先容,此次任務是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交接,航天員進行輪換,之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計劃於一周內完成在軌輪換任務,返回春風著陸場。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

中國在太空留下的前行“腳印”

探索太空既是探索未知,也是造福人類,併為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可能的空間。中國對空間探索設定了自己的目標,即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實現航天員天地來回等目標;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航天員把握出艙、交會對接技術,完成運送貨物補給等任務;第三步是空間站建設。

經由泛博研究職員、工程職員和所有航天航空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現在中國的太空探索已經進入到空間站建設階段。假如這一階段再次取得突破,也意味著中國的空間探索將走上正軌和常態化,未來的科研成果將會源源不斷產生和泛起。

簡樸回顧,中國的空間探索,是按既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行。2021年到2022年,不外短短一年,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四號接踵將中國航天員送入空間站。現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又將搭載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進入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交接。

這一系列任務也顯示,中國過去一年的空間探索,獲得了不凡成果。此次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後,中國空間站將以獨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組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將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這些任務的實施和完成也意味著,2022年中國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合體飛行,首次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根據此前國際空間站的經驗,航天員和科學家一般是入駐6個月進行輪換,人數通常為6人,更有利於科研和其他任務的完成。而且,國際空間站因為體積較大,在2021年4月有11名航天員居住,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法國的航天員。

不外,這還不算國際空間站人數最多的時候,在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的太空梭時代,國際空間站人數最多時達到13人。

事實上,人多裝置多,將有更多的科學研究同步展開。現在,中國也正在朝這方面努力,儘管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的時間較短,但在常態下,也有3人常駐進行科學研究。

▲11月21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圖/新華社

未來專注於科學試驗

中國全面建成空間站後,將更多地專注於科學試驗。此次神舟十五號乘組完成輪換後,將會陸續進行40餘項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當然,瞭解和鑑戒國際空間站的經驗和成果,可以更好地進行科學研究和空間站維護。

好比把更多的科研裝置送到空間站,相當於把一個世界一流大學的技術裝備放進空間站,如生理和物理學實驗室等;鑑戒國際空間站在過去20多年中進行的3000多項科學研究,弄清哪些研究的意義更為重大,對人類更實用。

過去,國際空間站完成的聞名科學研究,有微重力和太空飛行試驗,瞭解人類和動物是如何適應長時間的空間飛行;小鼠的生殖試驗,在國際空間站的籠子裡漂浮了35天后,雄性小鼠仍舊可以生養健康的後世;透過小鼠細胞的發育研究,來了解這些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應用於地球上的新技術或藥物研發;太空中的植物生長試驗,在空間站已經能種植西葫蘆、生菜和其他蔬菜,以供應航天員食用;美國航天局利用擁有同卵雙胞胎航天員的上風,監測太空飛行對人體造成的變化等。

這些研究,無疑具有鑑戒意義。當然,中國空間站更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科學研究,才能取得較好的實用成果。

中國的太空研究已經站上新的臺階,未來,將有更多的航天人、更多的太空科研成果,值得期待。

撰稿/張田勘(科普作家)

編纂/徐秋穎

校對/劉越

▲11月28日,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費俊龍(中)、鄧清明(右)、張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圖/新華社

太空交接班,是怎樣一回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動靜,神舟十五號瞄準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

在11月28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釋出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先容,此次任務是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交接,航天員進行輪換,之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計劃於一周內完成在軌輪換任務,返回春風著陸場。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

中國在太空留下的前行“腳印”

探索太空既是探索未知,也是造福人類,併為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可能的空間。中國對空間探索設定了自己的目標,即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實現航天員天地來回等目標;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航天員把握出艙、交會對接技術,完成運送貨物補給等任務;第三步是空間站建設。

經由泛博研究職員、工程職員和所有航天航空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現在中國的太空探索已經進入到空間站建設階段。假如這一階段再次取得突破,也意味著中國的空間探索將走上正軌和常態化,未來的科研成果將會源源不斷產生和泛起。

簡樸回顧,中國的空間探索,是按既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行。2021年到2022年,不外短短一年,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四號接踵將中國航天員送入空間站。現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又將搭載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進入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交接。

這一系列任務也顯示,中國過去一年的空間探索,獲得了不凡成果。此次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後,中國空間站將以獨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組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將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這些任務的實施和完成也意味著,2022年中國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合體飛行,首次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根據此前國際空間站的經驗,航天員和科學家一般是入駐6個月進行輪換,人數通常為6人,更有利於科研和其他任務的完成。而且,國際空間站因為體積較大,在2021年4月有11名航天員居住,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法國的航天員。

不外,這還不算國際空間站人數最多的時候,在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的太空梭時代,國際空間站人數最多時達到13人。

事實上,人多裝置多,將有更多的科學研究同步展開。現在,中國也正在朝這方面努力,儘管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的時間較短,但在常態下,也有3人常駐進行科學研究。

▲11月28日,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費俊龍(中)、鄧清明(右)、張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圖/新華社

太空交接班,是怎樣一回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動靜,神舟十五號瞄準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

在11月28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釋出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先容,此次任務是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交接,航天員進行輪換,之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計劃於一周內完成在軌輪換任務,返回春風著陸場。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

中國在太空留下的前行“腳印”

探索太空既是探索未知,也是造福人類,併為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可能的空間。中國對空間探索設定了自己的目標,即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實現航天員天地來回等目標;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航天員把握出艙、交會對接技術,完成運送貨物補給等任務;第三步是空間站建設。

經由泛博研究職員、工程職員和所有航天航空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現在中國的太空探索已經進入到空間站建設階段。假如這一階段再次取得突破,也意味著中國的空間探索將走上正軌和常態化,未來的科研成果將會源源不斷產生和泛起。

簡樸回顧,中國的空間探索,是按既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行。2021年到2022年,不外短短一年,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四號接踵將中國航天員送入空間站。現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又將搭載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進入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交接。

這一系列任務也顯示,中國過去一年的空間探索,獲得了不凡成果。此次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後,中國空間站將以獨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組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將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這些任務的實施和完成也意味著,2022年中國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合體飛行,首次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根據此前國際空間站的經驗,航天員和科學家一般是入駐6個月進行輪換,人數通常為6人,更有利於科研和其他任務的完成。而且,國際空間站因為體積較大,在2021年4月有11名航天員居住,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法國的航天員。

不外,這還不算國際空間站人數最多的時候,在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的太空梭時代,國際空間站人數最多時達到13人。

事實上,人多裝置多,將有更多的科學研究同步展開。現在,中國也正在朝這方面努力,儘管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的時間較短,但在常態下,也有3人常駐進行科學研究。

▲11月28日,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費俊龍(中)、鄧清明(右)、張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圖/新華社

太空交接班,是怎樣一回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動靜,神舟十五號瞄準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

在11月28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釋出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先容,此次任務是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交接,航天員進行輪換,之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計劃於一周內完成在軌輪換任務,返回春風著陸場。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

中國在太空留下的前行“腳印”

探索太空既是探索未知,也是造福人類,併為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可能的空間。中國對空間探索設定了自己的目標,即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實現航天員天地來回等目標;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航天員把握出艙、交會對接技術,完成運送貨物補給等任務;第三步是空間站建設。

經由泛博研究職員、工程職員和所有航天航空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現在中國的太空探索已經進入到空間站建設階段。假如這一階段再次取得突破,也意味著中國的空間探索將走上正軌和常態化,未來的科研成果將會源源不斷產生和泛起。

簡樸回顧,中國的空間探索,是按既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行。2021年到2022年,不外短短一年,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四號接踵將中國航天員送入空間站。現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又將搭載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進入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交接。

這一系列任務也顯示,中國過去一年的空間探索,獲得了不凡成果。此次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後,中國空間站將以獨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組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將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這些任務的實施和完成也意味著,2022年中國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合體飛行,首次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根據此前國際空間站的經驗,航天員和科學家一般是入駐6個月進行輪換,人數通常為6人,更有利於科研和其他任務的完成。而且,國際空間站因為體積較大,在2021年4月有11名航天員居住,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法國的航天員。

不外,這還不算國際空間站人數最多的時候,在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的太空梭時代,國際空間站人數最多時達到13人。

事實上,人多裝置多,將有更多的科學研究同步展開。現在,中國也正在朝這方面努力,儘管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的時間較短,但在常態下,也有3人常駐進行科學研究。

上一篇:福建聯通服務... 下一篇:公積金審批通...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