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為何連“斬首數百”的小侯都撈不到?淺析“李廣難封的無奈”

首頁 > 歷史

李廣為何連“斬首數百”的小侯都撈不到?淺析“李廣難封的無奈”

來源:郭靜的網際網路圈 釋出時間:2022-09-27 09:10

  導讀:“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兩個漢代的故事因王勃詩而流傳千古,飽受人們的爭議。歷來,對於“飛將軍”李廣徵戰一生,在以軍功封爵的大漢,卻始終沒能得以封侯一事,人們爭論不休。很多人說李廣是“時運不濟”,當然,這樣的說法太過模糊。李廣為何沒能得以封侯呢?自然是有現實原因的。

  李廣乃是秦國名將李信的後代,李信大家都很熟悉,昔年秦國進攻燕國,大將王翦尚需六十萬大軍方可,而李信說他只需二十萬足以,結果李信大敗燕太子丹,而李廣就是妥妥的名門之後。公元前166年,漢文帝時期,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未及弱冠的李廣從軍為國抗擊匈奴。由於李家世代傳習射箭,李廣更是一個箭無虛發的神箭手,在此戰中射殺敵軍甚多,由此因功被封為漢中郎。

  後來數次隨漢文帝外出狩獵,保駕護航,格殺猛獸,就連漢文帝都驚歎於他的勇猛,稱讚他說:“你如果生於高帝時代,就算封萬戶侯也輕而易舉!”漢文帝去世後,漢景帝繼位,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時任驍騎都尉的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領軍平叛,他率軍殺入敵方陣列如入無人之境,斬首無數,勇冠三軍,更是在昌邑城下奪取了叛軍軍旗,立下大功。

  後來,匈奴大舉進犯大漢上郡,漢景帝派李廣整訓士兵,一次,李廣率領百騎捉拿匈奴射鵰射手,遭遇了匈奴數千騎兵,手下士兵十分恐慌,想要轉身逃離。李廣說:“當前他們數千騎兵,我們僅有百騎,如果轉身逃走,那勢必會成為他們的活靶子,誰都逃不走。”於是命士兵解下馬鞍,下馬悠閒自在的休整。匈奴騎兵看見李廣親臨,竟僅帶領百騎,不僅不跑還毫無懼色,驚疑此乃漢軍誘敵之計,不敢輕舉妄動。匈奴一個白馬將軍前去看望士兵,李廣上馬賓士將其射殺,又回到軍中,下馬竟直接臥地休息。

  於是匈奴認定必有埋伏,就在天黑之前全部撤走了。李廣未損一兵一卒從匈奴大軍眼皮子底下全身而退,堪稱西漢時期的“空城計”。“巧對匈奴”充分體現了李廣乃是一位不僅有勇,而且有謀的將軍。雖然李廣足夠忠勇,但是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而李廣似乎真的總是差點運氣。

  漢景帝去世後,漢武帝繼位,發起了對匈奴的反攻。這時的李廣已經是輔佐了大漢三代帝王的一名老將。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四路大軍反擊匈奴,李廣率領一萬騎兵出雁門,但是卻迎面撞上了匈奴的主力部隊,最終漢軍寡不敵眾,幾乎全軍覆沒,李廣也受傷被俘。好在李廣武藝高強足智多謀,他用詐死躲過匈奴的探查,在被押解回匈奴的途中突然暴起,搶了一匹好馬逃回了大漢。因為此戰的失利,李廣一度被貶為庶民,後來因戰事吃緊,漢武帝任命李廣為右北平郡太守,期間將襲擾的匈奴軍隊打的抱頭鼠竄,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公元前120年,漠北之戰前夕,時任郎中令的李廣率四千騎兵與博望侯張騫所率的一萬騎兵兵分兩路,出擊匈奴,不料李廣又開始點兒背了,他碰上了匈奴左賢王部的四萬騎兵,被十倍於己的敵人重重包圍。更要命的是博望侯張騫此時正處在迷路中,沒有在規定日期跟李廣匯合,李廣只能單獨面對這看上去十死無生的困境。但李廣並沒有坐以待斃,見手下軍士們心中都惶恐不已,軍心渙散,他派自己的兒子李敢帶數十騎直穿匈奴包圍圈,殺出後從兩翼而回,李廣趁機告訴士兵們:匈奴如此容易對付,不足懼哉!士兵們軍心大定。

  在對戰中,儘管面對著十倍於己的敵人,李廣仍鎮定自若,毫無懼色,手中弓箭例無虛發,出箭必有功,軍中士兵都很佩服他的勇氣,個個悍不畏死,與匈奴大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張騫終於率軍趕到,匈奴退兵。而李广部幾近全軍覆沒,也無力追擊,罷兵而還。此戰,博望侯張騫貽誤軍機,本該處斬,後以財物贖罪,貶為庶民,而李廣功過相抵,不獎不罰。

  公元前119年,大漢對匈奴發起漠北大決戰,漢武帝任命李廣為前將軍,跟隨衛青出征漠北。於匈奴交手了四十餘年而尚未封侯的李廣非常高興,他終於可以跟匈奴正面交戰,想要趁此機會,立功封侯。可人算不如天算,衛青在探查形式之後,命李廣從側翼夾攻匈奴,李廣再三抗議,但衛青最終沒有改變決定,心灰意冷之下,李廣不辭而別,獨自率軍北上。由於軍中沒有嚮導,李廣率軍北上之後,在茫茫大漠裡迷了路,直到衛青擊敗匈奴單于部主力,李廣方才姍姍來遲。由於他沒能及時會師,導致未能抓住匈奴單于。

  按照漢律,貽誤戰機,李廣應往將軍府受審,衛青也應當實事求是向漢武帝稟告,李廣說:“是我自己迷路,不怪眾將士。本來我為前將軍,最後卻要從東側夾擊匈奴,並因此迷路,此乃天意。如今我已六十多歲,就不受那些史官筆吏的侮辱了!”說完,拔劍自刎。一代名將,民族英雄李廣,在悲涼中落下帷幕。

  李廣從十幾歲征戰匈奴,與匈奴大小戰鬥共計七十餘次,戰功赫赫,但為什麼始終不能封侯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李廣並不是漢武帝的心腹重臣。李廣乃是前朝大將李信之後,不是漢武帝一手提拔的心腹之臣,比起外戚衛青和霍去病,李廣顯然分量要小得多,所以難以封侯。而漠北之戰中衛青將李廣前將軍變側翼夾擊,原因之一也是受到了漢武帝的暗中指使,說李廣年老又運氣不好,讓其當前鋒恐難以俘獲匈奴單于,故此衛青敢於改變君令。

  二,政治錯誤,李廣站錯了隊。吳楚七國之亂之後,雖然梁王劉武對拒不馳援的太尉周亞夫恨之入骨,但對驍勇善戰勇猛無敵的李廣非常欣賞,於是叛亂平定之後,梁王接見李廣,授其大將軍印,而李廣接受了。私受親王封賞乃皇家大忌,李廣不可能不懂,唯一的解釋就是李廣站錯了隊,他認為竇太后寵愛小兒子劉武,漢景帝酒後又說過要傳位給劉武,殊不知這只是漢景帝在敷衍竇太后而已,而李廣就犯了巨大的政治錯誤。失去了封侯的機會。

  三,確實是運氣不好。李廣對大漢忠心耿耿,論忠勇少有人可比,可無奈總是少量兵力遇見敵方大軍,數次敗北的原因都是寡不敵眾,並非個人問題。而最後一次更是因為迷路而使英雄落幕。如果是相同兵力兩軍對壘,敵方未必就能擊敗這位驍勇善戰的名將,只要有了軍功,封侯拜相也是不可阻擋。李廣死後,他手下的將士,認識或不認識他的百姓,盡皆痛哭,更有甚者自發上街為李廣送行,可見李廣將軍之跡深入民心。

  輕塵認為,李廣忠於自己的祖國,戰鬥之時死戰不降,帶兵之時更是有一人沒飯吃他便不吃,有一人沒水喝他便不喝,賞賜給自己的金銀他也都分給了手下計程車兵,愛兵如子。如此戰將,無愧於民族英雄之稱,未能封侯拜相,只能說時也,運也,命也!

上一篇:朱元璋萬萬不... 下一篇:河北“草原怪...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