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打贏建文帝,除了軍事政治,還有3個容易被忽視的原因

首頁 > 歷史

燕王朱棣打贏建文帝,除了軍事政治,還有3個容易被忽視的原因

來源:岔路口上的期待 釋出時間:2022-09-21 09:00

  【導讀】公元1402年,打著“清君側”旗號的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當上了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有關朱棣“創業”成功的原因,一般都歸結到了軍事政治上,其實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三個原因不應該被忽視。

  公元1398年,開創了大明基業的朱元璋帶著遺憾去世,繼位的是他無奈之下才推出來的皇孫朱允炆,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在朱元璋死後,並沒有讓在自己藩地的各位叔叔回京盡最後的孝道,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這其中就包括湘王朱柏,據記載,當時朱柏得到訊息之後,差點就生出了厭世之心。不過建文帝對朱柏的打擊並沒完,第二年,早有削藩之心的建文帝,沒敢直接對朱棣這種“打老虎”動手,而是打算先拿朱柏這樣的“小蒼蠅”來個“殺雞儆猴”。朱柏在得知自己也在被削之後,竟然在家中自焚了。而朱棣呢,人家表面上受到了刺激,導致精神出現了問題,但是實際上,朱棣卻趁著這個機會加緊準備“靖難”。可以說當時朱棣面臨的壓力,要比朱柏大很多,但是在壓力之下,同為皇子的朱柏卻沒有頂住壓力。

  朱棣和朱柏都是朱元璋的孩子,按理說他倆的基因應該不會差太多,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者的區別呢?答案可能是經歷。朱棣出生時,朱元璋還在打天下,而朱柏出生時,天下就已經是他們朱家的了。而在他們長大以後,朱棣奉命鎮守邊關,成天面對的都是生死,而朱柏的封地在大明腹地,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所以經過了戰火淬鍊的朱棣,在抗壓能力上要超朱柏以及很多其他人。

  朱棣為了隱瞞自己有更多的想法,曾裝瘋賣傻,就是籌謀武裝力量時,也不忘想辦法遮蔽一下,等到真正開始動手的時候,他也對建文帝表達出了足夠的尊重,他起兵的目的是為了“清君側”,是為了建文帝,是為了大明,而不是為了他自己。

  在朱棣去世以後有個人曾想學他,這個人叫朱高煦,朱高煦是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的哥哥叫朱高熾,是朱棣所立的太子。不過雖然朱高熾是朱高煦的大哥,但是朱高煦並不服他,因為朱高熾身體肥胖,腿腳又有問題,十分不討朱棣的喜歡,相反朱棣相對比較喜歡朱高煦,因此朱高煦在朱棣還活著的時候,就表現的十分積極,但是朱棣出於多方面考慮還是沒給他機會。

  等到朱高熾當了皇帝之後,朱高煦不光沒有壓制一下自己的野心,反而以為兄長軟弱可欺。如果不是朱高熾只幹了一年皇帝就去世了,朱高煦可能會在朱高熾在位時就大舉起兵。朱高熾病危的時候,太子朱瞻基正好在外地,當時朱瞻基一聽父親生命垂危,就趕緊往回趕,朱高煦這個叔叔竟然在半道截殺自己的侄子,更離譜的是,他竟然還能失敗了。

  等到朱瞻基即位以後,並沒有去報復自己的叔叔,反而是對他比較“溫柔”,朱高煦誤以為自己的侄子跟他爹一樣軟弱,不光在態度上變本加厲,最後竟然還大張旗鼓的要學他爹武裝“靖難”,結果他在家門口就被御駕親征的朱瞻基給辦了。如果此時的朱高煦能放下身段,他可能不會最後死得那麼慘,但是他竟然在獄中還想給朱瞻基下絆子,結果自己活活被烤死,家人也沒能倖免。如果朱高煦能有朱棣的隱忍,他即使不成功,也不會落得如此境地。

  當朱高煦效仿他爹朱棣武裝“靖難”的時候,其實朱瞻基也在向他皇爺爺學習,不過朱瞻基學的不是靖難而是勇敢。當年朱棣在靖難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身先士卒,為此他多次都差點命喪戰場。不過正是因為他的勇敢,才讓實力其實並不算佔優的北軍,戰勝了擁有天下的建文帝。而就在朱棣衝鋒陷陣的時候,建文帝卻並沒有御駕親征,而是一直都在皇宮裡待著。

  如果建文帝當年能御駕親征,朱棣大概會吃虧。因為朱棣當年打的旗號是“清君側”,朱棣出兵的原因不是改天換日,而是要去給自己的侄子撐腰,是要剷除挾持建文帝的“壞人”,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但是,如果當時建文帝能御駕親征,那麼等到建文帝在一線一露面,朱棣的“謊話”就會不攻自破,到時候朱棣就不再佔理,朱棣的出師就屬於無名,朱棣在輿論上就會陷入被動,建文帝就會掌握主動權。

  當年朱高煦學他老子“靖難”的時候,朱瞻基就是親自御駕親征,等到朱瞻基兵臨城下,還沒真正開打的時候,朱高煦的內部其實就已經出了問題,當時的朱高煦的麾下,甚至有人想直接把朱高煦給綁了交出去。論軍事素養,朱高煦也是給經過戰火考驗的“老將”,而朱瞻基和建文帝都屬於沒有實踐經驗的軍事“小白”。雖然造成兩人在平叛上不同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家朱瞻基像朱棣一樣勇敢。

  小結:綜上所述,朱棣當年之所以能篡位成功,除了軍事政治上的原因之外,還和他本人的一些個人品質有關,其中比較突出的三條,一是他在關鍵時候,能夠頂住一般人無法頂住壓力的抗壓能力,二是他懂得成事之前要隱忍,三是他做大事能夠不惜身。

上一篇:他是西漢第一... 下一篇:朱棣在謀反時...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