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中短句的運用,滕王閣序名句摘抄及賞析?

首頁 > 語錄

滕王閣序中短句的運用,滕王閣序名句摘抄及賞析?

來源:佚名 釋出時間:2022-07-23 11:49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評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

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

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運用:(翻譯)蓄積的雨水已經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出紫色。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評析: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翻譯)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評析: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

歷來有志之士對自己的理想總是能儘量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追求,就算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

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王勃在此化用,強調“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

王勃此時懷才不遇,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句中“老當益壯”“白首之心”“窮且益堅”“青雲之志”現均可作成語使用。

運用:人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髮蒼蒼之時改變自己的追求?處境艱難更應當堅強,不能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對偶修辭手法王勃《滕王閣序》佳句迭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即是其中之一。

對此名句,歷來公認絕句。

本句首先,對仗工整,幾近“工對”。

上句的“落霞”、“孤鶩”與下句的“秋水”、“長天”都是名詞性短語,對仗考究。

而更絕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對,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較高的“句中自對”:“落霞”可對“孤鶩”,“秋水”正對“長天”。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化用了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

“ 酌貪泉而覺爽, 處涸轍而相歡” , 借晉代吳隱住廣州刺史, 飲了貪泉之水而更為廉潔和莊子自比涸轍之魚而“ 相濡以沫”的事典, 表白自己雖“ 時運不濟 , 命運多舛” , 但潔身自好。是引用。

作者在文中以委婉之筆,寫出了自己有志難伸的苦悶之情。

比如“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或慰或斥,含意無窮。“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巳失,桑榆非晚”,更道出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心聲,引發了他們的共鳴。

1、言簡意賅,含蓄有味——明用所謂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並將其所具有的特殊含義加以擴大,變為泛指。

《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虛;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天柱高而北辰遠”等句中的用典即屬明用典故。

“龍光”之典見於《晉書?張華傳》,張華因鬥、牛二星間有紫氣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龍泉、太阿兩劍,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

“徐孺”之典見於《後漢書?徐穉傳》,東漢名士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來客,惟因家貧在家種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來訪,才設一睡榻留宿。

“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把,其二名紫電。

“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

“天柱”之典見《神異經》,崑崙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

“北辰”之典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裡指北極星,喻指國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實現了表達上“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氣暢而凝”(劉勰《文心雕龍》語)的效果,可謂言簡意豐,辭約蘊寓。

2、隱括旨義,旨冥句中——暗用暗用指引典不直錄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語言,使典故貼近語境,又不違原意,起到恰當而曲折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

《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孟嘗高潔,空餘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屬暗用典故。

“馮唐”“李廣”兩典見《史記》,“梁鴻”“孟嘗”兩典見《後漢書》。

這幾個典故比較熟悉,本文不再詳解。

“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佳》,廣州北20裡的石門有水叫貪泉,據稱人飲此水必起貪得無厭之心,吳隱之至此,取泉水飲,並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涸轍”之典見《莊子?外物》,此為語典,車轍無水,故曰涸轍,此處喻窮困的境遇。

“阮籍”之典見《晉書?阮籍傳》,身處魏晉間的阮籍,因不滿於司馬氏,便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駕車外出,也不順著路走,當前面有什麼障礙不能前進時,就痛苦著回來。

以上這些典故,或事或語,均由王勃化用為自己的語言,而用典中所蘊涵的卻是作者不為當世所用的自怨自嘆的複雜情感。

但又由於王勃借用了“貪泉”“涸轍”之典,把自己強行振作、不甘頹廢的信念表露無遺。

3、說古喻今,比況自身——化用化用即點化後使用。

這是一種作者將敘事詳備,文字較長的事典合理化簡點睛,以簡馭繁地表達情感的用典方法 。

《滕王閣序》中“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句即屬典故的化用。

“楊意不逢”之典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朝楊得意稟告漢武帝,說《子虛賦》為司馬相如所作,武帝召見相如,“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而楊得意卻仍做個掌管獵犬的小官。

“鍾期既遇”之典見《列子?湯問》,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鍾子期知其音。

以上兩個化用典故,涵蘊深刻。

只有26歲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對自己“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不禁興盡悲來,又不便直說,乃妙筆生花,化用典故,雖說的是古,而喻的卻是今,可謂比況自如,毫無斧鑿之痕。

4、多典濃縮,加強效果——連用連用是指作者為了加強表達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驅遣幾個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

《滕王閣序》中典故連用的句子較多,下面僅舉一例:“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句中連用四個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閻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筆,施展才華的感激之情。

“謝家寶樹”之典見《世說新語?言語》,謝安問子侄們,人們為什麼總希望子弟好?侄子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

“孟氏芳鄰”之典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說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

“鯉對”之典見《論語?季氏》,孔子曾立於庭中,其子孔鯉“趨而過庭”,孔子教誨他應學習《詩》《禮》。

“龍門”之典見《後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1、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強論證的作用外,還能以古比今、借古寫懷,可以使文章內容充實,聯想豐富。

語言簡練,風格典雅。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2、a.(比喻)“北海雖賒,扶搖可接”以超越空間為喻,“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趕時間為喻,都表現出了不甘沉淪的豪情壯志。

b.(反詰)“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言之鑿鑿;“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反問有力。“非無”“豈乏”,一個否定判斷,一個反詰論述,行文搖曳生姿。然後以“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作結,總束上文,開啟下文。

c.(直抒胸臆)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兩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懷,寫自己報國無路,濟世無門,言辭哀婉。情意綿綿。

d.(雙關)“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兩句是虛寫,表面上是“望”“看”,實際上是在想。這裡用了雙關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長安,由雲海而想到東北的吳會,日下即長安,雲間即吳會的意思又暗含其中。

e.(襯托)“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透過進一步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面的感慨,即:“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這兩個四六句,一問一答,答非所問,流露出懷才不遇的心緒,充滿了自我悲傷的情調。

f。(渲染)“閭閻撲地”“舸艦彌津”兩個四六句,極寫人煙之盛,“舸艦”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氣象。

g.(動靜結合)“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這兩個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論,“而”字前為因,後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兩個有代表性的特徵來寫秋天,寫水寫山,動靜結合,如詩如畫。

滕王閌序第二段用駢體文的手法寫,兩兩為一組,長短句結合,整體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特殊句式

①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用“是”表示判斷,與現代漢語的判斷句式相同)萍水相逢: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聚散無常。

盡:都,全部,副詞。

之:結構助詞“的”。

客:賓客,跟“主”相對而言。

單獨看,這個句子直接譯為:“在座的各位今日聚會猶如浮萍在水上相逢,全都是客居他鄉的人物。

”但是,聯絡上下文的內容來看,“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句中的“失路”喻指作者不得志。

當時王勃獲罪在身,懷才不遇,仕途受阻,報國無門,此景此情,遊子心緒,油然而生;失落之感,再難抑制,充滿自我悲傷之情,因此難免興盡悲來。

②賓主盡東南之美。

(省略“是”的肯定判斷句式)賓:指來賓,貴客。

主:指洪州都督閻公,名字不詳。

盡東南之美:指包括東南一帶所有的人才。

盡,窮盡。

這個句子可以翻譯為:“來赴這次盛會的賓客和主人,都是東西一帶的俊美人士。

”這一句同前一句“臺隍枕夷夏之交”一起承上啟下,過渡自然地引出赴會人物:“賢主”和“嘉賓”,為下文稱讚“賢主”、“嘉賓”以及描繪宴會盛況,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③非謝家之寶樹。

(用“非”表示的否定判斷句式)謝家之寶樹:指謝玄,這裡用來比喻好子弟。

《晉書·謝玄傳》記載,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後來就稱謝玄為謝家寶樹。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並不是像謝玄那樣出眾的人才”。

這一句連同“接孟氏之芳鄰”一起,運用典故,巧妙而盡情地表達出心中隱秘曲折卻又難以直白的感情。

④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

(倒裝句,介詞結構的狀語後置)簪笏:古代官員用的冠簪、手版,這裡借指官職。

簪,束髮戴冠用來固定帽子的物件,一般用金屬、玉石等製成。

笏,朝見皇帝時用來記事的手板。

百齡:百年,猶指一生。

奉晨昏:古代侍奉父母的禮節,即晚間侍奉父母就寢,早晨向父母請安。

這個句子譯成“我寧願捨棄一生的功名富貴,到萬里以外去早晚侍奉父親”。

其實,王勃當時正處在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的苦悶境遇,於今有機會“接孟氏之芳鄰”,他期望得遇知音,並渴望建功立業,才是他的心志所在。

⑤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倒裝句,主語後置,正常語序為“詞宗孟學士,騰蛟起鳳”)孟學士:名字不詳,大致類似董仲舒、楊雄一般的人物。

學士:掌管文學撰述的官。

詞宗:文詞的宗主。

這個句子翻譯為“像蛟龍一樣騰空升起、像鳳凰展翅起飛那樣燦爛奪目的,是孟學士文壇宗師那富有文采的詞章。

”句中“騰蛟起鳳”,形容才華如蛟龍騰空,鳳凰起舞。

《西京雜記》載,相傳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作《春秋繁露》。

楊雄作《太玄經》,夢口吐鳳凰,飛集書上。

作者這裡用“騰蛟起鳳”來稱頌與會的文人騷客,意蘊豐富而自然有度。

⑥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被動句,“生”和“遏”都是意義上的被動)爽:形容籟的發音清脆。

籟:排簫,一種由多根竹管編排而參差不齊的樂器。

生:因…

而產生,這裡是被動動詞。

纖歌:音調柔細的歌。

凝:指歌聲繚繞。

遏:由於…

而停止,阻止,被動動詞。

這兩句翻譯為“宴會上清脆的排簫聲響起,猶如陣陣清風油然而生;柔美的歌繚繞不散,飄遊的白雲駐足諦

上一篇:關於樹的名言... 下一篇:村居里最有代...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