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美國脅迫盟友“晶片排華”不太順

首頁 > 科技

瞭望 | 美國脅迫盟友“晶片排華”不太順

來源:綜藝大集合 釋出時間:2024-05-08 13:55

  迄今,韓國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文 | 李豔 周寧南

  美國把拉攏盟友共同進行晶片出口管制視為在晶片領域對華競爭的“殺手鐧”。但是,美國施壓盟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的過程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其間還充斥著“漫長而痛苦的對話”。

  美國搞“晶片排華”,違背了世界各國的戰略利益和產業發展需要。目前,美國盟友反對搞“排華晶片聯盟”、呼籲加強對華晶片合作的聲音越來越大。也有聲音認為,美國低估了中國晶片的發展創新速度,組建“排華晶片聯盟”是無用的舉措。

  盟友集體抵制

  美國單打獨鬥遏制中國晶片產業發展力不從心,於是對日本、韓國、荷蘭、德國等盟友祭出“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派出高階官員脅迫各國追隨美國進行對華晶片出口管制。這種轔轢盟友經濟和技術主權的做法,與它們的晶片產業利益和國家戰略方向相牴觸,因此遇到盟友的集體抵制。

  韓國嘗試同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保持距離。

  根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等人的規劃,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旨在把美國打造成全球唯一的晶片設計、製造強國。然而,該目標同韓國的晶片發展戰略產生了衝突。拜登政府的晶片遏華戰略一啟動,韓國就透過並實施《半導體特別法》和“K-半導體戰略”等來對沖美國和其他國家及地區試圖改變晶片產業生態的戰略舉措,以防範自己成為美國晶片遏華戰略的犧牲品。

  韓國也認為,美國組建的圖謀加強對華晶片關閉的所謂“晶片四方聯盟”等組織不符合韓國的戰略利益。韓國外交部官員稱,比起“規則遵循者”,韓國要成為“規則制定者”才能受益,並表示韓國可成為該組織和中方溝通的橋樑,這有助於“消除中方誤解”。

  美國迫使韓國成立若干討論晶片出口管制的工作組,但韓國至今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

  日本未沿用長臂管轄舉措。

  2023年6月,時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宣講日本晶片戰略時稱,日本晶片補貼力度將和美國對等,以免在美國重塑晶片產業生態時掉隊。

  日本海內也有政治力量希望政府不要附美遏華。比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公明黨針對美國推動日本對華晶片出口管制的圖謀強調,日本經濟安全保障相關立法必須確保企業經營自由,並提出出口管制應與國際規則保持一致,敦促政府不要出臺對華歧視性出口管制政策。

  2023年初,美國、日本、荷蘭達成所謂共同對華出口管制“三方協定”後,日本自民黨議員表示,儘管日本與美國達成了協議,但日本會採取比美國更溫和的限制措施。一些日本晶片企業也表示,政府並未提出加強對華出口管制的要求。迄今,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歐盟方面,成員國保護技術主權、維護晶片出口管制獨立性的戰略意志更強。

  荷蘭承受著來自美國的重壓,要求自主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呼聲較大。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多次表示,荷蘭不會“完全照搬”美國限制對華晶片出口的措施,需要在歐盟統一框架下制定出口管制政策,以強化出口管制政策的自主性。荷蘭智庫克林根達爾研究所認為,盲目參與美國對華競爭容易傷害歐盟晶片產業,歐盟應加強與亞洲國家技術合作,應對過於依賴美國的技術風險。

  德國總理朔爾茨2024年4月16日訪華時明確表示反對保護主義,支援自由貿易。2023年以來,德國已經多次拒絕美國提出的對華涉芯化學品、光學工具出口管制要求。美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加碼以來,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德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公司默克等都宣佈將加大在華投資和研發。

  業界強烈反對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韓國晶片產業明顯受損,多次表達對美晶片遏華舉措的不滿。

  美國頒佈晶片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前,並未與韓國充分溝通,已經讓韓國晶片產業吃了大虧。比如,韓國企業SK海力士斥巨資收購了英特爾在中國大連的晶片工廠,隨後美國就出爐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和《晶片和科學法案》禁止在華工廠進級裝置和擴產,這使SK海力士成了美國晶片企業及時止損的“接盤俠”。

  韓國晶片企業在中國有大量資產,其儲存晶片的一半產能都在中國。美國多次收緊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後,韓國儲存晶片企業的中國工廠首當其衝。它們認為,其中國工廠不能進行技術裝置更新換代和擴產,將讓競爭對手美國的美光公司獲得“不公平優勢”,進而質疑美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內含謀求美晶片企業對韓競爭優勢的陰謀。2023年7月,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刊文認為,美國製定的晶片遏華政策要想讓盟友信服、跟隨,需要拿出這些政策並非傷害盟友、服務美國商業利益的證據。

  日本晶片產業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美國收緊對華晶片出口管制也給日本晶片產業帶來了損害,日本儲存晶片製造商鎧俠營收大幅下降,退出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計劃。中國市場佔了東京電子銷售額的1/4以上,美日荷達成所謂“三方協定”後,該公司將年營業利潤預期下調了近25%。《日本經濟新聞》稱,美國《晶片和科學法案》成法當天才確定對華出口管制條件,導致日本企業無從準備,只能被迫縮減中國業務,直至喪失其一直依賴的巨大中國市場;而美國對日本企業突施“冷箭”的舉措,也讓日本晶片業難以相信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日本是屈從美國壓力對華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最大輸家:相比於荷蘭,日本追隨美國的損失更大;與中韓在儲存晶片領域存在競爭不同,中日晶片產業互補性更強,與韓國相比,日本參與美國晶片遏華戰略對本國企業來說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實際上,美日晶片產業存在較強的競爭關係。日本對美國競爭對手仍維持40%的收入來自對華出口心知肚明,因此不願停止晶片材料對華出口,以避免給美國企業留出趕超機會。自2023年至2024年2月,日本晶片製造裝置和光刻膠等材料對華出口均保持在高位,未追隨美國切斷對華出口。

  歐盟成員國不滿美國“雙標”立場。

  自2018年起,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人就輪番施壓,要求荷蘭停止對華出口不同提高前輩程度的光刻機,荷蘭則對美國允許本國企業對華出口、禁止其他國家對華出口的“雙重標準”強烈不滿。荷蘭晶片製造裝置公司阿斯麥執行長溫寧克稱,阿斯麥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只佔總額的15%,而美國晶片裝置供應商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佔其總額的25%,美國政府要求阿斯麥做出“犧牲”是不公平的。

英特爾將代工微軟高階晶片。圖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舞者在活動上表演(2024年2月23日攝)   新華社/路透

  無用的限制措施

  2023年8月,一家受美國製裁的中國公司釋出了一款智慧手機。美國及盟友普遍評估認為,這款手機的問世標誌著中國已能夠自主量產提高前輩晶片,突破了美西方對中國晶片的“圍剿”。

  事實上,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和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聯合撰文稱,美國正在輸掉晶片競爭,中國正在晶片供應鏈上形成持久優勢,在基礎技術方面取得美國難以匹敵的突破。

  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溫寧克公開質疑美國敦促荷蘭透過限制對華出口的新規定是否有意義。他認為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是一個錯誤,相關“脫鉤”舉措不會成功,只會使中國開發自己晶片裝置的努力提速。

  2024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一項對全球企業家的調查也顯示,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國很快就會突破美國及其盟友現行的晶片出口管制。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在美國國會重新評估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長期影響的同時,美國和它的盟友中要求放棄對華出口管制,加強對華晶片合作,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聲音正不斷增大。比如,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會長約翰·諾伊弗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美國企業必須在那裡開展業務才能實現持續增長和創新,保持領先於全球其他競爭對手的地位。他還表示,出口管制政策將對美國晶片行業造成持久傷害。英偉達公司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稱,鑑於中國約佔英偉達相關產品營收的20%~25%,限制對華出口將導致英偉達等美國企業永久失去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參與競爭的機會。阿斯麥副總裁普克則表示,一些推動晶片“脫鉤”的國家最終會認清在晶片上發展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華合作。

  (李豔: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周寧南: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迄今,韓國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文 | 李豔 周寧南

  美國把拉攏盟友共同進行晶片出口管制視為在晶片領域對華競爭的“殺手鐧”。但是,美國施壓盟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的過程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其間還充斥著“漫長而痛苦的對話”。

  美國搞“晶片排華”,違背了世界各國的戰略利益和產業發展需要。目前,美國盟友反對搞“排華晶片聯盟”、呼籲加強對華晶片合作的聲音越來越大。也有聲音認為,美國低估了中國晶片的發展創新速度,組建“排華晶片聯盟”是無用的舉措。

  盟友集體抵制

  美國單打獨鬥遏制中國晶片產業發展力不從心,於是對日本、韓國、荷蘭、德國等盟友祭出“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派出高階官員脅迫各國追隨美國進行對華晶片出口管制。這種轔轢盟友經濟和技術主權的做法,與它們的晶片產業利益和國家戰略方向相牴觸,因此遇到盟友的集體抵制。

  韓國嘗試同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保持距離。

  根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等人的規劃,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旨在把美國打造成全球唯一的晶片設計、製造強國。然而,該目標同韓國的晶片發展戰略產生了衝突。拜登政府的晶片遏華戰略一啟動,韓國就透過並實施《半導體特別法》和“K-半導體戰略”等來對沖美國和其他國家及地區試圖改變晶片產業生態的戰略舉措,以防範自己成為美國晶片遏華戰略的犧牲品。

  韓國也認為,美國組建的圖謀加強對華晶片關閉的所謂“晶片四方聯盟”等組織不符合韓國的戰略利益。韓國外交部官員稱,比起“規則遵循者”,韓國要成為“規則制定者”才能受益,並表示韓國可成為該組織和中方溝通的橋樑,這有助於“消除中方誤解”。

  美國迫使韓國成立若干討論晶片出口管制的工作組,但韓國至今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

  日本未沿用長臂管轄舉措。

  2023年6月,時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宣講日本晶片戰略時稱,日本晶片補貼力度將和美國對等,以免在美國重塑晶片產業生態時掉隊。

  日本海內也有政治力量希望政府不要附美遏華。比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公明黨針對美國推動日本對華晶片出口管制的圖謀強調,日本經濟安全保障相關立法必須確保企業經營自由,並提出出口管制應與國際規則保持一致,敦促政府不要出臺對華歧視性出口管制政策。

  2023年初,美國、日本、荷蘭達成所謂共同對華出口管制“三方協定”後,日本自民黨議員表示,儘管日本與美國達成了協議,但日本會採取比美國更溫和的限制措施。一些日本晶片企業也表示,政府並未提出加強對華出口管制的要求。迄今,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歐盟方面,成員國保護技術主權、維護晶片出口管制獨立性的戰略意志更強。

  荷蘭承受著來自美國的重壓,要求自主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呼聲較大。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多次表示,荷蘭不會“完全照搬”美國限制對華晶片出口的措施,需要在歐盟統一框架下制定出口管制政策,以強化出口管制政策的自主性。荷蘭智庫克林根達爾研究所認為,盲目參與美國對華競爭容易傷害歐盟晶片產業,歐盟應加強與亞洲國家技術合作,應對過於依賴美國的技術風險。

  德國總理朔爾茨2024年4月16日訪華時明確表示反對保護主義,支援自由貿易。2023年以來,德國已經多次拒絕美國提出的對華涉芯化學品、光學工具出口管制要求。美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加碼以來,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德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公司默克等都宣佈將加大在華投資和研發。

  業界強烈反對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韓國晶片產業明顯受損,多次表達對美晶片遏華舉措的不滿。

  美國頒佈晶片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前,並未與韓國充分溝通,已經讓韓國晶片產業吃了大虧。比如,韓國企業SK海力士斥巨資收購了英特爾在中國大連的晶片工廠,隨後美國就出爐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和《晶片和科學法案》禁止在華工廠進級裝置和擴產,這使SK海力士成了美國晶片企業及時止損的“接盤俠”。

  韓國晶片企業在中國有大量資產,其儲存晶片的一半產能都在中國。美國多次收緊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後,韓國儲存晶片企業的中國工廠首當其衝。它們認為,其中國工廠不能進行技術裝置更新換代和擴產,將讓競爭對手美國的美光公司獲得“不公平優勢”,進而質疑美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內含謀求美晶片企業對韓競爭優勢的陰謀。2023年7月,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刊文認為,美國製定的晶片遏華政策要想讓盟友信服、跟隨,需要拿出這些政策並非傷害盟友、服務美國商業利益的證據。

  日本晶片產業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美國收緊對華晶片出口管制也給日本晶片產業帶來了損害,日本儲存晶片製造商鎧俠營收大幅下降,退出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計劃。中國市場佔了東京電子銷售額的1/4以上,美日荷達成所謂“三方協定”後,該公司將年營業利潤預期下調了近25%。《日本經濟新聞》稱,美國《晶片和科學法案》成法當天才確定對華出口管制條件,導致日本企業無從準備,只能被迫縮減中國業務,直至喪失其一直依賴的巨大中國市場;而美國對日本企業突施“冷箭”的舉措,也讓日本晶片業難以相信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日本是屈從美國壓力對華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最大輸家:相比於荷蘭,日本追隨美國的損失更大;與中韓在儲存晶片領域存在競爭不同,中日晶片產業互補性更強,與韓國相比,日本參與美國晶片遏華戰略對本國企業來說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實際上,美日晶片產業存在較強的競爭關係。日本對美國競爭對手仍維持40%的收入來自對華出口心知肚明,因此不願停止晶片材料對華出口,以避免給美國企業留出趕超機會。自2023年至2024年2月,日本晶片製造裝置和光刻膠等材料對華出口均保持在高位,未追隨美國切斷對華出口。

  歐盟成員國不滿美國“雙標”立場。

  自2018年起,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人就輪番施壓,要求荷蘭停止對華出口不同提高前輩程度的光刻機,荷蘭則對美國允許本國企業對華出口、禁止其他國家對華出口的“雙重標準”強烈不滿。荷蘭晶片製造裝置公司阿斯麥執行長溫寧克稱,阿斯麥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只佔總額的15%,而美國晶片裝置供應商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佔其總額的25%,美國政府要求阿斯麥做出“犧牲”是不公平的。

英特爾將代工微軟高階晶片。圖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舞者在活動上表演(2024年2月23日攝)   新華社/路透

  無用的限制措施

  2023年8月,一家受美國製裁的中國公司釋出了一款智慧手機。美國及盟友普遍評估認為,這款手機的問世標誌著中國已能夠自主量產提高前輩晶片,突破了美西方對中國晶片的“圍剿”。

  事實上,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和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聯合撰文稱,美國正在輸掉晶片競爭,中國正在晶片供應鏈上形成持久優勢,在基礎技術方面取得美國難以匹敵的突破。

  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溫寧克公開質疑美國敦促荷蘭透過限制對華出口的新規定是否有意義。他認為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是一個錯誤,相關“脫鉤”舉措不會成功,只會使中國開發自己晶片裝置的努力提速。

  2024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一項對全球企業家的調查也顯示,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國很快就會突破美國及其盟友現行的晶片出口管制。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在美國國會重新評估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長期影響的同時,美國和它的盟友中要求放棄對華出口管制,加強對華晶片合作,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聲音正不斷增大。比如,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會長約翰·諾伊弗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美國企業必須在那裡開展業務才能實現持續增長和創新,保持領先於全球其他競爭對手的地位。他還表示,出口管制政策將對美國晶片行業造成持久傷害。英偉達公司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稱,鑑於中國約佔英偉達相關產品營收的20%~25%,限制對華出口將導致英偉達等美國企業永久失去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參與競爭的機會。阿斯麥副總裁普克則表示,一些推動晶片“脫鉤”的國家最終會認清在晶片上發展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華合作。

  (李豔: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周寧南: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迄今,韓國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文 | 李豔 周寧南

  美國把拉攏盟友共同進行晶片出口管制視為在晶片領域對華競爭的“殺手鐧”。但是,美國施壓盟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的過程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其間還充斥著“漫長而痛苦的對話”。

  美國搞“晶片排華”,違背了世界各國的戰略利益和產業發展需要。目前,美國盟友反對搞“排華晶片聯盟”、呼籲加強對華晶片合作的聲音越來越大。也有聲音認為,美國低估了中國晶片的發展創新速度,組建“排華晶片聯盟”是無用的舉措。

  盟友集體抵制

  美國單打獨鬥遏制中國晶片產業發展力不從心,於是對日本、韓國、荷蘭、德國等盟友祭出“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派出高階官員脅迫各國追隨美國進行對華晶片出口管制。這種轔轢盟友經濟和技術主權的做法,與它們的晶片產業利益和國家戰略方向相牴觸,因此遇到盟友的集體抵制。

  韓國嘗試同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保持距離。

  根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等人的規劃,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旨在把美國打造成全球唯一的晶片設計、製造強國。然而,該目標同韓國的晶片發展戰略產生了衝突。拜登政府的晶片遏華戰略一啟動,韓國就透過並實施《半導體特別法》和“K-半導體戰略”等來對沖美國和其他國家及地區試圖改變晶片產業生態的戰略舉措,以防範自己成為美國晶片遏華戰略的犧牲品。

  韓國也認為,美國組建的圖謀加強對華晶片關閉的所謂“晶片四方聯盟”等組織不符合韓國的戰略利益。韓國外交部官員稱,比起“規則遵循者”,韓國要成為“規則制定者”才能受益,並表示韓國可成為該組織和中方溝通的橋樑,這有助於“消除中方誤解”。

  美國迫使韓國成立若干討論晶片出口管制的工作組,但韓國至今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

  日本未沿用長臂管轄舉措。

  2023年6月,時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宣講日本晶片戰略時稱,日本晶片補貼力度將和美國對等,以免在美國重塑晶片產業生態時掉隊。

  日本海內也有政治力量希望政府不要附美遏華。比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公明黨針對美國推動日本對華晶片出口管制的圖謀強調,日本經濟安全保障相關立法必須確保企業經營自由,並提出出口管制應與國際規則保持一致,敦促政府不要出臺對華歧視性出口管制政策。

  2023年初,美國、日本、荷蘭達成所謂共同對華出口管制“三方協定”後,日本自民黨議員表示,儘管日本與美國達成了協議,但日本會採取比美國更溫和的限制措施。一些日本晶片企業也表示,政府並未提出加強對華出口管制的要求。迄今,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歐盟方面,成員國保護技術主權、維護晶片出口管制獨立性的戰略意志更強。

  荷蘭承受著來自美國的重壓,要求自主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呼聲較大。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多次表示,荷蘭不會“完全照搬”美國限制對華晶片出口的措施,需要在歐盟統一框架下制定出口管制政策,以強化出口管制政策的自主性。荷蘭智庫克林根達爾研究所認為,盲目參與美國對華競爭容易傷害歐盟晶片產業,歐盟應加強與亞洲國家技術合作,應對過於依賴美國的技術風險。

  德國總理朔爾茨2024年4月16日訪華時明確表示反對保護主義,支援自由貿易。2023年以來,德國已經多次拒絕美國提出的對華涉芯化學品、光學工具出口管制要求。美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加碼以來,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德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公司默克等都宣佈將加大在華投資和研發。

  業界強烈反對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韓國晶片產業明顯受損,多次表達對美晶片遏華舉措的不滿。

  美國頒佈晶片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前,並未與韓國充分溝通,已經讓韓國晶片產業吃了大虧。比如,韓國企業SK海力士斥巨資收購了英特爾在中國大連的晶片工廠,隨後美國就出爐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和《晶片和科學法案》禁止在華工廠進級裝置和擴產,這使SK海力士成了美國晶片企業及時止損的“接盤俠”。

  韓國晶片企業在中國有大量資產,其儲存晶片的一半產能都在中國。美國多次收緊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後,韓國儲存晶片企業的中國工廠首當其衝。它們認為,其中國工廠不能進行技術裝置更新換代和擴產,將讓競爭對手美國的美光公司獲得“不公平優勢”,進而質疑美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內含謀求美晶片企業對韓競爭優勢的陰謀。2023年7月,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刊文認為,美國製定的晶片遏華政策要想讓盟友信服、跟隨,需要拿出這些政策並非傷害盟友、服務美國商業利益的證據。

  日本晶片產業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美國收緊對華晶片出口管制也給日本晶片產業帶來了損害,日本儲存晶片製造商鎧俠營收大幅下降,退出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計劃。中國市場佔了東京電子銷售額的1/4以上,美日荷達成所謂“三方協定”後,該公司將年營業利潤預期下調了近25%。《日本經濟新聞》稱,美國《晶片和科學法案》成法當天才確定對華出口管制條件,導致日本企業無從準備,只能被迫縮減中國業務,直至喪失其一直依賴的巨大中國市場;而美國對日本企業突施“冷箭”的舉措,也讓日本晶片業難以相信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日本是屈從美國壓力對華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最大輸家:相比於荷蘭,日本追隨美國的損失更大;與中韓在儲存晶片領域存在競爭不同,中日晶片產業互補性更強,與韓國相比,日本參與美國晶片遏華戰略對本國企業來說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實際上,美日晶片產業存在較強的競爭關係。日本對美國競爭對手仍維持40%的收入來自對華出口心知肚明,因此不願停止晶片材料對華出口,以避免給美國企業留出趕超機會。自2023年至2024年2月,日本晶片製造裝置和光刻膠等材料對華出口均保持在高位,未追隨美國切斷對華出口。

  歐盟成員國不滿美國“雙標”立場。

  自2018年起,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人就輪番施壓,要求荷蘭停止對華出口不同提高前輩程度的光刻機,荷蘭則對美國允許本國企業對華出口、禁止其他國家對華出口的“雙重標準”強烈不滿。荷蘭晶片製造裝置公司阿斯麥執行長溫寧克稱,阿斯麥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只佔總額的15%,而美國晶片裝置供應商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佔其總額的25%,美國政府要求阿斯麥做出“犧牲”是不公平的。

英特爾將代工微軟高階晶片。圖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舞者在活動上表演(2024年2月23日攝)   新華社/路透

  無用的限制措施

  2023年8月,一家受美國製裁的中國公司釋出了一款智慧手機。美國及盟友普遍評估認為,這款手機的問世標誌著中國已能夠自主量產提高前輩晶片,突破了美西方對中國晶片的“圍剿”。

  事實上,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和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聯合撰文稱,美國正在輸掉晶片競爭,中國正在晶片供應鏈上形成持久優勢,在基礎技術方面取得美國難以匹敵的突破。

  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溫寧克公開質疑美國敦促荷蘭透過限制對華出口的新規定是否有意義。他認為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是一個錯誤,相關“脫鉤”舉措不會成功,只會使中國開發自己晶片裝置的努力提速。

  2024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一項對全球企業家的調查也顯示,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國很快就會突破美國及其盟友現行的晶片出口管制。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在美國國會重新評估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長期影響的同時,美國和它的盟友中要求放棄對華出口管制,加強對華晶片合作,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聲音正不斷增大。比如,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會長約翰·諾伊弗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美國企業必須在那裡開展業務才能實現持續增長和創新,保持領先於全球其他競爭對手的地位。他還表示,出口管制政策將對美國晶片行業造成持久傷害。英偉達公司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稱,鑑於中國約佔英偉達相關產品營收的20%~25%,限制對華出口將導致英偉達等美國企業永久失去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參與競爭的機會。阿斯麥副總裁普克則表示,一些推動晶片“脫鉤”的國家最終會認清在晶片上發展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華合作。

  (李豔: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周寧南: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迄今,韓國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文 | 李豔 周寧南

  美國把拉攏盟友共同進行晶片出口管制視為在晶片領域對華競爭的“殺手鐧”。但是,美國施壓盟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的過程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其間還充斥著“漫長而痛苦的對話”。

  美國搞“晶片排華”,違背了世界各國的戰略利益和產業發展需要。目前,美國盟友反對搞“排華晶片聯盟”、呼籲加強對華晶片合作的聲音越來越大。也有聲音認為,美國低估了中國晶片的發展創新速度,組建“排華晶片聯盟”是無用的舉措。

  盟友集體抵制

  美國單打獨鬥遏制中國晶片產業發展力不從心,於是對日本、韓國、荷蘭、德國等盟友祭出“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派出高階官員脅迫各國追隨美國進行對華晶片出口管制。這種轔轢盟友經濟和技術主權的做法,與它們的晶片產業利益和國家戰略方向相牴觸,因此遇到盟友的集體抵制。

  韓國嘗試同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保持距離。

  根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等人的規劃,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旨在把美國打造成全球唯一的晶片設計、製造強國。然而,該目標同韓國的晶片發展戰略產生了衝突。拜登政府的晶片遏華戰略一啟動,韓國就透過並實施《半導體特別法》和“K-半導體戰略”等來對沖美國和其他國家及地區試圖改變晶片產業生態的戰略舉措,以防範自己成為美國晶片遏華戰略的犧牲品。

  韓國也認為,美國組建的圖謀加強對華晶片關閉的所謂“晶片四方聯盟”等組織不符合韓國的戰略利益。韓國外交部官員稱,比起“規則遵循者”,韓國要成為“規則制定者”才能受益,並表示韓國可成為該組織和中方溝通的橋樑,這有助於“消除中方誤解”。

  美國迫使韓國成立若干討論晶片出口管制的工作組,但韓國至今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

  日本未沿用長臂管轄舉措。

  2023年6月,時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宣講日本晶片戰略時稱,日本晶片補貼力度將和美國對等,以免在美國重塑晶片產業生態時掉隊。

  日本海內也有政治力量希望政府不要附美遏華。比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公明黨針對美國推動日本對華晶片出口管制的圖謀強調,日本經濟安全保障相關立法必須確保企業經營自由,並提出出口管制應與國際規則保持一致,敦促政府不要出臺對華歧視性出口管制政策。

  2023年初,美國、日本、荷蘭達成所謂共同對華出口管制“三方協定”後,日本自民黨議員表示,儘管日本與美國達成了協議,但日本會採取比美國更溫和的限制措施。一些日本晶片企業也表示,政府並未提出加強對華出口管制的要求。迄今,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歐盟方面,成員國保護技術主權、維護晶片出口管制獨立性的戰略意志更強。

  荷蘭承受著來自美國的重壓,要求自主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呼聲較大。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多次表示,荷蘭不會“完全照搬”美國限制對華晶片出口的措施,需要在歐盟統一框架下制定出口管制政策,以強化出口管制政策的自主性。荷蘭智庫克林根達爾研究所認為,盲目參與美國對華競爭容易傷害歐盟晶片產業,歐盟應加強與亞洲國家技術合作,應對過於依賴美國的技術風險。

  德國總理朔爾茨2024年4月16日訪華時明確表示反對保護主義,支援自由貿易。2023年以來,德國已經多次拒絕美國提出的對華涉芯化學品、光學工具出口管制要求。美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加碼以來,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德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公司默克等都宣佈將加大在華投資和研發。

  業界強烈反對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韓國晶片產業明顯受損,多次表達對美晶片遏華舉措的不滿。

  美國頒佈晶片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前,並未與韓國充分溝通,已經讓韓國晶片產業吃了大虧。比如,韓國企業SK海力士斥巨資收購了英特爾在中國大連的晶片工廠,隨後美國就出爐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和《晶片和科學法案》禁止在華工廠進級裝置和擴產,這使SK海力士成了美國晶片企業及時止損的“接盤俠”。

  韓國晶片企業在中國有大量資產,其儲存晶片的一半產能都在中國。美國多次收緊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後,韓國儲存晶片企業的中國工廠首當其衝。它們認為,其中國工廠不能進行技術裝置更新換代和擴產,將讓競爭對手美國的美光公司獲得“不公平優勢”,進而質疑美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內含謀求美晶片企業對韓競爭優勢的陰謀。2023年7月,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刊文認為,美國製定的晶片遏華政策要想讓盟友信服、跟隨,需要拿出這些政策並非傷害盟友、服務美國商業利益的證據。

  日本晶片產業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美國收緊對華晶片出口管制也給日本晶片產業帶來了損害,日本儲存晶片製造商鎧俠營收大幅下降,退出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計劃。中國市場佔了東京電子銷售額的1/4以上,美日荷達成所謂“三方協定”後,該公司將年營業利潤預期下調了近25%。《日本經濟新聞》稱,美國《晶片和科學法案》成法當天才確定對華出口管制條件,導致日本企業無從準備,只能被迫縮減中國業務,直至喪失其一直依賴的巨大中國市場;而美國對日本企業突施“冷箭”的舉措,也讓日本晶片業難以相信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日本是屈從美國壓力對華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最大輸家:相比於荷蘭,日本追隨美國的損失更大;與中韓在儲存晶片領域存在競爭不同,中日晶片產業互補性更強,與韓國相比,日本參與美國晶片遏華戰略對本國企業來說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實際上,美日晶片產業存在較強的競爭關係。日本對美國競爭對手仍維持40%的收入來自對華出口心知肚明,因此不願停止晶片材料對華出口,以避免給美國企業留出趕超機會。自2023年至2024年2月,日本晶片製造裝置和光刻膠等材料對華出口均保持在高位,未追隨美國切斷對華出口。

  歐盟成員國不滿美國“雙標”立場。

  自2018年起,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人就輪番施壓,要求荷蘭停止對華出口不同提高前輩程度的光刻機,荷蘭則對美國允許本國企業對華出口、禁止其他國家對華出口的“雙重標準”強烈不滿。荷蘭晶片製造裝置公司阿斯麥執行長溫寧克稱,阿斯麥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只佔總額的15%,而美國晶片裝置供應商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佔其總額的25%,美國政府要求阿斯麥做出“犧牲”是不公平的。

英特爾將代工微軟高階晶片。圖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舞者在活動上表演(2024年2月23日攝)   新華社/路透

  無用的限制措施

  2023年8月,一家受美國製裁的中國公司釋出了一款智慧手機。美國及盟友普遍評估認為,這款手機的問世標誌著中國已能夠自主量產提高前輩晶片,突破了美西方對中國晶片的“圍剿”。

  事實上,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和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聯合撰文稱,美國正在輸掉晶片競爭,中國正在晶片供應鏈上形成持久優勢,在基礎技術方面取得美國難以匹敵的突破。

  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溫寧克公開質疑美國敦促荷蘭透過限制對華出口的新規定是否有意義。他認為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是一個錯誤,相關“脫鉤”舉措不會成功,只會使中國開發自己晶片裝置的努力提速。

  2024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一項對全球企業家的調查也顯示,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國很快就會突破美國及其盟友現行的晶片出口管制。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在美國國會重新評估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長期影響的同時,美國和它的盟友中要求放棄對華出口管制,加強對華晶片合作,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聲音正不斷增大。比如,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會長約翰·諾伊弗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美國企業必須在那裡開展業務才能實現持續增長和創新,保持領先於全球其他競爭對手的地位。他還表示,出口管制政策將對美國晶片行業造成持久傷害。英偉達公司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稱,鑑於中國約佔英偉達相關產品營收的20%~25%,限制對華出口將導致英偉達等美國企業永久失去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參與競爭的機會。阿斯麥副總裁普克則表示,一些推動晶片“脫鉤”的國家最終會認清在晶片上發展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華合作。

  (李豔: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周寧南: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迄今,韓國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文 | 李豔 周寧南

  美國把拉攏盟友共同進行晶片出口管制視為在晶片領域對華競爭的“殺手鐧”。但是,美國施壓盟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的過程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其間還充斥著“漫長而痛苦的對話”。

  美國搞“晶片排華”,違背了世界各國的戰略利益和產業發展需要。目前,美國盟友反對搞“排華晶片聯盟”、呼籲加強對華晶片合作的聲音越來越大。也有聲音認為,美國低估了中國晶片的發展創新速度,組建“排華晶片聯盟”是無用的舉措。

  盟友集體抵制

  美國單打獨鬥遏制中國晶片產業發展力不從心,於是對日本、韓國、荷蘭、德國等盟友祭出“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派出高階官員脅迫各國追隨美國進行對華晶片出口管制。這種轔轢盟友經濟和技術主權的做法,與它們的晶片產業利益和國家戰略方向相牴觸,因此遇到盟友的集體抵制。

  韓國嘗試同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保持距離。

  根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等人的規劃,美國的晶片遏華戰略旨在把美國打造成全球唯一的晶片設計、製造強國。然而,該目標同韓國的晶片發展戰略產生了衝突。拜登政府的晶片遏華戰略一啟動,韓國就透過並實施《半導體特別法》和“K-半導體戰略”等來對沖美國和其他國家及地區試圖改變晶片產業生態的戰略舉措,以防範自己成為美國晶片遏華戰略的犧牲品。

  韓國也認為,美國組建的圖謀加強對華晶片關閉的所謂“晶片四方聯盟”等組織不符合韓國的戰略利益。韓國外交部官員稱,比起“規則遵循者”,韓國要成為“規則制定者”才能受益,並表示韓國可成為該組織和中方溝通的橋樑,這有助於“消除中方誤解”。

  美國迫使韓國成立若干討論晶片出口管制的工作組,但韓國至今沒有出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規定。

  日本未沿用長臂管轄舉措。

  2023年6月,時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宣講日本晶片戰略時稱,日本晶片補貼力度將和美國對等,以免在美國重塑晶片產業生態時掉隊。

  日本海內也有政治力量希望政府不要附美遏華。比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公明黨針對美國推動日本對華晶片出口管制的圖謀強調,日本經濟安全保障相關立法必須確保企業經營自由,並提出出口管制應與國際規則保持一致,敦促政府不要出臺對華歧視性出口管制政策。

  2023年初,美國、日本、荷蘭達成所謂共同對華出口管制“三方協定”後,日本自民黨議員表示,儘管日本與美國達成了協議,但日本會採取比美國更溫和的限制措施。一些日本晶片企業也表示,政府並未提出加強對華出口管制的要求。迄今,日本晶片出口管制政策並未沿用美“直接產品規則”等長臂管轄舉措。

  歐盟方面,成員國保護技術主權、維護晶片出口管制獨立性的戰略意志更強。

  荷蘭承受著來自美國的重壓,要求自主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呼聲較大。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多次表示,荷蘭不會“完全照搬”美國限制對華晶片出口的措施,需要在歐盟統一框架下制定出口管制政策,以強化出口管制政策的自主性。荷蘭智庫克林根達爾研究所認為,盲目參與美國對華競爭容易傷害歐盟晶片產業,歐盟應加強與亞洲國家技術合作,應對過於依賴美國的技術風險。

  德國總理朔爾茨2024年4月16日訪華時明確表示反對保護主義,支援自由貿易。2023年以來,德國已經多次拒絕美國提出的對華涉芯化學品、光學工具出口管制要求。美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加碼以來,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德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公司默克等都宣佈將加大在華投資和研發。

  業界強烈反對

  美國指望盟友參與其晶片遏華戰略的背後,是美國重塑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企圖獨佔晶片產業控制權的圖謀,這不僅會損害盟友晶片產業的眼前利益,更會削弱其晶片產業競爭力,因此引發了盟友晶片產業界的強烈反對。

  韓國晶片產業明顯受損,多次表達對美晶片遏華舉措的不滿。

  美國頒佈晶片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前,並未與韓國充分溝通,已經讓韓國晶片產業吃了大虧。比如,韓國企業SK海力士斥巨資收購了英特爾在中國大連的晶片工廠,隨後美國就出爐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和《晶片和科學法案》禁止在華工廠進級裝置和擴產,這使SK海力士成了美國晶片企業及時止損的“接盤俠”。

  韓國晶片企業在中國有大量資產,其儲存晶片的一半產能都在中國。美國多次收緊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後,韓國儲存晶片企業的中國工廠首當其衝。它們認為,其中國工廠不能進行技術裝置更新換代和擴產,將讓競爭對手美國的美光公司獲得“不公平優勢”,進而質疑美國組建“排華晶片聯盟”內含謀求美晶片企業對韓競爭優勢的陰謀。2023年7月,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刊文認為,美國製定的晶片遏華政策要想讓盟友信服、跟隨,需要拿出這些政策並非傷害盟友、服務美國商業利益的證據。

  日本晶片產業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美國收緊對華晶片出口管制也給日本晶片產業帶來了損害,日本儲存晶片製造商鎧俠營收大幅下降,退出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計劃。中國市場佔了東京電子銷售額的1/4以上,美日荷達成所謂“三方協定”後,該公司將年營業利潤預期下調了近25%。《日本經濟新聞》稱,美國《晶片和科學法案》成法當天才確定對華出口管制條件,導致日本企業無從準備,只能被迫縮減中國業務,直至喪失其一直依賴的巨大中國市場;而美國對日本企業突施“冷箭”的舉措,也讓日本晶片業難以相信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日本是屈從美國壓力對華進行晶片出口管制的最大輸家:相比於荷蘭,日本追隨美國的損失更大;與中韓在儲存晶片領域存在競爭不同,中日晶片產業互補性更強,與韓國相比,日本參與美國晶片遏華戰略對本國企業來說只有損失沒有收益。

  實際上,美日晶片產業存在較強的競爭關係。日本對美國競爭對手仍維持40%的收入來自對華出口心知肚明,因此不願停止晶片材料對華出口,以避免給美國企業留出趕超機會。自2023年至2024年2月,日本晶片製造裝置和光刻膠等材料對華出口均保持在高位,未追隨美國切斷對華出口。

  歐盟成員國不滿美國“雙標”立場。

  自2018年起,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人就輪番施壓,要求荷蘭停止對華出口不同提高前輩程度的光刻機,荷蘭則對美國允許本國企業對華出口、禁止其他國家對華出口的“雙重標準”強烈不滿。荷蘭晶片製造裝置公司阿斯麥執行長溫寧克稱,阿斯麥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只佔總額的15%,而美國晶片裝置供應商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佔其總額的25%,美國政府要求阿斯麥做出“犧牲”是不公平的。

英特爾將代工微軟高階晶片。圖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舞者在活動上表演(2024年2月23日攝)   新華社/路透

  無用的限制措施

  2023年8月,一家受美國製裁的中國公司釋出了一款智慧手機。美國及盟友普遍評估認為,這款手機的問世標誌著中國已能夠自主量產提高前輩晶片,突破了美西方對中國晶片的“圍剿”。

  事實上,美國戰略界早已形成共識,認為美國即使聯合盟友共同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最多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停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進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和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聯合撰文稱,美國正在輸掉晶片競爭,中國正在晶片供應鏈上形成持久優勢,在基礎技術方面取得美國難以匹敵的突破。

  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溫寧克公開質疑美國敦促荷蘭透過限制對華出口的新規定是否有意義。他認為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是一個錯誤,相關“脫鉤”舉措不會成功,只會使中國開發自己晶片裝置的努力提速。

  2024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一項對全球企業家的調查也顯示,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國很快就會突破美國及其盟友現行的晶片出口管制。

  中國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使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敘事——只需付出有限的代價,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就能讓美國保持晶片產業全球領導力——逐漸失去了可信度。

  在美國國會重新評估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長期影響的同時,美國和它的盟友中要求放棄對華出口管制,加強對華晶片合作,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聲音正不斷增大。比如,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會長約翰·諾伊弗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美國企業必須在那裡開展業務才能實現持續增長和創新,保持領先於全球其他競爭對手的地位。他還表示,出口管制政策將對美國晶片行業造成持久傷害。英偉達公司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稱,鑑於中國約佔英偉達相關產品營收的20%~25%,限制對華出口將導致英偉達等美國企業永久失去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參與競爭的機會。阿斯麥副總裁普克則表示,一些推動晶片“脫鉤”的國家最終會認清在晶片上發展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華合作。

  (李豔: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周寧南: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路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上一篇:北京將職業緊... 下一篇:讓8億使用者上...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