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深耕日本市場,商用清潔機器人「奇勃科技」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首頁 > 科技

36氪首發|深耕日本市場,商用清潔機器人「奇勃科技」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來源:沒蠟筆的小新 釋出時間:2024-04-27 03:13

文|韋雯

編輯|張子怡

36氪獲悉,商用清潔機器人廠商「奇勃科技」宣佈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沙江聯合資本領投,阿瑪拉投資跟投,其餘老股東保持跟進,資金將用於產品研發、團隊建設以及全面推進出海戰略。

「奇勃科技」成立於2021年,主要業務涵蓋商用清潔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以及銷售。創始人王雪松先後在獵戶星空、坎德拉等機器人公司任職,曾主導過“豹小秘”機器人。2022年,「奇勃科技」獲得了來自索道資本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並推出首款產品“iKitbot ONE”。

iKitbot ONE

現階段,商業清潔領域主要依賴大量人力和部分自動化清潔工具,因此企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來培訓保潔員。然而,清潔行業人員流動性高,培訓成本相應增加,此外,人工作業很難標準化、管理難以規模化。因此,在從半自動化向全自動化清潔的轉型過程中,商用清潔機器人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資料顯示,中國市場目前有約10萬家清潔公司,近1400萬清潔從業人員,其中有30%左右的員工專門從事地面清潔。目前市場上保潔員的人力成本大概在每年6萬元,依此測算,僅僅是地面清潔部分,就存在數百億級的市場規模。

由於國內物業比較分散,決議計劃邏輯各不相同,單靠創業公司的商務BD很難推動產品落地。因此,「奇勃科技」將重點放在了物業高度統一,且勞動力更加緊迫的日本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日本市場對清潔的標準要求很高,清潔工序複雜,有的場景清潔標準化流程高達18項。如斯剛性需求下,日本市場上相關保潔員的勞動力卻是斷層狀態。

“日本人口老齡化極其嚴重,保潔公司很難招到合適的保潔員,大部分都是工作不不亂、年紀較大的老人,存在安全風險”。並且,單個保潔員的時薪大概在1000-1200日元(約為人民幣50-60元),月薪接近1.5萬元人民幣,人力成本高。所以日本市場“對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不論是協作仍是獨立作業的機器人,都有直接部署的意願”。王雪松表示。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物業高度統一,住友、三井、三菱等物業集團佔據絕大部分市場。“只要搞定大客戶,可以規模化出貨,無需像國內面對碎片化的B端市場,企業要付出極高的商務成本。”

如今,日本市場已經成為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的必爭之地,包括高仙、普渡、擎朗、新生紀等公司都在積極佈局,比如普渡推出的CC1,從餐飲賽道切入清潔場景。

“軟銀入局很早,做了很多市場教育,但現在主要是中國廠商在競爭。”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上的無人化清潔機器人還比較少,市場也足夠大,遠沒有到相互內卷的程度。不外,這也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在日本掘金,“日本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對產品的理解、商業規律等都與國內不同。只有懂日本市場的企業,才可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首先,從商業模式看,日本市場和國內並無明顯區別,即甲級寫字樓、商超等B端客戶通常日常運營業務外包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再將保潔業務外包給對應的保潔公司,而後者透過招募員工來進行日常清潔維護工作。因而,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進行商務開發時,仍然要理解和打通物業、保潔公司等一系列利益鏈條。

但與國記憶體在“偷人頭”問題(注:保潔公司透過虛增人數的方式,來變相增加利潤的方式現象)不同,由於日本勞動力匱乏,不存在“偷人頭”的基礎,加之日本非常看重清潔,整個產業鏈對於智慧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各方都願意積極推動清潔機器人的落地,形成比較良好的生態。

其次,“受卡通、動漫文化影響,日本市場對於機器人是很熟悉的。”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對機器人的接納度較高,許多企業也願意嘗試清潔機器人這類新事物。但日本市場又很“嚴謹”,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

與國內企業習慣的“迭代”邏輯不同,日本經銷商會提前給客戶做產品評估與把控,不會給企業太多犯錯的機會。如果產品不過關,經銷這一關很難透過。一旦被某家經銷商認為產品有問題,未來在該區域將很難開拓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有些廠商出海的邏輯,是拿著60-70分的產品先交付,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持續迭代”。這個邏輯對日本市場不成立,經銷商會先拿著產品做測試,直到滿足標準後再推給客戶、進行演示。因此,“商用服務機器人出海,必須先把產品打磨到90分,解決大多數執行可能存在的問題,客戶只能容忍10%的缺陷。”

再者,日本市場存在的另一個現象是,商社文化極其濃厚。“日本的商社有很強的資源和渠道,但他們不做產品,只賣產品,所以很看重產品的質量。”王雪松表示,如果產品得不到商社的肯定,很難打進日本市場。這樣的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其好處在於,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只需要繫結一家商社,就能複用其渠道資源,實現規模出貨;其弊端在於,一旦商社不認可產品,這個品牌無異於“宣告死刑”。

基於此,「奇勃科技」在一開始選擇日本最大的商社之一“豐田通商(注:日本五大綜合商社之一,豐田集團一員)作為合作伙伴,花費很長時間打磨“ iKitbot ONE”,比如外觀的本土化設計、針對日本地面全新的清潔結構、導航演算法等等。並在各類場景下做極限測試,以解決客戶的大多數清潔痛點,讓機器人達到90分以上。

“ToB生意的邏輯,是做好產品和渠道,但只有好的產品才能鋪好的渠道,最終拿下客戶。”據王雪松透露,「奇勃科技」已經與豐田通商簽訂千萬元訂單、開始交付。

文|韋雯

編輯|張子怡

36氪獲悉,商用清潔機器人廠商「奇勃科技」宣佈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沙江聯合資本領投,阿瑪拉投資跟投,其餘老股東保持跟進,資金將用於產品研發、團隊建設以及全面推進出海戰略。

「奇勃科技」成立於2021年,主要業務涵蓋商用清潔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以及銷售。創始人王雪松先後在獵戶星空、坎德拉等機器人公司任職,曾主導過“豹小秘”機器人。2022年,「奇勃科技」獲得了來自索道資本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並推出首款產品“iKitbot ONE”。

iKitbot ONE

現階段,商業清潔領域主要依賴大量人力和部分自動化清潔工具,因此企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來培訓保潔員。然而,清潔行業人員流動性高,培訓成本相應增加,此外,人工作業很難標準化、管理難以規模化。因此,在從半自動化向全自動化清潔的轉型過程中,商用清潔機器人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資料顯示,中國市場目前有約10萬家清潔公司,近1400萬清潔從業人員,其中有30%左右的員工專門從事地面清潔。目前市場上保潔員的人力成本大概在每年6萬元,依此測算,僅僅是地面清潔部分,就存在數百億級的市場規模。

由於國內物業比較分散,決議計劃邏輯各不相同,單靠創業公司的商務BD很難推動產品落地。因此,「奇勃科技」將重點放在了物業高度統一,且勞動力更加緊迫的日本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日本市場對清潔的標準要求很高,清潔工序複雜,有的場景清潔標準化流程高達18項。如斯剛性需求下,日本市場上相關保潔員的勞動力卻是斷層狀態。

“日本人口老齡化極其嚴重,保潔公司很難招到合適的保潔員,大部分都是工作不不亂、年紀較大的老人,存在安全風險”。並且,單個保潔員的時薪大概在1000-1200日元(約為人民幣50-60元),月薪接近1.5萬元人民幣,人力成本高。所以日本市場“對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不論是協作仍是獨立作業的機器人,都有直接部署的意願”。王雪松表示。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物業高度統一,住友、三井、三菱等物業集團佔據絕大部分市場。“只要搞定大客戶,可以規模化出貨,無需像國內面對碎片化的B端市場,企業要付出極高的商務成本。”

如今,日本市場已經成為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的必爭之地,包括高仙、普渡、擎朗、新生紀等公司都在積極佈局,比如普渡推出的CC1,從餐飲賽道切入清潔場景。

“軟銀入局很早,做了很多市場教育,但現在主要是中國廠商在競爭。”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上的無人化清潔機器人還比較少,市場也足夠大,遠沒有到相互內卷的程度。不外,這也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在日本掘金,“日本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對產品的理解、商業規律等都與國內不同。只有懂日本市場的企業,才可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首先,從商業模式看,日本市場和國內並無明顯區別,即甲級寫字樓、商超等B端客戶通常日常運營業務外包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再將保潔業務外包給對應的保潔公司,而後者透過招募員工來進行日常清潔維護工作。因而,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進行商務開發時,仍然要理解和打通物業、保潔公司等一系列利益鏈條。

但與國記憶體在“偷人頭”問題(注:保潔公司透過虛增人數的方式,來變相增加利潤的方式現象)不同,由於日本勞動力匱乏,不存在“偷人頭”的基礎,加之日本非常看重清潔,整個產業鏈對於智慧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各方都願意積極推動清潔機器人的落地,形成比較良好的生態。

其次,“受卡通、動漫文化影響,日本市場對於機器人是很熟悉的。”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對機器人的接納度較高,許多企業也願意嘗試清潔機器人這類新事物。但日本市場又很“嚴謹”,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

與國內企業習慣的“迭代”邏輯不同,日本經銷商會提前給客戶做產品評估與把控,不會給企業太多犯錯的機會。如果產品不過關,經銷這一關很難透過。一旦被某家經銷商認為產品有問題,未來在該區域將很難開拓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有些廠商出海的邏輯,是拿著60-70分的產品先交付,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持續迭代”。這個邏輯對日本市場不成立,經銷商會先拿著產品做測試,直到滿足標準後再推給客戶、進行演示。因此,“商用服務機器人出海,必須先把產品打磨到90分,解決大多數執行可能存在的問題,客戶只能容忍10%的缺陷。”

再者,日本市場存在的另一個現象是,商社文化極其濃厚。“日本的商社有很強的資源和渠道,但他們不做產品,只賣產品,所以很看重產品的質量。”王雪松表示,如果產品得不到商社的肯定,很難打進日本市場。這樣的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其好處在於,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只需要繫結一家商社,就能複用其渠道資源,實現規模出貨;其弊端在於,一旦商社不認可產品,這個品牌無異於“宣告死刑”。

基於此,「奇勃科技」在一開始選擇日本最大的商社之一“豐田通商(注:日本五大綜合商社之一,豐田集團一員)作為合作伙伴,花費很長時間打磨“ iKitbot ONE”,比如外觀的本土化設計、針對日本地面全新的清潔結構、導航演算法等等。並在各類場景下做極限測試,以解決客戶的大多數清潔痛點,讓機器人達到90分以上。

“ToB生意的邏輯,是做好產品和渠道,但只有好的產品才能鋪好的渠道,最終拿下客戶。”據王雪松透露,「奇勃科技」已經與豐田通商簽訂千萬元訂單、開始交付。

文|韋雯

編輯|張子怡

36氪獲悉,商用清潔機器人廠商「奇勃科技」宣佈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沙江聯合資本領投,阿瑪拉投資跟投,其餘老股東保持跟進,資金將用於產品研發、團隊建設以及全面推進出海戰略。

「奇勃科技」成立於2021年,主要業務涵蓋商用清潔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以及銷售。創始人王雪松先後在獵戶星空、坎德拉等機器人公司任職,曾主導過“豹小秘”機器人。2022年,「奇勃科技」獲得了來自索道資本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並推出首款產品“iKitbot ONE”。

iKitbot ONE

現階段,商業清潔領域主要依賴大量人力和部分自動化清潔工具,因此企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來培訓保潔員。然而,清潔行業人員流動性高,培訓成本相應增加,此外,人工作業很難標準化、管理難以規模化。因此,在從半自動化向全自動化清潔的轉型過程中,商用清潔機器人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資料顯示,中國市場目前有約10萬家清潔公司,近1400萬清潔從業人員,其中有30%左右的員工專門從事地面清潔。目前市場上保潔員的人力成本大概在每年6萬元,依此測算,僅僅是地面清潔部分,就存在數百億級的市場規模。

由於國內物業比較分散,決議計劃邏輯各不相同,單靠創業公司的商務BD很難推動產品落地。因此,「奇勃科技」將重點放在了物業高度統一,且勞動力更加緊迫的日本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日本市場對清潔的標準要求很高,清潔工序複雜,有的場景清潔標準化流程高達18項。如斯剛性需求下,日本市場上相關保潔員的勞動力卻是斷層狀態。

“日本人口老齡化極其嚴重,保潔公司很難招到合適的保潔員,大部分都是工作不不亂、年紀較大的老人,存在安全風險”。並且,單個保潔員的時薪大概在1000-1200日元(約為人民幣50-60元),月薪接近1.5萬元人民幣,人力成本高。所以日本市場“對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不論是協作仍是獨立作業的機器人,都有直接部署的意願”。王雪松表示。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物業高度統一,住友、三井、三菱等物業集團佔據絕大部分市場。“只要搞定大客戶,可以規模化出貨,無需像國內面對碎片化的B端市場,企業要付出極高的商務成本。”

如今,日本市場已經成為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的必爭之地,包括高仙、普渡、擎朗、新生紀等公司都在積極佈局,比如普渡推出的CC1,從餐飲賽道切入清潔場景。

“軟銀入局很早,做了很多市場教育,但現在主要是中國廠商在競爭。”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上的無人化清潔機器人還比較少,市場也足夠大,遠沒有到相互內卷的程度。不外,這也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在日本掘金,“日本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對產品的理解、商業規律等都與國內不同。只有懂日本市場的企業,才可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首先,從商業模式看,日本市場和國內並無明顯區別,即甲級寫字樓、商超等B端客戶通常日常運營業務外包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再將保潔業務外包給對應的保潔公司,而後者透過招募員工來進行日常清潔維護工作。因而,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進行商務開發時,仍然要理解和打通物業、保潔公司等一系列利益鏈條。

但與國記憶體在“偷人頭”問題(注:保潔公司透過虛增人數的方式,來變相增加利潤的方式現象)不同,由於日本勞動力匱乏,不存在“偷人頭”的基礎,加之日本非常看重清潔,整個產業鏈對於智慧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各方都願意積極推動清潔機器人的落地,形成比較良好的生態。

其次,“受卡通、動漫文化影響,日本市場對於機器人是很熟悉的。”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對機器人的接納度較高,許多企業也願意嘗試清潔機器人這類新事物。但日本市場又很“嚴謹”,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

與國內企業習慣的“迭代”邏輯不同,日本經銷商會提前給客戶做產品評估與把控,不會給企業太多犯錯的機會。如果產品不過關,經銷這一關很難透過。一旦被某家經銷商認為產品有問題,未來在該區域將很難開拓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有些廠商出海的邏輯,是拿著60-70分的產品先交付,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持續迭代”。這個邏輯對日本市場不成立,經銷商會先拿著產品做測試,直到滿足標準後再推給客戶、進行演示。因此,“商用服務機器人出海,必須先把產品打磨到90分,解決大多數執行可能存在的問題,客戶只能容忍10%的缺陷。”

再者,日本市場存在的另一個現象是,商社文化極其濃厚。“日本的商社有很強的資源和渠道,但他們不做產品,只賣產品,所以很看重產品的質量。”王雪松表示,如果產品得不到商社的肯定,很難打進日本市場。這樣的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其好處在於,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只需要繫結一家商社,就能複用其渠道資源,實現規模出貨;其弊端在於,一旦商社不認可產品,這個品牌無異於“宣告死刑”。

基於此,「奇勃科技」在一開始選擇日本最大的商社之一“豐田通商(注:日本五大綜合商社之一,豐田集團一員)作為合作伙伴,花費很長時間打磨“ iKitbot ONE”,比如外觀的本土化設計、針對日本地面全新的清潔結構、導航演算法等等。並在各類場景下做極限測試,以解決客戶的大多數清潔痛點,讓機器人達到90分以上。

“ToB生意的邏輯,是做好產品和渠道,但只有好的產品才能鋪好的渠道,最終拿下客戶。”據王雪松透露,「奇勃科技」已經與豐田通商簽訂千萬元訂單、開始交付。

文|韋雯

編輯|張子怡

36氪獲悉,商用清潔機器人廠商「奇勃科技」宣佈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沙江聯合資本領投,阿瑪拉投資跟投,其餘老股東保持跟進,資金將用於產品研發、團隊建設以及全面推進出海戰略。

「奇勃科技」成立於2021年,主要業務涵蓋商用清潔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以及銷售。創始人王雪松先後在獵戶星空、坎德拉等機器人公司任職,曾主導過“豹小秘”機器人。2022年,「奇勃科技」獲得了來自索道資本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並推出首款產品“iKitbot ONE”。

iKitbot ONE

現階段,商業清潔領域主要依賴大量人力和部分自動化清潔工具,因此企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來培訓保潔員。然而,清潔行業人員流動性高,培訓成本相應增加,此外,人工作業很難標準化、管理難以規模化。因此,在從半自動化向全自動化清潔的轉型過程中,商用清潔機器人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資料顯示,中國市場目前有約10萬家清潔公司,近1400萬清潔從業人員,其中有30%左右的員工專門從事地面清潔。目前市場上保潔員的人力成本大概在每年6萬元,依此測算,僅僅是地面清潔部分,就存在數百億級的市場規模。

由於國內物業比較分散,決議計劃邏輯各不相同,單靠創業公司的商務BD很難推動產品落地。因此,「奇勃科技」將重點放在了物業高度統一,且勞動力更加緊迫的日本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日本市場對清潔的標準要求很高,清潔工序複雜,有的場景清潔標準化流程高達18項。如斯剛性需求下,日本市場上相關保潔員的勞動力卻是斷層狀態。

“日本人口老齡化極其嚴重,保潔公司很難招到合適的保潔員,大部分都是工作不不亂、年紀較大的老人,存在安全風險”。並且,單個保潔員的時薪大概在1000-1200日元(約為人民幣50-60元),月薪接近1.5萬元人民幣,人力成本高。所以日本市場“對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不論是協作仍是獨立作業的機器人,都有直接部署的意願”。王雪松表示。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物業高度統一,住友、三井、三菱等物業集團佔據絕大部分市場。“只要搞定大客戶,可以規模化出貨,無需像國內面對碎片化的B端市場,企業要付出極高的商務成本。”

如今,日本市場已經成為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的必爭之地,包括高仙、普渡、擎朗、新生紀等公司都在積極佈局,比如普渡推出的CC1,從餐飲賽道切入清潔場景。

“軟銀入局很早,做了很多市場教育,但現在主要是中國廠商在競爭。”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上的無人化清潔機器人還比較少,市場也足夠大,遠沒有到相互內卷的程度。不外,這也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在日本掘金,“日本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對產品的理解、商業規律等都與國內不同。只有懂日本市場的企業,才可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首先,從商業模式看,日本市場和國內並無明顯區別,即甲級寫字樓、商超等B端客戶通常日常運營業務外包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再將保潔業務外包給對應的保潔公司,而後者透過招募員工來進行日常清潔維護工作。因而,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進行商務開發時,仍然要理解和打通物業、保潔公司等一系列利益鏈條。

但與國記憶體在“偷人頭”問題(注:保潔公司透過虛增人數的方式,來變相增加利潤的方式現象)不同,由於日本勞動力匱乏,不存在“偷人頭”的基礎,加之日本非常看重清潔,整個產業鏈對於智慧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各方都願意積極推動清潔機器人的落地,形成比較良好的生態。

其次,“受卡通、動漫文化影響,日本市場對於機器人是很熟悉的。”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對機器人的接納度較高,許多企業也願意嘗試清潔機器人這類新事物。但日本市場又很“嚴謹”,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

與國內企業習慣的“迭代”邏輯不同,日本經銷商會提前給客戶做產品評估與把控,不會給企業太多犯錯的機會。如果產品不過關,經銷這一關很難透過。一旦被某家經銷商認為產品有問題,未來在該區域將很難開拓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有些廠商出海的邏輯,是拿著60-70分的產品先交付,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持續迭代”。這個邏輯對日本市場不成立,經銷商會先拿著產品做測試,直到滿足標準後再推給客戶、進行演示。因此,“商用服務機器人出海,必須先把產品打磨到90分,解決大多數執行可能存在的問題,客戶只能容忍10%的缺陷。”

再者,日本市場存在的另一個現象是,商社文化極其濃厚。“日本的商社有很強的資源和渠道,但他們不做產品,只賣產品,所以很看重產品的質量。”王雪松表示,如果產品得不到商社的肯定,很難打進日本市場。這樣的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其好處在於,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只需要繫結一家商社,就能複用其渠道資源,實現規模出貨;其弊端在於,一旦商社不認可產品,這個品牌無異於“宣告死刑”。

基於此,「奇勃科技」在一開始選擇日本最大的商社之一“豐田通商(注:日本五大綜合商社之一,豐田集團一員)作為合作伙伴,花費很長時間打磨“ iKitbot ONE”,比如外觀的本土化設計、針對日本地面全新的清潔結構、導航演算法等等。並在各類場景下做極限測試,以解決客戶的大多數清潔痛點,讓機器人達到90分以上。

“ToB生意的邏輯,是做好產品和渠道,但只有好的產品才能鋪好的渠道,最終拿下客戶。”據王雪松透露,「奇勃科技」已經與豐田通商簽訂千萬元訂單、開始交付。

文|韋雯

編輯|張子怡

36氪獲悉,商用清潔機器人廠商「奇勃科技」宣佈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沙江聯合資本領投,阿瑪拉投資跟投,其餘老股東保持跟進,資金將用於產品研發、團隊建設以及全面推進出海戰略。

「奇勃科技」成立於2021年,主要業務涵蓋商用清潔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以及銷售。創始人王雪松先後在獵戶星空、坎德拉等機器人公司任職,曾主導過“豹小秘”機器人。2022年,「奇勃科技」獲得了來自索道資本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並推出首款產品“iKitbot ONE”。

iKitbot ONE

現階段,商業清潔領域主要依賴大量人力和部分自動化清潔工具,因此企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來培訓保潔員。然而,清潔行業人員流動性高,培訓成本相應增加,此外,人工作業很難標準化、管理難以規模化。因此,在從半自動化向全自動化清潔的轉型過程中,商用清潔機器人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資料顯示,中國市場目前有約10萬家清潔公司,近1400萬清潔從業人員,其中有30%左右的員工專門從事地面清潔。目前市場上保潔員的人力成本大概在每年6萬元,依此測算,僅僅是地面清潔部分,就存在數百億級的市場規模。

由於國內物業比較分散,決議計劃邏輯各不相同,單靠創業公司的商務BD很難推動產品落地。因此,「奇勃科技」將重點放在了物業高度統一,且勞動力更加緊迫的日本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日本市場對清潔的標準要求很高,清潔工序複雜,有的場景清潔標準化流程高達18項。如斯剛性需求下,日本市場上相關保潔員的勞動力卻是斷層狀態。

“日本人口老齡化極其嚴重,保潔公司很難招到合適的保潔員,大部分都是工作不不亂、年紀較大的老人,存在安全風險”。並且,單個保潔員的時薪大概在1000-1200日元(約為人民幣50-60元),月薪接近1.5萬元人民幣,人力成本高。所以日本市場“對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不論是協作仍是獨立作業的機器人,都有直接部署的意願”。王雪松表示。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物業高度統一,住友、三井、三菱等物業集團佔據絕大部分市場。“只要搞定大客戶,可以規模化出貨,無需像國內面對碎片化的B端市場,企業要付出極高的商務成本。”

如今,日本市場已經成為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的必爭之地,包括高仙、普渡、擎朗、新生紀等公司都在積極佈局,比如普渡推出的CC1,從餐飲賽道切入清潔場景。

“軟銀入局很早,做了很多市場教育,但現在主要是中國廠商在競爭。”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上的無人化清潔機器人還比較少,市場也足夠大,遠沒有到相互內卷的程度。不外,這也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在日本掘金,“日本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對產品的理解、商業規律等都與國內不同。只有懂日本市場的企業,才可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首先,從商業模式看,日本市場和國內並無明顯區別,即甲級寫字樓、商超等B端客戶通常日常運營業務外包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再將保潔業務外包給對應的保潔公司,而後者透過招募員工來進行日常清潔維護工作。因而,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進行商務開發時,仍然要理解和打通物業、保潔公司等一系列利益鏈條。

但與國記憶體在“偷人頭”問題(注:保潔公司透過虛增人數的方式,來變相增加利潤的方式現象)不同,由於日本勞動力匱乏,不存在“偷人頭”的基礎,加之日本非常看重清潔,整個產業鏈對於智慧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各方都願意積極推動清潔機器人的落地,形成比較良好的生態。

其次,“受卡通、動漫文化影響,日本市場對於機器人是很熟悉的。”王雪松表示,日本市場對機器人的接納度較高,許多企業也願意嘗試清潔機器人這類新事物。但日本市場又很“嚴謹”,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

與國內企業習慣的“迭代”邏輯不同,日本經銷商會提前給客戶做產品評估與把控,不會給企業太多犯錯的機會。如果產品不過關,經銷這一關很難透過。一旦被某家經銷商認為產品有問題,未來在該區域將很難開拓市場。

王雪松告訴36氪,“有些廠商出海的邏輯,是拿著60-70分的產品先交付,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持續迭代”。這個邏輯對日本市場不成立,經銷商會先拿著產品做測試,直到滿足標準後再推給客戶、進行演示。因此,“商用服務機器人出海,必須先把產品打磨到90分,解決大多數執行可能存在的問題,客戶只能容忍10%的缺陷。”

再者,日本市場存在的另一個現象是,商社文化極其濃厚。“日本的商社有很強的資源和渠道,但他們不做產品,只賣產品,所以很看重產品的質量。”王雪松表示,如果產品得不到商社的肯定,很難打進日本市場。這樣的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其好處在於,國內商用清潔機器人企業出海,只需要繫結一家商社,就能複用其渠道資源,實現規模出貨;其弊端在於,一旦商社不認可產品,這個品牌無異於“宣告死刑”。

基於此,「奇勃科技」在一開始選擇日本最大的商社之一“豐田通商(注:日本五大綜合商社之一,豐田集團一員)作為合作伙伴,花費很長時間打磨“ iKitbot ONE”,比如外觀的本土化設計、針對日本地面全新的清潔結構、導航演算法等等。並在各類場景下做極限測試,以解決客戶的大多數清潔痛點,讓機器人達到90分以上。

“ToB生意的邏輯,是做好產品和渠道,但只有好的產品才能鋪好的渠道,最終拿下客戶。”據王雪松透露,「奇勃科技」已經與豐田通商簽訂千萬元訂單、開始交付。

上一篇:陳震與數碼博... 下一篇:體重越輕,血...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