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愚公”為妻鑿石造橋,5年拉回2萬多塊石頭,錘子都小了一半

首頁 > 奇聞

河北“愚公”為妻鑿石造橋,5年拉回2萬多塊石頭,錘子都小了一半

來源:潑茶說歷史 釋出時間:2024-03-27 11:11

  【導讀】河北出現了一位當代愚公,不惜用5年的時間,幾乎挖空一座山修橋。期間沒有用任何現代工具,用推車將2萬多塊的石頭一點點的運了回來。在橋建成之後,用的錘子都小了一半。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愚公堅持下來的?

  1

  石家莊郊外的絲坡村,是一個典型的山村,村裡的房屋依山而建,街道由石頭鋪就,處處透著當地的鄉土氣息。村中一條寬20多米的河溝橫亙其中,將村莊一分為二,成為村民們出行的巨大阻礙。

  村民們早有興建一座橋的想法,但考慮到費用問題,一直未能實施。直到有一天,村民發現,趙振書在運石頭往河溝方向,這究竟是要做什麼呢?村民們猜測這可能是村裡誰要建橋,但又擔心他勤勞過度,終究難以成事。

  可是趙振書並沒有放棄,他想著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趙振書生於1961年,是村裡一個普通農民,突然有一天,趙振書產生了建一座連線村外的橋樑的想法。

  起初,村民們認為這純屬痴心妄想,一個普通村民,怎麼可能獨力修橋呢?更何況,這需要政府批准和資金支援。但是,趙振書似乎對外界的質疑充耳不聞,自2003年起,他就開始了這項看似不可能的壯舉。

  白天,他會在村後山鑿石頭,用手推車運到河溝旁;晚上,他會琢磨橋的設計結構,他的妻子晏愛為也全程陪伴參與,幫他生火燒水,推運石頭。五年過去,終於,一座長20米,寬4米,高6米的石拱橋奇蹟般地矗立在絲坡村口。

  這五年時間裡,趙振書用掉兩萬多塊石頭,挖出了半畝山,用完了6根2米長的六稜鋼。他只有一個破舊的手推車,一把借來的錘子,還有幾根截斷的鋼筋做成的鋼釺,沒有任何現代化機械,他僅靠雙手完成了這項壯舉。

  然而,這座橋的出現也讓絲坡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村民們每天都要在泥濘的河溝邊跋涉,往返辛勤勞作。

  現在有了橋,出行時間縮短了一大半,更讓人欣喜的是,孩子們可以騎車上學,村民可以開車拉運農產品。絲坡村彷彿一夜之間從封閉變成了開放。

  村民們後來才知道,趙振書純粹是為了妻子才建這個橋的。

  2

  八十年代,趙振書退伍回到家鄉,開始了新的生活,剛開始,他和妻子晏愛為的日子並不寬裕。趙振書只能外出打工謀生,晏愛為則獨自在家帶孩子、種地,雖然生活拮据,但這對夫妻沒有怨言,因為他們深知只要自己努力,生活就會變好。

  晏愛為性格活潑大方,做事雷厲風行,她善於運用自己的技能,到處幫人嫁接果樹來賺取外快。趙振書則是個性格內斂的人,不太善表達,但對家人的愛全化作了行動,他會想方設法給孩子們置辦新的衣物,自己的衣服打著補丁也毫不在意。

  艱苦歲月裡,晏愛為經常計算家中的開支,為孩子們著想。她經常對孩子們說:“現在日子難,你們要懂事,將來好日子來了,媽媽再補償你們。”

  趙振書也鼓勵孩子要忍耐努力,他說:“只要我們一家人團結努力,總有一天會活得體面。”九十年代中期,孩子漸漸長大,也開始分擔家務,幫襯父母,趙振書的手藝也得到老闆認可,加了工資。

  生活比從前寬裕了些,但趙振書和晏愛為仍然延續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2001年秋天,正是豐收的季節,一天,趙振書和晏愛為揹著玉米從地裡回家,想走近路過村口的小河溝。沒想到晏愛為一腳踩空,掉進了溝裡,還扭傷了腳踝,趙振書心疼之餘,責怪自己沒照顧好妻子,當即對她說:“我要在這裡給你修一座橋,以後你就不用再跨溝了。”

  3

  起初,晏愛為並不當真,認為丈夫僅是一時心疼自己,然而接下來,她發現趙振書開始研究橋樑建造,深更半夜也不睡覺,晏愛為這才意識到,丈夫是認真要修橋的。

  面對晏愛為的勸阻,趙振書堅定地說:“這不僅是為你一個人修橋,也是為全村人著想,我已經想好辦法,利用週末時間自己動手建,一定可以成功!”

  雖然擔心丈夫太勉強,但看他信心滿滿,晏愛為也表示支援。就這樣,2003年一個秋高氣爽的週末,趙振書啟動了建橋計劃,他在河岸找到兩塊大石頭作為橋墩的基礎,又四處運來石塊堆砌。

  對此,村民們議論紛紛,有人來幫忙,更多人則嘲笑趙振書狂妄自大,晏愛為雖然也忐忑,但還是不離不棄,經常送飯送水給丈夫。

  在眾人的質疑中,趙振書絲毫未被動搖,因為他確信只要自己認真努力,夢想就能實現,為此,他已經準備好獻出每個週末的時間來建這座橋。

  一開始,趙振書毫無經驗,只能憑藉多年泥瓦匠的技能摸索,他在河岸兩邊壘起高大的橋墩,然後搭建木架,依靠木架佈置石塊的位置。等石塊牢固就位,他再拆除木架,一座石拱橋就此成形。

  整個過程十分艱辛,大部分石塊都需要從山上鑿出,再用木推車運下來,趙振書僅有簡陋的工具,每個環節都靠雙手完成。也正因如此,他的進度非常緩慢,常在半途喪失信心,需要晏愛為的鼓勵支援。就這樣,在外人的嘲笑與夫妻兩人的堅持中,一年過去了,橋墩已經壘好,橋身的雛形也初具規模。

  趙振書看到初步成果,熱淚盈眶,興奮地對妻子說:“我看到希望了,一定能修成這座橋!”

  然而接下來的過程更加艱難,運石頭的車板已殘破不堪,工具也壞損嚴重。

  趙振書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太過自負,擔心半路離棄會成為村裡的笑柄,這時,晏愛為成了他最堅強的後盾。

  在她的鼓勵下,趙振書重新燃起鬥志,終於,五年後的2008年,一座嶄新的石拱橋橫跨在溝上。

  兩人喜極而泣,村民們也紛紛前來祝賀,當晚,晏愛為為丈夫做了香噴噴的餃子,慶祝夢想成真。

  4

  當第一輛載著豐收玉米的拖拉機駛過這座橋時,夫妻兩人不禁淚流滿面,因為這標誌著他們勤勞和堅持的成功。

  然而,喜悅之餘,兩人又忐忑不安——這座靠他們雙手建造的橋,是否真的安全可靠?如果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驗證橋的質量,趙振書夫婦推著數百斤重的石塊,在橋上反覆試驗。

  令兩人欣喜的是,石橋屹立如初,穩固非常,就這樣,“夫妻橋”正式投入使用,成為村民們出行的新路徑。

  每次路過,趙振書都會不無自豪地撫摸橋上的石塊,這都是他一點點心血結晶。

  接下來的日子,這座石橋經歷了太多大風大浪——炎炎夏日的暴雨侵襲,冬天積雪的重壓,都沒有損毀它分毫。

  每逢天氣惡劣,趙振書總要前去檢視,生怕心血結晶就此毀於一旦。

  幸好,石橋屹立依舊,絲毫未受損傷,這讓趙振書和妻子完全放心,他們欣慰地說:“這座橋是我們一輩子的心血,它會在那裡護佑村民們,像守護我們的孩子一樣。”

  其實,這座石橋不僅改變了村民的生活,也改變了趙振書和晏愛為的命運,在橋建成後,縣裡派人來給橋加裝了護欄,村裡也給橋旁小巷取名“石橋衚衕”,以資紀念。

  更讓這對夫婦感動的是,村民自發為他們女兒的學費進行了捐款,因為趙振書一家過於勤儉,無力承擔如此高昂的教育費用。

  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們的女兒順利入學,並在學業上優異表現。

  可以說,這座石橋不僅架起了村民和田野的聯結,也架起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樑,它承載著這對普通夫婦對家人和鄰里的深情,得到了百倍千倍的回報。

  如今,每當遊客來到絲坡村,聽聞這段感人的故事,都會由衷地感嘆這對夫妻可敬的愛心和毅力。

  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了一座永恆的精神豐碑。

  它不是華美瑰麗,卻源自內心最樸實的情感,它來源於勞動與汗水,造就了無數人的幸福,這座平凡而偉大的石橋,將流傳和鼓舞后人,像傳遞愛的種子,遍灑人間。

上一篇:鬧大了!南航... 下一篇:女子35歲仍挑...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