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被一分為二,中間為啥要建海底隧道?看完才恍然大悟

首頁 > 奇聞

港珠澳大橋被一分為二,中間為啥要建海底隧道?看完才恍然大悟

來源:好牛叉手機遊戲 釋出時間:2024-04-26 11:21

  【導讀】港珠澳大橋被一分為二,中間為啥要建海底隧道?它是如何建成的?

  說到港珠澳大橋,我們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但是你知道嗎?它並非是“一橋到底”,而是被中間的一座海底隧道一分為二,你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嗎?這座海底隧道的目的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港珠澳大橋共有3種形態結構

  很多童說過港珠澳大橋的人,都以為這是一座,在海上連線港珠澳三地的跨海大橋,但實際上,它有3種形式結構組成,分別為:橋樑、隧道以及人工島。

  橋樑分別是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以及九洲航道橋,海底隧道則是位於香港大嶼山島和青州航道橋之間,透過東西兩端的人工島連線其他橋段。

  為什麼好好一座橋,要用海底隧道一分為二?

  然而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好好的一座跨海大橋,不選擇一橋到底,非要用一座海底隧道一分為二呢?

  我們從資料瞭解到,這座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全長5.6公里,兩端分別用兩座人工島連線著大橋主體,之所以選擇在這個位置修建隧道,也是有一定原因。

  首先,伶仃洋上每天來往的船隻特別多,作為通航的主航道,跨海大橋的橋墩勢必會對船舶造成阻礙。

  其次,不僅伶仃洋海面的交通繁忙,它上方的天空也剛好是香港機場飛機起落的區域,而港珠澳跨海大橋的橋高有二三百米,會對這片區域的飛機造成影響。

  最後,這點也是修建海底隧道的關鍵,在伶仃洋海域,每年會有大面積的泥沙堆積,如果在這個搭建橋墩架橋的話,會加快泥沙的堆積,阻礙水流的正常流動,所以修建海底隧道是最好,也是唯一的方案。

  港珠澳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

  一般來說,海底隧道的開鑿主要有4種方式,分別為鑽爆法、沉管法、掘進機法以及盾構法,而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採用的是沉管法。

  工程師們將這段5.6公里的隧道分成了33段,在陸地上進行建造,雖然被分成了很多節,但其實每一節的重量還是非常大,差不多有76000噸左右,即使我國再優秀的起吊裝置也沒辦法將它們送到指定位置。

  聰明的工程師想到了利用水的浮力,讓隧道漂在海面上,然後藉助大自然的力量,將它們推到指定位置,然後往隧道管內灌水使其下沉,就這樣一節一節的拼接安裝。

  也正是因為工程量巨大,再加之海面情況不固定,潮水不可能每天都如此積極配合,所以單在海底隧道的修建上,就花費了3年時間。

  最後等這33節隧道拼接完成後,將裡面的水抽乾,在澆築混凝土就可以了。

  然而我們發現,海底隧道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一邊開車一邊還能觀賞海底的魚群美景,它和普通的陸地隧道一樣,不借助燈光完全就是伸手不見五指,更別說看到魚了。

  這是因為海底的壓強非常大,玻璃這樣的材質承受不了強大的壓強,一旦發生海水洩漏,後果將不堪設想。

上一篇:漲停的股票次... 下一篇:“無名烈士”緊...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