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華夏總要控制西域,而不向南發展?讀懂中國歷史就會明白

首頁 > 歷史

為何古代華夏總要控制西域,而不向南發展?讀懂中國歷史就會明白

來源:鴻儒知天下 釋出時間:2023-05-29 11:22

  【導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開始向南北兩個方向擴張,向北驅逐匈奴七百里,佔據黃河河套地區,並修建萬里長城,阻擋匈奴於關外,同時還動用五十萬大軍,向南征服百越地區,將百越正式納入秦朝疆域,這是華夏中原政權第一次大規模向南開疆拓土,當時秦朝最西邊的疆域是隴西郡。

  一、華夏與西域的淵源

  漢朝建立後,到漢武帝時期,開始對匈奴用兵,經過幾十年的戰爭,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漢朝將領擊敗了匈奴,將匈奴從河套、河西、漠南、漠北相繼驅逐,漢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中原政權第一次打通了河西走廊,並在張騫的出使之下,建立了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時期,派遣李廣利遠征大宛,這也是華夏政權第一次對西域用兵,之後,漢朝開始在西域屯田,漢宣帝時期,首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地區設定管理機構,將西域納入華夏的統治之下。

  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以中原戰亂為由,放棄了經營西域,到漢明帝時期,開始對西域用兵,到漢章帝時期,班超重開西域都護府,標誌著東漢正式開始經營西域,直到東漢末期衰弱後,其勢力才退出西域。三國時期,曹真打敗了據守河西的胡人軍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第二年,西域的鄯善、龜茲、于闐三國派遣使者朝拜魏文帝曹丕,曹魏於是在西域設定戊己校尉管理西域。

  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陷入混亂,東晉政權蝸居長江以南,前秦君主苻堅派出大將呂光率領7萬大軍攻打西域,呂光大破以龜茲為首的西域諸國聯軍,攻破了龜茲國,威震西域,之後呂光以涼州為基地,建立了後涼政權。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先派兵攻滅了割據涼州的北涼政權,打通了河西走廊,十餘年後,拓跋燾派出大將萬度歸率軍越過沙漠,攻打西域,大破鄯善、焉耆、龜茲等西域諸國,使得西域臣服鮮卑政權北魏,並在西域設定西戎校尉管理西域。隋煬帝時期,派遣大將薛世雄遠征西域,薛世雄出玉門關,西渡沙漠,攻破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地區),隨後隋軍在伊吾建立了一座新城,並在當地屯田,作為隋朝進入西域的跳板。

  唐朝時期,對西域用兵無數,在西域設定了安西都護府與安北都護府,對西域進行實際管控,並與吐蕃在西域發生了近百年的爭奪,巔峰時期,唐朝的控制力到達帕米爾高原以西的中亞地區,是除了清朝之外,控制西域實力最強的朝代。元朝以及之前的大蒙古國就更不用說,數次西征一直打到歐洲,而西域及整個中亞地區都控制在蒙古人之手,元朝建立後,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擴張,北境直達北冰洋,向南擴張到今緬甸、越南,最遠到達印度尼西亞,向東吞併了整個朝鮮半島,向西消滅了窩闊臺汗國,其疆土一直到達中亞的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

  清朝時期,與元朝類似,同樣是四處擴張,但是對於西域方向的擴張是最為重要的,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任皇帝,用了將近70年的時間,平定了準噶爾部,將整個西域以及中亞部分地區納入清朝疆域,即使是到了清朝晚期勢力極度衰弱之時,以左宗棠為首的清朝官員,仍然平定了中亞浩罕汗國阿古柏對新疆的入侵,保住了新疆在清朝的疆域之內,這是清朝對西域的重視。

  二、為何華夏政權控制西域的戰略比其他戰略更為重要?

  從秦朝到清朝,除了秦朝、宋朝、明朝因為國力、戰略等各方面的原因沒有向西擴張之外,其他幾乎所有朝代,尤其是大一統的朝代,都把控制西域作為最重要的戰略方向,相比較之下,向其他方向發展都不如向西重要,這是為什麼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華夏政權的最大敵人來自北方。

  五千年華夏政權,外敵入侵最重要的有兩個方向:一是北方,二是西方,很少有聽到從東方或者南方入侵華夏的,幾乎沒有,明朝時期有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入侵,最多隻能騷擾,與北方的敵人相比,不值一提。西漢時期,最大的敵人是匈奴,匈奴在漢朝的北方及西北方向,東漢時期除了北匈奴是敵人之外,還有西北的羌人與東漢進行了長達上百年的戰爭,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北方的鮮卑、烏桓相繼崛起,西晉時期,最大的敵人還是來自北方及西北的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鮮卑族的北魏入主中原後,北方草原又興起了柔然,花木蘭從軍講的就是北魏抗擊柔然的故事,北魏最大的敵人仍然是來自北方的柔然,北魏之後的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然後東魏被北齊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隋朝統一了中原,隋朝最大的敵人同樣是來自於北方的突厥。

  唐朝時期同樣如此,最大的敵人也是來自北方的突厥,從北宋開始,最大的敵人仍然是來自北方的遼朝、西夏、金朝,直到南宋時期,最大的敵人突然變成了北方的蒙古,元朝統一中原後,沒有了北方的敵人,因為就是華夏北方的敵人-蒙古人南下建立了元朝。明朝建立後,初期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蒙古,還包括北元的殘餘蒙古勢力,明太祖朱元璋與明成祖朱棣合計十餘次北伐蒙古,為的就是打擊明朝最大的敵人,為明朝建立和平的外部環境,明朝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北方過境的安全上。明朝晚期,最大的敵人變成了後金(清朝),因為內憂外患,明朝被李自成農民軍所滅亡,而清朝坐收漁翁之利進入北京建立政權,入主中原,成為華夏最後一個封建政權。

  從這些歷史就能看出,華夏政權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從來也沒有聽說過從南方入侵的強大敵人,所以在歷朝歷代都把北方的防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投入最多的精力,西漢與匈奴進行了上百年的戰爭,消耗了三四代人的積蓄,為的就是消除北方強大的威脅。北方與西方其實是連在一起的,漢武帝時期,曾派出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一起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匈奴,也足以說明這一點,漢武帝時期打敗匈奴,匈奴在漠南、漠北都沒有王庭,匈奴去哪了?當然是逃到了西邊的西域或者中亞一帶,中原政權控制西域,就能繼續打敗匈奴。到了東漢時期,東漢與北匈奴作戰基本上是在西域以及中亞一帶,因為漠南、漠北已經被臣服於東漢的其他遊牧民族佔據了,北匈奴已經被壓縮到了西北一帶,控制了西域就方便打擊北匈奴,這是後世朝代要控制西域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對付北邊最為強大的敵人,而這種敵人南方沒有。

  2、地緣政治原因。

  從秦朝一直到清朝,中原政權一直是陸地擴張,很少從海上對外擴張,就算是最為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也是貿易、外交為主,並沒有進行疆域擴張,既然是在陸地上擴張,從華夏的地緣來看,西邊是最好的擴張的方向,西域是一定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因為失西域,就會影響河西走廊,失河西,就會影響關中,失關中,就會影響中原政權,這是地緣政治的基礎,但凡中原統治者英明的,都能看到這一點。以唐朝為例,雖然滅亡了東突厥,但是西突厥又在中亞一帶崛起,並控制了西域,與唐朝為敵,唐朝想要攻打西突厥,一定要先拿下西域,而西突厥控制西域後,會以西域為基地,騷擾唐朝的邊境敦煌及玉門關,玉門前一失,西突厥就能進入河西,一步步蠶食唐朝的土地。

  華夏政權控制正北方的遊牧民族後,其殘餘勢力也可能從西北方向或者西方進犯華夏,這樣一定會經過西域,所以西域的位置變得空前重要,吐蕃曾與唐朝爭奪西域控制權數十年,為的是什麼?吐蕃從川藏線進犯唐朝不是更容易嗎?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西域重要的戰略地位,誰控制了西域,誰就能肘制中亞與河西,西域西接中亞,東臨河西走廊,南邊是青藏高原,北邊是蒙古高原,地理位置重要,戰略地位突出,所以就是歷朝歷代需要重點控制的地區。

  3、外交及對外貿易原因。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最重要的一條路叫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起點就是中國,途徑河西走廊、西域,再經中亞到達歐洲,或者翻越帕米爾高原向南到達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而西域是連線當時的東西方最重要的戰略通道,這個通道如果不在華夏政權手中,那麼華夏的對外貿易就會中斷。中國用茶葉、瓷器、絲綢等物品向中亞及西方換來了馬匹、棉花、玻璃、寶石、葡萄、胡瓜等等,貿易會產生大量的利潤,對於東西方都是有好處的,絲綢之路就是一條財富與經濟之路,而西域就是控制絲綢之路的關鍵,所以華夏政權才會不惜一切也要控制西域。除了對外貿易還有外交,東西方之間派出使者進行交流,一定要經過西域,西域沒有控制在華夏政權手中,就一定會被華夏的敵人控制,那這種交往就有可能中斷,比如張騫出使西域時,就被匈奴人抓住十年左右,就是因為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與西域,所以為了保證外交與貿易通道的暢通無阻,華夏政權只要有實力,就會控制西域。

上一篇:35歲不建議買... 下一篇:今年“一項扣...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