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承明制,為何明朝有錦衣衛東廠西廠而清朝沒有?說出來別不信

首頁 > 歷史

清承明制,為何明朝有錦衣衛東廠西廠而清朝沒有?說出來別不信

來源:花邊生活 釋出時間:2023-05-29 11:12

  【導讀】中國歷史上的後一個朝代往往繼承了前一個朝代的基本政治制度,比如漢朝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這就是漢承秦制,然後漢朝也並非一成不變地全盤繼承,而是有所改變,比如漢文帝時期廢除了肉刑,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這都是漢朝的改變,然後把前朝的制度加上自己的特點就形成了一個新朝代的制度。

  與此類似的是清朝在建立之初也是繼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清軍進入北京後,明朝留守北京的官員成建制投降清朝,基本上被多爾袞官復原職保留了下來,政治制度也是沿用明朝制度,保留了六部制、都察院、六科十三道等機構,不同的是,清朝將朝廷中所有重要的職務都交給滿人擔任,同時實行滿漢分任。

  清朝雖然沿用了明朝的制度,但由於是從關外打進來的,也帶來了與明朝不一樣的制度,比如八旗制、理藩院、議政王大臣會議這些都是清朝的特色,總體來說,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大多數制度,同時又摻雜了自己的制度,形成了獨特的政治制度。明朝276年的江山,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特務機構太多,是中國封建社會特力機構最鼎盛的時期,明朝有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機構完全是凌駕於執法機構之上,僅為皇帝服務的機構,有獨立的審訊權力,能夠不經過刑部擅自抓捕他們所認為的犯人,包括政治犯,還有緝私、監視百官的權力。

  先來說說錦衣衛、東廠、西廠在明朝的重要性與作用。錦衣衛是朱元璋設定的,作用就是監視與打擊百官,維護統治,封建社會的治理天下,其實就是治理官吏,朱元璋作為一個從底層百姓到皇帝的人,他深知維護權力的重要性,明初胡惟庸案就是錦衣衛一手操辦的,錦衣衛作為皇帝的直屬機構,可以為皇帝處理任何事。朱元璋在打掉胡惟庸、藍玉之後,反手就廢除了錦衣衛,還殺死了第一任錦衣衛指揮使,原因就是擔心錦衣衛權力過重,到後期反而會成為皇帝的威脅。朱棣因為造反出身,當了皇帝之後,更擔心有人在背後議論,於是恢復了錦衣衛,一同恢復的還有錦衣衛的權力,他們可以繞過執法機構,聽從皇帝的指令隨意抓捕、審訊、處死官員及百姓。

  錦衣衛因為權力過大,部分官員為了立功,會肆意捏造罪名抓捕官員,造成了很多冤案假案,朱棣也擔心錦衣衛的權力越來越多,後期會不好控制,於是又設定了東緝事廠,簡稱東廠,東廠與錦衣衛的職責是完全重合的,並且還能監視錦衣衛,這就等於抑制了錦衣衛無序擴張的權力。到了明憲宗朱見深時期,又不相信東廠,又不相信錦衣衛,於是又弄了個西緝事廠,簡稱西廠,與東廠的職責也是完全重合的,其成員也是從東廠和錦衣衛中抽出來,目的也是制衡東廠與錦衣衛,同時解決皇帝的信任問題,但西廠存在時間比較短就被廢除了。不管是錦衣衛、東廠還是西廠,他們最主要的職責就是:監視百官,打擊威脅皇權的權臣,維護皇帝的統治。

  清朝同樣需要維護皇權,為什麼不採用與明朝一樣的特務機構呢?錦衣衛、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機構有好處,也有壞處的,是一把雙刃劍,好處就是可以維護皇權,監視百官,壞處就是容易造成宦官專權,容易引發冤案、假案,擴大打擊面,引起天下人的反感,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經驗教訓,並沒有採用錦衣衛、東廠、西廠這樣特務機構,而是用另外一些辦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清朝建立後,錦衣衛這一機構在清朝入關的第一年,也被保留了下來,不同的是,清朝初年的錦衣衛沒有什麼權力,只是維持了編制而已,到入關第二年的時候,錦衣衛被改名鑾儀衛,這就是依仗兵了,沒有任何實際權力,與明朝完全就是不一樣了。

  其實清朝也是有特務機構的,比如雍正時期設定了粘杆處,就有特務機構的影子,但在清朝,這一機構並沒有受到重用,也就是曇花一現,因為清朝皇帝治理官吏有自己獨特的辦法,他們不需要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構來監視百官,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清朝皇帝治理官吏主要有三個辦法。

  一、八旗制

  八旗制是清朝獨有的制度,既是軍事制度,又是政治制度,由努爾哈赤創業,八旗制是將清朝子民分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個旗,可以把清朝的“旗”理解為明朝的“衛”,是一個軍民合一的行政單位。打仗時,八旗就是兵,不打仗時,八旗就是民,兵民是高度合一的,因為其組織機構分工很清晰,所以打仗時效率很高,便於集中權力辦大事,清軍就是依靠這種制度戰勝了明朝,進入了關內。

  入關之後的清朝,雖然實行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但是八旗制度仍然保留了下來,並且不斷擴充,在原來滿人八旗的基礎上又增設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但是所有的八旗中,只有滿人八旗是貴族,屬於特權階層,能夠凌駕於清朝官吏之上。滿人八旗最初的旗主都是清朝皇室成員與功臣貴族擔任的,這些人有爵位,又在朝廷擔任官職,地位明顯強於漢人與蒙古人,更受清朝皇帝的重用,整個大清朝廷幾乎所有重要的官職都是由滿人八旗成員擔任的,這些人既是朝廷高官,又是八旗子民,還是特權階層。

  可以說八旗制是清朝存在的基本制度,即使清朝皇帝想要監視和打擊這些人,也不會讓特務機構來處理,這樣會讓清朝內部陷入混亂,畢竟動了根基,清朝皇帝也需要這些人來維護統治,偶爾除幾個權臣可以,大規模打敗八旗階層是不現實的,所以清朝沒有設定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構。相反,明朝沒有清朝八旗這樣的強大的特權階層,再加上明朝皇帝對於藩王防範甚重,皇帝身邊缺少強有力的支持者,需要錦衣衛、東廠、西廠這樣的機構來維護統治,所以明朝設定了這些機構。

  二、密摺制度

  康熙時期,設定了密摺制度,這是一種讓任何人,哪怕是低階官吏也能上書給皇帝,而且不受朝廷部門控制的制度。在清朝之前,普通人或者下級官吏是不能直接上書給皇帝的,這需要一級一級上報,當下級的文書上報給上級時,有些官吏看到不利於自己的內容,會把文書給毀掉或者扣押,這些很多文書其實是皇帝看不到的。

  康熙皇帝打破常規,設定了密摺制度,允許下級官吏可以直接把奏摺不經過中間部門,直接交給皇帝,這樣一來,皇帝的視野就大了很多,這等於是允許官員相互告密,皇帝無形中就能知道天下事。別小看這個密摺制度,這個辦法很厲害的,底層官吏的意見直達皇帝,這樣就導致官員之間不能相互庇護,任何一個官吏辦事都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會不會被人上報,這無形中就讓官員被人監視了一樣,密摺制度位元務機構要高明得多。這個辦法一實施,很多官吏就不敢明目張膽貪汙受賄、以權謀私,皇帝可以藉助密摺制度來判斷自己手下官吏的忠誠度,同時還能監視官員,更可以瞭解底層或者民間對某事的看法,擴大了言路,又達到了監視百官的目的,副作用比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構要小得多,所以清朝不用錦衣衛。

  三、清朝皇帝更加勤政與專權。

  清朝皇帝從皇太極開始,一直到光緒皇帝,都是非常勤政的,能力是否平庸先不說,就說皇帝非常勤政,每天早上五點到七點就起床了,然後開始召見大臣,還要批閱大理的奏章,據說雍正皇帝每天只睡4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是工作。相比之下,明朝皇帝就比較懶散了,嘉靖皇帝晚年幾乎不上朝,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大臣都快忘記了皇帝長啥樣,天啟皇帝喜歡做木匠勝過了做皇帝,皇帝懶散就需要用特務機構去監視和控制百官,相對來說,皇帝勤政就不需要用特務機構了。

  此外,清朝的皇帝是封建社會最專制的皇帝,權力高度集中,清朝的官員給皇帝奏事都是跪拜的,哪怕是軍機大臣都是如此,即使是議論軍國大事的軍機處,那也是清朝皇帝的秘書處,直接為皇帝的意志服務的,與明朝的內閣制相差很大。明朝後期的皇帝可以啥也不管,讓內閣議論政事,讓司禮監批紅蓋章就行,然後讓特務機構相互制衡,但清朝皇帝完全不一樣,由軍機處按皇帝意志議論辦事,然後由皇帝決策再實行,皇帝勤政又掌控了決策權,皇權強大,朝廷機構都是按皇權辦事的,清朝不太容易產生權臣,除非皇帝年幼,當皇帝掌權後,無需特務機構維護皇權。

上一篇:中國銀行白金... 下一篇:揭露國泰航空...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