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正文武雙全之人,蘇定方唯一傳人,60歲才掛帥出征

首頁 > 歷史

唐朝真正文武雙全之人,蘇定方唯一傳人,60歲才掛帥出征

來源:創業大勢 釋出時間:2022-01-13 09:40

  導讀:武俠小說告訴我們,絕世高手在選擇徒弟時,往往一眼看中骨骼驚奇、千年不遇的主角,非他不可,然後盡傳絕世武功。但武俠小說畢竟是虛構的,現實生活中一般沒有這樣的主角,不過也的確有例外,蘇定方擇徒時就是如此。

  貞觀年間,蘇定方考察了不少人,最終選擇了一個叫裴行儉的小官。《新唐書》記載:“時蘇定方為大將軍,謂曰:‘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乃盡畀以術。”意思是,蘇定方說我的用兵謀略,世上本沒有可傳授的人,今天見到你之後,我發現你很適合,於是就把用兵謀略全部傳授給裴行儉。

  蘇定方是唐朝絕世名將,破東突厥、滅西突厥、定吐蕃等,“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 ,前所未有地將唐朝版圖向西開拓到中亞鹹海,向東延伸到朝鮮半島南部。那麼,讓這樣一位絕世名將另眼看待、併成為其唯一傳人的裴行儉,到底有何來歷,又建立過什麼豐功偉績?

  公元619年,王世充稱帝,裴仁基、裴行儼等人密謀刺殺王世充,不料計劃洩露,王世充將叛逆者全部殺死,還滅了他們的三族,史書記載簡潔而血腥,“事洩,皆見害,夷其三族。”

  但王世充不知道的是,除了萬人敵裴行儼(裴元慶的原型)之外,裴仁基還有一個叫裴行儉的兒子,當年剛剛出生,因不在身邊而躲過一劫。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逃過一劫的裴行儉,果然有一個讓人羨慕的人生。

  貞觀年間,裴行儉參加明經科考試中選,被任命為左屯衛倉曹參軍,軍中低階文職官員,卻被蘇定方看中,學會了鬼神莫測的蘇氏兵法。

  按照小說正常套路,學會絕世武功,隨即應當威震武林,但裴行儉卻根本沒有機會,一方面他長期擔任文官職位,一方面唐朝太強大了、名將太多了,沒有什麼國家敢搗亂,真有重大軍情也輪不到裴行儉出手。直到裴行儉60歲時,他才真正得到一次沙場征戰的機會,而這一次就讓他位列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中。

  學得用兵奇謀之後不久,裴行儉就被調任為長安縣令,在都城長安擔任京官縣令,說明他能力、人脈、皇帝信任程度等都非同一般,幾乎可以說是前程似錦。但這時唐高宗李治想要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而裴行儉認為“廢王皇后立武則天”是禍國之始,於是就與長孫無忌、諸遂良等人密謀,最終密謀洩露被貶到西州都督府擔任長史。

  金子總會發光的,裴行儉能力太強,後來還是得到李治的重用,先後擔任安西都護、吏部侍郎等職務。其中,在朝廷擔任吏部侍郎時,裴行儉創立了“長名榜”(官員替補名單)、“銓注”(對官吏的考選登入)等,作為國家選才授官的制度被後世沿用。

  如果沒有什麼意外,裴行儉將為朝官退休、終老,但在他57歲時,終於出現轉機,竟然有國家敢於挑戰大唐霸權。

  公元676年,吐蕃入侵,李治立即部署反擊,任命裴行儉為洮州道左二軍總管,又改任秦州右軍總管,都受周王指揮。當然,裴行儉還是沒能實現征戰沙場的願望,但這一次軍中“鍍金”的經歷很重要。

  公元679年,裴行儉正好六十歲,突厥十個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心懷不軌,與吐蕃結盟,計劃在安西鬧事,李治決定征討他們,以打通向西通道,並送波斯王子泥涅師回國繼位。但裴行儉卻認為,不久之前剛剛與吐蕃作戰失利,現在不宜勞師遠征,只要運用適合的計謀,不僅可以護送波斯王子回國,而且還能解決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於是,唐高宗就讓裴行儉率領1000多人護送泥涅師回國,並任命他為安撫大使。

  裴行儉護送之路並不順利,才出玉門關就遇到沙塵暴,嚮導都迷路了,於是一群人像沒頭的蒼蠅,更為嚴峻的是嚴重缺水缺糧,使團成員非常疲憊。這時,裴行儉下令宿營舉行祭祀,傳令說:“水泉不遠。”神奇的是,沒過多久他們果真來到了一個綠洲。更神奇的是,不久之後他們順利走到西域。這一段事蹟看似神奇,其實與裴行儉精通天文地理有關,當然其中不乏運氣成分。

  想要護送泥涅師回國,就要突破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的防線,而裴行儉只有1000多人,幾乎不可能突破,更別說平定叛亂了,但裴行儉最終卻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首先,裴行儉麻痺叛軍,大肆宣傳說天氣太熱,暫時不能西行,於是叛軍就沒有防備使團。

  其次,裴行儉暗度陳倉,邀請西域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百姓打獵,當地大約有上萬人響應,但裴行儉卻暗中前進,幾天之後逼近叛軍十餘里。

  第三,裴行儉大搖大擺,派人問候阿史那都支,告訴他不是來襲擊他們的,隨後又緊急召見阿史那都支。由於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計劃秋季迎戰使團,此時唐軍突然到來,讓他暫時想不出對策,又不想單獨與唐軍作戰,於是就帶500人拜見裴行儉,結果直接被抓獲。李遮匐獲悉之後,也投降了裴行儉。

  事後,唐高宗親自設宴慰問裴行儉,說:“行儉提孤軍,深入萬里,兵不血刃而叛黨擒夷,可謂文武兼備矣,其兼授二職。”即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這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

  同年,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二部背盟棄約,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大唐設立的單于都護府所轄的二十四州都造反響應,叛軍有幾十萬人眾,都護蕭嗣業征討失敗。於是,唐高宗不顧裴行儉的萬里奔波,讓他率領30多萬大軍平叛,《舊唐書》稱歎“唐世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中原王朝攻打草原,最大的問題在於遊牧大軍會攻打後勤,蕭嗣業的失敗就與此有關,導致不少將士因飢餓而死。為了狠狠地打疼突厥人偷襲唐軍後勤的行為,裴行儉準備了三百輛糧車,車上沒有糧食,而是秘密埋伏了5名精銳,同時安排精兵秘密跟隨其後,由瘦弱士兵拉車前行,最終偷襲糧草的突厥人中計,幾乎被全殲,《新唐書》記載說“自是糧車無敢近者”。

  除了善於用計之外,裴行儉精通天文,也讓唐軍多次化險為夷。一次傍晚,唐軍紮好營帳時,裴行儉卻嚴令立即轉移到高崗上,這讓將士們牢騷不已。但當夜卻是大雨滂沱,原先駐地積水一丈多深,將士們驚歎不已,都在詢問原因,《新唐書》記載裴行儉說“你們別問原因,以後只要按我指令辦事就行”。

  後來,裴行儉計謀頻出,又利用精通天文地理的知識,最終當年大敗突厥叛軍,殺死了突厥新可汗的阿史那泥熟匐,阿史那奉職被擒獲,殘部逃亡狼山,裴行儉班師回朝。

  殘逃的突厥人中,阿史那伏念自稱可汗,與阿史德溫傅會合,繼續叛亂。於是在第二年,裴行儉重整部隊,但這一次他沒有主動進攻,而是先派間諜離間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導致他們二人互相猜忌。隨後,裴行儉許諾不殺降者,不久阿史那伏念押著阿史德溫傅投降。至此,突厥叛亂被裴行儉輕鬆平定。

  當然,裴行儉輕鬆平定叛亂,也與大唐國力如日中天有關,但裴行儉舉重若輕的姿態,依然讓人神往不已,唐朝中前期真的是名將輩出,幾乎隨便拉出一個都能在其他王朝成為中流砥柱。

  可惜的是,由於小人裴炎作祟,嫉妒裴行儉的功勞,就向唐高宗說這兩個突厥人的投降,其實不是主動投降,而是四面皆敵的被迫無奈。結果,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被處死,裴行儉的功勞也不予嘉獎,只被封為聞喜縣公。聽聞朝廷殺了兩位降將,裴行儉感到遺憾,認為這會導致突厥人今後不敢再投降,之後就藉口生病,退休在家終老。

  公元782年,唐德宗追封了古代名將六十四人,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宋朝時期的武廟,擴充到了七十二位名將,裴行儉也位列其中。

  縱觀裴行儉一生可見,他是一個真正的文武雙全之人,在古今歷史上極為罕見,堪稱“儒將之雄”。其中,裴行儉的“武”,不僅僅只是帥才一面,他個人應該還有很高的武力,因為他父親裴仁基是猛將,兄長裴行儼是萬人敵,師傅是猛將蘇定方,所以他的武力估計也不會差。也就是說,裴行儉幾乎沒有什麼短板,治理國家、沙場廝殺、統帥大軍等全都精通,這樣的人差不多500年才能出一個。

  然而,一代軍神裴行儉,卻被埋沒在了史家的紙堆裡,如今早已鮮為人知。

上一篇:朱祁鎮被俘釋... 下一篇:宋朝最可恥的...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