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9個字幫朱元璋打天下,字字堪比百萬雄兵,為何卻沒有封爵?

首頁 > 歷史

他用9個字幫朱元璋打天下,字字堪比百萬雄兵,為何卻沒有封爵?

來源:夢迴南朝 釋出時間:2021-12-01 11:00

  【導讀】作為大明王朝奠基人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其艱苦困難的創業過程中,有一位謀士給朱元璋說了“9個字”,字字堪比百萬雄兵,幫助他順利地完成統一大業!

  眾所周知,在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等等,他們燦若群星,彪炳史冊,以自己傑出的智慧和才能,同當時的人民群眾一道推動著中國歷史的發展,為此他們的英雄事蹟也被後世人們所傳頌不已。

  然而,在歷史的程序中還有一類英傑人物,其不被尊稱為名家,而是以“士”作為代稱,他們就是影響歷史走向的謀士。譬如像孫臏、張良、諸葛亮、姜尚等都是傑出的代表。

  “謀士”顧名思義,其職責就是為人謀劃,用自己的智謀為王侯將相霸業服務,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理想。可以說在古代有相當一部分“學而優”卻不能“仕”的讀書人,常以“門客”、“軍師”、“幕僚”等身份,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甚至有時以死相報。

  而作為大明王朝奠基人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其艱苦困難的創業過程中,身邊亦匯聚了許多能人異士。在這其中,就有一位謀士給朱元璋說了“9個字”,字字堪比百萬雄兵,幫助他順利地完成統一大業!

  此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智囊朱升!在《明史》中,關於朱升的記載非常少,跟明初的許多開國功臣相比,朱升的名氣也並不算大,許多人可能根本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但就是這樣的朱升卻為朱元璋成功平定天下作出過巨大貢獻,已至偉人毛主席對他都讚許有加。

  而透過史料我們可以得知,謀士朱升是安徽休寧人,出生在一戶半教半農的人家,因朱升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陽東昇之際,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為其命名為朱升。

  早年因受家庭影響,朱升曾先後拜在當地名儒門下求學,十九歲時,經學者陳櫟推薦,在縣裡考上秀才。隨後朱升沒有繼續求取功名,而是返回故里開館講學,伴以務農。在此期間,朱升除了教書育人外,他還潛心編纂著作,成為遠近聞名的飽學之士。

  就這樣,直到至正元年(1341年)博覽群書的朱升才登鄉貢進士。後經人舉薦,朱升出任池州學正,在職期間整治學官腐敗現象,並執行學規、考校訓導,一時間風氣大變,頗有成績。但由於元末統治階層昏庸腐朽,不願隨波逐流的朱升於是憤而辭官歸隱,潛心研究學問。

  到至正十七年(1357年),元朝腐朽的統治導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朱升雖隱居教學,但他在暗中也觀察時局的走向。此時江南諸侯紛起、遍地烽火,競爭到最後,基本上就剩下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大勢力,而朱升最終投靠的“明主”,正是朱元璋。

  據《明史·朱升傳》記載:“太祖攻下徽州,因鄧愈推薦,召他詢問時務”。在大將鄧愈的推薦下,朱元璋親自到朱升家拜訪,“降駕親訪之”向其詢問平定天下的策略問題。

  想當初,蜀主劉備三顧茅廬才求得諸葛亮的隆中對,向其提出“三分天下”計策,而朱升和朱元璋第一次談論天下大事,便給朱元璋說了9個字方針,據《明史·朱升傳》記載:“對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太祖善之”。

  朱元璋聽後茅塞頓開,於是就將朱升提出的這個九字方針作為平定天下戰略的總大綱。對於這9個字,可謂字字堪比百萬雄兵,直接奠定了朱元璋的格局,在那個梟雄林立的時代,朱元璋沒有成為眾矢之的,逐漸成長起來。後來,偉人毛主席曾盛讚朱升:九字國策定江山!

  的確,從當時時局來看,朱元璋雖然佔據蘇南浙北富庶之地,但南有張士誠、西有陳友諒兩大勁敵,周邊還分佈著為數不少元朝殘餘,再加上還有一個名義上的領導小明王韓林兒,若朱元璋貿然稱王,勢必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按照朱升的建議,朱元璋暫緩稱王的節奏,改變了以往急速擴張的策略,開始穩紮穩打發展自身實力,並伺機侵吞對手的地盤。

  俗話說:“出頭椽兒先朽爛”,在元末農民起義中,稱王稱帝者不計其數,更有甚者,打下了一座縣城便要過過皇帝的癮,也正因此便成為元軍重點打擊的物件。在朱元璋北方有韓林兒的大宋作為抵禦元軍進攻的屏障,東方有不服元朝的張士誠吸引火力,上游則有稱帝的徐壽輝、陳友諒在明裡暗裡幫助朱元璋吸引元軍的注意,此時唯獨夾在強敵之間的朱元璋韜光養晦,勢力逐漸壯大。

  從朱升9字戰略的提出,朱元璋在龍鳳十年之前,都稱吳國公,尊奉紅巾軍領袖韓林兒為帝。直到公元1363年,朱元璋透過鄱陽湖之戰擊殺陳友諒,在消除最大的外患之後,才於次年稱吳王。兩年後,朱元璋又派人暗殺韓林兒,自此成為境內最高統治者。

  可以說朱元璋能從亂世中脫穎而出,都皆因採納了朱升的建議。而除了給朱元璋制定統一的國策外,朱升還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和鄱陽湖大戰及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的交戰中,他都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為消滅元朝,統一中原,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建元洪武。謀士朱升仍然被召至皇城應天府繼續充當謀臣,在當時朱升所處地位與“開國元勳”不相上下,朱元璋對他也很是青睞,稱讚朱升“為人老實,是老成賢達中的英傑”,晉升其為翰林院學士兼東閣學士、嘉議大夫,同修國史,成為皇帝高階顧問,凡軍政機密均與之相商。

  而考慮到此時的朱升已經是古稀之年,明太祖朱元璋還特許他不用每日上朝,由此也可見對他的尊崇之極!按照常人的理解,朱升為明朝的建立立下奇功,理應接受皇帝授予的高官厚祿,安享富貴的晚年,為何他卻沒封爵呢?原來此時年近七旬的朱升對功名利祿已沒有多少追求了,而且他也隱約感覺到朱元璋疑心很重,與其整日伴君如伴虎,還不如趁早急流勇退。

  當朱元璋大封群臣,眾人皆沉迷於權貴的時候,唯有朱升保持著大腦的清醒,他沒有接受朱元璋的賞賜,只是懇求自己要告老還鄉,辭官隱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績,意欲重封,但幾次都沒能將他挽留。最後朱升退隱時並未回老家休寧,也沒有去原隱居地安徽歙縣石門,而是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隱居,這也就打消了朱元璋最後的疑慮,得以安享晚年!

  最後我們要說,作為明初著名的謀士,朱升以字字堪比百萬雄兵9字國策方針,幫助朱元璋完成統一大業,實在是厥功至偉!而或許是因為朱升過早的隱退,才導致瞭如今他的名氣遠不如劉基、李善長等人,著實有點可惜!

上一篇:她打仗比花木... 下一篇:清朝最被低估...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