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都不得善終,5歲女兒因男女大防被海瑞逼死,道德綁架太可怕

首頁 > 歷史

妻妾都不得善終,5歲女兒因男女大防被海瑞逼死,道德綁架太可怕

來源:影片集 釋出時間:2023-03-29 10:00

  導讀:人生一世,不可不講道德,德為立身之本,中國古代也有大量與道德相關的名言警句,比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人而無德,行之不遠”等,鼓勵人們修身養德。重視道德原本無可厚非,但過猶不及,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被道德綁架,做事情看似很有道德,實際卻是離題萬里,釀成了諸多悲劇,令人惋惜。

  一、這樣的孝值得學習嗎?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在漢朝時,孝還是選拔官員的標準之一。對父母生前越孝順、死後為他們守喪越久,就越有美名,就越有可能被舉為孝廉,這可是進入官場的入場券。因為統治者相信“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一個人對父母孝順,才有可能對國家忠誠,因此大力表彰孝子,社會上由此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孝行。但是,平心而論,這些孝子的行為真的符合道德嗎?還值得今人學習嗎?

  比如說西漢末年的四川孝子姜詩。他是廣漢人,由於父親去世得早,因而對母親極為孝順。長大後,他娶了同郡龐盛之女為妻,龐氏性情和順,對薑母幾乎是百依百順。比如薑母喜歡喝江水,但江河距離姜家有六七里之遙。為了討婆母歡心,龐氏基本每天都要去汲水。有一次,龐氏外出汲水,天氣驟變,颳起了大風,龐氏回來晚了,婆母認為她故意怠慢自己,大發雷霆。姜詩看見母親發火,不僅沒有幫助妻子解釋其中原委,反而跟著母親數落妻子,說著說著還寫了一紙休書,把妻子趕出了家門。

  拿到休書的龐氏沒有回孃家,而是寄住到了鄰居家,她晝夜不停地紡織,把成品拿到集市上換錢,買來珍饈美味,再託鄰居送給前婆婆。這樣持續了很長時間,薑母感到很奇怪,就向鄰居詢問,鄰居才把實情和盤托出。薑母感到慚愧,就讓兒子把龐氏接回了家。

  但是龐氏回家後,薑母仍然堅持喝江水的習慣。有了上次被休的經歷,龐氏汲水更加賣力。龐氏的兒子看見母親經常汲水非常辛苦,就悄悄代她汲水,結果不幸溺水淹死了。姜詩和妻子害怕薑母憂傷,就騙她說孩子外出拜師求學去了,薑母還真的相信了。之後,夫妻兩人對待薑母更加周全孝順,姜詩還贏得了“大孝子”的美譽。明帝永平三年(60年),姜詩因為孝行顯著而被舉為孝廉,做了江陽縣令,最後病逝於任上。

  為父母守喪三年,也是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孝行的標準。守喪三年在西周就已出現,但是隨著禮崩樂壞,付諸實踐的人越來越少。因此誰要是真的為父母守喪三年,名利就會接踵而來。比如河間王劉良為母親守喪三年,令漢哀帝很感動,不僅有“為宗室儀表”的口頭嘉獎,更有“益封萬戶”這類實實在在的物質獎勵。除了宗室貴族,普通人為父母守喪三年也有好處。西漢末年的原涉在父親去世後,專門在父親墳前搭建了一個簡陋的茅草屋,服喪三年,由此聞名長安,許多士大夫都想與之結交。守喪結束後,才20幾歲的原涉就在大司徒史丹的推薦下,當上了谷口縣令。

  在名利的刺激下,為父母守喪逐漸變了質,成了一種政治表演。陳藩做樂安(今山東高青縣)太守時,聽說當地人趙宣為了給父母守喪,已經在墓道中住了20年,州郡多次舉薦他出來做官,但都遭到拒絕。愛才心切的陳藩決定親自拜訪,但到了之後才發現,趙宣和妻子竟然在守喪期間共生育了5個孩子。所謂守喪,只是趙宣自導自演的一場騙局,沽名釣譽。

  道德就是道德,應該是純粹的美德,如果道德和利益繫結在一起,那道德一定會變質。

  二、如此父母合格嗎?

  在傳統社會,針對婦女群體有一套專門的禮教道德規範,比如“三從四德”“男女授受不親”“內外有別”“從一而終”。這套理論規範嚴格細緻,在某種意義上有利於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因而深受統治者重視並大肆宣揚。事實上,有些規範很不符合人性,即便是時人,也並不完全認同。但是有些人卻深受禮教荼毒,完全以這套規範來約束家庭成員,不惜製造悲劇。

  明清時期,社會上烈女成群。她們當中有的是在丈夫去世後不願改嫁,自殘守節,有的則是為丈夫殉情。比如《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記載,秀才王玉輝的三女兒在丈夫病死後,想要絕食殉情。公婆知道她的決定後,驚得淚如雨下,極力阻止。而作為親生父親的王玉輝卻非常高興,說她這樣做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是個“好題目”,還專門安排自己的妻子前來和女兒道別。王妻聽說此事,大罵丈夫行事糊塗,是個呆子,她立馬趕到女兒身邊,連同親家一起苦勸女兒不要做傻事。而王玉輝在家裡則像個沒事人一樣,氣定神閒,照常看書寫字。

  任憑母親和公婆如何勸說,王三姑娘始終不肯回心轉意,連續八天不吃不喝,終於餓死,追隨丈夫於黃泉之下。王三姑娘死後被封為烈女,還被批准建一座貞節牌坊。在牌坊建成當天,縣令親自前來祭拜,眾人盛讚王玉輝生了一個好女兒,“為倫紀生色”。祭拜儀式結束後,大家一同吃酒,王玉輝此刻才為女兒之死感到一點痛心,不肯入席,辭別眾人回家了。

  王三姑娘和丈夫結婚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即便夫妻感情再如何深厚,也肯定到不了為丈夫殉情的地步。而她執意尋死,說到底還是受到了父親王玉輝的影響。王玉輝一生致力於寫三部書,第一部就是宣傳各種禮教規範的禮書。王三姑娘自幼耳濡目染,肯定也接受了女人要守節、殉夫那套觀念,甚至沉迷於此。因此當丈夫去世後,她才毫不猶豫地選擇絕食殉情。王玉輝不僅是一個非常不合格的父親,更是殺死女兒的劊子手。他自己行事迂腐,還連累女兒搭上性命。

  海瑞是明代有名的清官,秉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原則,正直清廉,被百姓奉為“海青天”,事業上的成就依舊掩飾不了海瑞家庭生活的不幸。海瑞有妻妾數人,但都不得善終,或被休,或病死,或自殺。正史記載,海瑞有3個女兒活了下來,3個兒子全都早夭,其中兩個兒子正好死於他給嘉靖上《治安疏》那年。因為時間比較巧合,有人就說海瑞眼看自己活不成,擔心孩子受罪,便親手弒子。據野史《見只編》記載,海瑞還“逼”死了年僅5歲的女兒,只因她接受了男僕給的一塊糕餅,被海瑞撞見了,就說她不守“貞節”,“能即餓死,方稱吾女”。海瑞女兒聽了父親的話後,哭泣不已,果真不再進食,七天後餓死了。

  清代《書影》《茶香室續鈔》也記載了海瑞殺女之事,此事真相如何已經難以考證,不過,文人將此事與海瑞聯絡起來,除了抹黑海瑞外,也從側面說明,人們覺得海瑞對妻兒比較苛刻,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父親。正如沈振在《萬曆野獲編·補遺》所說,海瑞“大概好異,作事多不近人情,居家九娶,而易其妻,無故而縊其女,是皆異常之事”。意思就是海瑞極端追求道德,做事不近人情。

  文史君說

  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說:“道德自為人生不可缺少之要素,然亦只是人生中一端。過分看重,不免流弊。過分看重道德之流弊,又可分兩端言之:一則,道德乃人人普遍所應有,並非可以爭高鬥勝。道德乃起碼條件,非終極標準,人不應不道德,卻不能定要比別人更道德。若專以道德來去別人高下,便造成社會上種種過高非常不近人情的行為,而其弊且導人入於虛偽。二則,道德乃事事各具的一種可循之軌轍,若做事太看重道德,便流於重形式虛名而忽略了實際內容。”

  的確如此,為人不可不講道德,但如果過於看重道德,甚至只以道德來評價一個人,勢必會走向反面。要麼是出現種種不近人情的行為,比如王玉輝、比如海瑞,為了維護所謂的禮教,不惜拿女兒生命沽名釣譽。要麼就走向虛偽,不顧實際內容,專在面子上下功夫。比如趙宣堅持為雙親服喪,長達20年之久,不過是把天然的孝心表演給外人看,為自己謀求好處。蘇東坡曾言:“吾心安處是吾鄉。”就道德而言,個人所求者也應當是“心安”,無需與他人一較道德高下,將道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更關注實際效果,而不浮於形式,真正讓道德引領自我、推動文明進步。

上一篇:投保時0週歲... 下一篇:劉備死前3個...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