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瞻臨終前會感嘆沒能壓制父親諸葛亮生前賞識的名將姜維?

首頁 > 歷史

為何諸葛瞻臨終前會感嘆沒能壓制父親諸葛亮生前賞識的名將姜維?

來源:易點鮮科技 釋出時間:2023-02-03 09:41

  導讀:諸葛瞻是三國時期蜀漢名相諸葛亮之子,姜維是被諸葛亮一手提拔起來的蜀漢名將,並且還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一直致力於北伐魏國。諸葛瞻認為自己在內不能除掉蜀國奸宦黃皓,在外不能壓制姜維,還沒能守住蜀國門戶,所以他自認為有三宗罪而沒臉逃回成都。這也就讓人很費解,姜維明明是蜀國名將,還是諸葛瞻的父親諸葛亮一手提拔起來,深受諸葛亮的器重和賞識,按理說兩人的關係應該很不錯,為何諸葛瞻會把姜維也列為蜀國敗亡的原因之一呢?

  姜維窮兵黷武,諸葛瞻就曾彈劾過他

  關於姜維窮兵黷武致使蜀國敗亡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贊同者,包括關於記載三國曆史方面的權威史料《三國志》還有巴蜀地區的地方史料《華陽國志》中都認為蜀國敗亡與姜維有很大關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與姜維處於同一時代,而且陳壽曾在蜀漢當過官,他在《三國志》中就評價姜維為“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陳壽這意思就是很明確地指責蜀國之敗亡與姜維窮兵黷武有很大關係。

  同樣兩晉時期的巴蜀史學家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中對姜維評價也不高,稱其為“才非亮匹,志繼洪軌,民嫌其勞,家國亦喪矣。”而常璩對諸葛亮的評價非常高,稱其為“然亮政脩民理,威武外振。爰迄琬、禕,遵脩弗革,攝乎大國之間,以弱為強,猶可自保。”

  常璩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執政期間,雖然數次北伐魏國,但是諸葛亮總能保持經濟和軍事二者之間的平衡,即便北伐也不會過度損耗國力,蜀國始終能保持經濟平衡。而姜維雖然繼承了諸葛亮北伐的遺志,但是他沒有諸葛亮的才能,他在經濟和軍事二者之間不能取得平衡,過度北伐用兵致使蜀漢後期國力衰退得厲害,造成了蜀漢國困民乏的局面。

  實際歷史上也是如此,諸葛亮去世後蔣琬和費禕相繼為相執政,二人都是主張與民生息發展國力,這時期蜀國相對平和穩定,國力穩固提升。但是在蔣琬和費禕相繼去世後姜維掌握軍權一直主張武力北伐,但是姜維的北伐沒有取得實際性的成果,而姜維還缺乏諸葛亮卓越的政治平衡能力,他只負責統軍,對內卻不能妥善處理內政,沒能取得經濟和軍事上的平衡,致使蜀國的國力衰退得厲害。

  最後還是後主劉禪認識到了姜維窮兵黷武的問題,劉禪棄用姜維叫停了北伐,才使得蜀國又短暫的穩定下來。劉禪在棄用姜維之後,就任命諸葛瞻為衛將軍聯合大將軍董厥執政,諸葛瞻上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彈劾姜維北伐。實際上最開始在姜維掌控蜀國軍政大權時,諸葛瞻可不是這個態度,他當時是完全擁護姜維北伐,在姜維北伐出師奏摺上,帶頭附議贊同北伐的大臣名單中就有諸葛瞻。

  為什麼諸葛瞻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快,是他認識到了姜維窮兵黷武導致國困民乏的問題嗎?實則不然,諸葛瞻的政治立場轉變完全是見風使舵。姜維剛上臺時忽悠的劉禪也極為贊同北伐,所以諸葛瞻看到劉禪的風向標轉向姜維,他就贊成北伐。但是後來劉禪認識到北伐要拖垮了蜀國,叫停了北伐,這時候諸葛瞻一看劉禪這個風向標又不喜歡姜維了,於是他上臺之後就開始對姜維落井下石,帶頭彈劾姜維北伐。

  可以說諸葛瞻在政壇上最擅長的就是見風使舵,他嘴上說著姜維誤國、黃皓誤國,當姜維被劉禪棄用在沓中屯田時,姜維已經基本被壓制了,這時候為何不見諸葛瞻敢上書彈劾奸佞誤國的宦官黃皓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劉禪當時正是寵信黃皓的時候,所以諸葛瞻不敢彈劾黃皓。他敢彈劾姜維是因為他看出了劉禪對姜維的不滿,因此他才敢彈劾姜維。由此可以看出諸葛瞻的人品比其父諸葛亮差了不少,其實諸葛瞻不僅在人品上不如其父諸葛亮,他在各方面都遠遜於諸葛亮,甚至蜀漢敗亡他也要負有直接的責任。

  被父親諸葛亮一世英名所捧殺的諸葛瞻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老來子,諸葛亮生他的時候已經46歲了,諸葛亮去世時他年僅8歲而已。諸葛亮在生前的時候就已經對還是孩童的諸葛瞻未來成長有顧慮了,諸葛亮在去世的這一年給在吳國當大將軍的哥哥諸葛瑾寫信,在信中諸葛亮對諸葛瑾稱: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諸葛亮這意思是說諸葛瞻年幼時聰慧過人,但是反而有些擔心,他擔心諸葛瞻幼年時太過聰慧容易驕傲,將來反而難成大器。所以諸葛亮在臨終前特意寫了《誡子書》來警醒諸葛瞻,但是很可惜諸葛瞻最後還是讓諸葛亮對他的擔心成真了。據《三國志》記載諸葛瞻幼年時十分聰慧,記憶力超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就這能力水平來說絕對是妥妥的一位大才子,不過很可惜他是諸葛亮的兒子,他老爹諸葛亮的名聲太過於響亮了。

  由於諸葛亮在巴蜀地區深得民心,當時的巴蜀人民都十分信服諸葛亮,因此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自幼也就在關注下成長。自幼諸葛瞻就被巴蜀人民寄予厚望,只要他在仕途上稍微取得一些成就,他就會被各種吹捧起來,甚至明明蜀漢的很多政策並非諸葛瞻制定,巴蜀人民也都願意把這些功勞歸於諸葛瞻身上,並稱諸葛武侯又為大家辦實事了。

  在這種環境下諸葛瞻的成長之路異常順利,成長的道路上順風順水,只有鮮花和掌聲陪伴,他並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失敗。這些就造成了諸葛瞻的能力被過分吹捧,他越發過於自信,聽不進他人勸告。當初諸葛瞻在姜維執掌軍政大權時是堅定的北伐支持者,諸葛瞻的堂兄也就是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在吳國擔任大將軍,諸葛恪也是堅持北伐,但是北伐也都是無功而返,也有窮兵黷武的問題。

  諸葛亮的舊部張嶷認為諸葛恪不顧吳國國內的不滿,連續北伐窮兵黷武,將來必會遭致大禍,因此張嶷就勸諸葛瞻給諸葛恪寫信勸阻其北伐。可是諸葛瞻卻認為諸葛恪有魄力有膽識,不僅不勸阻諸葛恪北伐,反而還極力支援諸葛恪北伐。最後諸葛恪北伐被魏國打敗,在國內威望受損,很快就被吳國宗室孫峻誅殺,諸葛瑾的後人幾乎被誅戮殆盡。

  在鄧艾奇襲蜀漢時,諸葛瞻帶領蜀漢三萬禁衛軍馳援,而他的對手魏國名將鄧艾僅率領一萬遠征軍。這時候諸葛瞻又開始過度自信,在他率軍抵達涪縣後,他的部將黃崇建議搶先佔據險要地勢,不讓鄧艾的遠征軍進入平原地區。而諸葛瞻卻自認為自身能力出眾,再加之他統率的都是蜀國精銳禁衛軍,所以他根本不把鄧艾的一萬遠征軍放在眼裡,也沒聽從黃崇的建議。

  就是由於諸葛瞻的過度自信,他沒能搶佔先機,導致鄧艾輕易率軍進駐平原地區,最終鄧艾從容地排兵佈陣以少勝多打敗了諸葛瞻,鄧艾很輕鬆的用一萬遠征軍就把三萬的蜀國精銳禁衛軍打敗了。等到諸葛瞻被迫退守綿竹關時,他已經處於戰略被動局勢了,他沒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再加上對手又是名將鄧艾,所以最後綿竹關很快失守,諸葛瞻帶著兒子諸葛尚還有部將黃崇一同壯烈殉國。

  其實諸葛瞻的天賦絕對是過人的,畢竟他老爹諸葛亮優秀的基因擺著呢,但是他也被老爹諸葛亮的盛名所累,使得他成年之後變成了言過其實、眼高手低的人,可以說他算是被諸葛亮的盛名給捧殺了。諸葛瞻被諸葛亮的盛名所累,他過度自信導致了蜀國精銳最後敗給了鄧艾的遠征軍,他最後戰死殉國倒不要緊,結果由於他的失敗致使鄧艾兵臨成都,嚇得劉禪直接投降了,所以蜀漢之敗亡與諸葛瞻也有直接關係。

  如果諸葛瞻不是諸葛亮的兒子,以他的能力和天賦在仕途上慢慢起來,也許他也能成為中興蜀漢的名臣。可惜他年少聰慧,從小又在鮮花和掌聲中長大,沒經歷過挫折和失敗,因此太過於順利的成長環境反而耽誤了他。

  寫在最後

  其實《元和郡縣誌》中藉著諸葛瞻之口說得很對,說出了蜀漢敗亡的三大基本因素,黃皓誤國、姜維窮兵黷武、諸葛瞻兵敗綿竹,這三大因素基本就是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雖然諸葛瞻生前意識到了黃皓誤國和姜維窮兵黷武,但是他沒有他老爹諸葛亮那般能力和魄力,他有的只是官場的圓滑和見風使舵,這也註定了他沒有能力去力挽狂瀾,拯救不了蜀漢。

  可笑的是由於諸葛亮在蜀漢如神一般的存在,使得蜀漢百姓和後主劉禪都拿諸葛瞻當成了救命稻草,把蜀漢的命運交給了一個言過其實、眼高手低的人,註定了蜀漢要敗亡。不過諸葛瞻最後戰死殉國,沒有屈膝投降,也算沒有辱沒諸葛亮一世英名,他的氣節和勇氣也是值得讓人敬佩的地方。

上一篇:日本女性嫁到... 下一篇:歷史上這個朝...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