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Z世代社交死差不多了,Wizz為什麼能月入200萬美元

首頁 > 科技

同期Z世代社交死差不多了,Wizz為什麼能月入200萬美元

來源:一起來護膚 釋出時間:2023-01-12 15:00

Z世代這一群體正在成為不同賽道的共同爭奪物件,比如不少社交產品便將目標使用者定位至了這一群體。不外,Z世代社交產品真的好做嗎?什麼樣的產品會更有可能符合Z世代的“胃口”?本篇文章裡,作者便拆解了Wizz這款產品,一起來看一下。

故事是這樣的,大概在 2021 年年中時,編輯部同學們一起完成了一個小範圍分享的【社交&泛娛樂研報】,我們當時調研了美國、沙特、印尼、巴西、中國等 5 個國家近半年(當時)下載、暢銷 Top100 的 Dating、Z 世代社交、1v1 影片社交、語音社交以及虛擬社交 App。

最後總共收錄了大約 57 款 App,在 Z 世代社交方向,我們著重分析了當時成績更為突出的 Yubo、IRL、Itsme、Honk、Zenly、Wink、LMK。說來,我們確實是有點“毒奶”本事在身上的。

LMK、Honk、Itsme 等三款產品因政策合規、公司戰略調整、盈利困難等問題已經先後下架;

Zenly 也因為 Snap 要節流過冬將於今年2月份正式關停告別;

活著的 IRL 和 Wink 下載和營收成績也算不上理想,月營收和月下載甚至都已經達不到百萬水平。

只有 Yubo 透過相對健康的增長和高效的運營保持不錯的成績,根據點點資料統計,Yubo 在 2022 年 12 月月下載量超過了 300 萬美元、年營收接近 4000 萬美元,還算不錯。

說實話,這種情況有點讓人難過……要知道這些產品基本都登頂過美國社交總榜 Top1,差一點的也進過前十,這些產品的結局生動解釋了“為什麼這兩年做 Z 世代創新社交的創業者越來越少了”。

不外,最近筆者在日常掃榜的時候發現,一個曾出現在研報收錄名單、但由於產品沒有什麼特色而未被作為典型分析的 App,在過去 5 個月的時間裡基本都穩定在美國 App Store 下載總榜 Top100、社交下載榜 Top100 的位置。

當筆者透過點點資料做進一步驗證的時候發現,Wizz 在 2022 年 12 月的月流水超過了 200 萬美元,過去半年 App Strore 單月營收也都超過 100 萬美元,增長和變現都還不錯。雖然和 BeReal 這種頂流仍有一定差距,但難能可貴的是根據 Wizz CEO Aymeric Roffe 分享,Wizz 已經盈利。

所以我們將從產品、增長和變現三個維度嘗試分析 Wizz 為什麼能在寒冬中存活,並實現正向發展。

一、發生在 Swipe 前

Wizz 正式上線於 2019 年 2 月 14 日,在過去將近 4 年的時間裡曾登上英國 App Store 下載總榜 Top1、進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6 個市場的下載總榜 Top100,以及 75 個國家和地區的社交下載榜 Top100。

根據點點資料統計,在過去 1 年時間裡,Wizz 累計進行了 57 次版本更新,基本保持每月 4 次左右的更新頻率,在 3 月更是更新了多達 8 次、12 月也更新了 7 次,Wizz 在過去一年試圖透過頻繁的版本迭代來調整方向、進級功能、最佳化體驗。

從結果來看,這種策略似乎行之有效。10 月 25 日版本更新次日,Wizz 在沒有增加廣告素材投放量的情況下,登上了英國 App Store 下載總榜 Top1。當然,衝榜成功有多方面因素,我們後面會具體分析,但好的產品和有趣的功能始終是根基。

順便一提,Wizz 很喜歡在月初或者月末進行更新,好幾回更新發生在 31 日或者 1 日,不知道團隊內部是不是“以月為週期”測算 ROI。

而從產品本身來看,剛上線的 Wizz 沿用了約會交友龍頭 Tinder 的滑動匹配模式,使用者透過左右滑動表達自己對匹配物件的興趣度,誇張點說行業內 90% 的產品都是如此,沒有什麼新意,這也是我們當時未將 Wizz 列為典型產品的重要原因。

而改進後的 Wizz 雖然依舊主打滑動匹配,但是卻為“Swipe 行為的發生”做了很多前期預備工作。

01

首先,在使用者未進行特殊設定的情況下 Wizz 仍舊會優先將“地理位置相近、年齡相仿、語言一致”的使用者匹配在一起。而在本國使用者池不足的情況下,Wizz 會將三項中的一項提高優先度,從而增加可匹配物件。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中國可匹配使用者不足的情況下,Wizz 為筆者匹配到一名會講中文且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美國同齡人。

02

其次,除了第一張資料卡,Wizz 並不會強制要求使用者釋出更多資料卡,但是使用者要想解鎖檢視對方的第二張、第三張資料卡,則需要至少具備同樣多數目的卡片,這種半激勵半強迫的方式也使得使用者不得不豐富個人生活碎片。因而筆者刷到的使用者中,大多數都有三張卡片。

目前 Wizz 的資料卡由“照片、快問快答、音樂、文字和社群”等 5 個元素構成,其中照片為必須條件,其他為加分條件。

而且更重要的是,Wizz 並不允許單純的喜歡或者不喜歡,每次選擇喜歡就意味著一次會話。

筆者最初體驗時,本想只上傳一張自拍,但 Wizz 提示筆者的資料卡為“Weak Bio”,建議新增更多內容。在筆者進行了為期7天的體驗後,覺得 Wizz 的“強制豐滿”有一定效果。

例如,筆者抽中的快問快答題目是“你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為博眼球,我寫到放棄自己的事業。在這之後,筆者匹配到的 8 人中有 2 人針對該問題與我進行了詳細探討;還有一名使用者表示筆者在資料卡片中選擇的音樂都很有趣,想與我交換 Spotify 歌單。

順便提一下,Wizz 音樂部分接的是法國的音樂流媒體平臺 Deezer 的 SDK,歌曲覆蓋度很高,就連《借我》《笨小孩》都可以找到音源。即便沒啥聯絡關係和邏輯,每次社交和法國搭上關係的時候,筆者都會莫名的想提一下,老讀者都懂。

03

而 Wizz 進行的第三個改進是引入了“社群”。截至目前,Wizz累計設有覆蓋運動、遊戲、影視、音樂、特別等 5 個維度的 38 個興趣社群,除了與平臺中的所有使用者留存匹配可能,使用者也可以在資料卡上加入社群標籤後,選擇僅與社群內的使用者進行匹配。

從加入使用者數量來看,iMessage Game、Facetime、LGBTQIA+、Anime、Basketball 為 Top5 受歡迎社群,社群人數均在 10 萬以上。

基礎匹配體系完善、使用者資料卡片豐富、社群標籤提升匹配精準度一套組合拳下來,使得使用者在做 Swipe 決定之前,可以預先判斷匹配成功後兩人的溝通情況。

根據 Tinder 和 Bumble 使用者過往在社交媒體平臺釋出內容來看,匹配成功只是跨過了基本門檻,而成功匹配後是否會發生會話才是 Dating 成功的第一步。

按照自身情況進行資料設定,筆者在Wizz上匹配到的使用者年齡大多集中在 20-29 歲,男女比例為 4:1;匹配成功後,會話機率為 100%,超過 20 回合以上會話佔比為 1/4,多數使用者來自英國和美國,少部分來自新興市場,算得上高質量體驗了。

那麼 Wizz 是如何吸引到如斯多適齡的高質量使用者的呢?

二、到年輕人中去

首先,相較於不少社交 App 出身創業公司,Wizz 是全球超休閒遊戲廠商 Voodoo 的社交嘗試代表作。

根據 Voodoo 官方資料,目前公司旗下包括超休閒遊戲在內的眾多應用累計下載量已經超過了 60 億次、平均月活躍使用者 1.5 億。

1. 背靠大廠

而Wizz的知名度雖然與 Voodoo 打造的遊戲爆款仍有一定差距,但作為公司社交業務線的代表作,Voodoo 一直不遺餘力地在各個重要場合誇讚 Wizz,目前 Voodoo 官網在應用一欄僅列出了 Wizz、Wemoms(媽媽社交平臺)兩款非遊應用。

甚至就連 Wizz 的 CEO 和 CTO 也都出自 Voodoo 高層,Wizz 現任 CEO Aymeric Roffe 曾任 Voodoo 廣告副總裁和 CTO;現任 CTO Gautier Gedoux 曾任 Voodoo 首席 iOS 工程師,從核心人員配置上也能看出來集團內部對 Wizz 的重視。

這不僅意味著 Wizz 的產品穩定性得到了保障,也代表Voodoo有可能動用更多的資源幫助Wizz成長。

2. 用腦投放

當我們嘗試透過 AppGrowing 出海觀察進行檢索時發現,過去一年 Wizz 累計投放了 5809 條廣告素材,雖然數量算不上多,但不少廣告素材的投放週期都超過了 90 天,甚至還有部分素材超過了 200天,有至少 7 條素材曝光量超過百萬次。

上一篇:2023春節高速... 下一篇:商標網上申請...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