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見聞:尋找下一個黃金 10 年

首頁 > 科技

矽谷見聞:尋找下一個黃金 10 年

來源:焦糖老乾媽 釋出時間:2022-11-24 23:00

「拾象」是由前紅杉中國投資人創辦的投資平臺,拾象以推動中國創業者和資產配置者“科技大航海”作為初心使命,匡助中國新經濟企業家進行全球性資產配置,至今已經成功完成了對 SpaceX、ByteDance、Epic Games、Discord、ConsenSys等 20 多家全球範圍內的優質獨角獸公司的投資,資金治理規模超 10 億美元。

拾象和拾象核心 LP 們都是網際網路紅利的親歷者,在 2019 年感觸感染到了海內網際網路紅利見頂後,“尋找下一個黃金 10 年賽道”一直是拾象和 LP 們過去3年和未來工作的首要命題。

拾象團隊帶著投資配置的視角在今年 8 月來到矽谷,在實地造訪矽谷的頂級 VC 和科技領域一線從業者之後,我們感觸感染到圍繞雲、SaaS、資料還能再創業和投資 10 年的強烈決心信念。

與此同時,拾象團隊對於匡助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做好全球市場這件事也更富有動力。對於想要介入全球化的中國創業者和企業家來說,美國市場應該成為戰略高地,其次才長短美髮達市場、新興市場。站在投資配置的角度,更是必需同時下注中美兩地。

中國企業全球化也是未來 10 年的重要命題,而連結中國成功創業者與全球新一代華人創業者、助力他們介入科技大航海和全球化恰是拾象團隊的長期願景。

本文作為我們在矽谷兩個月的調研訪談基礎上的思索總結,我們透過這篇文章將認知開源共享,但願能對計劃介入全球化的中國企業、華人創業者有所參考。

以下為本文目錄,建議結合要點進行針對性閱讀。

01 美國是全球付費能力最強的終端消費市場

02 數字化依然是黃金賽道

03 為什麼矽谷能夠持續立異?

04 代表未來 10 年的重要趨勢

05 結語

一、美國是全球付費能力最強的終端消費市場

拿下美國市場是真正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樞紐尺度,對於想要介入全球化的中國創業者和企業家來說,假如要打造一家全球化企業,美國市場應該成為全球化戰略的高地,其次才長短美髮達市場、新興市場。而站在投資配置的角度,則必需同時下注中美。

1. 美國企業和個人付費習慣都很好

先來看一組數字對比:美國人均消費支出是中國的 13 倍左右,而北美的軟體總支出也剛好是大中華區的 13 倍左右。

中美人均消費能力對比( 以 2021 年 GDP 資料為基準)

中美軟體消費能力對比(Source:Battery)

全球範圍內最優秀的 SaaS 公司幾乎都來自於美國,拾象在持續研究追蹤 Global SaaS 的過程中總結了許多中美 SaaS 發展差異的因素,最直接、最根本的仍是兩地社會富裕程度的不同,這也是我們在這次矽谷實地交流和探訪中最深刻的感觸感染。

假如從付費能力做類比,中國 SaaS 企業面臨的付費環境幾乎相當於海內 2000 年左右做消費網際網路。

美國整個社會都擁有更強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企業和個人付費習慣都很好。

軟體是美國企業的消費品,矽谷 101 公路兩側的廣告牌上幾乎全是 SaaS 公司的廣告。美國軟體是在客戶業務流中建設⾼速收費站,前期銷售和建設本錢很高,但建成後每年都收 Recurring 年費,是一個“躺賺”的生意。

例如, Snowflake 的最大客戶之一 Capital One 每年能夠貢獻接近 5000 萬美元的 ARR,Databricks 現在也積累了多個千萬美元 ARR 級別大客戶,並拿下了銀行等傳統行業巨頭的訂單,AWS/Azure 公有云廠商更是常常簽下上億美元合同。

因為缺少廉價勞動力來執行任務,企業更願意透過購買軟體減少人力支出,好比購買費控軟體解決報銷題目,晉升工作倖福感、降低財務部門的總工時。一家 C 輪 200 多人的企業每年會購買 20-30個 SaaS 工具,每年 SaaS 賬單在 60~120 萬美元。這種 SaaS 採購的思路已經成為美國企業意識和治理細節的一部分,還將延續下去。

職員本錢太貴也讓企業拋卻內部開發、轉向採購成熟產品,例如銀行之所以願意付千萬美元訂單給 Databricks,是因為假如他們自己開發的話,招聘 30-50 個人的本錢就已經超過千萬美元了,並且大機率沒有 Databricks 做得好。

不少 PLG 的產品能夠在幾乎沒融資的情況下就做到了 1 億美元 ARR 也離不開優勝的付費環境,例如 Notion、Zapier、Calendly、ClickUp、Scale.ai、Grammarly 等。除了軟體產品之外,Netflix、Disney+ 等線上付費娛樂產品也同樣活得很好。

2. 美國市場的優先順序高於新興市場

拾象團隊收拾整頓了部門全球跨國公司分地區的收入貢獻,發現美國市場的貢獻幾乎都在 40% 以上,Amazon 的本土業務收入甚至達到了 66.83%,其次是歐洲,貢獻了20-30% 的收入,而亞洲均勻只佔 10-25%。假如按照利潤貢獻比來看,美國地區使用者的貢獻度同樣也是全球最高。此外,在我們收拾整頓的全球範圍 2023 年猜測增速有 30%+ 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也都是美國公司。

Source:各公司財報公然資料

因此,我們可以說,不管是從投資配置的角度,仍是從創業的角度,應該更多關注美國市場而不是新興市場。過去我們談及出海、國際化都會先去看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但願搭載這些地區的經濟高速增長紅利復刻下一個中國故事,時光機邏輯本身沒有題目,但假如從市場天花板的視角看,介入新興市場的 ROI 並不高。

首先,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並不具備中國以及美國的同一大市場特性,其次,這些新興市場還需很長一段去發展,印尼整個國家的 GDP 是 1.2 萬億美元,和浙江省 2021 年的 GDP 水平相稱(73516 億人民幣),印尼人均 GDP 為 4292 美元,接近中國 2010 年的人均水平(4551 美元),企業付費意願和能力更是慢於個人,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是否將印尼視作創業或投資第一站的謎底顯而易見。

此外,新興市場的政局、政策的不穩定性也為投資創業埋下風險。其它新興市場同理。

截止 2021 年東南亞、拉丁美洲代表國家 GDP 水平。Source:World Bank Database、各國統計局公然口徑

過去資本在新興市場上的投入也是一個印證。我們追蹤了多家重注新興市場著名 VC 基金,這些基金 10 年期基金 DPI 至今仍舊較低,核心原因是有效退出較少,新興市場過去成功退出主要是Sea、Nubank、Dlocal 等極少數的專案。

3. 數字化依然是黃金賽道

固然都經歷了網際網路革新,但顯然中美兩地創投市場的走向已經發生變化,數字化革命被長久地寫入和矽谷 VC 和創業者的基因中。

軟體是矽谷所有頭部基金重倉的板塊,在我們看來,Sequoia US、Insight、BVP、ICONIQ 這些基金本質上都是一家軟體基金,這些基金 70%~80% 的 Portfolio 都是軟體公司,並且過去 10 年間都在軟體板塊獲得了逾額收益,例如 ICONIQ 在 Procore、Adyen、Datadog、Snowflake、Zoom 等最重要的 SaaS 公司上市時都持有可觀的股份,從 Fund II 開始 NRR 就保持在同 vintage year 的 top 5%。

不誇張地講,可能幾乎沒有矽谷 VC 在軟體賽道上虧過大錢。即便 Docker、Palantir、Cloudera 這類公司被大家以為表現沒有特別亮眼,也仍然讓早期投資者賺得了一定收益、成功退出。

在拾象團隊和矽谷頭部 VC 的交流中,Cloud 還能繼承投 10 年是一個普遍共鳴,到今天,Cloud 的滲透率也就 20% 左右。

在如今 3.8 萬億美元的全球 IT 支出規模下,SaaS 化的比率並不高。

按照 AWS、Google Cloud 和微軟這三家公有云廠商雲資源總消耗的 run rate 目前只走到了 1600 億美元,假如我們將新興 SaaS 廠商總營收以 2 倍於三大雲廠商的收入預估,那麼雲相關部門也只有 4800 億美元,而面對全球3.8萬億美元的全球 IT 支出,現在Cloud Adoption比率只有13%左右。

更微觀來看,我們以 Snowflake 為例,Snowflake 2022 財年總客戶數是 5944 個,收入貢獻大於 100 萬美元的客戶數是 184 個,我們以為Snowflake滲透率也只走到了5-10%分位。

上一篇:老年高血壓病... 下一篇:由“行路難”到...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