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面板雙雄會“二變一”嗎

首頁 > 科技

臺灣面板雙雄會“二變一”嗎

來源:社會大爆點 釋出時間:2022-09-07 11:40

近日,臺灣面板雙雄之間的合作終於“邁出關鍵一步”:友達面板廠將採用鴻海群創集團的機器人軟硬整合平臺與解決方案。對此,大屏君覺得,無論有何種理由的解釋,都無法掩蓋友達與群創這兩家“競爭同質化最強的對手”,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走近”的事實。

年初已經有傳聞友達和群創或將合併

5月下旬,有媒體率先爆料稱,臺灣面板產業兩大巨頭友達和群創可能會“合併為一”。這一爆料也與十餘年來,群創系一直在“兼併”對手,例如奇美、夏普等的動作“一脈相承”。

對此,雙方官方的回應也耐人尋味:友達彭雙浪稱“經常會有專家發表意見,對於合併的議題,友達態度持續開放,前提是合併必須對未來發展產生綜效,不會為合併而合併”。作為群創與友達合併傳聞中的“弱勢”一方面,友達沒有公然反對,這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就是在表明“合併是備選項之一”。

與友達回應的從容性相比,群創則透過臺媒《中央社》報道稱:一切純屬市場臆測,在此呼籲媒體在未經求證前勿做不實報道刊登,以免誤導大眾。在大屏君看來,這看似強硬否定的回應,其實回應的不是“是不是會合並”這個問題本身,而是強調媒體的報道“不合時宜”。

總之,對於此前的合併傳聞,友達和群創都並沒有直接“一棍子打死”式的否定。相對於友達的開誠佈公——即合併一定要有經濟上的好處,這種更像要價的回應;群創則採用了典型的“公關媒體語言”,避重就輕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而現在,友達的面板廠要採用群創母公司鴻海的裝置與技術解決方案,與群創在上游裝置和技術上同源化,這似乎表明,至少此前“同質化”競爭極其嚴重的友達和群創這對兄弟,現在可以一定程度相親相愛了。雖然大屏君也留意到,我國臺灣地區媒體多分析稱,這是因為今年鴻海集團淡出群創董事會,鴻海與友達的競爭不像過去那麼激烈;但是大屏君更傾向於認為,“懂事席位不是鴻海控制群創的核心工具”,群創和友達之間的走進是“不爭的事實”。

逆境下,群創和友達正在抱團

相對於鴻海系內部權力結構的調整,大屏君認為友達和群創在2022年日趨走進的根本原因還在於“行業市場的各種變化”:

從長期看,臺灣系面板企業已經落後為“第三集團”。即韓系第一集團,正在加速去液晶化,實現全OLED技術。2022年6月三星關閉了最後的LCD面板線。接下來,LG也傳出正在為LCD線的最後關閉抉擇時機。第二集團則是我國大陸地區面板企業。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惠科、深天馬等為代表的的企業不僅在LCD的產能、世代線佈局上領先全球,更是大力佈局了OLED技術產品。

我國臺灣地區面板業則處於“第三集團”(大屏君要補充的是,臺系陣營似乎大部分時間都是第三集團,只不過10年前的一二陣營是韓日企業)。友達和群創在最近一輪的液晶面板產能競爭中建樹不足;在OLED的佈局上落後於日韓和我國大陸地區集團。雖然臺系在microLED上加緊佈局,但後者的巨量轉移技術尚未徹底突破,距離形成規模效應時間未知——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大陸地區是目前全球microLED技術投資、製造、消費方面的三冠。同時,目前臺系面板企業的更提高前輩的面板世代線,如10代、10.5/11代,分別是群創收購的日本夏普10代線、以及群創和夏普聯合在廣州建設的10.5/11代線(即新技術產線不在臺灣本島)。

所以,大屏君認為,如果顯示面板業還會有“末位淘汰”——就像過去10餘年日本面板市場發生的過程;那麼臺灣系的企業可能會是“最”可能出現重大變數的集團。

如果從短期市場行情看,2022年以來,全球顯示面板業產能供給過剩和消費不足問題日益嚴重。典型的TV用液晶面板均價幾乎在過去12個月下跌了50%。大屏君更是留意到如下訊息:近日,友達和群創鼓勵員工優先消化年假;友達推遲后里8.5/8.6代新廠建廠案,今年資本支出預算下修二成,由原訂新臺幣450億元下修至新臺幣360億元;友達2022年第二季財報,合併營收為628.8億元(新臺幣,下同),較前一季減少22.9%、毛利率滑落到2.7%,本業由盈轉虧,營業淨損為46.5億元;尤其是7月份,群創營收為158億元新臺幣,月減18.3%,年減51.1%、友達營收為174.3億元新臺幣,月減15.8%,年減47.7%;洛圖科技(RUNTO)資料顯示,7月份友達大尺寸面板出貨同比下降41.3%,環比下降25.7%,跌幅居前列,正在快速地退出領先廠商的競爭……

需求端萎縮、供給端剛剛經歷了我國大陸地區為主的產能大擴張(不僅是我國本土面板企業,也包括LG的廣州OLED8.5代線、群創廣州10.5/11代線)背景下——友達和群創2022年的“減產”已成定局。對此,大屏君要補充的是,臺系面板企業、尤其是其處於臺灣地區的工廠,目前在產品上和我國大陸地區相應企業比較,即沒有成本優勢、也沒有技術優勢。此前更好的訂單狀態,更多是日韓美等地區下游客戶為了平衡地區供給風險,而採用的“分攤”策略使然。

而在現在這樣一個“大降價伴隨大減產”的行業背景下,競爭和採購格局的變化,很可能對我國臺系陣營、尤其是臺灣地區面板製造業,比對我國大陸地區相應產業“衝擊更大”。對此,大屏君覺得友達上游裝置和技術方案採用群創母公司鴻海的“產品”,本質就有規模合縱、降本增效的意味。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無論是10年跨度的長期趨勢,仍是2022年以來的短期變化,群創和友達都有更多“走進”的理由。

合併到底是不是群創和友達的選項

對於臺灣的液晶面板產業,大屏君必須普及一下歷史知識:其一,臺灣液晶面板業的建立與日系面板巨頭的技術轉移密不可分。平板顯示早期,上世紀90年代,日系很多企業認為等離子技術適合大型化,並大力押寶等離子顯示技術,相應的將液晶顯示技術轉移給小弟——我國臺灣地區企業。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臺灣地區面板產業形成了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所謂的“五虎”的格局。研究資料顯示,2003到2009年,臺灣的面板產業投資金額超過1萬億新臺幣,該地區液晶面板出貨量更是佔據了全球40%以上的份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真的強,這樣一個真理在這一階段顯現的無比燦爛。

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臺灣系的競爭力開始下降。不僅是韓系加速崛起,我國的大陸地區的液晶面板投資也日益佔據全球高位。一些企業衰落、一些企業合併之後,臺灣面板五虎也就變成了今天的“雙雄”:且隨著群創在7年前併購夏普、並在5年前建設廣州10.5/11代線,友達群創的雙虎格局,進一步變成一弱一強。

透過這個歷史過程,大屏君想說明三個問題:第一,臺系面板強悍的時代,背後始終有日系技術和日系彩電產業鏈需求的支撐,即背靠大樹,亦缺乏獨立的原生性戰略創新能力,現在這種條件已經不存在了;第二,臺系面板行業一直以來都有不斷合併、參與者數量減少的趨勢;第三,群創和友達地位從兩強,變成一強一弱,為二者的合併提供了一定的前提。

恰因如此,大屏君覺得,如果這輪面板業的行業寒冬,與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嚴峻性進一步疊加發酵,臺系面板雙虎的競爭壓力會進一步加大、結合OLED等次世代技術上的投資乏力,二者或許都會有“集中力量保生存”的想法。二者合併不是不可能的選項。當然,如斯大型企業的靠近和整合,必然是歷經數年和分階段實現的過程。

但是,大屏君還要強調,任何產品和產業都是“百花齊放代表繁榮和希望”、“唯一壟斷則很可能是進一步衰落的開始”。友達和群創從“上游裝置與技術解決方案”開始的走近,究竟會是“中興”的前兆,仍是我國臺灣地區面板產業進一步萎縮的前奏,我們拭目以待。

近日,臺灣面板雙雄之間的合作終於“邁出關鍵一步”:友達面板廠將採用鴻海群創集團的機器人軟硬整合平臺與解決方案。對此,大屏君覺得,無論有何種理由的解釋,都無法掩蓋友達與群創這兩家“競爭同質化最強的對手”,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走近”的事實。

年初已經有傳聞友達和群創或將合併

5月下旬,有媒體率先爆料稱,臺灣面板產業兩大巨頭友達和群創可能會“合併為一”。這一爆料也與十餘年來,群創系一直在“兼併”對手,例如奇美、夏普等的動作“一脈相承”。

對此,雙方官方的回應也耐人尋味:友達彭雙浪稱“經常會有專家發表意見,對於合併的議題,友達態度持續開放,前提是合併必須對未來發展產生綜效,不會為合併而合併”。作為群創與友達合併傳聞中的“弱勢”一方面,友達沒有公然反對,這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就是在表明“合併是備選項之一”。

與友達回應的從容性相比,群創則透過臺媒《中央社》報道稱:一切純屬市場臆測,在此呼籲媒體在未經求證前勿做不實報道刊登,以免誤導大眾。在大屏君看來,這看似強硬否定的回應,其實回應的不是“是不是會合並”這個問題本身,而是強調媒體的報道“不合時宜”。

總之,對於此前的合併傳聞,友達和群創都並沒有直接“一棍子打死”式的否定。相對於友達的開誠佈公——即合併一定要有經濟上的好處,這種更像要價的回應;群創則採用了典型的“公關媒體語言”,避重就輕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而現在,友達的面板廠要採用群創母公司鴻海的裝置與技術解決方案,與群創在上游裝置和技術上同源化,這似乎表明,至少此前“同質化”競爭極其嚴重的友達和群創這對兄弟,現在可以一定程度相親相愛了。雖然大屏君也留意到,我國臺灣地區媒體多分析稱,這是因為今年鴻海集團淡出群創董事會,鴻海與友達的競爭不像過去那麼激烈;但是大屏君更傾向於認為,“懂事席位不是鴻海控制群創的核心工具”,群創和友達之間的走進是“不爭的事實”。

逆境下,群創和友達正在抱團

相對於鴻海系內部權力結構的調整,大屏君認為友達和群創在2022年日趨走進的根本原因還在於“行業市場的各種變化”:

從長期看,臺灣系面板企業已經落後為“第三集團”。即韓系第一集團,正在加速去液晶化,實現全OLED技術。2022年6月三星關閉了最後的LCD面板線。接下來,LG也傳出正在為LCD線的最後關閉抉擇時機。第二集團則是我國大陸地區面板企業。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惠科、深天馬等為代表的的企業不僅在LCD的產能、世代線佈局上領先全球,更是大力佈局了OLED技術產品。

我國臺灣地區面板業則處於“第三集團”(大屏君要補充的是,臺系陣營似乎大部分時間都是第三集團,只不過10年前的一二陣營是韓日企業)。友達和群創在最近一輪的液晶面板產能競爭中建樹不足;在OLED的佈局上落後於日韓和我國大陸地區集團。雖然臺系在microLED上加緊佈局,但後者的巨量轉移技術尚未徹底突破,距離形成規模效應時間未知——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大陸地區是目前全球microLED技術投資、製造、消費方面的三冠。同時,目前臺系面板企業的更提高前輩的面板世代線,如10代、10.5/11代,分別是群創收購的日本夏普10代線、以及群創和夏普聯合在廣州建設的10.5/11代線(即新技術產線不在臺灣本島)。

所以,大屏君認為,如果顯示面板業還會有“末位淘汰”——就像過去10餘年日本面板市場發生的過程;那麼臺灣系的企業可能會是“最”可能出現重大變數的集團。

近日,臺灣面板雙雄之間的合作終於“邁出關鍵一步”:友達面板廠將採用鴻海群創集團的機器人軟硬整合平臺與解決方案。對此,大屏君覺得,無論有何種理由的解釋,都無法掩蓋友達與群創這兩家“競爭同質化最強的對手”,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走近”的事實。

年初已經有傳聞友達和群創或將合併

5月下旬,有媒體率先爆料稱,臺灣面板產業兩大巨頭友達和群創可能會“合併為一”。這一爆料也與十餘年來,群創系一直在“兼併”對手,例如奇美、夏普等的動作“一脈相承”。

對此,雙方官方的回應也耐人尋味:友達彭雙浪稱“經常會有專家發表意見,對於合併的議題,友達態度持續開放,前提是合併必須對未來發展產生綜效,不會為合併而合併”。作為群創與友達合併傳聞中的“弱勢”一方面,友達沒有公然反對,這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就是在表明“合併是備選項之一”。

與友達回應的從容性相比,群創則透過臺媒《中央社》報道稱:一切純屬市場臆測,在此呼籲媒體在未經求證前勿做不實報道刊登,以免誤導大眾。在大屏君看來,這看似強硬否定的回應,其實回應的不是“是不是會合並”這個問題本身,而是強調媒體的報道“不合時宜”。

總之,對於此前的合併傳聞,友達和群創都並沒有直接“一棍子打死”式的否定。相對於友達的開誠佈公——即合併一定要有經濟上的好處,這種更像要價的回應;群創則採用了典型的“公關媒體語言”,避重就輕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而現在,友達的面板廠要採用群創母公司鴻海的裝置與技術解決方案,與群創在上游裝置和技術上同源化,這似乎表明,至少此前“同質化”競爭極其嚴重的友達和群創這對兄弟,現在可以一定程度相親相愛了。雖然大屏君也留意到,我國臺灣地區媒體多分析稱,這是因為今年鴻海集團淡出群創董事會,鴻海與友達的競爭不像過去那麼激烈;但是大屏君更傾向於認為,“懂事席位不是鴻海控制群創的核心工具”,群創和友達之間的走進是“不爭的事實”。

逆境下,群創和友達正在抱團

相對於鴻海系內部權力結構的調整,大屏君認為友達和群創在2022年日趨走進的根本原因還在於“行業市場的各種變化”:

從長期看,臺灣系面板企業已經落後為“第三集團”。即韓系第一集團,正在加速去液晶化,實現全OLED技術。2022年6月三星關閉了最後的LCD面板線。接下來,LG也傳出正在為LCD線的最後關閉抉擇時機。第二集團則是我國大陸地區面板企業。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惠科、深天馬等為代表的的企業不僅在LCD的產能、世代線佈局上領先全球,更是大力佈局了OLED技術產品。

我國臺灣地區面板業則處於“第三集團”(大屏君要補充的是,臺系陣營似乎大部分時間都是第三集團,只不過10年前的一二陣營是韓日企業)。友達和群創在最近一輪的液晶面板產能競爭中建樹不足;在OLED的佈局上落後於日韓和我國大陸地區集團。雖然臺系在microLED上加緊佈局,但後者的巨量轉移技術尚未徹底突破,距離形成規模效應時間未知——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大陸地區是目前全球microLED技術投資、製造、消費方面的三冠。同時,目前臺系面板企業的更提高前輩的面板世代線,如10代、10.5/11代,分別是群創收購的日本夏普10代線、以及群創和夏普聯合在廣州建設的10.5/11代線(即新技術產線不在臺灣本島)。

所以,大屏君認為,如果顯示面板業還會有“末位淘汰”——就像過去10餘年日本面板市場發生的過程;那麼臺灣系的企業可能會是“最”可能出現重大變數的集團。

近日,臺灣面板雙雄之間的合作終於“邁出關鍵一步”:友達面板廠將採用鴻海群創集團的機器人軟硬整合平臺與解決方案。對此,大屏君覺得,無論有何種理由的解釋,都無法掩蓋友達與群創這兩家“競爭同質化最強的對手”,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走近”的事實。

年初已經有傳聞友達和群創或將合併

5月下旬,有媒體率先爆料稱,臺灣面板產業兩大巨頭友達和群創可能會“合併為一”。這一爆料也與十餘年來,群創系一直在“兼併”對手,例如奇美、夏普等的動作“一脈相承”。

對此,雙方官方的回應也耐人尋味:友達彭雙浪稱“經常會有專家發表意見,對於合併的議題,友達態度持續開放,前提是合併必須對未來發展產生綜效,不會為合併而合併”。作為群創與友達合併傳聞中的“弱勢”一方面,友達沒有公然反對,這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就是在表明“合併是備選項之一”。

與友達回應的從容性相比,群創則透過臺媒《中央社》報道稱:一切純屬市場臆測,在此呼籲媒體在未經求證前勿做不實報道刊登,以免誤導大眾。在大屏君看來,這看似強硬否定的回應,其實回應的不是“是不是會合並”這個問題本身,而是強調媒體的報道“不合時宜”。

總之,對於此前的合併傳聞,友達和群創都並沒有直接“一棍子打死”式的否定。相對於友達的開誠佈公——即合併一定要有經濟上的好處,這種更像要價的回應;群創則採用了典型的“公關媒體語言”,避重就輕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而現在,友達的面板廠要採用群創母公司鴻海的裝置與技術解決方案,與群創在上游裝置和技術上同源化,這似乎表明,至少此前“同質化”競爭極其嚴重的友達和群創這對兄弟,現在可以一定程度相親相愛了。雖然大屏君也留意到,我國臺灣地區媒體多分析稱,這是因為今年鴻海集團淡出群創董事會,鴻海與友達的競爭不像過去那麼激烈;但是大屏君更傾向於認為,“懂事席位不是鴻海控制群創的核心工具”,群創和友達之間的走進是“不爭的事實”。

逆境下,群創和友達正在抱團

相對於鴻海系內部權力結構的調整,大屏君認為友達和群創在2022年日趨走進的根本原因還在於“行業市場的各種變化”:

從長期看,臺灣系面板企業已經落後為“第三集團”。即韓系第一集團,正在加速去液晶化,實現全OLED技術。2022年6月三星關閉了最後的LCD面板線。接下來,LG也傳出正在為LCD線的最後關閉抉擇時機。第二集團則是我國大陸地區面板企業。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惠科、深天馬等為代表的的企業不僅在LCD的產能、世代線佈局上領先全球,更是大力佈局了OLED技術產品。

我國臺灣地區面板業則處於“第三集團”(大屏君要補充的是,臺系陣營似乎大部分時間都是第三集團,只不過10年前的一二陣營是韓日企業)。友達和群創在最近一輪的液晶面板產能競爭中建樹不足;在OLED的佈局上落後於日韓和我國大陸地區集團。雖然臺系在microLED上加緊佈局,但後者的巨量轉移技術尚未徹底突破,距離形成規模效應時間未知——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大陸地區是目前全球microLED技術投資、製造、消費方面的三冠。同時,目前臺系面板企業的更提高前輩的面板世代線,如10代、10.5/11代,分別是群創收購的日本夏普10代線、以及群創和夏普聯合在廣州建設的10.5/11代線(即新技術產線不在臺灣本島)。

所以,大屏君認為,如果顯示面板業還會有“末位淘汰”——就像過去10餘年日本面板市場發生的過程;那麼臺灣系的企業可能會是“最”可能出現重大變數的集團。

上一篇:雙廊穿衣指南 下一篇:比特幣指數一...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