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如何用第一性原理造手機?

首頁 > 科技

榮耀如何用第一性原理造手機?

來源:韓劇集合處 釋出時間:2024-04-28 13:43

作者|高飛

來源|科技行者

偶然間翻到PayPal創始人、《從0到1》作者,也是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的一個演講,他說,“我認為所有的熱門趨勢都被高估了......如果你聽到"大資料"和"雲計算"這兩個詞,你就需要儘快逃離”。當然,這段講話發生在10年前,所以他用大資料和雲計算舉例子,如果放在今天,可以把兩個詞兒換成“人工智慧”。

不外千萬不要誤解,彼得·蒂爾當時也不是說雲計算沒有意義,而是認為從投資人的角度,如果大家都在說一項技術重要,那麼再對它投資進場,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這個觀點,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和榮耀CEO趙明在深圳交流時的一些內容。

因為IDC剛公佈了今年一季度的國內手機市場資料報告,榮耀以17.1%的份額佔比又一次蟬聯了市場第一(說“又”是因為去年第四季度,和去年全年,榮耀拿下了國內安卓手機市場第一)。所以,自然當時有人會拋這樣一個問題給趙明,榮耀是怎麼做到第一的(特別是回想2020年11月正式從華為體系單飛的一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沒想到的是趙明說,既不驚喜,也不意外。這個略顯“凡爾賽”的回答,聽起來反而讓人意外。因為3年前,手機產業的宏觀情況並不好,獨立後榮耀的份額也跌到了3%左右。從這樣一個起點,到現在的第一,怎麼看也值得驕傲。

但趙明接下來做了說明:“第一”只是個結果,是做了正確的事之後的結果。當年單飛的時候,榮耀確信自己的路線是正確的。所以,今天拿到這樣的結果,在預期範圍之內。

01/今年不是榮耀的AI元年

那麼,何謂榮耀眼中正確的事?

趙明表示,從企業經營角度,有消費者的滿意度,健康的業務邏輯和核心能力的構建,而從一個消費電子公司最本質的產品創新角度看,榮耀一直深耕的AI,或者更具體一點說,榮耀一直佈局的端側AI,就是榮耀做的正確的事之一。

不過說到AI,回到開篇彼得·蒂爾的觀點,現在就是那個最典型的“熱門趨勢”。蘋果,這個看似一向不追潮流的公司,最近也接連發布了幾篇AI論文,對AI躍躍欲試。但大家也很容易按彼得·蒂爾的理論得出結論,此時蘋果不造車,再將研發資源分流到AI,其實已經有點晚了。回想2011年,iPhone是首個把語音助手Siri引到智慧手機的公司,但後來再無對外更新更多建樹,仍是讓人略感唏噓。

所以,趙明接下來這番話也就情理之中了,“如果今年誰在2024年才說在發力AI元年,那佈局就一定落後了。但對於榮耀而言,AI元年是2016年。那時,第一代榮耀Magic釋出,我們就講開啟了手機智慧之門,這才是我們的AI元年”。

於是,我順手查了一下2016年榮耀Magic Live的宣傳,一段介紹文案是這樣說的:“榮耀Magic搭載Magic Live智慧系統,能夠自動感知判斷,在使用者需要時,會主動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如同一個智慧助理在身邊”。看起來趙明所講“元年”並沒有誇張,畢竟將這樣的技術放在2024年,也不外時。

圖:2024年1月10日,榮耀正式釋出自研作業系統MagicOS 8.0,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趙明表示,榮耀要用AI重新定義人機互動。

實際上今年1月份,榮耀釋出MagicOS 8.0(基於Android作業系統的最新版本OS,引入了榮耀的平臺級AI能力),定義是“平臺級AI使能,基於意圖識別人機互動、以人為中心的智慧化全場景作業系統”。可以看到,從2016年到2024年,這家公司對端側AI的佈局和堅持是一脈相承的。

02/第一性原理

不外,兩個有關企業家創新戰略的問題,也出現在我腦海裡。第一個問題:2021年剛獨立時的榮耀並不強大,甚至能否生存下去都有問題,而榮耀當時將願景定位為要和蘋果三星在全球競爭,除了有抱負有理想,戰略的可執行性依據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更重要:8年前,榮耀是怎麼選擇,並確定AI這個賽道的?趙明隨後給了我兩個答案,則讓我想到第一性原理。

接下來我具體闡述一下,我覺得榮耀的決議計劃邏輯,對很多創新公司都會有啟發: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區域性戰場形成優勢兵力”。

要與蘋果三星競爭,確實從資源上看,榮耀離目標的賬面差距不小。用趙明的原話來說,“雖然蘋果不是以研發費用見長的公司,而榮耀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11.5%。但蘋果的規模更大,研發的預算量級肯定也比榮耀要多很多”。

所以,如果榮耀選擇和蘋果做同樣一件事情,正常來講,榮耀並無機會後來居上。所以,留給榮耀唯一的選擇就是,是否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機會。如果看到了,然後在這個突破口集中資源,就可以在區域性戰場,形成以多打少。如果從第一性原理理解——你不可能打敗一個比你強大的對手,除非你比他強大(在某一個合適的點就足夠了)。(一個巧合,我發現2016年12月,OpenAI釋出了“Universe”,一個用於測量和訓練AI在遊戲、網站和其他應用中通用智慧的軟體平臺,當時也並沒有太多人關注)

那麼這個突破口是什麼,為什麼是AI?也就聯絡關係到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智慧手機要“懂你”。

讓我們稍微再把時間往回調到2007年1月9日,地點定位於Macworld Conference& Expo2007大會,史蒂夫·喬布斯這一天在臺上說,我要介紹三款產品,一個iPod,一個行動電話,一個網際網路通訊裝置,不,其實是一臺,是iPhone智慧手機。雖然從此之後,“智慧手機”四個字就進入了所有人的視野,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但不能否認的是,在喬布斯當時所說的三個產品裡,沒有一個與智慧強相關。

所以某種程度上,初代智慧手機所擁有的紙面效能,其實與個人電腦並沒有太大差別(算力、應用程式、網路),只是名字叫智慧手機。比較而言,個人電腦可不叫個人智腦(直到今天,加裝了NPU和GPU的PC,才被描述為AI PC)。但是,榮耀認為,智慧手機可以更智慧,匹配它的名詞字首——智慧。

用趙明的話說,“既然是智慧手機,智慧就應該是這個裝置的根本”,這也是一種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智慧手機掌握最多的個人資料,所以“手機應該是最懂我,最瞭解我,最知道我需求的裝置,榮耀把它稱為第一認知,以人為中心的創新理念。

不外,畢竟現在是個大家都在講AI的時代,所以榮耀對AI還必然要有自己進一步的獨特理解。瞭解到榮耀一個最顯著和根本的差異點是,與友商借助雲側第三方應用服務商的AI大模型來提供AI功能,打造AI應用的技術路徑不同,榮耀AI手機的發展方向在於以AI重構作業系統,進而使能和重構所有的業務邏輯和應用服務。

圖:2024年3月18日,榮耀春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上正式在國內市場釋出全新AI使能的全場景戰略。

趙明表示,榮耀的AI架構分為四層:

第一層:AI使能跨系統智慧互聯(讓不同的作業系統透過AI來做決議計劃,實現手機、平板、PC等裝置之間的無縫連線和資料共享);

第二層:AI重構作業系統(平臺級AI能力和業界首個基於意圖識別的人機互動系統,讓手機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基於意圖識別的人機互動創新功能“任意門”即典型成果);

第三層:AI在端側的應用(比如摳圖、拍照渲染、消除、總結文件),目前榮耀之外的幾乎所有廠家講的AI都是在這一層。

第四層:AI的端雲協同(即將網路AI大模型應用呈現在端側)。

趙明強調,“在行業當中,在四層AI發力的只有榮耀,而且核心是在第一層、第二層和部分第三層。”而如果只是在第三層和第四層發力,趙明認為這只是手機AI(基於晶片和算力,手機搭載第三方AI應用),而不是AI手機(手機真懂你)。AI手機意味著用AI來重構和使能手機應用、作業系統,以及消費者體驗和業務邏輯的方方面面,AI是根基,AI在手機上是無處不在的,這才能叫AI手機。

圖:在 2024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榮耀CEO趙明與一眾行業領袖進行了一場以“在AI創新中以人為中心:為智慧裝置部署AI的關鍵考慮因素” 為主題的圓桌論壇。

03/其他各憑本事

“當然,智慧手機已經是一個集消費電子技術大成的裝置,榮耀的創新故事裡自然也不會只有AI。去年10月,我隨IT老友會去榮耀坪山智慧製造產業園參觀,也看到很多關於榮耀研發製造的小細節,這裡我只講一個電池的例子作為代表。

趙明自己用的手機是一部摺疊機,從外觀上看厚度其實和一般非摺疊的智慧手機相差無幾,其中一項很關鍵的技術支撐就是電池。因為只有電池做薄(同時效能不縮水),手機才能做薄。

我看到的一段技術說明是這樣說的,榮耀透過使用原位氣相沉積技術,實現了榮耀青海湖電池材料的合成,讓奈米矽附著於像蜂窩一樣的多孔碳骨架上,使電池負極有效矽含量得到顯著提升,從而實現了電池效能的增強。

好吧,必須承認,我不是材料領域的專家,而且既然我們主要篇幅在說AI,所以我將這段資料丟給ChatGPT,得到了一個回覆(AI幹得還不錯):

1、原位氣相沉積技術

這是一種提高前輩的材料合成技術,通常用於在已有材料表面沉積微粒,形成薄膜或塗層,它能夠在不破壞碳骨架結構的前提下,精確控制奈米矽的分佈和密度,這對提高電池效能至關重要。

2、多孔碳骨架

多孔碳骨架:這種結構類似於蜂窩,擁有很多曠地空閒,可以提供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更多的矽顆粒。此外,多孔性還有助於緩解矽在充放電過程中因體積膨脹而帶來的應力,這是提高電池壽命的關鍵。

3、奈米矽的使用

矽作為電池負極材料比傳統的石墨具有更高的理論電容,意味著矽可以儲存更多的鋰離子,從而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但純矽負極容易在充放電過程中膨脹和收縮,導致電池效能下降。將奈米矽均勻分佈在多孔碳骨架上,可以有效控制這種體積變化,提高電池穩定性。

其實我之所以引用這麼一大段很硬核的科普資料,只想說明一點。智慧手機發展到今天,如果要再想提升使用者體驗,除了AI等計算學科之外,已經觸及到必須攻克物理化學等學科挑戰的底層技術問題(除了電池,還包括螢幕、電磁、通訊、感測器等等領域)。這樣,強大的硬體才能成為AI技術的強大載體。

但是大家知道,越底層的研發,失敗率越高,風險越大,將研發落到這個領域,一需要投入,二需要下決心持續投入。而最重要的一點,則是預研技術方向的正確與否,這也是趙明在各種場合一再強調的:“打破蘋果一家獨大”,對榮耀而言並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在創新突破、對於未來的認知和洞見上(領先),大公司在這一點上不一定就一定比你好,否則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顛覆者,沒有挑戰者。

說到這裡,我們或許可以再談一下華為。榮耀單飛之後,免不了被外界在各種場合、各個層次與華為比較。其實我覺得,其實榮耀和華為,並無更多需要比較的必要。但是如果一定要講類似之處,可能就是榮耀的文化和基因中,也和華為一樣,有技術上“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基因。

所以,可能正是這個原因,華為迴歸之後,榮耀的市場表現,並未如有些人所擔心的那樣受到“首當其衝”的負面影響,反而像我們開篇所講,在2023年第三季度華為強勢迴歸時,實現了市場第一的登頂,然後保持加碼向上勢頭,連續三個季度站在榜首。道理也簡單。畢竟,對於“創新者”,消費者其實永遠不會嫌太多。基於第一性原理思考的前瞻預判,堅持技術佈局長期主義的榮耀,正在被業界看好和看多——擔起更重的期待和期望,扮演業界創新領頭羊角色。

趙明在訪談中的一段回答則是更有激情的詮釋:一個強大的對手回來,讓這個產業充滿活力,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講都不是壞事。如果總是期望著這個行業都是一群弱者,說明這個產業、這個行業出問題了。只有不斷地有強大的、有實力的廠家進入這個領域、投資這個領域,才能說明這個行業沒問題,只要行業沒問題,其他的各憑本事。

作者|高飛

來源|科技行者

偶然間翻到PayPal創始人、《從0到1》作者,也是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的一個演講,他說,“我認為所有的熱門趨勢都被高估了......如果你聽到"大資料"和"雲計算"這兩個詞,你就需要儘快逃離”。當然,這段講話發生在10年前,所以他用大資料和雲計算舉例子,如果放在今天,可以把兩個詞兒換成“人工智慧”。

不外千萬不要誤解,彼得·蒂爾當時也不是說雲計算沒有意義,而是認為從投資人的角度,如果大家都在說一項技術重要,那麼再對它投資進場,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這個觀點,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和榮耀CEO趙明在深圳交流時的一些內容。

因為IDC剛公佈了今年一季度的國內手機市場資料報告,榮耀以17.1%的份額佔比又一次蟬聯了市場第一(說“又”是因為去年第四季度,和去年全年,榮耀拿下了國內安卓手機市場第一)。所以,自然當時有人會拋這樣一個問題給趙明,榮耀是怎麼做到第一的(特別是回想2020年11月正式從華為體系單飛的一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沒想到的是趙明說,既不驚喜,也不意外。這個略顯“凡爾賽”的回答,聽起來反而讓人意外。因為3年前,手機產業的宏觀情況並不好,獨立後榮耀的份額也跌到了3%左右。從這樣一個起點,到現在的第一,怎麼看也值得驕傲。

但趙明接下來做了說明:“第一”只是個結果,是做了正確的事之後的結果。當年單飛的時候,榮耀確信自己的路線是正確的。所以,今天拿到這樣的結果,在預期範圍之內。

01/今年不是榮耀的AI元年

那麼,何謂榮耀眼中正確的事?

趙明表示,從企業經營角度,有消費者的滿意度,健康的業務邏輯和核心能力的構建,而從一個消費電子公司最本質的產品創新角度看,榮耀一直深耕的AI,或者更具體一點說,榮耀一直佈局的端側AI,就是榮耀做的正確的事之一。

不過說到AI,回到開篇彼得·蒂爾的觀點,現在就是那個最典型的“熱門趨勢”。蘋果,這個看似一向不追潮流的公司,最近也接連發布了幾篇AI論文,對AI躍躍欲試。但大家也很容易按彼得·蒂爾的理論得出結論,此時蘋果不造車,再將研發資源分流到AI,其實已經有點晚了。回想2011年,iPhone是首個把語音助手Siri引到智慧手機的公司,但後來再無對外更新更多建樹,仍是讓人略感唏噓。

所以,趙明接下來這番話也就情理之中了,“如果今年誰在2024年才說在發力AI元年,那佈局就一定落後了。但對於榮耀而言,AI元年是2016年。那時,第一代榮耀Magic釋出,我們就講開啟了手機智慧之門,這才是我們的AI元年”。

於是,我順手查了一下2016年榮耀Magic Live的宣傳,一段介紹文案是這樣說的:“榮耀Magic搭載Magic Live智慧系統,能夠自動感知判斷,在使用者需要時,會主動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如同一個智慧助理在身邊”。看起來趙明所講“元年”並沒有誇張,畢竟將這樣的技術放在2024年,也不外時。

圖:2024年1月10日,榮耀正式釋出自研作業系統MagicOS 8.0,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趙明表示,榮耀要用AI重新定義人機互動。

實際上今年1月份,榮耀釋出MagicOS 8.0(基於Android作業系統的最新版本OS,引入了榮耀的平臺級AI能力),定義是“平臺級AI使能,基於意圖識別人機互動、以人為中心的智慧化全場景作業系統”。可以看到,從2016年到2024年,這家公司對端側AI的佈局和堅持是一脈相承的。

02/第一性原理

不外,兩個有關企業家創新戰略的問題,也出現在我腦海裡。第一個問題:2021年剛獨立時的榮耀並不強大,甚至能否生存下去都有問題,而榮耀當時將願景定位為要和蘋果三星在全球競爭,除了有抱負有理想,戰略的可執行性依據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更重要:8年前,榮耀是怎麼選擇,並確定AI這個賽道的?趙明隨後給了我兩個答案,則讓我想到第一性原理。

接下來我具體闡述一下,我覺得榮耀的決議計劃邏輯,對很多創新公司都會有啟發: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區域性戰場形成優勢兵力”。

要與蘋果三星競爭,確實從資源上看,榮耀離目標的賬面差距不小。用趙明的原話來說,“雖然蘋果不是以研發費用見長的公司,而榮耀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11.5%。但蘋果的規模更大,研發的預算量級肯定也比榮耀要多很多”。

所以,如果榮耀選擇和蘋果做同樣一件事情,正常來講,榮耀並無機會後來居上。所以,留給榮耀唯一的選擇就是,是否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機會。如果看到了,然後在這個突破口集中資源,就可以在區域性戰場,形成以多打少。如果從第一性原理理解——你不可能打敗一個比你強大的對手,除非你比他強大(在某一個合適的點就足夠了)。(一個巧合,我發現2016年12月,OpenAI釋出了“Universe”,一個用於測量和訓練AI在遊戲、網站和其他應用中通用智慧的軟體平臺,當時也並沒有太多人關注)

那麼這個突破口是什麼,為什麼是AI?也就聯絡關係到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智慧手機要“懂你”。

讓我們稍微再把時間往回調到2007年1月9日,地點定位於Macworld Conference& Expo2007大會,史蒂夫·喬布斯這一天在臺上說,我要介紹三款產品,一個iPod,一個行動電話,一個網際網路通訊裝置,不,其實是一臺,是iPhone智慧手機。雖然從此之後,“智慧手機”四個字就進入了所有人的視野,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但不能否認的是,在喬布斯當時所說的三個產品裡,沒有一個與智慧強相關。

所以某種程度上,初代智慧手機所擁有的紙面效能,其實與個人電腦並沒有太大差別(算力、應用程式、網路),只是名字叫智慧手機。比較而言,個人電腦可不叫個人智腦(直到今天,加裝了NPU和GPU的PC,才被描述為AI PC)。但是,榮耀認為,智慧手機可以更智慧,匹配它的名詞字首——智慧。

用趙明的話說,“既然是智慧手機,智慧就應該是這個裝置的根本”,這也是一種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智慧手機掌握最多的個人資料,所以“手機應該是最懂我,最瞭解我,最知道我需求的裝置,榮耀把它稱為第一認知,以人為中心的創新理念。

不外,畢竟現在是個大家都在講AI的時代,所以榮耀對AI還必然要有自己進一步的獨特理解。瞭解到榮耀一個最顯著和根本的差異點是,與友商借助雲側第三方應用服務商的AI大模型來提供AI功能,打造AI應用的技術路徑不同,榮耀AI手機的發展方向在於以AI重構作業系統,進而使能和重構所有的業務邏輯和應用服務。

作者|高飛

來源|科技行者

偶然間翻到PayPal創始人、《從0到1》作者,也是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的一個演講,他說,“我認為所有的熱門趨勢都被高估了......如果你聽到"大資料"和"雲計算"這兩個詞,你就需要儘快逃離”。當然,這段講話發生在10年前,所以他用大資料和雲計算舉例子,如果放在今天,可以把兩個詞兒換成“人工智慧”。

不外千萬不要誤解,彼得·蒂爾當時也不是說雲計算沒有意義,而是認為從投資人的角度,如果大家都在說一項技術重要,那麼再對它投資進場,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這個觀點,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和榮耀CEO趙明在深圳交流時的一些內容。

因為IDC剛公佈了今年一季度的國內手機市場資料報告,榮耀以17.1%的份額佔比又一次蟬聯了市場第一(說“又”是因為去年第四季度,和去年全年,榮耀拿下了國內安卓手機市場第一)。所以,自然當時有人會拋這樣一個問題給趙明,榮耀是怎麼做到第一的(特別是回想2020年11月正式從華為體系單飛的一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沒想到的是趙明說,既不驚喜,也不意外。這個略顯“凡爾賽”的回答,聽起來反而讓人意外。因為3年前,手機產業的宏觀情況並不好,獨立後榮耀的份額也跌到了3%左右。從這樣一個起點,到現在的第一,怎麼看也值得驕傲。

但趙明接下來做了說明:“第一”只是個結果,是做了正確的事之後的結果。當年單飛的時候,榮耀確信自己的路線是正確的。所以,今天拿到這樣的結果,在預期範圍之內。

01/今年不是榮耀的AI元年

那麼,何謂榮耀眼中正確的事?

趙明表示,從企業經營角度,有消費者的滿意度,健康的業務邏輯和核心能力的構建,而從一個消費電子公司最本質的產品創新角度看,榮耀一直深耕的AI,或者更具體一點說,榮耀一直佈局的端側AI,就是榮耀做的正確的事之一。

不過說到AI,回到開篇彼得·蒂爾的觀點,現在就是那個最典型的“熱門趨勢”。蘋果,這個看似一向不追潮流的公司,最近也接連發布了幾篇AI論文,對AI躍躍欲試。但大家也很容易按彼得·蒂爾的理論得出結論,此時蘋果不造車,再將研發資源分流到AI,其實已經有點晚了。回想2011年,iPhone是首個把語音助手Siri引到智慧手機的公司,但後來再無對外更新更多建樹,仍是讓人略感唏噓。

所以,趙明接下來這番話也就情理之中了,“如果今年誰在2024年才說在發力AI元年,那佈局就一定落後了。但對於榮耀而言,AI元年是2016年。那時,第一代榮耀Magic釋出,我們就講開啟了手機智慧之門,這才是我們的AI元年”。

於是,我順手查了一下2016年榮耀Magic Live的宣傳,一段介紹文案是這樣說的:“榮耀Magic搭載Magic Live智慧系統,能夠自動感知判斷,在使用者需要時,會主動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如同一個智慧助理在身邊”。看起來趙明所講“元年”並沒有誇張,畢竟將這樣的技術放在2024年,也不外時。

圖:2024年1月10日,榮耀正式釋出自研作業系統MagicOS 8.0,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趙明表示,榮耀要用AI重新定義人機互動。

實際上今年1月份,榮耀釋出MagicOS 8.0(基於Android作業系統的最新版本OS,引入了榮耀的平臺級AI能力),定義是“平臺級AI使能,基於意圖識別人機互動、以人為中心的智慧化全場景作業系統”。可以看到,從2016年到2024年,這家公司對端側AI的佈局和堅持是一脈相承的。

02/第一性原理

不外,兩個有關企業家創新戰略的問題,也出現在我腦海裡。第一個問題:2021年剛獨立時的榮耀並不強大,甚至能否生存下去都有問題,而榮耀當時將願景定位為要和蘋果三星在全球競爭,除了有抱負有理想,戰略的可執行性依據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更重要:8年前,榮耀是怎麼選擇,並確定AI這個賽道的?趙明隨後給了我兩個答案,則讓我想到第一性原理。

接下來我具體闡述一下,我覺得榮耀的決議計劃邏輯,對很多創新公司都會有啟發: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區域性戰場形成優勢兵力”。

要與蘋果三星競爭,確實從資源上看,榮耀離目標的賬面差距不小。用趙明的原話來說,“雖然蘋果不是以研發費用見長的公司,而榮耀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11.5%。但蘋果的規模更大,研發的預算量級肯定也比榮耀要多很多”。

所以,如果榮耀選擇和蘋果做同樣一件事情,正常來講,榮耀並無機會後來居上。所以,留給榮耀唯一的選擇就是,是否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機會。如果看到了,然後在這個突破口集中資源,就可以在區域性戰場,形成以多打少。如果從第一性原理理解——你不可能打敗一個比你強大的對手,除非你比他強大(在某一個合適的點就足夠了)。(一個巧合,我發現2016年12月,OpenAI釋出了“Universe”,一個用於測量和訓練AI在遊戲、網站和其他應用中通用智慧的軟體平臺,當時也並沒有太多人關注)

那麼這個突破口是什麼,為什麼是AI?也就聯絡關係到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智慧手機要“懂你”。

讓我們稍微再把時間往回調到2007年1月9日,地點定位於Macworld Conference& Expo2007大會,史蒂夫·喬布斯這一天在臺上說,我要介紹三款產品,一個iPod,一個行動電話,一個網際網路通訊裝置,不,其實是一臺,是iPhone智慧手機。雖然從此之後,“智慧手機”四個字就進入了所有人的視野,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但不能否認的是,在喬布斯當時所說的三個產品裡,沒有一個與智慧強相關。

所以某種程度上,初代智慧手機所擁有的紙面效能,其實與個人電腦並沒有太大差別(算力、應用程式、網路),只是名字叫智慧手機。比較而言,個人電腦可不叫個人智腦(直到今天,加裝了NPU和GPU的PC,才被描述為AI PC)。但是,榮耀認為,智慧手機可以更智慧,匹配它的名詞字首——智慧。

用趙明的話說,“既然是智慧手機,智慧就應該是這個裝置的根本”,這也是一種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智慧手機掌握最多的個人資料,所以“手機應該是最懂我,最瞭解我,最知道我需求的裝置,榮耀把它稱為第一認知,以人為中心的創新理念。

不外,畢竟現在是個大家都在講AI的時代,所以榮耀對AI還必然要有自己進一步的獨特理解。瞭解到榮耀一個最顯著和根本的差異點是,與友商借助雲側第三方應用服務商的AI大模型來提供AI功能,打造AI應用的技術路徑不同,榮耀AI手機的發展方向在於以AI重構作業系統,進而使能和重構所有的業務邏輯和應用服務。

上一篇:前沿&進展|... 下一篇:AI終端進入下...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