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尊重他人的句子,出自論語的尊敬他人的句子或成語?

首頁 > 語錄

論語中尊重他人的句子,出自論語的尊敬他人的句子或成語?

來源:佚名 釋出時間:2022-08-15 16:51

《論語》一書中,尊敬他人的句子很多,今舉其一例。《論語顏淵篇》中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在這章經文中,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經文都是尊重別人的話。

成語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篇》中。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章經文中,孔子教海仲弓的話,就是一個敬字,一個恕字,還有不怨人三個字。這些字中都含有敬的含義。由此知,一心誠敬,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1原文:衛靈公: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譯文:衛靈公:衛靈公向孔子詢問排兵佈陣之法,孔子說:“禮儀方面的事,我還懂一點;用兵打仗的事,我沒學過。”孔子第二天就離開了衛國。

2原文:衛靈公: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譯文:衛靈公:孔子在陳國斷糧時,跟隨的學生都餓得走不動路。子路埋怨地說:“君子也有窮困潦倒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雖窮,但窮不失志;小人一旦窮了,就自暴自棄、一蹶不振了。”

3原文:衛靈公: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文:衛靈公:孔子說:“子貢啊,你以為我是學得多才記得住的嗎?“對,難道不是嗎?“不是,我是用一個基本思想貫徹始終的。”

4原文:衛靈公: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譯文:衛靈公:孔子說:“仲由啊,理解道德的人太少了。”

5原文:衛靈公: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譯文:衛靈公:孔子說:“不發號施令就能治理好天下的人,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只不過是莊嚴地坐走寶座上而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達而先達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出自《論語》。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釋為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強調尊重他人意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論語t則中尊重他人意願的句子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意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這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是其仁愛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語出《論語·顏淵篇》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出《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的《論語》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論語衛靈公篇》中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這章經文中,孔子說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經文就是強調尊重他人的經文。其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去做。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對別人要尊重的含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解釋】出自《論語》。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釋為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強調尊重他人意願。

君子讓人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原文:君子讓人,忍者承受。譯文:想要做君子就需要學會忍讓他人,尊重他人。

仁者居正出自《論語》,原文:君子之道,廣施仁義也,若十里之眾欣欣向榮,必以禮樂而教化之,仁者居正,則君子之道正矣!孔子心中君子的境界,不僅要重學歸仁,克己復禮,有道而正,更重要的是保持這種高尚的品格。

“仁者長壽 ,君子讓人”,這是齊白石老人的格言。為何仁者長壽呢?仁者愛人,從小事做起。充滿愛心的人 ,其精神家園四季如春 ,焉不長壽。

仁者惠人,對身外之物看得輕 ,行善積德看得重 ,樂於助人。

愛人若愛其身出自《墨子》,意思是愛別人就要像愛自己一樣。

不遷怒,不貳過出自《論語》,意思是他不把自己的怒氣轉移到別人的身上,不重複犯同樣的過錯。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出自《孟子》,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出自《荀子》,意思是和別說話的時候有禮貌,比較尊敬的講話,讓人感覺比布帛還要溫暖。跟別人講話尖酸刻薄,惡語傷人,會給對方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傷害,比用長矛利戟刺人還要嚴重。

1、不遷怒不貳過

出自《論語》,意思是:他不把自己的怒氣轉移到別人的身上,不重複犯同樣的過錯。

道理:不要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在別人身上,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2、愛人若愛其身

出自《墨子》,意思是:愛別人就要像愛自己一樣。

道理: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

3、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出自《孟子》,意思是:仁慈的人愛人,有禮貌的人尊敬人。

道理: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

擴充套件資料:

出處:

1、《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墨子》

《墨子》是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

該書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涉及哲學、邏輯學、軍事學、工程學、力學、幾何學、光學,先秦的科學技術成就大都依賴《墨子》以傳。

現存《墨子》一書,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編《四庫全書》時,僅存五十三篇。

3、《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原文】叔孫武叔毀仲尼(孔子,子貢的老師)。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作品譯文

叔孫武叔毀謗仲尼。子貢說:“不要這樣做啊!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賢能,如丘陵,還可以越過去;仲尼的賢能,如日月,是無法越過的。有人雖然想要自絕〔於日月〕,對日月有什麼損傷呢?只是看出這種人不自量力啊。”

出自論語子張第十九

君子尊重賢人,也容納普通的人;嘉獎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原文】 子夏之門人間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 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 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 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譯文】子夏的學生向子張請教怎樣與人交朋友。

子張問:“子夏是怎 樣說的?”回答說:“子夏說:‘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 就加以拒絕。

’”子張說:“那不同於我所聽到的:君子尊重賢人, 也容納普通的人;嘉獎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如果我自己很 好,什麼人不能容納呢?如果我自己不好,別人將拒絕和我交也 我又怎麼談得上去拒絕別人呢?”

上一篇:基金的淨值是... 下一篇:朋友圈高冷語...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