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畫家的山水畫的句子,讚美畫家的語句有哪些?

首頁 > 語錄

讚美畫家的山水畫的句子,讚美畫家的語句有哪些?

來源:佚名 釋出時間:2022-08-11 18:34

讚美的句子

1、徐悲鴻取法西方古典寫實繪畫,力倡用"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強調"盡精微、致辭廣大"、"惟妙惟肖"、"直接師法造化",特別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論,在畫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效果,宣佈了從顧愷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間勾紅填色形式的大體結束和一代新形式國畫的誕生。

他的寫實主張和從蘇聯引進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併為一體,成為本世紀最大的主流畫派。

2 、我喜歡畫國畫,我最愛畫竹子的細細的葉,疏疏的節,最愛她頂天立地,胸懷坦蕩的精神;我也愛畫池塘中冰清玉潔的荷葉,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精神也深深感到了我;我還愛畫展翅翱翔的蒼鷹,學習它面對崎嶇和坎坷所表現的頑強不屈,奮勇向前的精神??國畫的創作擁有無限瞎想的空間,國畫的內涵是一種修養。

這讓我深深地愛上國畫,尤其是寫意畫。

國畫本身不僅帶給人們身心無限的愉悅,關鍵在於透過國畫的意境,感受它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國畫家要經過長時間,幾十年的磨練,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才能把自己的心靈感悟和大自然的景物融為一體,這就是神與物化。

3、中國畫歷經數千年的滄桑鉅變發展到今天,藝術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覺得常畫常新,常見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的中國味。

那麼,什麼是中國畫妙不可言的中國味呢?簡而言之就是‘土’。

中國畫是在中國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藝術奇葩,蘊涵著中國人的信仰,智慧,哲學思想,人生感悟,審美習慣等。

4、濃墨,勾勒;淡墨,烘托;輕彩,渲染。

順著一級一級從雲端莫名延伸出來的石階,緩緩地向上。

周邊是鬱鬱蔥蔥的不知名的小樹,蜿蜒著身子,向有光的地方躥著。

山澗樹葉掩映的地方,隱隱地透出古老而質樸的屋腳,還有裊裊炊煙,悠閒地從葉兒的間隙裡散開,散開??遠處,是黛色的長眉一樣的山巒,雲吞噬了它的腳,它卻欣然任自己消失在夢似的煙雲中。

流水上的小橋,在雨後顯出了清亮的靈動。

如針的細雨縫補著大地的外套,卻不經意地撩起了江面晶瑩的歡笑。

孤船裡的人,只是靜靜地望著,望著水青色綢緞似的江面,還是那遠方的山呢?這是紙上的畫,也是我心中的景。

5、中國畫,取景佈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

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我是中國人,我愛畫中國畫,我也以中國畫為驕傲。

6、細細品味畫家的這幅巨型國畫,一個突出的感覺是它的“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是畫面表現出來的“生命的節奏”或“有節奏的生命”的視覺形象,就是一幅畫中各形式要素間有機聯絡形成的“一氣貫通”、“渾然天成”的感覺。

請看,畫面中每一種景物都在動,雲蒸霞蔚是動,旭日東昇是動,山勢挺拔是動,城市拔節是動,瀑布飛流是動,鳥語花香是動,但所有這些的“動”都在幫襯高架上動車的“動”。

7、中國繪畫歷史悠遠,是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以墨筆、線條為骨架,寫實與表意相結合,強調畫的意境與神韻,既簡明大略又深邃悠遠,形成了中國繪畫特有的風采。

而其中的線條則是中國畫的精髓所在。

它是表達物象結構的骨架,是中國繪畫中最基本、最簡練、最具概括性的藝術語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中國畫的獨特藝術魅力具體表現在:中國畫重視空白的運用,有"虛實相生"的效果;中國畫重視藝術與自然的關係,強調"以形寫神",講究意境、神韻;中國畫與書法有很深的淵源,即"書畫同源"、"書畫同法";中國畫與詩有相通之處,因而推崇"畫中有詩";中國畫還經常使用印章,是點綴,也增加韻味和美感.

8、中國畫,顧名思義,是中國的畫,也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

當然,我也以中國畫為驕傲,當代中國畫在世界藝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按其題材和表現物件大致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幹、溼,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

9、張老師運用一支行雲流水的畫筆,於水墨流動間,在傳統的中國畫裡創造性地有機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的視覺元素,向世人顯示了一箇中國傳統美學的意境;他大筆揮灑色彩,使他的水彩畫又充滿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畫家又一次以自己特有的姿態,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理念——以中國畫的筆墨技巧畫水彩畫,用水彩畫的肌理技法充實中國畫筆墨。

這是一種信念,是一種創新,也代表了水彩水墨的水乳交融,兩相依存,更是張萬琪身上顯示出的一種獨特的“野性”,形成自己的“張氏野派”。

10、國畫是我們老祖宗創造發明的,傳承了數千年,從繪畫材料、筆、墨、紙、硯,到繪畫理論、技巧、審美觀等,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宏大的、系統的、精妙的、甚至是超前的藝術體系。中國畫要革新也只能在自身的藝術體系中尋求更完美,更適合畫家個性的筆墨語言。

11、中國畫是以“氣”作為自己存在的特性,“氣”構成了中國畫的基礎,而水與氣之間天然地存在著必然的聯絡,存在著相互轉化的多重通道。

由水化為氣,既是自然的物理想象,又隱含著中國繪畫藝術獨特的變異;既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又代表著天人的合一。

水作為物件和作為構成,都直接與中國畫的氣脈相通,使中國畫最終有了一個氣的格局。

水在宣紙上乾涸後,它身後留下的痕跡,構成了一種完全“透明”的繪畫,一種與西畫截然不同的水的空白的繪畫。

12、畫面的上半段似乎都處於動態之勢,但都“動”就不平穩了,所以畫家特別在畫面的中下段巧妙安排了大塊平靜的水面,使欣賞者在拍手驚呼的同時,又能享受到如水般的寧靜。畫家構圖的目的,就在於把所繪物象的各種“勢”聯絡起來,形成統一的大“勢”,這是陳勵忠山水畫“取勢”的高明之處。

13、中國畫的中國味最主要表現是筆墨線條,發揮毛筆、水、墨、宣紙、等工具靈活多變的特殊效能和畫家個人感性及書法藝術功力,使中國畫的線條具有千變萬化的筆墨趣味,形成絕妙的韻味十足的藝術線條美。而不是像西方的傳教士郎世寧那樣畫中國畫,雖然把形象畫得維妙維肖,就是缺乏中國味的線條美。

14、春天,中國的春天。

畫家,尤其是花鳥畫家們也隨萬物一起“復甦”。

此次講學歸來,他為自己的創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他將西洋藝術與中國畫傳統有機結合,精妙絕倫地融會貫通;他也不再拘泥於僅僅描繪折枝花卉,而是自覺地向浩瀚的抽象形式借鑑,使自己的中國花鳥畫表現增強了氣勢,擴大了意象的延伸。

自此,張萬琪畫的傳統中國花鳥畫,明顯地帶上了抽象意味。

1、我用畫筆構繪出行雲流水的河山;用顏色閃耀出天地萬物的生命;用著炫墨的紙張,將心印在紙上,漂染著國畫的氣息。

2、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3、舉凡偉大的藝術,那些用心血、思想和靈魂來進行的創作,言論和行動都充滿了精神和生命力的藝術家的作品都向人們提供精神食糧。

指尖的筆觸緩緩地盛開,在視野中凝固,清澈的風在眼神中歌唱,在迷幻的惆悵之中分裂,幾多洶湧的思緒,瞬間化成了紙上的傳奇,曾經出現在記憶中的景象,是絢爛的空氣,遊走在心間,慢慢地,初具規模,誰的影子,還在夢裡徘徊,終於定格了。

行雲在天,流水在地。

為了尋找更廣泛的創作題庫,畫家幾乎踏遍了中國的所有名山大川。

他曾在松花江邊尋覓高粱,瀾滄江邊親近水牛;也曾在內蒙古大草原追逐馬群,舟山群島的礁石上迎接朝陽。

在他的筆下,那清綠純淨的溪灘,那花香撲鼻的山澗,江邊的翠竹,嶺上的紫藤,似乎都是他筆下噴湧的山泉,時時會升騰起童年生活的親切印記。

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瀟灑,帶著時代的風雷馳騁在畫壇上,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勁的氣息。如今徐氏故鄉——江蘇宜興市新建的“宜興徐悲鴻紀念館”裡,陳列了徐悲鴻先生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書畫作品,他畫的馬,無論奔馬、立馬、走馬、飲馬、群馬,都賦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這幅《雲陽山下春意濃》,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陳勵忠在中國山水畫的現代性探索上又邁出新的一步,使山水畫創作更符合時代精神。與此前陳勵忠眾多山水畫絕然不同的是,這幅畫突出表現了人的改天換地的作用,畫面中出現了新興城市、摩天大樓、高架大橋和飛馳的動車。

他的畫中常有不中不西,不洋不土,來古不今,沒有規矩,不按常理,將傳統和“野性”糅合在一起。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不定格,使他的畫有著一種特有的藝術感。

尤其是他熟悉農村、根植於農村,更使他的畫與家鄉、山村有著一種深厚的篤情。

他的畫也大多以家鄉那山那水那花那草為原形,畫中風味獨特,比如他筆下的菊花,與許多畫家不同,他的菊花中透出一股野味,把你帶入溪水潺潺、野菊盛開的山間。

他的中國畫亂中有序,拙中見奇,他畫筆下的“並蒂”、“春曉”、“秋遠”,一花一鳥都傾注著他自己獨有的思想感情,一幅幅畫上都畫出了一種情調,表露出一種情思,引發了觀者的共鳴,他的《望秋》獲中國扇面書畫藝術展金獎,《映紅》獲水墨狀態――現代書法美術家作品邀請展金獎,九十年代連續三年在新加坡“中國書法美術家作品邀請展”上獲金獎。

《瀟湘風雨》中竹子,枝幹挺拔遒勁,墨雖淡卻筋節有力。而竹葉禿筆橫掃,依風勢傾斜。風雨來臨,誇張地幾呈平行之勢,畫家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狂吹的情形,此時雙雀飛來,竹旁頑石闊筆塗寫,與竹渾然一體,更加突出了竹竿迎風屹立的不屈,並給予有力的支援,顯示了兩種力量的強烈的對抗性。

縷縷墨香縈繞在心靈深處,絢麗的色彩渲染在宣紙表面,一枚精緻的印章映入眼簾,水杯中的水折射出了細微描繪的身影…

國畫作品,高懸在牆面,這便是我喜愛的興趣。

翻開我國的歷史長卷,著名的國畫家多似繁星,傑出作品美如彩虹。

我知道的有唐代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有近代張大千的“山水”;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我們故鄉諸暨楓橋的著名畫家陳洪綬的“人物畫”、王冕的“梅花圖”也是赫赫有名的。

中國花鳥畫上獨闢蹊徑的創新和前無古人的創作,令張萬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畫作頻頻衝擊國家級美術展覽,也屢屢為各級美術館收藏,他的畫風漸漸成為中國花鳥畫中一股個性極為明顯、風格極為明媚的新風。事實上,這些年來,張萬琪老師在中國花鳥畫上的創新和發展起到了實際意義上的啟迪和引領作用。

徐悲鴻在繪畫創作上,提倡“盡精微,致廣大”;他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採者融之”。

他的畫能融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而又有其獨特風格。

他不但擅長中國畫,素描、油畫都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

人物注重寫實,傳達精神;所畫花鳥、山水、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名中外。

細細品味畫家的這幅巨型國畫,一個突出的感覺是它的“氣韻生動”。

張老師運用一支行雲流水的畫筆,於水墨流動間,在傳統的中國畫裡創造性地有機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的視覺元素,向世人顯示了一箇中國傳統美學的意境;他大筆揮灑色彩,使他的水彩畫又充滿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春天,中國的春天。

徐悲鴻取法西方古典寫實繪畫,力倡用" 寫實主義" 改造中國畫,強調" 盡精微、致辭廣大" 、" 惟妙惟肖" 、" 直接師法造化" ,特別是他的"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 論,在畫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效果,宣佈了從顧愷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間勾紅填色形式的大體結束和一代新形式國畫的誕生。

他的寫實主張和從蘇聯引進的"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併為一體,成為本世紀最大的主流畫派。

濃墨,勾勒;淡墨,烘托;輕彩,渲染。

山澗樹葉掩映的地方,隱隱地透出古老而質樸的屋腳,還有裊裊炊煙,悠閒地從葉兒的間隙裡散開,散開„„遠處,是黛色的長眉一樣的山巒,雲吞噬了它的腳,它卻欣然任自己消失在夢似的煙雲中。

1、他的中國畫亂中有序,拙中見奇,他畫筆下的“並蒂”、“春曉”、“秋遠”,一花一鳥都傾注著他自己獨有的思想感情,一幅幅畫上都畫出了一種情調,表露出一種情思,引發了觀者的共鳴。

2、老師運用一支行雲流水的畫筆,於水墨流動間,在傳統的中國畫裡創造性地有機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的視覺元素,向世人顯示了一箇中國傳統美學的意境。

3、在他的筆下,那清綠純淨的溪灘,那花香撲鼻的山澗,江邊的翠竹,嶺上的紫藤,似乎都是他筆下噴湧的山泉,時時會升騰起童年生活的親切印記。

4、繪畫愈像雕刻,映在我眼裡愈覺得它是出色的作品,雕刻愈像繪畫,我就愈覺得它是拙劣的作品;雕刻是繪畫的火把,它們就如太陽與月亮的光,有天壤之別。

5、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瀟灑,帶著時代的風雷馳騁在畫壇上,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勁的氣息。

6、這幅《雲陽山下春意濃》,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陳勵忠在中國山水畫的現代性探索上又邁出新的一步,使山水畫創作更符合時代精神。

7、他的畫也大多以家鄉那山那水那花那草為原形,畫中風味獨特,比如他筆下的菊花,與許多畫家不同,他的菊花中透出一股野味,把你帶入溪水潺潺、野菊盛開的山間。

8、濃墨,勾勒;淡墨,烘托;輕彩,渲染。順著一級一級從雲端莫名延伸出來的石階,緩緩地向上。

9、流水上的小橋,在雨後顯出了清亮的靈動。如針的細雨縫補著大地的外套,卻不經意地撩起了江面晶瑩的歡笑。這是紙上的畫,也是我心中的景。

10、畫面中每一種景物都在動,雲蒸霞蔚是動,旭日東昇是動,山勢挺拔是動,城市拔節是動,瀑布飛流是動,鳥語花香是動,但所有這些的“動”都在幫襯高架上動車的“動”。

11、水在宣紙上乾涸後,它身後留下的痕跡,構成了一種完全“透明”的繪畫,一種與西畫截然不同的水的空白的繪畫。

12、他的畫中常有不中不西,不洋不土,來古不今,沒有規矩,不按常理,將傳統和“野性”糅合在一起。然而,就是這樣一種不定格,使他的畫有著一種特有的藝術感。

13、畫中竹子,枝幹挺拔遒勁,墨雖淡卻筋節有力。而竹葉禿筆橫掃,依風勢傾斜。風雨來臨,誇張地幾呈平行之勢,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狂吹的情形。

14、縷縷墨香縈繞在心靈深處,絢麗的色彩渲染在宣紙表面,一枚精緻的印章映入眼簾,水杯中的水折射出了細微描繪的身影,作品高懸在牆面。

15、他的畫風漸漸成為中國花鳥畫中一股個性極為明顯、風格極為明媚的新風。

1、國畫(中國傳統繪畫形式):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

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

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2、中國畫起源:

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

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

甘肅永靖出土的一件摹擬船形的陶壺,使我們如身處岸邊,情景歷歷;還有青海大通上孫家寨發現的舞蹈彩盆上,繪有三組五人攜手踏歌圖,表現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國畫史的根源。

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

常見的青銅器飾紋,有晏吞紋、雲雷紋、夔紋、龍紋、虎紋等,也有用人體作為裝飾的花紋。

雙夔合成的容谷紋,尾部多上卷,極富美觀。

青銅器物上的裝飾畫,主題約可分為兩類,一是描寫貴族生活中的禮儀活動,如宴樂、射禮、表祭等;如趙固出土的《刻紋銅鑑》,集中表現了貴族生活的儀禮活動;另一類是描繪水陸攻戰的圖象,以山彪鎮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鑑》為代表。

其他百花潭銅壺,故宮《宴樂銅壺》都有表現戰爭景象的圖畫。

這些畫幅中,有水陸交戰、堅壁防守、雲梯攻地等情節。

還有描繪水戰、陸戰的陣勢中,表現了衝鋒擊殺攻堅的細節。

士兵有的執劍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動。

這些藝術手法,給漢畫石刻、磚刻以很大的啟發和影響。

3、中國畫歷史:

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

春秋戰國最為著名的有《御龍圖》帛畫。

它是在絲織品上繪畫。

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

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

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

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

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

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湧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

明代繪畫流派紛呈,各領風騷。明初君主透過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為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和生產力的恢復發展提供了保證,至明嘉靖、萬曆年間,經濟文化趨於繁榮昌盛,生產力水平已經達到封建社會的高峰。傳統的科學技術成果逐步得以總結,並蘊含著走向近代的因素;思想文化領域燦爛繁盛,併產生新的變化。

明代畫壇沿著元代已呈現的變化繼續演變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繪成洪流,並形成諸多流派;山水、花鳥題材流行,人物畫衰微;水墨技法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表現能力;創作宗旨更強調抒寫主觀情趣,追求筆情墨韻。

明代繪畫前期,有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由戴進、吳偉創立的“浙派”繪畫。

代表畫家有:劉俊、倪端、商喜、謝環、李在、邊景昭、呂紀、林良、戴進、吳偉、張路。

明代繪畫中期,蘇州崛起“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形成聲勢煊赫的“吳門畫派”,弘揚文人畫傳統,唐寅、仇英兼取“院體”、文人畫之長,形成新的面貌。

代表畫家有:周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文嘉。

明代繪畫後期,山水畫成為主流,文人寫意花鳥畫也迅猛發展,畫壇尊吳門畫派為首。

代表畫家有:張宏、徐渭、陳淳、籃瑛、項聖謨、吳彬、丁雲鵬、陳洪綬、崔子忠、曾鯨。

自唐宋以來,畫家對於國畫的創新一直延續至今,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風格。

到了明代群星閃爍的“吳門畫派”不僅代表著明代繪畫的最高水平,而且還在師古與創新的探索中,為後世開一新河。

到了吳派後期,以張宏為代表的蘇州畫家在文人山水畫方面另闢蹊徑,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

他們在繼承吳門畫派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併到大山裡去寫生,師自然造化,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在畫中體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畫面清新典雅,意境空靈清曠。

4、分類:

中國畫主要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

表面上,中國畫是以題材分為這幾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

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

中國畫之所以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其實是由藝術昇華的哲學思考,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五:補充讚美畫的句子:

1 、徐悲鴻取法西方古典寫實繪畫,力倡用"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強調"盡精微、致辭廣大"、"惟妙惟肖"、"直接師法造化",特別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論,在畫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效果,宣佈了從顧愷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間勾紅填色形式的大體結束和一代新形式國畫的誕生。

2 、我喜歡畫國畫,我最愛畫竹子的細細的葉,疏疏的節,最愛她頂天立地, 胸懷坦蕩的精神;我也愛畫池塘中冰清玉潔的荷葉,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精神也深深感到了我;我還愛畫展翅翱翔的蒼鷹,學習它面對崎嶇和坎坷所表現的頑強不屈,奮勇向前的精神…

國畫的創作擁有無限瞎想的空間, 國畫的內涵是一種修養。

國畫本身不僅帶給人們身心無限的愉悅,關鍵在於透過國畫的意境,感受它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

國畫家要經過長時間,幾十年的磨練,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才能把自己的心靈感悟和大自然的景物融為一體,這就是神與物化。

3 、中國畫歷經數千年的滄桑鉅變發展到今天,藝術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覺得常畫常新,常見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的中國味。那麼,什麼是中國畫妙不可言的中國味呢?簡而言之就是‘土’。中國畫是在中國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藝術奇葩,蘊涵著中國人的信仰,智慧,哲學思想,人生感悟,審美習慣等。

4 、濃墨,勾勒;淡墨,烘托;輕彩,渲染。

山澗樹葉掩映的地方,隱隱地透出古老而質樸的屋腳,還有裊裊炊煙,悠閒地從葉兒的間隙裡散開,散開…

遠處,是黛色的長眉一樣的山巒,雲吞噬了它的腳,它卻欣然任自己消失在夢似的煙雲中。

5 、中國畫,取景佈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

6 、細細品味畫家的這幅巨型國畫,一個突出的感覺是它的“氣韻生動”。

7 、中國繪畫歷史悠遠,是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畫的獨特藝術魅力具體表現在: 中國畫重視空白的運用,有"虛實相生"的效果;中國畫重視藝術與自然的關係,強調"以形寫神",講究意境、神韻;中國畫與書法有很深的淵源,即"書畫同源"、"書畫同法";中國畫與詩有相通之處,因而推崇"畫中有詩";中國畫還經常使用印章,是點綴,也增加韻味和美感.

8 、中國畫,顧名思義,是中國的畫,也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

9 、張老師運用一支行雲流水的畫筆,於水墨流動間,在傳統的中國畫裡創造性地有機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的視覺元素,向世人顯示了一箇中國傳統美學的意境;他大筆揮灑色彩,使他的水彩畫又充滿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10 、國畫是我們老祖宗創造發明的,傳承了數千年,從繪畫材料、筆、墨、紙、硯,到繪畫理論、技巧、審美觀等,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宏大的、系統的、精妙的、甚至是超前的藝術體系。中國畫要革新也只能在自身的藝術體系中尋求更完美,更適合畫家個性的筆墨語言。

11 、中國畫是以“氣”作為自己存在的特性,“氣”構成了中國畫的基礎,而水與氣之間天然地存在著必然的聯絡,存在著相互轉化的多重通道。

12 、畫面的上半段似乎都處於動態之勢,但都“動”就不平穩了,所以畫家特別在畫面的中下段巧妙安排了大塊平靜的水面,使欣賞者在拍手驚呼的同時,又能享受到如水般的寧靜。畫家構圖的目的,就在於把所繪物象的各種“勢”聯絡起來,形成統一的大“勢”,這是陳勵忠山水畫“取勢”的高明之處。

13 、中國畫的中國味最主要表現是筆墨線條,發揮毛筆、水、墨、宣紙、等工具靈活多變的特殊效能和畫家個人感性及書法藝術功力,使中國畫的線條具有千變萬化的筆墨趣味,形成絕妙的韻味十足的藝術線條美。而不是像西方的傳教士郎世寧那樣畫中國畫,雖然把形象畫得維妙維肖,就是缺乏中國味的線條美。

14 、春天,中國的春天。

15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中國畫就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中國畫,也稱國畫,至今已有5000年多歷史了。

它是以線的造型,墨色的變化來描繪物象,主要的繪畫工具是毛筆、水墨和顏料、宣紙,被人們稱作“文房四寶”。

國畫的內容廣泛,有人物,山水、花鳥…

一幅完整的國畫,有畫面、落款、印章三個部分組成。

再透過裝裱,把作品打扮成手卷、橫披、條幅、中堂、冊頁、斗方等秀氣莊重,誘人喜愛的瑰寶。

歷來評價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就是“化境”所謂化境,就是對畫家主觀能動性而言,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對傳統文化的吸收消化,二是對現實生活的吸收消化。

畫家只有在這兩者之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說,意境是作者主觀之意與現實生活之境辯證統一的結果,是畫的靈魂。

同時又是畫家的藝術修養,生活積累,道德品質,繪畫技巧的總和。

16 、一張畫紙,畫得滿滿當當不留一點兒空白,是西洋油彩畫。

一張畫紙,寥寥數筆丹青於白宣之上,是中國畫。

凡·高濃墨重彩成為驚豔傳世之作,齊白石水墨丹青也是畫界傳奇。

西方的熱情,中國的素雅。

一張五彩,映出的豈止山水草木?那其中,更有處世的方圓之道。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在於水墨留餘白。

中國話的最高境界,在於話音留三分。

17 、他而今年過花甲,早期學畫的條件很苦,起先是畫中國畫,後來轉型畫水彩,因此張老師的作品自成一派,國畫裡有西畫的繽紛色彩與感染力,水彩畫裡蘊含國畫的氣韻和意境,後來張老師對抽象水墨畫又有所研究,近期的水墨抽象是他自己比較得意的風格,他說他以前不懂抽象藝術,讓他對當代藝術有改觀的是看到臺灣的趙無極老師的作品,讓他激動萬分,他說抽象畫很有表現力,可以打動人。

18 、行雲在天,流水在地。

19 、正如石濤詩云:“吾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江花隨我開,江水隨我起。

”只有達到這種神與物化,物我兩忘的境界,而這種境界不像文學作品,可以描寫情節或精微的細節感動人,而是全憑畫家在極為有限的畫面中描繪出景物的精神氣質,同時注入畫家的情感,畫才會成為無言的詩,哪怕是畫的一草一木,也是讓人百看不厭,耐人尋味,中國畫的中國味就妙不可言了!

否則,畫得再像也只能是表面現象而已,誰又能為之動情呢?!

20 、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瀟灑,帶著時代的風雷馳騁在畫壇上,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勁的氣息。

如今徐氏故鄉——江蘇宜興市新建的“宜興徐悲鴻紀念館”裡,陳列了徐悲鴻先生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書畫作品(包括青少年時期的習作、成名以後的作品、信扎等)。

他畫的馬,無論奔馬、立馬、走馬、飲馬、群馬,都賦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21 、這幅《雲陽山下春意濃》,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陳勵忠在中國山水畫的現代性探索上又邁出新的一步,使山水畫創作更符合時代精神。與此前陳勵忠眾多山水畫絕然不同的是,這幅畫突出表現了人的改天換地的作用,畫面中出現了新興城市、摩天大樓、高架大橋和飛馳的動車。

22 、他的畫中常有不中不西,不洋不土,來古不今,沒有規矩,不按常理,將傳統和“野性”糅合在一起。

23 、他的中國畫亂中有序,拙中見奇,他畫筆下的“並蒂”、“春曉”、“秋遠”,一花一鳥都傾注著他自己獨有的思想感情,一幅幅畫上都畫出了一種情調,表露出一種情思,引發了觀者的共鳴,他的《望秋》獲中國扇面書畫藝術展金獎,《映紅》獲水墨狀態――現代書法美術家作品邀請展金獎,九十年代連續三年在新加坡“中國書法美術家作品邀請展”上獲金獎。

24 、尤其《瀟湘風雨》中竹子,枝幹挺拔遒勁,墨雖淡卻筋節有力。

而竹葉禿筆橫掃,依風勢傾斜。

風雨來臨,誇張地幾呈平行之勢,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狂吹的情形,此時雙雀飛來,竹旁頑石闊筆塗寫,與竹渾然一體,更加突出了竹竿迎風屹立的不屈,並給予有力的支援,顯示了兩種力量的強烈的對抗性,讚頌了竹子與狂風頑強苦鬥的精神。

25 、縷縷墨香縈繞在心靈深處,絢麗的色彩渲染在宣紙表面,一枚精緻的印章映入眼簾,水杯中的水折射出了細微描繪的身影…

26 、中國花鳥畫上獨闢蹊徑的創新和前無古人的創作,令張萬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畫作頻頻衝擊國家級美術展覽,也屢屢為各級美術館收藏,他的畫風漸漸成為中國花鳥畫中一股個性極為明顯、風格極為明媚的新風。事實上,這些年來,張萬琪老師在中國花鳥畫上的創新和發展起到了實際意義上的啟迪和引領作用。

27 、千年以來,文人畫家置身世俗政治的森嚴壁壘,借寓梅蘭竹菊和山水,以藝術品位和人生意境的高度,以自由、野逸與疏放的移情,抵擋官場黑暗與異族壓迫帶來的心靈壓抑,以個人的價值與尊嚴豐滿了中華文化的羽翼。所以,文人畫一直來都是布衣才俊、隱者高士、正直文官和知識貴族抒發胸懷,言明心志的藝術載體。

28 、徐悲鴻在繪畫創作上,提倡“盡精微,致廣大”;他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採者融之”。

29 、畫面透出的某種力量會把你的思緒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意識層面上。這裡,還可以看出他以人道為皈依,深切地為人類的命運憂傷,在不停地精神追問中,焚膏繼晷地內耗著自己的良知、激情、靈慧和生命,有的甚至滲透出一種撕裂般地疼痛,奔湧著悲憫人間苦難的愛的激流。

30 、著名油畫《我後》、《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為所重。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

31 、畫出時代的“春雲浮空,秋水行地”,寫出人生的“乾裂秋風,潤含春雨”。為藝術的人生,為人生的藝術,留下自己的“春秋筆墨”,用精品和精典,用精力和精神,再寫新的“筆墨春秋”。

32 、春秋,是時光、是歲月、是歷史、是人生,是播種、是收穫。而筆墨,則不僅僅是書畫藝術本身,也是書寫人生,記載歷史,描繪時代,展示心靈。不管你是用墨筆還是彩筆,不管是淡雅的墨分五彩,還是厚重的油彩斑斕。

33 、徐悲鴻 (1895-1953),是我國現代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熱愛藝術,熱愛祖國,一生中給人民留下了幾千幅優秀作品,並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代宗師。

34 、而歷史上對人的靈與肉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莫不是飽蓄人性和有血性的抒情意識的視覺展開。他關注的始終是人類的終極問題。他擁抱的是整個世界,按自己的意願組織世界,揭示世界,提供給人們某種哲學上的參悟。

35 、中國畫是以“氣”作為自己存在的特性,“氣”構成了中國畫的基礎,而水與氣之間天然地存在著必然的聯絡,存在著相互轉化的多重通道。

36 、嫩江縣的第一本書畫作品集,在“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的北京奧運火炬傳遞過程中,為人們捧出一片春的絢爛。儘管這絢爛未免來得晚些,儘管這片北國的春色中難免有去秋的敗葉枯枝,然而,畢竟在書畫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她仍然是目前黑河這片寒地黑土上暨各市縣中最先綻放出的第一本美術之花。

1、《富春山居圖》元代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被譽為“畫中之蘭亭”、“中國山水畫第一神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國寶級文物。

這卷名畫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晚年的傑作,也是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可謂空前絕後,歷代莫及。

該畫在歷史上,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

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2、《千里江山圖》北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宋徽宗時期天才少年王希孟創作的繪畫畫卷作品,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

《千里江山圖》畫卷是王希孟18歲時作品,也是唯一傳世的作品。

作為著名國畫山水代表作之一,該畫卷是自唐代中期“大小李將軍”之後沉寂的青綠山水畫壇上的一幅扛鼎力作,對後世影響很大。

3、《遊春圖》隋代展子虔

展子虔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山水畫史中承前啟後的傑出大家,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遊春圖》就是“唐畫之祖”展子虔唯一傳世的代表作。

該畫不僅是中國山水畫的里程碑,也是我國史上最古老的一幅真正意義上的山水畫,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在歷代名家山水畫作品中,《遊春圖》是開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且脫離了山水作為人物背景的傳統,獨立成篇,所反映的是我國早期山水畫的面貌,可以說是“國寶中的國寶”了。

4、《溪山行旅圖》北宋范寬

《溪山行旅圖》是中國北宋畫家范寬的繪畫代表作品,也是經典大寫意水墨山水畫代表作之一,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該畫作描繪的是典型的北國景色,大山大水的全景構圖,給人一種氣勢十足的感覺,是這幅圖較突出的特色。

在該畫上還有很多收藏者的題款,包括具有明顯宋代特點的“御書之寶”方的印文、印色,畫卷上還有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御書之寶”的印鑑。

作為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溪山行旅圖》被喻為宋代繪畫“神品”,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評價其為“宋畫第一”。

5、《瀟湘圖》五代南唐董源

《瀟湘圖》是五代南唐董源的國畫山水畫代表作,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山水畫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幅經典國畫山水畫,表現的是南方山水,圖繪一片湖光山色,山勢平緩連綿,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葦渚映帶無盡,山巒多用披麻皴,並以墨點渲染山巒之上的植被,平遠的構圖方式和近景中大片水域的結合,讓畫面有很強的空間感,更呈現出江南山水的迷濛。

6、《茂林遠岫圖》五代宋初李成

中國山水畫歷經隋唐五代的發展,在北宋時期進入鼎盛。

此時山水名家輩出,其中以李成的聲名為最,甚至被推為古今第一。

李成擅於山水畫,且對於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可惜其可靠的傳世作品不多,《茂林遠岫圖》傳為李成創作,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該畫描繪的是夏日山水景色,就繪畫技法而論,刻畫細膩,神形有致;畫面構圖“三遠”法的並用,構景主次疏密的安排等,無不透露出北宋山水畫風貌的典型氣息。

7、《江帆樓閣圖》唐代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是唐代畫家李思訓所創作的一幅山水畫,現收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描繪的是遊春情景,以“青綠山水”與“金碧山水”創作的國畫山水作品,是中國早期青綠山水畫的風格特色的代表作品。

與《遊春圖》相比較,在繪畫技巧上,有繼承和發揚的脈絡。

而且《江帆樓閣圖》無論從題材內容到技法的呈現方式,都是屬於李思訓流派,是一幅研究李派山水重要的作品,也是歷代名家山水畫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畫之一。

8、《明皇幸蜀圖》唐代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是唐代山水畫家李昭道創作的一幅作品,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青山綠水的絢麗畫卷,雖然名曰“幸蜀”,描繪的卻是安史之亂的不幸,畫家在表現這一主題時迴避了唐玄宗逃難時的狼狽一面而將其粉飾為一派帝王遊春行樂景象,所以此圖又名《春山行旅圖》。

該畫體現了二李畫派的典型風格,時代特徵明顯,是反映唐代山水畫面貌的重要傳世作品,也是我國經典國畫山水畫之一。

9、《匡廬圖》五代後梁荊浩

中國山水畫發展到晚唐、五代時,具備了更加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其中的水墨山水更是逐漸走向了成熟。

《匡廬圖》便是五代後梁畫家、“北方山水畫派之祖”荊浩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全幅用水墨畫出,畫法皴染兼備,充分發揮了水墨畫的長處,體現的是大山大水,開圖千里的局面,比唐代山水大大前進了一步,是經典大寫意水墨山水畫代表作品。

該畫不僅使用的是“荊氏筆法”,還是體現他繪畫理論的代表作,對後期山水畫家影響頗大。

10、《早春圖》北宋郭熙

郭熙是北宋時期水墨山水畫的一代宗師,其山水畫技法對後世影響很大,《早春圖》便是郭熙晚年之作,也是他的山水畫代表作之一,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早春圖》描寫的是早春即將來臨的山中景象,表現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渲染出畫面寧謐而生機勃勃的氛圍。

這幅畫中的建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且其與李唐《萬壑松風圖》、范寬《溪山行旅圖》,合稱為“宋畫之三大精品”。

元代畫家王蒙傳世的畫,不過十餘件,而以絹作畫本的僅兩件,一件是藏北京故宮的《夏山高隱圖》,另一件就是《溪山高逸圖》,縱113.7釐米,橫65.3釐米,設色,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傳世的宋以前的畫,很多出自宮廷、貴族,幾乎都用珍貴的絹作畫本,但從元代開始,隨著普通文人入主畫壇,漸漸改用紙本。

絹本利於勾勒、渲染,而紙本較毛,筆墨稍幹則易留下枯澀、斷續的點和線,形成元代繪畫“幹筆皴擦”的筆墨特點。

這似乎十分適合表達文人心儀的平淡、率意、灑脫、空靈的境界,於是中國山水畫的技法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後代畫家如有意仿宋前的畫意,也往往會選用絹作畫本。

《溪山高逸圖》以見地不見天的“取景式”作構圖,這在王蒙傳世的畫中,也只有《具區林屋圖》相似。

圖繪群山聳峙,松柏懷抱之中,有山泉拾級而下,數間茅屋排列溪旁,一高士坐於堂上撫琴,小童佇立其旁,堂前空地上有仙鶴起舞,而溪橋上正有一客來訪。

情景幽雅,超塵脫俗。

圖右上王蒙自題:“叔明王蒙為菊窗琴友製圖”。

知圖中所繪,應是王蒙的琴友菊窗,那麼遠道而來的,莫非王蒙歟?

與王蒙其他紙本的畫相比較,這幅畫的用筆較溼、較實,特別精細,無論是松樹針葉及樹身的勾、皴,柏樹的葉點,其他雜樹枝葉的雙勾,還是山石的解索皴、苔點,溪水的漣漪,都刻畫得極其密集、精細。

全圖以赭色為主,略施淡淡的墨青,經墨色的層層渲染,顯得質感雄厚,筆墨蒼秀。

王蒙自小得到外公趙孟頫的教誨,博學廣取,深悟宋人繪畫之精髓,故其選用絹作畫本以加深筆墨的刻畫,也就順乎情理了。

中國現代山水畫十大名家

1、張大千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2、齊白石

齊白石是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3、黃賓虹

黃賓虹是近現代畫家、學者。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他的現代山水畫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幹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裡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4、範曾

範曾,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巨匠,散文家,藝術理論家,美學家,教育家,鑑賞家,雜學家,講演家,社會活動家,慈善家,詩人。

5、謝稚柳

謝稚柳見世有“北張南謝”之說。

畫作大千豪邁,稚柳溫婉,這樣一對異姓兄弟,平分了畫壇的天下。

他早年的畫作,始終散發著一種幽思的情味。

他的畫風一變再變,最終破繭而出,一飛沖天。

老作江南落墨人,步入晚境的謝先生,水墨越發波瀾盪漾,色彩越發繽紛濃麗,苦篁齋中清新明媚的小橋流水,變成了壯暮堂裡爽邁雄健的大江東去。

少耽格律波瀾細,老去粗豪是本師。

6、吳冠中

吳冠中是當代中國具有國際聲譽的傑出中國流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本書為他的散文隨筆集作。吳冠中的畫綜合了西畫與中國畫之精髓,用筆簡練,後期作品常喜以點、線造形,創自己獨解,詮釋自然之美,人生喻其中,竟如他艱辛磨難的經歷,尋味良久……而其文章也育人,樸實無做作,可看,所得甚多。

7、傅抱石

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8、樂震文

樂震文的山水作品,從左向右,由山而始,又由山而終。致力於創作這些山的優美線條,有一氣呵成大氣磅礴之感,從遠而觀之,這些柔和線條猶如古之山水畫,山中水瀑流連其間,其將山水的自然與韻味無窮的結合在一起,形成水在山間流煙雲繞山走的完美畫面。

9、朱祖國

朱祖國他的創作的山水畫以心中的山水來描繪,以精到神韻創作並注重山水畫之氣勢,作品大氣磅礴、佈置壯觀!有時清麗瑩潔有時含蓄虛豁自然。朱祖國特別喜歡創作巨幅山水畫,其是中國畫壇山水畫巨幅繪畫大家,也是開創自成風格新派別的中國山水畫之大家。

10、韓美林

韓美林的“意象山水”沒有具體、實在和切確的形象,沒有傳統的勾皴點染,沒有古人也沒有當今任何已知的熟悉的面孔,然而卻感受到大山在陽光照耀下的炫目,背陰時的雄峻又冷峻、還有捉摸不定的煙雲,空曠無聲的溪谷,站在危崖上靜如處子的小樹、以及不知為什麼歡騰起來的群鳥!

然而這一切卻不是刻畫描述營造出來,闊筆揮灑出酣暢水墨,狀似隨意搓染的肌理,以及任由飽含水分的墨彩在宣紙上自由自在地千變萬化。

於是,他山水畫的種種靈動情境就這樣化生出來了。

齊白石是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其畫作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

15、他的畫風漸漸成為中國花鳥

師恩釗,1947年出生,山東濟南人。1984年就讀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山水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協培訓中心高研班授課導師、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特聘教授等。

師恩釗是中國新北派山水畫代表畫家,也是當代殿堂山水畫代表畫家。他的新北派山水氣勢雄渾、境界奇偉、筆墨精微、變化豐富,開拓了傳統北派山水的現代風格。

北方山水畫派代表人物荊浩、關仝、李成、范寬四大家。

北派畫作特徵為,寫雄偉壯美的全景式山水時,用硬性的“釘頭皴”、“雨點皴”、“條子皴”繪出雄偉峻厚、風骨峭拔的突兀巨壑和堅凝的山體。

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說:“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上一篇:相互寶和商業... 下一篇:關於薰衣草的...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