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朝最後的大決戰,皇太極差點急死,一人投降改變了歷史

首頁 > 歷史

明朝清朝最後的大決戰,皇太極差點急死,一人投降改變了歷史

來源:體育早八點 釋出時間:2022-05-26 14:30

  【導讀】明朝和滿清曾有過數次戰略決戰,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場戰役是兩個政權最後的一場戰略決戰——松錦戰役。松錦之戰是爆發於公元1640年的戰役,這一戰滿清一方投入了全部的八旗精銳,而明朝也投入了包括“九邊精銳”在內的全部國防精華。這場戰役可以說決定了兩個王朝的最終命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場戰役,以及戰役幕後的一些故事。

  1640年,皇太極為了掃清明朝在遼東錦州等地設立的軍事要塞,為以後入關清除障礙,因此發動八旗軍主力,圍困明朝軍事重鎮錦州。錦州守將祖大壽向當時的明朝在遼東地區的總督洪承疇求救,崇禎皇帝為了解錦州之圍,於是調集“九邊精銳”交付洪承疇,命他出山海關救援錦州。

  九邊,是明朝設定在北方的九個軍事區,囊括了當時明朝幾乎所有的精銳部隊。九邊精銳,可以說是當時明朝最後的軍事支柱。當時八旗軍圍困錦州日久,祖大壽眼看守不住。洪承疇率領十三萬精銳明軍出關救援,與八旗軍初一交戰,大獲全勝。但是,洪承疇擔心滿清騎兵機動力強,如果行動太過急躁會被皇太子鑽空子,因此他打算步步為營,從寧遠緩緩向錦州攻擊前進。

  但是,遠在北京的崇禎皇帝卻以軍需不足為由,命令洪承疇火速進軍。在皇帝、監軍和同僚的催促下,洪承疇無奈,只得率領明軍主力全力進攻。明軍激戰八旗軍,八旗軍幾乎崩潰。皇太極當時有病在身,他患有嚴重的鼻出血,但當他聽說松錦前線戰敗的訊息,立刻心急如焚,晝夜兼程500裡狂奔到前線。皇太極火速制定對策,他發現明軍傾巢出動,後方空虛,因此暗中派遣精銳騎兵抄襲了明軍囤積在塔山的糧草,導致明軍軍需匱乏,陷入被動。

  洪承疇此刻已經進退失據,無奈之下只得命令部隊突圍。夜色中,十幾萬明軍為了逃命亂作一團,混戰中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當時洪承疇手下有八名總兵官,除了吳三桂等人逃入杏山僥倖活命,其餘大多跟隨洪承疇被困,無路可逃,只得退入松山城。最後,在八旗軍的猛攻下,松山城內部明將投降,松山失守,洪承疇隨後不久也投降滿清。

  松錦戰役明軍被殺五萬多人,死屍連綿上百里,投海而死者不計其數,史書稱“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意思就是,明朝精銳國防軍一戰全滅,國家儲備多年的軍需也損失殆盡,明朝最後的元氣被耗幹了。松錦戰役後,明朝主力幾乎全滅,間接導致李自成在內地所向披靡,終於滅亡明朝。洪承疇投降滿清後,為滿清政權正規化立下大功,成為滿清建國初年的大功臣。而松錦戰役的倖存者吳三桂,最後成了滿清入關南下的急先鋒。

  松錦之戰是明清兩國交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戰役,雙方几乎傾盡所有,拿出了最大的籌碼,賭上了國運來求取勝利。明軍失敗後,在遼東除了吳三桂的三萬關寧鐵騎外 ,幾無可用之兵。九邊重鎮上也只剩下一些老幼殘弱,邊境防線形同虛設。明朝再也拿不出像樣的軍隊來剿滅李自成,反而使其越做越大,最終成了明王朝的掘墓人!

  延伸閱讀:松錦之戰後,明朝精銳覆滅,皇太極為何沒有趁機入主中原?

  1641年六月,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十三萬大軍馳援錦州,揭開了松錦大戰的序幕。經過數個月的激戰,到1642年四月,這場戰爭以明朝的慘敗而結束。經此一戰,明朝的國力嚴重受損,“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可是,清太宗皇太極卻沒有利用這個機會,率兵殺入關內,一舉奪取天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第一,松錦之戰,實力受損。這場松錦之戰是明朝、清朝之間規模最大的決戰,雙方都投入了十幾萬大軍。明朝的十三萬大軍是明朝最精銳的邊防部隊,所以清軍雖然最終取勝,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為了對付這支強大的明軍,皇太極不顧疾病,親臨前線指揮,與此同時還發布“總動員令”,投入了幾乎所有能動員的兵力。

  第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明朝雖然在松錦之戰中遭到慘敗,但畢竟地大物博,所以家底比較厚實。崇禎帝迅速抽調兵馬,在關內、關外設定了四個總督、六個巡撫、八個總兵,到1642年年底已經集結了三十九萬五千人。雖然這些軍隊都是臨時抽調的,戰鬥不強,但畢竟佔據著數量的優勢,清軍攻破山海關並非易事。

  第三,愛妃病死,重病纏身。松錦大戰期間,皇太極得到噩耗,他最喜歡的宸妃病重,他急忙返回瀋陽,但還是晚到了一步。皇太極非常悲痛,痛哭流涕,一度昏迷了過去。皇太極的身體本來就不好,鼻子經常流血不止,再加上宸妃之死,對他的打擊很大。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身體狀況會影響未來的事業,“山峻則崩,木高則折,年富則衰,此乃天特貽朕以憂也”。

  第四,聯合義軍,漁翁得利。1642年十月,皇太極派阿巴泰領兵十萬入關,此行的目的不是滅亡明朝,而是深入內地,劫掠人口、物資,來削弱明朝的國力,同時,皇太極也意識到了明朝國內的起義軍,他一再叮囑阿巴泰,如果遇到義軍一定要好言撫慰,與他們交好,來共同對付明朝。實際上,皇太極是想坐收漁翁之利。

  第五,滅明策略,如砍大樹。早在1629年,皇太極親率十餘萬大軍直抵北京城下,在永定門之戰中,一舉殲滅了四萬明軍。當時,諸將紛紛主動請戰,要攻打明朝的都城北京,可是皇太極卻拒絕了。因為在皇太極看來,明朝猶如參天大樹,想要速亡明朝並不現實。為此,皇太極提出了著名的“砍大樹”策略。“取燕京如伐大樹,須先從兩旁斫削,則大樹自撲”。此後,皇太極接二連三派軍隊入關劫掠,目的不是滅掉明朝,而是透過劫掠,來削弱明朝。比如說1636年。阿濟格領兵入關,“五十六戰皆捷,俘人畜十餘萬”; 1639年,多爾袞入關,俘獲人畜46萬、白銀97萬兩。1642年,阿巴泰入關,俘虜人畜36萬、白銀225萬兩。

上一篇:朱棣派鄭和下... 下一篇:一個原因,讓...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