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援藏主任劉揆亮:一次援藏行 一生援藏情

首頁 > 健康

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援藏主任劉揆亮:一次援藏行 一生援藏情

來源:娛樂大起底 釋出時間:2024-06-26 04:21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鮮敢

2023年8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揆亮作為第九批北京市“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成員踏上了前往拉薩的征程,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醫療援藏工作。

初到拉薩,劉揆亮還未完全適應高原的氣候,便接到了前往海拔五千多米的當雄縣納木湖鄉參加義診的任務。在義診的過程中,劉揆亮發現西藏地區基層醫療的條件有限,醫療裝置和藥品相對匱乏。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這裡的百姓往往面臨著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他們常常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到達最近的醫療機構。許多小病小痛往往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不斷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擔任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援藏主任後,劉揆亮瞭解到,近年來,在北京市“組團式”醫療援藏的大力援助下,拉薩市人民醫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消化內科從五年前尚未開展ERCP技術,到如今已經形成了成熟的ERCP團隊,兩名本地醫師能夠熟練完成各種難度的ERCP操作,三名年輕醫生也掌握了ERCP基礎操作。這樣的跨越式發展讓劉揆亮看到了上級領導的鼎力支援和援藏同事們付出的巨大努力。這些變化讓劉揆亮深感欣慰,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為這片土地貢獻力量的決心。

“作為一名援藏幹部,我們的使命不僅僅是帶來一些新技術和新專案,更重要的是為科室籌劃好學科和梯隊建設的制度和方向,保證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劉揆亮開始與科室主任反覆溝通,梳理科室各項技術的開展情況,對標西部省會三甲醫院的相關科室,經過深入的調研和思考,為科室定下了繼續鞏固膽胰內鏡及靜脈曲張內鏡診治特色、重點發展消化道早癌篩查和內鏡診治、積極開展內鏡超聲引導下靜脈曲張精準治療的發展方向。

圖為手術中的劉揆亮。

勇攀科研高峰

面對高原地區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較高,相關研究相對匱乏的困境,劉揆亮積極投身於科研工作中,努力推動科室樣本庫的建設,積極與團隊成員溝通協作,共同制定詳細的建庫計劃和操作規範。他們不僅收集了大量的臨床樣本,還建立了完善的樣本管理制度,確保樣本的質量和安全性。

在樣本庫建設的基礎上,劉揆亮開展了一系列高原地區高發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他帶領團隊深入臨床一線,收集病例資料,分析疾病特點,探索發病機制,制定治療方案。這些研究不僅有助於提升高原地區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水平,還為今後申報區內外高級別課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獲批了多項自治區級與院內課題,這些課題涵蓋了高原地區消化系統疾病的多個方面,為科室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劉揆亮還積極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指導本地醫師總結相關病例。他切身審閱病例報告,提出修改意見,確保病例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在他的指導下,有關膽道絛蟲病和肝包蟲病的病例分別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和《中國熱帶醫學雜誌》上,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的科研實力,也為國內外同行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劉揆亮的悉心指導下,一名本地醫師今年成功考取了華西醫院消化內科的博士研究生。這不僅是拉薩市人民醫院培養出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也是科室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位學員的成功不僅為醫院贏得了榮譽,也為科室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2024年5月25日,“拉薩市消化疾病中心”正式掛牌,這標誌著拉薩市在消化道疾病防治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劉揆亮表示,他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引進提高前輩技術和裝置,不斷提升科室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為更多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為降低西藏地區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貢獻自己的力量。

防大於治

西藏地區由於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這也導致了西藏居民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健康意識相對滯後,西藏居民對於胃鏡篩查的接受度普遍較低,這無疑加大了早期胃癌防治的難度。

劉揆亮深感責任重大。他一方面積極推動科室開展消化道早癌防治的宣教工作,透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當地民眾普及胃癌防治知識,提高他們對胃鏡篩查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他還開展了醫務人員及患者對於早期胃癌認知的調查,透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深入瞭解他們對早期胃癌的認知程度和篩查意願,以尋找提高早癌篩查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早期胃癌的診治需要內鏡醫師與病理醫師的密切合作,因此,劉揆亮積極推動了消化科醫師與病理科的緊密合作,不僅定期舉辦聯合討論會,共同研究早期胃癌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還申報了相關課題,以進一步深入研究早期胃癌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手段。這些舉措為更加精細化地完成早期胃癌的內鏡下診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劉揆亮為患者治療。

創新微創技術保障患者利益

西藏地區膽胰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急性膽囊炎、膽管炎、胰腺炎等急症多見。患者往往起病急,病情危重。劉揆亮嘗試開展了多項西藏自治區首創的膽胰內鏡相關微創治療的新技術,減輕患者痛苦。

2023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原本計劃擇期進行內鏡下取石的患者達桑,溘然病情惡化,急性膽囊炎發生發火,伴隨急性腹膜炎的症狀。他的臉色蒼白,痛苦悲傷難忍,額頭上佈滿了豆大的汗珠,身體也開始出現發熱症狀。如果不立即進行急診引流,達桑的生命將面臨極大的威脅。得知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劉揆亮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急匆匆地趕往病房。“每一刻的延誤都可能給患者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我判斷患者需要立即進行膽囊引流術。”

圖為患者為劉揆亮送來錦旗。

然而,手術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因為病情發展迅速,達桑的病灶區域有膿性液體分泌,原本熟悉內鏡下急診膽囊引流手術流程在此刻似乎變得棘手起來。採用膽道子鏡引導下的膽囊插管!劉揆亮當機立斷!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劉揆亮團隊從夜間11點多一直奮戰到第二天凌晨1點。經過近2個小時的手術,達桑的情況迅速好轉,他的腹痛完全緩解,體溫也逐漸恢復正常。看著他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劉揆亮心中充滿了欣慰和自豪。

多學科團隊協作演繹生命奇蹟

西藏一直以來都有吃生肉和風乾肉的習慣,肝包蟲病猶如一顆隱形的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西藏農牧民群眾的健康。

剛20出頭的多吉次仁不幸成為了肝包蟲病的受害者。2023年底,多吉次仁因病情惡化,被家人送進了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經過細緻診斷,主治醫生劉揆亮判斷,多吉次仁因肝包蟲病導致的包囊壓迫,使得肝門部出現了壅塞,合併了黃疸,更為嚴重的是,還併發了門脈高壓及消化道出血。生命岌岌可危!

劉揆亮當即組織院內的多學科團隊協作(MDT),並邀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外科團隊進行遠端會診。經過多次討論和交流,專家們一致認為,多吉次仁的病情極為複雜,治療難度極大。

面對如斯棘手的病情,劉揆亮醫生團隊同北京專家團隊反覆討論,深入剖析患者的病情,經過多次權衡利弊,他們最終決定為患者分次進行內鏡治療。

第一次內鏡治療,劉揆亮帶領團隊透過ERCP技術,巧妙地在患者的膽道內放置了塑膠支架。這一操作不僅解除了肝門部的壅塞,還使得黃疸症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隨著臉上的黃色逐漸消退,精神狀態也明顯好轉,劉揆亮醫生團隊又為多吉次仁進行了第二次內鏡治療。這次,他們採用了內鏡下套扎和組織膠注射的治療方法。透過精準的操作,成功地解決了消化道出血的問題。術後,多吉次仁的病情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生命體徵也逐漸穩定下來。

圖為劉揆亮(右)參加義診活動。

“作為一名醫生,要時刻關注患者的需求,用心、用情、用最小創傷的手段去治療每一位患者,保障患者的最大利益。”劉揆亮的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讚譽,獲得了“2023年度援藏先進個人”的榮譽。

一年的援藏工作即將結束,但劉揆亮對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民充滿了深深的眷戀和不捨。“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無論將來身在何處,我都會繼續關注和支援西藏地區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為這片美麗的土地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陳海兵)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鮮敢

2023年8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揆亮作為第九批北京市“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成員踏上了前往拉薩的征程,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醫療援藏工作。

初到拉薩,劉揆亮還未完全適應高原的氣候,便接到了前往海拔五千多米的當雄縣納木湖鄉參加義診的任務。在義診的過程中,劉揆亮發現西藏地區基層醫療的條件有限,醫療裝置和藥品相對匱乏。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這裡的百姓往往面臨著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他們常常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到達最近的醫療機構。許多小病小痛往往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不斷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擔任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援藏主任後,劉揆亮瞭解到,近年來,在北京市“組團式”醫療援藏的大力援助下,拉薩市人民醫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消化內科從五年前尚未開展ERCP技術,到如今已經形成了成熟的ERCP團隊,兩名本地醫師能夠熟練完成各種難度的ERCP操作,三名年輕醫生也掌握了ERCP基礎操作。這樣的跨越式發展讓劉揆亮看到了上級領導的鼎力支援和援藏同事們付出的巨大努力。這些變化讓劉揆亮深感欣慰,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為這片土地貢獻力量的決心。

“作為一名援藏幹部,我們的使命不僅僅是帶來一些新技術和新專案,更重要的是為科室籌劃好學科和梯隊建設的制度和方向,保證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劉揆亮開始與科室主任反覆溝通,梳理科室各項技術的開展情況,對標西部省會三甲醫院的相關科室,經過深入的調研和思考,為科室定下了繼續鞏固膽胰內鏡及靜脈曲張內鏡診治特色、重點發展消化道早癌篩查和內鏡診治、積極開展內鏡超聲引導下靜脈曲張精準治療的發展方向。

圖為手術中的劉揆亮。

勇攀科研高峰

面對高原地區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較高,相關研究相對匱乏的困境,劉揆亮積極投身於科研工作中,努力推動科室樣本庫的建設,積極與團隊成員溝通協作,共同制定詳細的建庫計劃和操作規範。他們不僅收集了大量的臨床樣本,還建立了完善的樣本管理制度,確保樣本的質量和安全性。

在樣本庫建設的基礎上,劉揆亮開展了一系列高原地區高發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他帶領團隊深入臨床一線,收集病例資料,分析疾病特點,探索發病機制,制定治療方案。這些研究不僅有助於提升高原地區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水平,還為今後申報區內外高級別課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獲批了多項自治區級與院內課題,這些課題涵蓋了高原地區消化系統疾病的多個方面,為科室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劉揆亮還積極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指導本地醫師總結相關病例。他切身審閱病例報告,提出修改意見,確保病例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在他的指導下,有關膽道絛蟲病和肝包蟲病的病例分別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和《中國熱帶醫學雜誌》上,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的科研實力,也為國內外同行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劉揆亮的悉心指導下,一名本地醫師今年成功考取了華西醫院消化內科的博士研究生。這不僅是拉薩市人民醫院培養出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也是科室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位學員的成功不僅為醫院贏得了榮譽,也為科室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2024年5月25日,“拉薩市消化疾病中心”正式掛牌,這標誌著拉薩市在消化道疾病防治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劉揆亮表示,他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引進提高前輩技術和裝置,不斷提升科室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為更多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為降低西藏地區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貢獻自己的力量。

防大於治

西藏地區由於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這也導致了西藏居民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健康意識相對滯後,西藏居民對於胃鏡篩查的接受度普遍較低,這無疑加大了早期胃癌防治的難度。

劉揆亮深感責任重大。他一方面積極推動科室開展消化道早癌防治的宣教工作,透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當地民眾普及胃癌防治知識,提高他們對胃鏡篩查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他還開展了醫務人員及患者對於早期胃癌認知的調查,透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深入瞭解他們對早期胃癌的認知程度和篩查意願,以尋找提高早癌篩查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早期胃癌的診治需要內鏡醫師與病理醫師的密切合作,因此,劉揆亮積極推動了消化科醫師與病理科的緊密合作,不僅定期舉辦聯合討論會,共同研究早期胃癌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還申報了相關課題,以進一步深入研究早期胃癌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手段。這些舉措為更加精細化地完成早期胃癌的內鏡下診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一篇:Falcon2,110... 下一篇:以IBM為例,...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