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人生(15):從“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到“15-45-90時間管理法”

首頁 > 科技

演算法人生(15):從“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到“15-45-90時間管理法”

來源:讀職場 釋出時間:2024-05-07 07:15

時間管理或精力管理是當代人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人們在享受資訊分享的便利性的同時,精力也被各種“資訊”瓜分著,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不妨看看“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怎麼做的。

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是指在計算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根據任務的屬性(如優先順序、執行時間、資源需求等)以及系統狀態(如當前負載、資源可用性等)進行動態決議計劃,以最優的方式安排任務執行順序和分配計算資源,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延遲並確保任務完成的可靠性與公平性。在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中,有幾個很有具借鑑意義的思路:

1、任務收集與分析: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明確任務排程的具體需求和約束條件,這是構建有效排程策略的前提

包括:

2、資源狀態評估: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實時監控並準確評估所有資源的當前狀態,為任務分配提供依據

主要包括:

3、排程策略選擇:這是基於需求分析和資源狀態評估的結果,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排程演算法和策略,以實現預定的最佳化目標。

主要包括:

從以上3個維度,我們可以看出“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基於各個任務特性,評估所需的資源,根據目標來按需排程分配資源”,從而讓資源能被有效的利用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時間精力的分配,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思路,將自己短期內所要做的任務收集歸納後,評估每項任務的重要性,做每項任務所需的人力/物力資源,耗時等,根據目標制定優先順序後,按需分配自己的時間來處理不同型別的任務。採用這種思路的還有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叫“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的基本概念是將工作或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注意力集中區間:15分鐘、45分鐘和90分鐘,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高度集中注意力處理適合這個時間段的任務。這一法則基於人類注意力集中週期的特點,幫助個體更好地組織和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出質量。15-45-90時間管理法,主要是利用了兩個心理學的理論:

具體來說15-45-90時間管理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階段:

1)計劃階段:根據任務的性質和緊迫程度,將工作劃分為15分鐘、45分鐘或90分鐘的任務塊,任務塊的劃分標準如下:

2)執行階段:在每個時間段內全力專注於當前任務,儘量減少外部干擾。

3)休息階段:每個時間段結束後,安排短暫的休息,如5-15分鐘,進行身心放鬆,如散步、喝水、做眼保健操等,恢復精力。

4)迴圈執行:根據任務的總量和自身狀態,迴圈執行上述工作-休息模式,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時,確保有足夠的精力恢復。

讓我們結合程式設計師的生活來舉個例子,如何應用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利用了人本身的規律,順著自然規律來制定相應的時間管理策略,這樣可以抵消“注意力過長會帶來本能的抵抗情緒”,從而讓人能在某個時間區間內,更好有效率地完成不同型別的任務。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多去發現,總結些規律,不管是來已有的研究,仍是來自生活的自我總結。

如果發現某些規律或策略可以嘗試,那就可以根據規律來制定適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節奏的計劃,這樣可以在每個時間段內都保證高質量的輸出,避免某個時間區間裡出現潛意識的抵抗情緒,勞逸結合反而更能提高產出。

當然即便是規律,也會隨著時間產生免疫或者是出現了新的刺激物而降低自己的效率,這時要保持警覺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就像人們常說的,這世間唯一保持不變的是“變化”,擁抱變化,隨機應變能讓人更順應“規律”的衍變,更有助於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

本文由 @養心進行時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時間管理或精力管理是當代人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人們在享受資訊分享的便利性的同時,精力也被各種“資訊”瓜分著,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不妨看看“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怎麼做的。

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是指在計算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根據任務的屬性(如優先順序、執行時間、資源需求等)以及系統狀態(如當前負載、資源可用性等)進行動態決議計劃,以最優的方式安排任務執行順序和分配計算資源,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延遲並確保任務完成的可靠性與公平性。在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中,有幾個很有具借鑑意義的思路:

1、任務收集與分析: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明確任務排程的具體需求和約束條件,這是構建有效排程策略的前提

包括:

2、資源狀態評估: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實時監控並準確評估所有資源的當前狀態,為任務分配提供依據

主要包括:

3、排程策略選擇:這是基於需求分析和資源狀態評估的結果,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排程演算法和策略,以實現預定的最佳化目標。

主要包括:

從以上3個維度,我們可以看出“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基於各個任務特性,評估所需的資源,根據目標來按需排程分配資源”,從而讓資源能被有效的利用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時間精力的分配,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思路,將自己短期內所要做的任務收集歸納後,評估每項任務的重要性,做每項任務所需的人力/物力資源,耗時等,根據目標制定優先順序後,按需分配自己的時間來處理不同型別的任務。採用這種思路的還有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叫“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的基本概念是將工作或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注意力集中區間:15分鐘、45分鐘和90分鐘,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高度集中注意力處理適合這個時間段的任務。這一法則基於人類注意力集中週期的特點,幫助個體更好地組織和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出質量。15-45-90時間管理法,主要是利用了兩個心理學的理論:

具體來說15-45-90時間管理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階段:

1)計劃階段:根據任務的性質和緊迫程度,將工作劃分為15分鐘、45分鐘或90分鐘的任務塊,任務塊的劃分標準如下:

2)執行階段:在每個時間段內全力專注於當前任務,儘量減少外部干擾。

3)休息階段:每個時間段結束後,安排短暫的休息,如5-15分鐘,進行身心放鬆,如散步、喝水、做眼保健操等,恢復精力。

4)迴圈執行:根據任務的總量和自身狀態,迴圈執行上述工作-休息模式,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時,確保有足夠的精力恢復。

讓我們結合程式設計師的生活來舉個例子,如何應用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利用了人本身的規律,順著自然規律來制定相應的時間管理策略,這樣可以抵消“注意力過長會帶來本能的抵抗情緒”,從而讓人能在某個時間區間內,更好有效率地完成不同型別的任務。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多去發現,總結些規律,不管是來已有的研究,仍是來自生活的自我總結。

如果發現某些規律或策略可以嘗試,那就可以根據規律來制定適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節奏的計劃,這樣可以在每個時間段內都保證高質量的輸出,避免某個時間區間裡出現潛意識的抵抗情緒,勞逸結合反而更能提高產出。

當然即便是規律,也會隨著時間產生免疫或者是出現了新的刺激物而降低自己的效率,這時要保持警覺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就像人們常說的,這世間唯一保持不變的是“變化”,擁抱變化,隨機應變能讓人更順應“規律”的衍變,更有助於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

本文由 @養心進行時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時間管理或精力管理是當代人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人們在享受資訊分享的便利性的同時,精力也被各種“資訊”瓜分著,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不妨看看“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怎麼做的。

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是指在計算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根據任務的屬性(如優先順序、執行時間、資源需求等)以及系統狀態(如當前負載、資源可用性等)進行動態決議計劃,以最優的方式安排任務執行順序和分配計算資源,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延遲並確保任務完成的可靠性與公平性。在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中,有幾個很有具借鑑意義的思路:

1、任務收集與分析: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明確任務排程的具體需求和約束條件,這是構建有效排程策略的前提

包括:

2、資源狀態評估: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實時監控並準確評估所有資源的當前狀態,為任務分配提供依據

主要包括:

3、排程策略選擇:這是基於需求分析和資源狀態評估的結果,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排程演算法和策略,以實現預定的最佳化目標。

主要包括:

從以上3個維度,我們可以看出“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基於各個任務特性,評估所需的資源,根據目標來按需排程分配資源”,從而讓資源能被有效的利用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時間精力的分配,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思路,將自己短期內所要做的任務收集歸納後,評估每項任務的重要性,做每項任務所需的人力/物力資源,耗時等,根據目標制定優先順序後,按需分配自己的時間來處理不同型別的任務。採用這種思路的還有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叫“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的基本概念是將工作或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注意力集中區間:15分鐘、45分鐘和90分鐘,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高度集中注意力處理適合這個時間段的任務。這一法則基於人類注意力集中週期的特點,幫助個體更好地組織和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出質量。15-45-90時間管理法,主要是利用了兩個心理學的理論:

具體來說15-45-90時間管理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階段:

1)計劃階段:根據任務的性質和緊迫程度,將工作劃分為15分鐘、45分鐘或90分鐘的任務塊,任務塊的劃分標準如下:

2)執行階段:在每個時間段內全力專注於當前任務,儘量減少外部干擾。

3)休息階段:每個時間段結束後,安排短暫的休息,如5-15分鐘,進行身心放鬆,如散步、喝水、做眼保健操等,恢復精力。

4)迴圈執行:根據任務的總量和自身狀態,迴圈執行上述工作-休息模式,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時,確保有足夠的精力恢復。

讓我們結合程式設計師的生活來舉個例子,如何應用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利用了人本身的規律,順著自然規律來制定相應的時間管理策略,這樣可以抵消“注意力過長會帶來本能的抵抗情緒”,從而讓人能在某個時間區間內,更好有效率地完成不同型別的任務。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多去發現,總結些規律,不管是來已有的研究,仍是來自生活的自我總結。

如果發現某些規律或策略可以嘗試,那就可以根據規律來制定適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節奏的計劃,這樣可以在每個時間段內都保證高質量的輸出,避免某個時間區間裡出現潛意識的抵抗情緒,勞逸結合反而更能提高產出。

當然即便是規律,也會隨著時間產生免疫或者是出現了新的刺激物而降低自己的效率,這時要保持警覺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就像人們常說的,這世間唯一保持不變的是“變化”,擁抱變化,隨機應變能讓人更順應“規律”的衍變,更有助於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

本文由 @養心進行時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時間管理或精力管理是當代人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人們在享受資訊分享的便利性的同時,精力也被各種“資訊”瓜分著,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不妨看看“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怎麼做的。

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是指在計算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根據任務的屬性(如優先順序、執行時間、資源需求等)以及系統狀態(如當前負載、資源可用性等)進行動態決議計劃,以最優的方式安排任務執行順序和分配計算資源,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延遲並確保任務完成的可靠性與公平性。在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中,有幾個很有具借鑑意義的思路:

1、任務收集與分析: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明確任務排程的具體需求和約束條件,這是構建有效排程策略的前提

包括:

2、資源狀態評估: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實時監控並準確評估所有資源的當前狀態,為任務分配提供依據

主要包括:

3、排程策略選擇:這是基於需求分析和資源狀態評估的結果,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排程演算法和策略,以實現預定的最佳化目標。

主要包括:

從以上3個維度,我們可以看出“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基於各個任務特性,評估所需的資源,根據目標來按需排程分配資源”,從而讓資源能被有效的利用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時間精力的分配,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思路,將自己短期內所要做的任務收集歸納後,評估每項任務的重要性,做每項任務所需的人力/物力資源,耗時等,根據目標制定優先順序後,按需分配自己的時間來處理不同型別的任務。採用這種思路的還有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叫“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的基本概念是將工作或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注意力集中區間:15分鐘、45分鐘和90分鐘,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高度集中注意力處理適合這個時間段的任務。這一法則基於人類注意力集中週期的特點,幫助個體更好地組織和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出質量。15-45-90時間管理法,主要是利用了兩個心理學的理論:

具體來說15-45-90時間管理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階段:

1)計劃階段:根據任務的性質和緊迫程度,將工作劃分為15分鐘、45分鐘或90分鐘的任務塊,任務塊的劃分標準如下:

2)執行階段:在每個時間段內全力專注於當前任務,儘量減少外部干擾。

3)休息階段:每個時間段結束後,安排短暫的休息,如5-15分鐘,進行身心放鬆,如散步、喝水、做眼保健操等,恢復精力。

4)迴圈執行:根據任務的總量和自身狀態,迴圈執行上述工作-休息模式,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時,確保有足夠的精力恢復。

讓我們結合程式設計師的生活來舉個例子,如何應用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利用了人本身的規律,順著自然規律來制定相應的時間管理策略,這樣可以抵消“注意力過長會帶來本能的抵抗情緒”,從而讓人能在某個時間區間內,更好有效率地完成不同型別的任務。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多去發現,總結些規律,不管是來已有的研究,仍是來自生活的自我總結。

如果發現某些規律或策略可以嘗試,那就可以根據規律來制定適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節奏的計劃,這樣可以在每個時間段內都保證高質量的輸出,避免某個時間區間裡出現潛意識的抵抗情緒,勞逸結合反而更能提高產出。

當然即便是規律,也會隨著時間產生免疫或者是出現了新的刺激物而降低自己的效率,這時要保持警覺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就像人們常說的,這世間唯一保持不變的是“變化”,擁抱變化,隨機應變能讓人更順應“規律”的衍變,更有助於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

本文由 @養心進行時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時間管理或精力管理是當代人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人們在享受資訊分享的便利性的同時,精力也被各種“資訊”瓜分著,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不妨看看“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怎麼做的。

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是指在計算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根據任務的屬性(如優先順序、執行時間、資源需求等)以及系統狀態(如當前負載、資源可用性等)進行動態決議計劃,以最優的方式安排任務執行順序和分配計算資源,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延遲並確保任務完成的可靠性與公平性。在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中,有幾個很有具借鑑意義的思路:

1、任務收集與分析: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明確任務排程的具體需求和約束條件,這是構建有效排程策略的前提

包括:

2、資源狀態評估: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實時監控並準確評估所有資源的當前狀態,為任務分配提供依據

主要包括:

3、排程策略選擇:這是基於需求分析和資源狀態評估的結果,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排程演算法和策略,以實現預定的最佳化目標。

主要包括:

從以上3個維度,我們可以看出“智慧任務排程演算法”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基於各個任務特性,評估所需的資源,根據目標來按需排程分配資源”,從而讓資源能被有效的利用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時間精力的分配,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思路,將自己短期內所要做的任務收集歸納後,評估每項任務的重要性,做每項任務所需的人力/物力資源,耗時等,根據目標制定優先順序後,按需分配自己的時間來處理不同型別的任務。採用這種思路的還有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叫“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的基本概念是將工作或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注意力集中區間:15分鐘、45分鐘和90分鐘,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高度集中注意力處理適合這個時間段的任務。這一法則基於人類注意力集中週期的特點,幫助個體更好地組織和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出質量。15-45-90時間管理法,主要是利用了兩個心理學的理論:

具體來說15-45-90時間管理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階段:

1)計劃階段:根據任務的性質和緊迫程度,將工作劃分為15分鐘、45分鐘或90分鐘的任務塊,任務塊的劃分標準如下:

2)執行階段:在每個時間段內全力專注於當前任務,儘量減少外部干擾。

3)休息階段:每個時間段結束後,安排短暫的休息,如5-15分鐘,進行身心放鬆,如散步、喝水、做眼保健操等,恢復精力。

4)迴圈執行:根據任務的總量和自身狀態,迴圈執行上述工作-休息模式,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時,確保有足夠的精力恢復。

讓我們結合程式設計師的生活來舉個例子,如何應用15-45-90時間管理法:

15-45-90時間管理法利用了人本身的規律,順著自然規律來制定相應的時間管理策略,這樣可以抵消“注意力過長會帶來本能的抵抗情緒”,從而讓人能在某個時間區間內,更好有效率地完成不同型別的任務。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多去發現,總結些規律,不管是來已有的研究,仍是來自生活的自我總結。

如果發現某些規律或策略可以嘗試,那就可以根據規律來制定適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節奏的計劃,這樣可以在每個時間段內都保證高質量的輸出,避免某個時間區間裡出現潛意識的抵抗情緒,勞逸結合反而更能提高產出。

當然即便是規律,也會隨著時間產生免疫或者是出現了新的刺激物而降低自己的效率,這時要保持警覺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就像人們常說的,這世間唯一保持不變的是“變化”,擁抱變化,隨機應變能讓人更順應“規律”的衍變,更有助於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

本文由 @養心進行時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上一篇:永久禁用! 美... 下一篇:2023年Q4全球...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