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40歲以上人群應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首頁 > 健康

專家建議:40歲以上人群應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來源:野史來探究 釋出時間:2024-04-22 03:41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宇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記者4月17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民航院區腫瘤微創治療中心獲悉,該中心日前接診了一位49歲胃體神經鞘瘤患者江女士(化名),腫瘤最大徑達13釐米,患者經手術治療後身體逐漸康復,於當日前來複診。該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負責人、主任醫師賀軻提醒,40歲以上人群建議做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

賀軻為江女士複診。陳宇龍/攝

賀軻介紹,胃神經鞘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胃部腫瘤,屬於神經源性腫瘤的一種,一般位置深、生長慢、病程長。神經鞘瘤多為良性,預後好,大於10釐米要考慮惡性病變,良惡性腫瘤均應行手術治療。賀軻強調,雖然胃腸道神經鞘瘤多為良性無症狀腫瘤,但術前影像學檢查缺乏特異性,診斷較為困難、確診率低,易與間質瘤混淆,仍需手術切除病理檢查確診。一旦確診應積極手術治療,術後緊密親密隨訪。

江女士在病發時頻繁腹脹,在進食後痛苦悲傷明顯,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一段時間後病情逐漸加重,就診後才得知胃內長出一個巨大腫物。術後,江女士身體逐漸康復,腹部不適的症狀逐漸減輕,食慾和精力也隨之恢復,出院後,賀軻安排定期複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就診時,江女士也曾疑惑:“我還這麼年輕,怎麼會得這個病?”對此,賀軻建議40歲以上人群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根據首次檢查的結果和個人症狀,再決定後續的複查頻率,如無病症可每2-3年做一次檢查。此外,預防胃癌還應做到調節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若出現便血、嘔吐、腹脹或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目前,胃癌的已知可能風險因素包括:年齡、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遺傳因素等。“最近我們發現一些年輕人得了惡性腫瘤。”賀軻說,他接觸到的最年輕的胃癌患者是一位僅16歲的高中生,患病與其“每日喝3杯奶茶”“不怎麼吃飯”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患者的姐姐也有相同習慣,在大一就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會增加。”賀軻呼籲將這類人群的常規體檢納入醫保,早診早治,以減輕對患者、家庭、社會的負擔。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宇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記者4月17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民航院區腫瘤微創治療中心獲悉,該中心日前接診了一位49歲胃體神經鞘瘤患者江女士(化名),腫瘤最大徑達13釐米,患者經手術治療後身體逐漸康復,於當日前來複診。該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負責人、主任醫師賀軻提醒,40歲以上人群建議做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

賀軻為江女士複診。陳宇龍/攝

賀軻介紹,胃神經鞘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胃部腫瘤,屬於神經源性腫瘤的一種,一般位置深、生長慢、病程長。神經鞘瘤多為良性,預後好,大於10釐米要考慮惡性病變,良惡性腫瘤均應行手術治療。賀軻強調,雖然胃腸道神經鞘瘤多為良性無症狀腫瘤,但術前影像學檢查缺乏特異性,診斷較為困難、確診率低,易與間質瘤混淆,仍需手術切除病理檢查確診。一旦確診應積極手術治療,術後緊密親密隨訪。

江女士在病發時頻繁腹脹,在進食後痛苦悲傷明顯,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一段時間後病情逐漸加重,就診後才得知胃內長出一個巨大腫物。術後,江女士身體逐漸康復,腹部不適的症狀逐漸減輕,食慾和精力也隨之恢復,出院後,賀軻安排定期複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就診時,江女士也曾疑惑:“我還這麼年輕,怎麼會得這個病?”對此,賀軻建議40歲以上人群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根據首次檢查的結果和個人症狀,再決定後續的複查頻率,如無病症可每2-3年做一次檢查。此外,預防胃癌還應做到調節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若出現便血、嘔吐、腹脹或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目前,胃癌的已知可能風險因素包括:年齡、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遺傳因素等。“最近我們發現一些年輕人得了惡性腫瘤。”賀軻說,他接觸到的最年輕的胃癌患者是一位僅16歲的高中生,患病與其“每日喝3杯奶茶”“不怎麼吃飯”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患者的姐姐也有相同習慣,在大一就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會增加。”賀軻呼籲將這類人群的常規體檢納入醫保,早診早治,以減輕對患者、家庭、社會的負擔。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宇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記者4月17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民航院區腫瘤微創治療中心獲悉,該中心日前接診了一位49歲胃體神經鞘瘤患者江女士(化名),腫瘤最大徑達13釐米,患者經手術治療後身體逐漸康復,於當日前來複診。該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負責人、主任醫師賀軻提醒,40歲以上人群建議做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

賀軻為江女士複診。陳宇龍/攝

賀軻介紹,胃神經鞘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胃部腫瘤,屬於神經源性腫瘤的一種,一般位置深、生長慢、病程長。神經鞘瘤多為良性,預後好,大於10釐米要考慮惡性病變,良惡性腫瘤均應行手術治療。賀軻強調,雖然胃腸道神經鞘瘤多為良性無症狀腫瘤,但術前影像學檢查缺乏特異性,診斷較為困難、確診率低,易與間質瘤混淆,仍需手術切除病理檢查確診。一旦確診應積極手術治療,術後緊密親密隨訪。

江女士在病發時頻繁腹脹,在進食後痛苦悲傷明顯,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一段時間後病情逐漸加重,就診後才得知胃內長出一個巨大腫物。術後,江女士身體逐漸康復,腹部不適的症狀逐漸減輕,食慾和精力也隨之恢復,出院後,賀軻安排定期複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就診時,江女士也曾疑惑:“我還這麼年輕,怎麼會得這個病?”對此,賀軻建議40歲以上人群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根據首次檢查的結果和個人症狀,再決定後續的複查頻率,如無病症可每2-3年做一次檢查。此外,預防胃癌還應做到調節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若出現便血、嘔吐、腹脹或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目前,胃癌的已知可能風險因素包括:年齡、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遺傳因素等。“最近我們發現一些年輕人得了惡性腫瘤。”賀軻說,他接觸到的最年輕的胃癌患者是一位僅16歲的高中生,患病與其“每日喝3杯奶茶”“不怎麼吃飯”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患者的姐姐也有相同習慣,在大一就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會增加。”賀軻呼籲將這類人群的常規體檢納入醫保,早診早治,以減輕對患者、家庭、社會的負擔。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宇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記者4月17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民航院區腫瘤微創治療中心獲悉,該中心日前接診了一位49歲胃體神經鞘瘤患者江女士(化名),腫瘤最大徑達13釐米,患者經手術治療後身體逐漸康復,於當日前來複診。該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負責人、主任醫師賀軻提醒,40歲以上人群建議做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

賀軻為江女士複診。陳宇龍/攝

賀軻介紹,胃神經鞘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胃部腫瘤,屬於神經源性腫瘤的一種,一般位置深、生長慢、病程長。神經鞘瘤多為良性,預後好,大於10釐米要考慮惡性病變,良惡性腫瘤均應行手術治療。賀軻強調,雖然胃腸道神經鞘瘤多為良性無症狀腫瘤,但術前影像學檢查缺乏特異性,診斷較為困難、確診率低,易與間質瘤混淆,仍需手術切除病理檢查確診。一旦確診應積極手術治療,術後緊密親密隨訪。

江女士在病發時頻繁腹脹,在進食後痛苦悲傷明顯,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一段時間後病情逐漸加重,就診後才得知胃內長出一個巨大腫物。術後,江女士身體逐漸康復,腹部不適的症狀逐漸減輕,食慾和精力也隨之恢復,出院後,賀軻安排定期複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就診時,江女士也曾疑惑:“我還這麼年輕,怎麼會得這個病?”對此,賀軻建議40歲以上人群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根據首次檢查的結果和個人症狀,再決定後續的複查頻率,如無病症可每2-3年做一次檢查。此外,預防胃癌還應做到調節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若出現便血、嘔吐、腹脹或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目前,胃癌的已知可能風險因素包括:年齡、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遺傳因素等。“最近我們發現一些年輕人得了惡性腫瘤。”賀軻說,他接觸到的最年輕的胃癌患者是一位僅16歲的高中生,患病與其“每日喝3杯奶茶”“不怎麼吃飯”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患者的姐姐也有相同習慣,在大一就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會增加。”賀軻呼籲將這類人群的常規體檢納入醫保,早診早治,以減輕對患者、家庭、社會的負擔。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宇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記者4月17日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民航院區腫瘤微創治療中心獲悉,該中心日前接診了一位49歲胃體神經鞘瘤患者江女士(化名),腫瘤最大徑達13釐米,患者經手術治療後身體逐漸康復,於當日前來複診。該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負責人、主任醫師賀軻提醒,40歲以上人群建議做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

賀軻為江女士複診。陳宇龍/攝

賀軻介紹,胃神經鞘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胃部腫瘤,屬於神經源性腫瘤的一種,一般位置深、生長慢、病程長。神經鞘瘤多為良性,預後好,大於10釐米要考慮惡性病變,良惡性腫瘤均應行手術治療。賀軻強調,雖然胃腸道神經鞘瘤多為良性無症狀腫瘤,但術前影像學檢查缺乏特異性,診斷較為困難、確診率低,易與間質瘤混淆,仍需手術切除病理檢查確診。一旦確診應積極手術治療,術後緊密親密隨訪。

江女士在病發時頻繁腹脹,在進食後痛苦悲傷明顯,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一段時間後病情逐漸加重,就診後才得知胃內長出一個巨大腫物。術後,江女士身體逐漸康復,腹部不適的症狀逐漸減輕,食慾和精力也隨之恢復,出院後,賀軻安排定期複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就診時,江女士也曾疑惑:“我還這麼年輕,怎麼會得這個病?”對此,賀軻建議40歲以上人群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胃癌前病變。根據首次檢查的結果和個人症狀,再決定後續的複查頻率,如無病症可每2-3年做一次檢查。此外,預防胃癌還應做到調節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若出現便血、嘔吐、腹脹或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目前,胃癌的已知可能風險因素包括:年齡、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遺傳因素等。“最近我們發現一些年輕人得了惡性腫瘤。”賀軻說,他接觸到的最年輕的胃癌患者是一位僅16歲的高中生,患病與其“每日喝3杯奶茶”“不怎麼吃飯”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患者的姐姐也有相同習慣,在大一就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會增加。”賀軻呼籲將這類人群的常規體檢納入醫保,早診早治,以減輕對患者、家庭、社會的負擔。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上一篇:史本康教授:... 下一篇:四川省腫瘤醫...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