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以嶺院士:中醫藥發展需要理論創新 絡病理論體系應用轉化成果豐碩

首頁 > 健康

吳以嶺院士:中醫藥發展需要理論創新 絡病理論體系應用轉化成果豐碩

來源:居委會大爺 釋出時間:2024-04-03 12:12

  “目前中醫藥發展的一個瓶頸就是理論創新缺乏,理論創新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內在動力。”3月27日,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抗衰老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成果釋出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作了題為《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絡病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所取得的系列成果。

  

  首次建立了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抗衰老研究 

  吳以嶺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其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40餘年不懈努力,在傳承古人絡病研究基礎上,首次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創立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並建立兩大學科分支——“脈絡學說”和“氣絡學說”。其中,首次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指導,在抗衰老理論、臨床、實驗、新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吳以嶺院士介紹,基於氣絡學說構建的精氣神理論,總結出“精是生命起源、氣是生命動力、神是生命體現”的生命整體觀,詮釋了生命形成、生命執行動力、臟腑功能、神識思維等關鍵科學問題,提出衰老發生的核心病機——腎精虛衰是衰老根本、元氣虧虛是衰老關鍵、形神耗損是衰老表現,強調生命的壽夭取決於精氣神的盛衰,精元虧虛累及五臟是腎精元氣虛衰導致系統衰老及相關疾病發生的共性病機,確立了補腎填精、溫扶元氣、充養形神的治法。 

  會上,吳以嶺院士介紹了由科技部公佈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中藥抗衰老評價技術與整合機制研究”。 

  該專案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構建多模態模型及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確定最佳干涉干與時空窗,揭示衰老核心病機生物學基礎;多系統、多組織、多器官探討補腎填精類方藥抗衰老生物學機制,明確藥效物質基礎與關鍵靶標;闡明衰老機制組織器官差異化特徵,與已知危險因素疊加互動致老年病機制,開闢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效新途徑。 

  吳以嶺院士帶領科研團隊在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下研製的八子補腎膠囊,汲取了歷代補腎藥物之精華,以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金櫻子、覆盆子、韭菜子、川楝子等8種種子藥滋填腎精,還汲取葉天士用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補腎填精的經驗,使補益腎精之效相得益彰,輔以生地黃滋腎陰,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溫扶腎陽,另配伍人參溫扶元氣。諸藥合用,藥專力宏,可補腎填精、燮理陰陽、溫扶元氣,增強人體精氣神,提升生命活力,延緩衰老,是補腎精、抗衰老的創新中藥。 

  吳以嶺院士指出,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相關研究證實,該藥可以透過“減少衰老細胞”“維持線粒體穩態”“調節表觀遺傳”“維持幹細胞活力”“改善細胞間通訊”“減輕端粒損耗”“抑制炎症反應”“改善腸道微生態”等生物學層面八大機制來延緩衰老並防治衰老相關疾病。 

  對這一系列抗衰老研究的豐碩成果,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的“氣絡學說指導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研究”專家論證認為,“這些研究將傳統中醫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在中醫藥抗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產生了重要的原創性成果,為未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創脈絡學說為微血管病變防治打通“脈絡” 

  脈絡學說理論是絡病學科的分支,主要用於指導微血管疾病的防治。微血管病變是全身系統性病變,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這些疾病臨床療效難以提高的關鍵因素。 

  吳以嶺院士指出,“脈”中醫叫血脈,是執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學上與西醫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脈絡就是血脈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迴圈。透過兩個973專案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指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管併發症防治,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血管病變的臨床辨證診斷標準,提出了調營衛氣血治療血管病變的用藥規律。在脈絡學說指導下研發了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的芪藶強心膠囊。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評價稱:“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 

  吳以嶺院士表示:“我們圍繞三個通絡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中成藥——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開展了大量循證研究。”結果顯示,在防治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解決了心血管領域急性心梗無再流、室早伴心功能不全、竇緩伴早搏、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國際醫學難題。 

  據瞭解,以吳以嶺院士為代表的團隊,依託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將絡病理論應用於心腦、呼吸、內分泌等疾病領域,已實現轉化創新中藥14個,其中10個列入國家醫保目錄,5個列入國家基藥目錄。開展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60多項,榮獲6項國家科技大獎,有力推動了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 

  “我們轉化應用不會停步,在絡病理論指導下,今年還會有多個新藥上報審批。絡病理論體系也將繼續創新和發展,為中醫藥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吳以嶺院士表示。

  “目前中醫藥發展的一個瓶頸就是理論創新缺乏,理論創新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內在動力。”3月27日,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抗衰老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成果釋出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作了題為《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絡病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所取得的系列成果。

  

  首次建立了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抗衰老研究 

  吳以嶺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其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40餘年不懈努力,在傳承古人絡病研究基礎上,首次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創立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並建立兩大學科分支——“脈絡學說”和“氣絡學說”。其中,首次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指導,在抗衰老理論、臨床、實驗、新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吳以嶺院士介紹,基於氣絡學說構建的精氣神理論,總結出“精是生命起源、氣是生命動力、神是生命體現”的生命整體觀,詮釋了生命形成、生命執行動力、臟腑功能、神識思維等關鍵科學問題,提出衰老發生的核心病機——腎精虛衰是衰老根本、元氣虧虛是衰老關鍵、形神耗損是衰老表現,強調生命的壽夭取決於精氣神的盛衰,精元虧虛累及五臟是腎精元氣虛衰導致系統衰老及相關疾病發生的共性病機,確立了補腎填精、溫扶元氣、充養形神的治法。 

  會上,吳以嶺院士介紹了由科技部公佈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中藥抗衰老評價技術與整合機制研究”。 

  該專案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構建多模態模型及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確定最佳干涉干與時空窗,揭示衰老核心病機生物學基礎;多系統、多組織、多器官探討補腎填精類方藥抗衰老生物學機制,明確藥效物質基礎與關鍵靶標;闡明衰老機制組織器官差異化特徵,與已知危險因素疊加互動致老年病機制,開闢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效新途徑。 

  吳以嶺院士帶領科研團隊在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下研製的八子補腎膠囊,汲取了歷代補腎藥物之精華,以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金櫻子、覆盆子、韭菜子、川楝子等8種種子藥滋填腎精,還汲取葉天士用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補腎填精的經驗,使補益腎精之效相得益彰,輔以生地黃滋腎陰,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溫扶腎陽,另配伍人參溫扶元氣。諸藥合用,藥專力宏,可補腎填精、燮理陰陽、溫扶元氣,增強人體精氣神,提升生命活力,延緩衰老,是補腎精、抗衰老的創新中藥。 

  吳以嶺院士指出,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相關研究證實,該藥可以透過“減少衰老細胞”“維持線粒體穩態”“調節表觀遺傳”“維持幹細胞活力”“改善細胞間通訊”“減輕端粒損耗”“抑制炎症反應”“改善腸道微生態”等生物學層面八大機制來延緩衰老並防治衰老相關疾病。 

  對這一系列抗衰老研究的豐碩成果,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的“氣絡學說指導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研究”專家論證認為,“這些研究將傳統中醫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在中醫藥抗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產生了重要的原創性成果,為未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創脈絡學說為微血管病變防治打通“脈絡” 

  脈絡學說理論是絡病學科的分支,主要用於指導微血管疾病的防治。微血管病變是全身系統性病變,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這些疾病臨床療效難以提高的關鍵因素。 

  吳以嶺院士指出,“脈”中醫叫血脈,是執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學上與西醫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脈絡就是血脈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迴圈。透過兩個973專案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指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管併發症防治,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血管病變的臨床辨證診斷標準,提出了調營衛氣血治療血管病變的用藥規律。在脈絡學說指導下研發了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的芪藶強心膠囊。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評價稱:“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 

  吳以嶺院士表示:“我們圍繞三個通絡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中成藥——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開展了大量循證研究。”結果顯示,在防治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解決了心血管領域急性心梗無再流、室早伴心功能不全、竇緩伴早搏、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國際醫學難題。 

  據瞭解,以吳以嶺院士為代表的團隊,依託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將絡病理論應用於心腦、呼吸、內分泌等疾病領域,已實現轉化創新中藥14個,其中10個列入國家醫保目錄,5個列入國家基藥目錄。開展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60多項,榮獲6項國家科技大獎,有力推動了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 

  “我們轉化應用不會停步,在絡病理論指導下,今年還會有多個新藥上報審批。絡病理論體系也將繼續創新和發展,為中醫藥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吳以嶺院士表示。

  “目前中醫藥發展的一個瓶頸就是理論創新缺乏,理論創新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內在動力。”3月27日,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抗衰老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成果釋出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作了題為《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絡病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所取得的系列成果。

  

  首次建立了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抗衰老研究 

  吳以嶺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其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40餘年不懈努力,在傳承古人絡病研究基礎上,首次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創立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並建立兩大學科分支——“脈絡學說”和“氣絡學說”。其中,首次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指導,在抗衰老理論、臨床、實驗、新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吳以嶺院士介紹,基於氣絡學說構建的精氣神理論,總結出“精是生命起源、氣是生命動力、神是生命體現”的生命整體觀,詮釋了生命形成、生命執行動力、臟腑功能、神識思維等關鍵科學問題,提出衰老發生的核心病機——腎精虛衰是衰老根本、元氣虧虛是衰老關鍵、形神耗損是衰老表現,強調生命的壽夭取決於精氣神的盛衰,精元虧虛累及五臟是腎精元氣虛衰導致系統衰老及相關疾病發生的共性病機,確立了補腎填精、溫扶元氣、充養形神的治法。 

  會上,吳以嶺院士介紹了由科技部公佈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中藥抗衰老評價技術與整合機制研究”。 

  該專案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構建多模態模型及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確定最佳干涉干與時空窗,揭示衰老核心病機生物學基礎;多系統、多組織、多器官探討補腎填精類方藥抗衰老生物學機制,明確藥效物質基礎與關鍵靶標;闡明衰老機制組織器官差異化特徵,與已知危險因素疊加互動致老年病機制,開闢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效新途徑。 

  吳以嶺院士帶領科研團隊在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下研製的八子補腎膠囊,汲取了歷代補腎藥物之精華,以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金櫻子、覆盆子、韭菜子、川楝子等8種種子藥滋填腎精,還汲取葉天士用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補腎填精的經驗,使補益腎精之效相得益彰,輔以生地黃滋腎陰,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溫扶腎陽,另配伍人參溫扶元氣。諸藥合用,藥專力宏,可補腎填精、燮理陰陽、溫扶元氣,增強人體精氣神,提升生命活力,延緩衰老,是補腎精、抗衰老的創新中藥。 

  吳以嶺院士指出,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相關研究證實,該藥可以透過“減少衰老細胞”“維持線粒體穩態”“調節表觀遺傳”“維持幹細胞活力”“改善細胞間通訊”“減輕端粒損耗”“抑制炎症反應”“改善腸道微生態”等生物學層面八大機制來延緩衰老並防治衰老相關疾病。 

  對這一系列抗衰老研究的豐碩成果,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的“氣絡學說指導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研究”專家論證認為,“這些研究將傳統中醫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在中醫藥抗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產生了重要的原創性成果,為未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創脈絡學說為微血管病變防治打通“脈絡” 

  脈絡學說理論是絡病學科的分支,主要用於指導微血管疾病的防治。微血管病變是全身系統性病變,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這些疾病臨床療效難以提高的關鍵因素。 

  吳以嶺院士指出,“脈”中醫叫血脈,是執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學上與西醫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脈絡就是血脈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迴圈。透過兩個973專案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指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管併發症防治,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血管病變的臨床辨證診斷標準,提出了調營衛氣血治療血管病變的用藥規律。在脈絡學說指導下研發了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的芪藶強心膠囊。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評價稱:“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 

  吳以嶺院士表示:“我們圍繞三個通絡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中成藥——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開展了大量循證研究。”結果顯示,在防治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解決了心血管領域急性心梗無再流、室早伴心功能不全、竇緩伴早搏、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國際醫學難題。 

  據瞭解,以吳以嶺院士為代表的團隊,依託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將絡病理論應用於心腦、呼吸、內分泌等疾病領域,已實現轉化創新中藥14個,其中10個列入國家醫保目錄,5個列入國家基藥目錄。開展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60多項,榮獲6項國家科技大獎,有力推動了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 

  “我們轉化應用不會停步,在絡病理論指導下,今年還會有多個新藥上報審批。絡病理論體系也將繼續創新和發展,為中醫藥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吳以嶺院士表示。

  “目前中醫藥發展的一個瓶頸就是理論創新缺乏,理論創新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內在動力。”3月27日,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抗衰老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成果釋出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作了題為《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絡病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所取得的系列成果。

  

  首次建立了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抗衰老研究 

  吳以嶺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其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40餘年不懈努力,在傳承古人絡病研究基礎上,首次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創立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並建立兩大學科分支——“脈絡學說”和“氣絡學說”。其中,首次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指導,在抗衰老理論、臨床、實驗、新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吳以嶺院士介紹,基於氣絡學說構建的精氣神理論,總結出“精是生命起源、氣是生命動力、神是生命體現”的生命整體觀,詮釋了生命形成、生命執行動力、臟腑功能、神識思維等關鍵科學問題,提出衰老發生的核心病機——腎精虛衰是衰老根本、元氣虧虛是衰老關鍵、形神耗損是衰老表現,強調生命的壽夭取決於精氣神的盛衰,精元虧虛累及五臟是腎精元氣虛衰導致系統衰老及相關疾病發生的共性病機,確立了補腎填精、溫扶元氣、充養形神的治法。 

  會上,吳以嶺院士介紹了由科技部公佈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中藥抗衰老評價技術與整合機制研究”。 

  該專案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構建多模態模型及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確定最佳干涉干與時空窗,揭示衰老核心病機生物學基礎;多系統、多組織、多器官探討補腎填精類方藥抗衰老生物學機制,明確藥效物質基礎與關鍵靶標;闡明衰老機制組織器官差異化特徵,與已知危險因素疊加互動致老年病機制,開闢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效新途徑。 

  吳以嶺院士帶領科研團隊在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下研製的八子補腎膠囊,汲取了歷代補腎藥物之精華,以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金櫻子、覆盆子、韭菜子、川楝子等8種種子藥滋填腎精,還汲取葉天士用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補腎填精的經驗,使補益腎精之效相得益彰,輔以生地黃滋腎陰,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溫扶腎陽,另配伍人參溫扶元氣。諸藥合用,藥專力宏,可補腎填精、燮理陰陽、溫扶元氣,增強人體精氣神,提升生命活力,延緩衰老,是補腎精、抗衰老的創新中藥。 

  吳以嶺院士指出,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相關研究證實,該藥可以透過“減少衰老細胞”“維持線粒體穩態”“調節表觀遺傳”“維持幹細胞活力”“改善細胞間通訊”“減輕端粒損耗”“抑制炎症反應”“改善腸道微生態”等生物學層面八大機制來延緩衰老並防治衰老相關疾病。 

  對這一系列抗衰老研究的豐碩成果,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的“氣絡學說指導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研究”專家論證認為,“這些研究將傳統中醫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在中醫藥抗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產生了重要的原創性成果,為未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創脈絡學說為微血管病變防治打通“脈絡” 

  脈絡學說理論是絡病學科的分支,主要用於指導微血管疾病的防治。微血管病變是全身系統性病變,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這些疾病臨床療效難以提高的關鍵因素。 

  吳以嶺院士指出,“脈”中醫叫血脈,是執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學上與西醫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脈絡就是血脈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迴圈。透過兩個973專案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指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管併發症防治,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血管病變的臨床辨證診斷標準,提出了調營衛氣血治療血管病變的用藥規律。在脈絡學說指導下研發了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的芪藶強心膠囊。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評價稱:“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 

  吳以嶺院士表示:“我們圍繞三個通絡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中成藥——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開展了大量循證研究。”結果顯示,在防治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解決了心血管領域急性心梗無再流、室早伴心功能不全、竇緩伴早搏、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國際醫學難題。 

  據瞭解,以吳以嶺院士為代表的團隊,依託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將絡病理論應用於心腦、呼吸、內分泌等疾病領域,已實現轉化創新中藥14個,其中10個列入國家醫保目錄,5個列入國家基藥目錄。開展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60多項,榮獲6項國家科技大獎,有力推動了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 

  “我們轉化應用不會停步,在絡病理論指導下,今年還會有多個新藥上報審批。絡病理論體系也將繼續創新和發展,為中醫藥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吳以嶺院士表示。

  “目前中醫藥發展的一個瓶頸就是理論創新缺乏,理論創新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內在動力。”3月27日,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抗衰老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成果釋出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作了題為《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轉化應用》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絡病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其轉化應用所取得的系列成果。

  

  首次建立了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抗衰老研究 

  吳以嶺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其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40餘年不懈努力,在傳承古人絡病研究基礎上,首次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創立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並建立兩大學科分支——“脈絡學說”和“氣絡學說”。其中,首次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指導,在抗衰老理論、臨床、實驗、新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吳以嶺院士介紹,基於氣絡學說構建的精氣神理論,總結出“精是生命起源、氣是生命動力、神是生命體現”的生命整體觀,詮釋了生命形成、生命執行動力、臟腑功能、神識思維等關鍵科學問題,提出衰老發生的核心病機——腎精虛衰是衰老根本、元氣虧虛是衰老關鍵、形神耗損是衰老表現,強調生命的壽夭取決於精氣神的盛衰,精元虧虛累及五臟是腎精元氣虛衰導致系統衰老及相關疾病發生的共性病機,確立了補腎填精、溫扶元氣、充養形神的治法。 

  會上,吳以嶺院士介紹了由科技部公佈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中藥抗衰老評價技術與整合機制研究”。 

  該專案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構建多模態模型及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確定最佳干涉干與時空窗,揭示衰老核心病機生物學基礎;多系統、多組織、多器官探討補腎填精類方藥抗衰老生物學機制,明確藥效物質基礎與關鍵靶標;闡明衰老機制組織器官差異化特徵,與已知危險因素疊加互動致老年病機制,開闢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效新途徑。 

  吳以嶺院士帶領科研團隊在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下研製的八子補腎膠囊,汲取了歷代補腎藥物之精華,以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金櫻子、覆盆子、韭菜子、川楝子等8種種子藥滋填腎精,還汲取葉天士用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補腎填精的經驗,使補益腎精之效相得益彰,輔以生地黃滋腎陰,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溫扶腎陽,另配伍人參溫扶元氣。諸藥合用,藥專力宏,可補腎填精、燮理陰陽、溫扶元氣,增強人體精氣神,提升生命活力,延緩衰老,是補腎精、抗衰老的創新中藥。 

  吳以嶺院士指出,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相關研究證實,該藥可以透過“減少衰老細胞”“維持線粒體穩態”“調節表觀遺傳”“維持幹細胞活力”“改善細胞間通訊”“減輕端粒損耗”“抑制炎症反應”“改善腸道微生態”等生物學層面八大機制來延緩衰老並防治衰老相關疾病。 

  對這一系列抗衰老研究的豐碩成果,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的“氣絡學說指導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研究”專家論證認為,“這些研究將傳統中醫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在中醫藥抗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產生了重要的原創性成果,為未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創脈絡學說為微血管病變防治打通“脈絡” 

  脈絡學說理論是絡病學科的分支,主要用於指導微血管疾病的防治。微血管病變是全身系統性病變,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這些疾病臨床療效難以提高的關鍵因素。 

  吳以嶺院士指出,“脈”中醫叫血脈,是執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學上與西醫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脈絡就是血脈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迴圈。透過兩個973專案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指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管併發症防治,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血管病變的臨床辨證診斷標準,提出了調營衛氣血治療血管病變的用藥規律。在脈絡學說指導下研發了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的芪藶強心膠囊。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評價稱:“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 

  吳以嶺院士表示:“我們圍繞三個通絡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中成藥——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開展了大量循證研究。”結果顯示,在防治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解決了心血管領域急性心梗無再流、室早伴心功能不全、竇緩伴早搏、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國際醫學難題。 

  據瞭解,以吳以嶺院士為代表的團隊,依託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將絡病理論應用於心腦、呼吸、內分泌等疾病領域,已實現轉化創新中藥14個,其中10個列入國家醫保目錄,5個列入國家基藥目錄。開展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60多項,榮獲6項國家科技大獎,有力推動了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 

  “我們轉化應用不會停步,在絡病理論指導下,今年還會有多個新藥上報審批。絡病理論體系也將繼續創新和發展,為中醫藥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吳以嶺院士表示。

上一篇:此女因長得太... 下一篇:存款到期後不...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