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深耕百姓身邊

首頁 > 健康

瞭望 | 深耕百姓身邊

來源:怎樣不禿頂 釋出時間:2024-03-29 08:31

  山東省威海市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的一大主陣地——界石鎮衛生院,正被“甜蜜的煩惱”包圍:“過去衛生院空間小,老百姓來了床位不夠;啟動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後,現在苦惱的是中醫醫生不夠用了。”

  四川在基層中醫藥人才的“流入”和“留住”上用心,力求“不但不讓中醫吃虧,而且在培養、留住中醫人才方面,既捨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訓,也願意花真金白銀把人才留下來”

  浙江以“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牽引帶動中醫藥數字化改革,推動基層中醫藥的智醫、智藥、智治,力求為基層百姓提供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李志浩 董小紅 黃筱

  2023年夏末,年輕人掀起去中藥房體驗酸梅湯的熱潮;入冬,“推拿科夜間門診擠滿年輕人”的話題衝上熱搜……青年人對中醫藥的“血脈覺醒”,是努力擁抱基層的中醫藥綻放青春活力的最佳註腳。

  擁抱基層,中醫藥不斷擴大基層陣地。截至2022年底,全國99.5%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99.4%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館基本實現全覆蓋。

  擁抱基層,中醫藥加力配備基層人員。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20.5萬人,約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助理)醫師數的19.65%,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不斷夯實。

  擁抱基層,中醫藥持續提升基層技術。經由中醫館骨幹人才培訓、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等專案,老百姓身邊的“名中醫”越來越多,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佔同類機構總數的比例分別達到85.87%、83.45%。

  中醫藥陣地、人員、技術等充實基層背後,是政策支援、資金投入等的強力保障。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2012年以來,中央轉移支付連續十餘年共投入70餘億元支援基層中醫館建設,同時透過《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等檔案規劃,持續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著力更好滿足群眾就近享有高質量中醫醫療服務需求。

  基層中醫藥的成長劇目剛剛啟幕,中醫藥深耕基層的畫卷還將繼續鋪展。

山東省棗莊市文化路小學學生在一家中藥店觀看中藥師抓中草藥的過程(2023年10月20日攝)    孫中喆攝/本刊

  絕活在身邊

  59歲的山東煙臺居民王曉雨曾是廣場上的“明星”舞者,幾年前脊柱老傷加重,她告別了廣場,連爬樓回家也成了難事。

  “任立傑醫生是我四處求醫的最後一根稻草。”跑遍山東省內各大病院的王曉雨說,確診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增生後,大病院的醫生無一例外建議她手術治療,也無一例外提示她手術風險,沒想到一位鄉鎮衛生院的中醫不開刀治好了她的病。

  2022年10月,王曉雨經人介紹來到威海市文登區界石鎮衛生院的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接受任立傑的中醫針灸治療。

  開始效果並不如意——連續治療了3個月,王曉雨的腰傷卻沒有明顯改善。

  “醫生說老傷難治,需要多些時間,我選擇相信他。”王曉雨說。

  治療持續到2023年3月時,王曉雨突覺腰傷減輕:“很神奇,但確實好轉了。”

  2023年底,告別腰傷多月的王曉雨重新活躍在廣場。她還做出一個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決定——到曬字中醫康復中心當保潔員。她的想法是:“這兒治好了我,我要做點事兒給醫院出份力。”

  拯救王曉雨老腰的任立傑,憑針灸、耳穴壓豆等技術,在當地頗有名氣。

  這位37歲的醫生,自稱接觸中醫不過6年。“我是學西醫的,一直在衛生院內科工作。特別感謝山東省近年開展的西醫學習中醫專項培訓,讓我有機會系統學習中醫理論知識。此後我又自費學習針灸、拔罐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到村裡巡診的效果也特別好,慢慢感覺自己敲開了傳統中醫藥瑰寶的大門。”任立傑說。

  找任立傑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他在衛生院領導的支援下,乾脆轉為專職中醫醫生。

  2022年,擁有50張床位的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成立,任立傑的中醫醫術獲得更大施展平臺。在他辦公室牆上,掛滿了本鎮及外地患者送來的錦旗。

  界石鎮衛生院院長張海賓介紹,根據山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及威海市“基層強中醫、中醫強基層”要求,2022年,當地政府投資800多萬元將閒置多年的一座老衛生院大樓重新裝修啟用,建成全省最大的鄉鎮級中醫康復中心,即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多、更好的中醫藥診療服務。”

  張海賓說,基層衛生院購買大型醫療器械能力有限,過去給群眾提供醫療服務主要靠藥品,但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高、慢性病患者多,長期接受藥物治療難免引發胃潰瘍、胃粘膜損傷等併發症。針灸、艾灸、中醫經穴按摩療法、中藥燻洗、中藥蠟療、穴位貼敷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有簡、便、廉、驗的優勢,特別適應基層群眾需求。“透過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病人花費少,潛在風險也小。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已成為本地推廣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大陣地。”

  好處不止於此。據瞭解,山東為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明確參保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住院使用中醫藥治療,合規醫療費用醫保報銷比例不低於85%。

  實實在在的治療效果、明明白白的政策利好,讓張海賓新添“甜蜜的煩惱”:“過去衛生院空間小,老百姓來了床位不夠;啟動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後,現在苦惱的是中醫醫生不夠用了。”

  張海賓說,界石鎮衛生院目前配有11名中醫醫生,其中多人透過“西學中”已能挑起大梁,但隨著中醫隊伍壯大,界石鎮衛生院中醫的治療範圍,也從腰腿痛、腦中風恢復等,逐步延展到失眠、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人手仍是相對不足。

  此外,中醫藥適宜技術能力增強,也讓遠離市區中心的界石鎮衛生院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張海賓表示,該院2023年中醫非藥物療法收入快速增長,佔全院總收入38%,有力改善了經營狀況。

  界石鎮衛生院是山東大力普及並規範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個縮影。2023年,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要求,組織專家遴選確定80項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並舉辦兩期山東省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班,邀請專家分別講授高氏一針療法、司天命運運限針法、項七針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累計培訓近5000人,有力促進中醫藥適宜技術等優質資源下沉基層。

  放眼全國,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透過開展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支援所有縣級中醫醫院建設2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同時加強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組織編制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推進中醫館、中醫閣分別規範開展6類10項以上、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看上好中醫

  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映入眼簾的是中醫藥文化展示區,一個個陳列櫃擺滿了各種中藥材標本、傳統中醫器具、中醫藥衍生產品等,稱得上琳琅滿目、藥香四溢。

  春節假期剛過,前來就診的患者又多了起來。2月20日一早,中醫科醫生田柳先已看診多時,望聞問切之餘,還要開方施針,但她忙而有序、胸有成竹:“過春節嘛,患者大多是久坐看電視、玩遊戲導致腰椎頸椎不適,或是大吃大喝引發腸胃不舒服,這幾天這些病人相較平時會多一些。”

  “怎麼樣,頸椎好點沒?”給一位患者針灸治療後,田柳先俯下身,仔細按摩患者頸椎,輕聲問道。

  “好多了,針灸完舒服多了。”患者鬆了一口氣,表情明顯放鬆。

  田柳先叮囑完一些注意事項,又走向另一張治療床。

  今年34歲的田柳先2015年畢業於西南醫科大學。畢業時正值雙流區大力招攬中醫人才,田柳先看到政策條件好,又有編制傾斜和待遇保障,遂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彼時的黃甲鎮衛生院。

  田柳先起初並不適應:“醫院離市區較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建築規模小,房屋也陳舊。工作環境較差不說,中醫科室的人員與裝置配置都顯不足,衛生院整體感覺像個療養院。”

  雖然暫時留了下來,但田柳先有自己的小心思:“反正醫院給予我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機會,我想等培訓完長了本事再決定去留。”

  3年未到,田柳先已經決意留下:“成都市和雙流區支援基層中醫人才培養和發展的政策頻出,衛生院先在2016年轉型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後在2017年啟動新中心建設,一系列利好組合拳讓我看到了希望。”

  真真切切的業務學習和成長,更是讓田柳先從未後悔當初選擇留下:“作為雙流區‘槐軒菁英之家’中青年骨幹人才交流培訓班學員,我每年都免費享有專題學術講座、學術沙龍、臨床案例分享、進修學習分享、新技術新專案分享、名家授課等。”

  交流學習之外,雙流區創新開展的省市區三級名中醫分梯隊師承帶教機制,也讓田柳先獲益許多。

  田柳先說,2018年起,在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協調安排下,她利用休息時間師承雙流區名中醫李錦學習,這段長達3年的跟師經歷,大幅提升了她的中醫診斷能力。“開方更加遊刃有餘,日均門診量達三四十位病人,患者粉絲和信任度持續增長。”

  這也讓田柳先感慨感染到在基層工作的幸福:“前不久,我看過的一位女患者懷孕,她和老公專門來診室向我道謝,我又感動又開心,職業榮譽感油然而生。”

  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彭蘇妍介紹,該中心近年大力開展中醫藥人才引育,並以專科醫聯體建設、“區管院用”“城鄉中醫藥一體化”建設為契機,不斷提升中醫藥人員專業技能,並在待遇保障、職稱晉升、醫院文化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我們不但不讓中醫吃虧,而且在培養、留住中醫人才方面,既捨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訓,也願意花真金白銀把人才留下來。”

  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是四川強化基層中醫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隅。以成都市雙流區為例,該區以高階領軍人才為導向,對名中醫、學科帶頭人等,按國家、省、市、區不同等級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0萬元、5萬元專項激勵;以基層適用人才為重點,對基層引進的中醫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等適用性人才,給予4萬~8萬元專項補貼,有力保障了中醫藥人才的“流入”與“留住”。目前,雙流區研究生以上學歷中醫藥人員已達150人,84名副高階職稱以上中醫藥人員紮根基層,全區中醫院中醫類人員佔比達62.33%。

  國家層面,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局會同相關部門,正著力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

  在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方面,根據需求合理確定本科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持續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為基層培養一批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開展基層西醫學習中醫人才培養和培訓,鼓勵西學中人員開展中醫藥服務,並對現有基層中醫藥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外出進修、跟師學習等,提高其崗位技能和服務能力。

  在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方面,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配置和崗位標準,最佳化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使用機制,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積極招收中醫醫師,吸引一批中醫藥人才服務基層。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流動途徑,推廣“縣管鄉用”“鄉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縣域內中醫藥人才流動機制。

  在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方面,在職稱晉升、薪酬待遇、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提升基層中醫藥崗位吸引力。建立有利於中醫藥服務供給提升的績效分配機制,激發中醫藥人員提供中醫藥服務動力。

成都市雙流區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醫生田柳先在給病人進行中醫治療(2024年2月20日攝)    董小紅攝/本刊

  科技新引擎

  搭乘“智慧快車”的浙江,以“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牽引帶動中醫藥數字化改革,推動基層中醫藥的智醫、智藥、智治,力求為基層百姓提供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在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橫路村村衛生室,全科醫生潘愫愫一邊為村民高水珍老人把脈問診,一邊在電腦上勾選相應症狀和治療方向。檢查結束,一張中藥處方自動生成。

  根據高水珍的個體情況,潘愫愫又對處方稍加修改,隨後傳送給安吉縣中醫醫院藥房,等待中藥師稽核。

  作為剛畢業的中醫師承學員,潘愫愫能迅速被基層老百姓認可的秘密武器,就是一個強大的開方系統——安吉中醫智慧雲平臺。

  這一包含中醫智慧雲系統、國醫名師智慧輔助診療系統等在內的智慧化應用,可在患者就診過程中,透過名中醫處方的大資料積累、AI運算等,幫助潘愫愫等基層中醫醫生一鍵推匯出建議中醫處方和中醫適宜技術治療方案,進而為患者開出高質量處方。

  “相當於一個知識庫,可以學習名中醫的開方,並查漏補缺完善我的開方。”潘愫愫說。

  同時,該平臺還收錄中醫古籍文獻、國醫大師、名老中醫經典醫案等資料,能夠以智慧化研學的新模式,幫助中醫基礎較為薄弱的基層醫生檢視、學習名醫大家們如何開方用藥,從而促進其快速成長。

  智醫之外,智藥也在積極賦能浙江基層。

  在嘉興市海鹽縣武原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旗艦中醫館,患者李壽林按照預約時間,提前五分鐘抵達診室外,整個候診就診過程不到半小時。

  “現在到社群中醫館看病很利便,時間又快服務也好,醫生開好的中藥還會煎好快遞配送到家。”李壽林說。

  不光是就診便利,海鹽還藉助“數智國醫”中醫藥診療服務平臺建設共享大藥房,實現全域中藥飲片快速週轉和均質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藥材實現“零庫存”,大大最佳化基層中藥服務。

  據瞭解,依託海鹽縣中醫院的“智慧共享大藥房”,該縣將分散的中藥飲片採購轉變為集中採購,並規範中藥飲片集中採購、使用、儲存,實現全域中藥飲片快速週轉,中藥材平均週轉率縮短至11天。

  同時,近600味中藥飲片可供全縣中醫師同步開方使用,遠超國家規定的300種,省市縣專家服務基層不再被飲片的品種、數量等束縛。基層患者中醫就醫成本下降,中藥飲片均貼費用由33.87元下降至26.54元,中醫藥服務群眾滿意度由78.7%提升至94%。

  智治也是浙江推進數字化與基層中醫藥深度融合的一大亮點。

  “超劑量:細辛5g”。

  近日,台州市仙居縣白塔中心衛生院醫生周旎為病人開具中藥處方時,前置審方系統彈出提示,對處方中的細辛劑量提出“異議”,處方被退回到醫生處。

  周旎趕緊把整張處方再仔細檢查一遍,填寫詳細原因後再次提交,申請平臺方執行透過。隨後,審方平臺將該處方流轉給牽頭醫院藥師——仙居縣中醫院中藥房主管中藥師吳林芝人工稽核,其把關通過後才生成處方並允許收費。

  “收費後處方會上傳到流轉平臺,由主管中藥師對處方煎煮方案、特煎方式等再次進行人工稽核。”周旎說,這樣一來她感覺更規範、更安心,尤其是對有些許本領恐慌的基層醫生,無異於時時處處都有了把關人。

  據瞭解,仙居縣創新建立雙重審方機制,透過“雲上中醫智治平臺”,所有“雲上中醫”處方先透過人工智慧系統進行一次機審,再由藥師人工二次稽核,有效杜絕大處方和不規範處方發生,為患者提供雙保險。據統計,仙居目前已實現24.2萬張處方全量稽核,稽核率100%。

  浙江基層中醫藥的數字化改革、數智化應用引起不少地方關注。以海鹽為例,目前全國已有200多個縣(市、區)參觀學習海鹽現代中醫藥健康服務,70多個縣(市、區)複製並落地“數智國醫”應用。

  可以期待,隨著更多基層插上“智慧”的翅膀,群眾“方便看中醫、看上好中醫、放心用中藥”的需求將得到更充分的滿足。

  山東省威海市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的一大主陣地——界石鎮衛生院,正被“甜蜜的煩惱”包圍:“過去衛生院空間小,老百姓來了床位不夠;啟動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後,現在苦惱的是中醫醫生不夠用了。”

  四川在基層中醫藥人才的“流入”和“留住”上用心,力求“不但不讓中醫吃虧,而且在培養、留住中醫人才方面,既捨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訓,也願意花真金白銀把人才留下來”

  浙江以“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牽引帶動中醫藥數字化改革,推動基層中醫藥的智醫、智藥、智治,力求為基層百姓提供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李志浩 董小紅 黃筱

  2023年夏末,年輕人掀起去中藥房體驗酸梅湯的熱潮;入冬,“推拿科夜間門診擠滿年輕人”的話題衝上熱搜……青年人對中醫藥的“血脈覺醒”,是努力擁抱基層的中醫藥綻放青春活力的最佳註腳。

  擁抱基層,中醫藥不斷擴大基層陣地。截至2022年底,全國99.5%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99.4%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館基本實現全覆蓋。

  擁抱基層,中醫藥加力配備基層人員。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20.5萬人,約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助理)醫師數的19.65%,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不斷夯實。

  擁抱基層,中醫藥持續提升基層技術。經由中醫館骨幹人才培訓、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等專案,老百姓身邊的“名中醫”越來越多,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佔同類機構總數的比例分別達到85.87%、83.45%。

  中醫藥陣地、人員、技術等充實基層背後,是政策支援、資金投入等的強力保障。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2012年以來,中央轉移支付連續十餘年共投入70餘億元支援基層中醫館建設,同時透過《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等檔案規劃,持續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著力更好滿足群眾就近享有高質量中醫醫療服務需求。

  基層中醫藥的成長劇目剛剛啟幕,中醫藥深耕基層的畫卷還將繼續鋪展。

山東省棗莊市文化路小學學生在一家中藥店觀看中藥師抓中草藥的過程(2023年10月20日攝)    孫中喆攝/本刊

  絕活在身邊

  59歲的山東煙臺居民王曉雨曾是廣場上的“明星”舞者,幾年前脊柱老傷加重,她告別了廣場,連爬樓回家也成了難事。

  “任立傑醫生是我四處求醫的最後一根稻草。”跑遍山東省內各大病院的王曉雨說,確診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增生後,大病院的醫生無一例外建議她手術治療,也無一例外提示她手術風險,沒想到一位鄉鎮衛生院的中醫不開刀治好了她的病。

  2022年10月,王曉雨經人介紹來到威海市文登區界石鎮衛生院的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接受任立傑的中醫針灸治療。

  開始效果並不如意——連續治療了3個月,王曉雨的腰傷卻沒有明顯改善。

  “醫生說老傷難治,需要多些時間,我選擇相信他。”王曉雨說。

  治療持續到2023年3月時,王曉雨突覺腰傷減輕:“很神奇,但確實好轉了。”

  2023年底,告別腰傷多月的王曉雨重新活躍在廣場。她還做出一個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決定——到曬字中醫康復中心當保潔員。她的想法是:“這兒治好了我,我要做點事兒給醫院出份力。”

  拯救王曉雨老腰的任立傑,憑針灸、耳穴壓豆等技術,在當地頗有名氣。

  這位37歲的醫生,自稱接觸中醫不過6年。“我是學西醫的,一直在衛生院內科工作。特別感謝山東省近年開展的西醫學習中醫專項培訓,讓我有機會系統學習中醫理論知識。此後我又自費學習針灸、拔罐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到村裡巡診的效果也特別好,慢慢感覺自己敲開了傳統中醫藥瑰寶的大門。”任立傑說。

  找任立傑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他在衛生院領導的支援下,乾脆轉為專職中醫醫生。

  2022年,擁有50張床位的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成立,任立傑的中醫醫術獲得更大施展平臺。在他辦公室牆上,掛滿了本鎮及外地患者送來的錦旗。

  界石鎮衛生院院長張海賓介紹,根據山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及威海市“基層強中醫、中醫強基層”要求,2022年,當地政府投資800多萬元將閒置多年的一座老衛生院大樓重新裝修啟用,建成全省最大的鄉鎮級中醫康復中心,即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多、更好的中醫藥診療服務。”

  張海賓說,基層衛生院購買大型醫療器械能力有限,過去給群眾提供醫療服務主要靠藥品,但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高、慢性病患者多,長期接受藥物治療難免引發胃潰瘍、胃粘膜損傷等併發症。針灸、艾灸、中醫經穴按摩療法、中藥燻洗、中藥蠟療、穴位貼敷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有簡、便、廉、驗的優勢,特別適應基層群眾需求。“透過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病人花費少,潛在風險也小。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已成為本地推廣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大陣地。”

  好處不止於此。據瞭解,山東為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明確參保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住院使用中醫藥治療,合規醫療費用醫保報銷比例不低於85%。

  實實在在的治療效果、明明白白的政策利好,讓張海賓新添“甜蜜的煩惱”:“過去衛生院空間小,老百姓來了床位不夠;啟動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後,現在苦惱的是中醫醫生不夠用了。”

  張海賓說,界石鎮衛生院目前配有11名中醫醫生,其中多人透過“西學中”已能挑起大梁,但隨著中醫隊伍壯大,界石鎮衛生院中醫的治療範圍,也從腰腿痛、腦中風恢復等,逐步延展到失眠、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人手仍是相對不足。

  此外,中醫藥適宜技術能力增強,也讓遠離市區中心的界石鎮衛生院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張海賓表示,該院2023年中醫非藥物療法收入快速增長,佔全院總收入38%,有力改善了經營狀況。

  界石鎮衛生院是山東大力普及並規範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個縮影。2023年,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要求,組織專家遴選確定80項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並舉辦兩期山東省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班,邀請專家分別講授高氏一針療法、司天命運運限針法、項七針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累計培訓近5000人,有力促進中醫藥適宜技術等優質資源下沉基層。

  放眼全國,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透過開展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支援所有縣級中醫醫院建設2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同時加強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組織編制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推進中醫館、中醫閣分別規範開展6類10項以上、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看上好中醫

  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映入眼簾的是中醫藥文化展示區,一個個陳列櫃擺滿了各種中藥材標本、傳統中醫器具、中醫藥衍生產品等,稱得上琳琅滿目、藥香四溢。

  春節假期剛過,前來就診的患者又多了起來。2月20日一早,中醫科醫生田柳先已看診多時,望聞問切之餘,還要開方施針,但她忙而有序、胸有成竹:“過春節嘛,患者大多是久坐看電視、玩遊戲導致腰椎頸椎不適,或是大吃大喝引發腸胃不舒服,這幾天這些病人相較平時會多一些。”

  “怎麼樣,頸椎好點沒?”給一位患者針灸治療後,田柳先俯下身,仔細按摩患者頸椎,輕聲問道。

  “好多了,針灸完舒服多了。”患者鬆了一口氣,表情明顯放鬆。

  田柳先叮囑完一些注意事項,又走向另一張治療床。

  今年34歲的田柳先2015年畢業於西南醫科大學。畢業時正值雙流區大力招攬中醫人才,田柳先看到政策條件好,又有編制傾斜和待遇保障,遂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彼時的黃甲鎮衛生院。

  田柳先起初並不適應:“醫院離市區較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建築規模小,房屋也陳舊。工作環境較差不說,中醫科室的人員與裝置配置都顯不足,衛生院整體感覺像個療養院。”

  雖然暫時留了下來,但田柳先有自己的小心思:“反正醫院給予我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機會,我想等培訓完長了本事再決定去留。”

  3年未到,田柳先已經決意留下:“成都市和雙流區支援基層中醫人才培養和發展的政策頻出,衛生院先在2016年轉型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後在2017年啟動新中心建設,一系列利好組合拳讓我看到了希望。”

  真真切切的業務學習和成長,更是讓田柳先從未後悔當初選擇留下:“作為雙流區‘槐軒菁英之家’中青年骨幹人才交流培訓班學員,我每年都免費享有專題學術講座、學術沙龍、臨床案例分享、進修學習分享、新技術新專案分享、名家授課等。”

  交流學習之外,雙流區創新開展的省市區三級名中醫分梯隊師承帶教機制,也讓田柳先獲益許多。

  田柳先說,2018年起,在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協調安排下,她利用休息時間師承雙流區名中醫李錦學習,這段長達3年的跟師經歷,大幅提升了她的中醫診斷能力。“開方更加遊刃有餘,日均門診量達三四十位病人,患者粉絲和信任度持續增長。”

  這也讓田柳先感慨感染到在基層工作的幸福:“前不久,我看過的一位女患者懷孕,她和老公專門來診室向我道謝,我又感動又開心,職業榮譽感油然而生。”

  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彭蘇妍介紹,該中心近年大力開展中醫藥人才引育,並以專科醫聯體建設、“區管院用”“城鄉中醫藥一體化”建設為契機,不斷提升中醫藥人員專業技能,並在待遇保障、職稱晉升、醫院文化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我們不但不讓中醫吃虧,而且在培養、留住中醫人才方面,既捨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訓,也願意花真金白銀把人才留下來。”

  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是四川強化基層中醫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隅。以成都市雙流區為例,該區以高階領軍人才為導向,對名中醫、學科帶頭人等,按國家、省、市、區不同等級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0萬元、5萬元專項激勵;以基層適用人才為重點,對基層引進的中醫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等適用性人才,給予4萬~8萬元專項補貼,有力保障了中醫藥人才的“流入”與“留住”。目前,雙流區研究生以上學歷中醫藥人員已達150人,84名副高階職稱以上中醫藥人員紮根基層,全區中醫院中醫類人員佔比達62.33%。

  國家層面,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局會同相關部門,正著力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

  在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方面,根據需求合理確定本科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持續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為基層培養一批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開展基層西醫學習中醫人才培養和培訓,鼓勵西學中人員開展中醫藥服務,並對現有基層中醫藥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外出進修、跟師學習等,提高其崗位技能和服務能力。

  在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方面,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配置和崗位標準,最佳化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使用機制,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積極招收中醫醫師,吸引一批中醫藥人才服務基層。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流動途徑,推廣“縣管鄉用”“鄉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縣域內中醫藥人才流動機制。

  在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方面,在職稱晉升、薪酬待遇、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提升基層中醫藥崗位吸引力。建立有利於中醫藥服務供給提升的績效分配機制,激發中醫藥人員提供中醫藥服務動力。

  山東省威海市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的一大主陣地——界石鎮衛生院,正被“甜蜜的煩惱”包圍:“過去衛生院空間小,老百姓來了床位不夠;啟動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後,現在苦惱的是中醫醫生不夠用了。”

  四川在基層中醫藥人才的“流入”和“留住”上用心,力求“不但不讓中醫吃虧,而且在培養、留住中醫人才方面,既捨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訓,也願意花真金白銀把人才留下來”

  浙江以“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牽引帶動中醫藥數字化改革,推動基層中醫藥的智醫、智藥、智治,力求為基層百姓提供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李志浩 董小紅 黃筱

  2023年夏末,年輕人掀起去中藥房體驗酸梅湯的熱潮;入冬,“推拿科夜間門診擠滿年輕人”的話題衝上熱搜……青年人對中醫藥的“血脈覺醒”,是努力擁抱基層的中醫藥綻放青春活力的最佳註腳。

  擁抱基層,中醫藥不斷擴大基層陣地。截至2022年底,全國99.5%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99.4%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館基本實現全覆蓋。

  擁抱基層,中醫藥加力配備基層人員。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20.5萬人,約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助理)醫師數的19.65%,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不斷夯實。

  擁抱基層,中醫藥持續提升基層技術。經由中醫館骨幹人才培訓、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等專案,老百姓身邊的“名中醫”越來越多,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佔同類機構總數的比例分別達到85.87%、83.45%。

  中醫藥陣地、人員、技術等充實基層背後,是政策支援、資金投入等的強力保障。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2012年以來,中央轉移支付連續十餘年共投入70餘億元支援基層中醫館建設,同時透過《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等檔案規劃,持續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著力更好滿足群眾就近享有高質量中醫醫療服務需求。

  基層中醫藥的成長劇目剛剛啟幕,中醫藥深耕基層的畫卷還將繼續鋪展。

山東省棗莊市文化路小學學生在一家中藥店觀看中藥師抓中草藥的過程(2023年10月20日攝)    孫中喆攝/本刊

  絕活在身邊

  59歲的山東煙臺居民王曉雨曾是廣場上的“明星”舞者,幾年前脊柱老傷加重,她告別了廣場,連爬樓回家也成了難事。

  “任立傑醫生是我四處求醫的最後一根稻草。”跑遍山東省內各大病院的王曉雨說,確診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增生後,大病院的醫生無一例外建議她手術治療,也無一例外提示她手術風險,沒想到一位鄉鎮衛生院的中醫不開刀治好了她的病。

  2022年10月,王曉雨經人介紹來到威海市文登區界石鎮衛生院的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接受任立傑的中醫針灸治療。

  開始效果並不如意——連續治療了3個月,王曉雨的腰傷卻沒有明顯改善。

  “醫生說老傷難治,需要多些時間,我選擇相信他。”王曉雨說。

  治療持續到2023年3月時,王曉雨突覺腰傷減輕:“很神奇,但確實好轉了。”

  2023年底,告別腰傷多月的王曉雨重新活躍在廣場。她還做出一個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決定——到曬字中醫康復中心當保潔員。她的想法是:“這兒治好了我,我要做點事兒給醫院出份力。”

  拯救王曉雨老腰的任立傑,憑針灸、耳穴壓豆等技術,在當地頗有名氣。

  這位37歲的醫生,自稱接觸中醫不過6年。“我是學西醫的,一直在衛生院內科工作。特別感謝山東省近年開展的西醫學習中醫專項培訓,讓我有機會系統學習中醫理論知識。此後我又自費學習針灸、拔罐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到村裡巡診的效果也特別好,慢慢感覺自己敲開了傳統中醫藥瑰寶的大門。”任立傑說。

  找任立傑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他在衛生院領導的支援下,乾脆轉為專職中醫醫生。

  2022年,擁有50張床位的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成立,任立傑的中醫醫術獲得更大施展平臺。在他辦公室牆上,掛滿了本鎮及外地患者送來的錦旗。

  界石鎮衛生院院長張海賓介紹,根據山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及威海市“基層強中醫、中醫強基層”要求,2022年,當地政府投資800多萬元將閒置多年的一座老衛生院大樓重新裝修啟用,建成全省最大的鄉鎮級中醫康復中心,即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多、更好的中醫藥診療服務。”

  張海賓說,基層衛生院購買大型醫療器械能力有限,過去給群眾提供醫療服務主要靠藥品,但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高、慢性病患者多,長期接受藥物治療難免引發胃潰瘍、胃粘膜損傷等併發症。針灸、艾灸、中醫經穴按摩療法、中藥燻洗、中藥蠟療、穴位貼敷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有簡、便、廉、驗的優勢,特別適應基層群眾需求。“透過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病人花費少,潛在風險也小。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已成為本地推廣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大陣地。”

  好處不止於此。據瞭解,山東為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明確參保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住院使用中醫藥治療,合規醫療費用醫保報銷比例不低於85%。

  實實在在的治療效果、明明白白的政策利好,讓張海賓新添“甜蜜的煩惱”:“過去衛生院空間小,老百姓來了床位不夠;啟動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後,現在苦惱的是中醫醫生不夠用了。”

  張海賓說,界石鎮衛生院目前配有11名中醫醫生,其中多人透過“西學中”已能挑起大梁,但隨著中醫隊伍壯大,界石鎮衛生院中醫的治療範圍,也從腰腿痛、腦中風恢復等,逐步延展到失眠、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人手仍是相對不足。

  此外,中醫藥適宜技術能力增強,也讓遠離市區中心的界石鎮衛生院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張海賓表示,該院2023年中醫非藥物療法收入快速增長,佔全院總收入38%,有力改善了經營狀況。

  界石鎮衛生院是山東大力普及並規範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個縮影。2023年,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要求,組織專家遴選確定80項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並舉辦兩期山東省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班,邀請專家分別講授高氏一針療法、司天命運運限針法、項七針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累計培訓近5000人,有力促進中醫藥適宜技術等優質資源下沉基層。

  放眼全國,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透過開展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支援所有縣級中醫醫院建設2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同時加強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組織編制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推進中醫館、中醫閣分別規範開展6類10項以上、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看上好中醫

  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映入眼簾的是中醫藥文化展示區,一個個陳列櫃擺滿了各種中藥材標本、傳統中醫器具、中醫藥衍生產品等,稱得上琳琅滿目、藥香四溢。

  春節假期剛過,前來就診的患者又多了起來。2月20日一早,中醫科醫生田柳先已看診多時,望聞問切之餘,還要開方施針,但她忙而有序、胸有成竹:“過春節嘛,患者大多是久坐看電視、玩遊戲導致腰椎頸椎不適,或是大吃大喝引發腸胃不舒服,這幾天這些病人相較平時會多一些。”

  “怎麼樣,頸椎好點沒?”給一位患者針灸治療後,田柳先俯下身,仔細按摩患者頸椎,輕聲問道。

  “好多了,針灸完舒服多了。”患者鬆了一口氣,表情明顯放鬆。

  田柳先叮囑完一些注意事項,又走向另一張治療床。

  今年34歲的田柳先2015年畢業於西南醫科大學。畢業時正值雙流區大力招攬中醫人才,田柳先看到政策條件好,又有編制傾斜和待遇保障,遂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彼時的黃甲鎮衛生院。

  田柳先起初並不適應:“醫院離市區較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建築規模小,房屋也陳舊。工作環境較差不說,中醫科室的人員與裝置配置都顯不足,衛生院整體感覺像個療養院。”

  雖然暫時留了下來,但田柳先有自己的小心思:“反正醫院給予我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機會,我想等培訓完長了本事再決定去留。”

  3年未到,田柳先已經決意留下:“成都市和雙流區支援基層中醫人才培養和發展的政策頻出,衛生院先在2016年轉型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後在2017年啟動新中心建設,一系列利好組合拳讓我看到了希望。”

  真真切切的業務學習和成長,更是讓田柳先從未後悔當初選擇留下:“作為雙流區‘槐軒菁英之家’中青年骨幹人才交流培訓班學員,我每年都免費享有專題學術講座、學術沙龍、臨床案例分享、進修學習分享、新技術新專案分享、名家授課等。”

  交流學習之外,雙流區創新開展的省市區三級名中醫分梯隊師承帶教機制,也讓田柳先獲益許多。

  田柳先說,2018年起,在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協調安排下,她利用休息時間師承雙流區名中醫李錦學習,這段長達3年的跟師經歷,大幅提升了她的中醫診斷能力。“開方更加遊刃有餘,日均門診量達三四十位病人,患者粉絲和信任度持續增長。”

  這也讓田柳先感慨感染到在基層工作的幸福:“前不久,我看過的一位女患者懷孕,她和老公專門來診室向我道謝,我又感動又開心,職業榮譽感油然而生。”

  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彭蘇妍介紹,該中心近年大力開展中醫藥人才引育,並以專科醫聯體建設、“區管院用”“城鄉中醫藥一體化”建設為契機,不斷提升中醫藥人員專業技能,並在待遇保障、職稱晉升、醫院文化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我們不但不讓中醫吃虧,而且在培養、留住中醫人才方面,既捨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訓,也願意花真金白銀把人才留下來。”

  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是四川強化基層中醫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隅。以成都市雙流區為例,該區以高階領軍人才為導向,對名中醫、學科帶頭人等,按國家、省、市、區不同等級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0萬元、5萬元專項激勵;以基層適用人才為重點,對基層引進的中醫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等適用性人才,給予4萬~8萬元專項補貼,有力保障了中醫藥人才的“流入”與“留住”。目前,雙流區研究生以上學歷中醫藥人員已達150人,84名副高階職稱以上中醫藥人員紮根基層,全區中醫院中醫類人員佔比達62.33%。

  國家層面,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局會同相關部門,正著力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

  在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方面,根據需求合理確定本科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持續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為基層培養一批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開展基層西醫學習中醫人才培養和培訓,鼓勵西學中人員開展中醫藥服務,並對現有基層中醫藥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外出進修、跟師學習等,提高其崗位技能和服務能力。

  在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方面,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配置和崗位標準,最佳化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使用機制,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積極招收中醫醫師,吸引一批中醫藥人才服務基層。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流動途徑,推廣“縣管鄉用”“鄉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縣域內中醫藥人才流動機制。

  在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方面,在職稱晉升、薪酬待遇、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提升基層中醫藥崗位吸引力。建立有利於中醫藥服務供給提升的績效分配機制,激發中醫藥人員提供中醫藥服務動力。

  山東省威海市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的一大主陣地——界石鎮衛生院,正被“甜蜜的煩惱”包圍:“過去衛生院空間小,老百姓來了床位不夠;啟動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後,現在苦惱的是中醫醫生不夠用了。”

  四川在基層中醫藥人才的“流入”和“留住”上用心,力求“不但不讓中醫吃虧,而且在培養、留住中醫人才方面,既捨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訓,也願意花真金白銀把人才留下來”

  浙江以“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牽引帶動中醫藥數字化改革,推動基層中醫藥的智醫、智藥、智治,力求為基層百姓提供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李志浩 董小紅 黃筱

  2023年夏末,年輕人掀起去中藥房體驗酸梅湯的熱潮;入冬,“推拿科夜間門診擠滿年輕人”的話題衝上熱搜……青年人對中醫藥的“血脈覺醒”,是努力擁抱基層的中醫藥綻放青春活力的最佳註腳。

  擁抱基層,中醫藥不斷擴大基層陣地。截至2022年底,全國99.5%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99.4%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館基本實現全覆蓋。

  擁抱基層,中醫藥加力配備基層人員。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20.5萬人,約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助理)醫師數的19.65%,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不斷夯實。

  擁抱基層,中醫藥持續提升基層技術。經由中醫館骨幹人才培訓、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等專案,老百姓身邊的“名中醫”越來越多,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佔同類機構總數的比例分別達到85.87%、83.45%。

  中醫藥陣地、人員、技術等充實基層背後,是政策支援、資金投入等的強力保障。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2012年以來,中央轉移支付連續十餘年共投入70餘億元支援基層中醫館建設,同時透過《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等檔案規劃,持續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著力更好滿足群眾就近享有高質量中醫醫療服務需求。

  基層中醫藥的成長劇目剛剛啟幕,中醫藥深耕基層的畫卷還將繼續鋪展。

山東省棗莊市文化路小學學生在一家中藥店觀看中藥師抓中草藥的過程(2023年10月20日攝)    孫中喆攝/本刊

  絕活在身邊

  59歲的山東煙臺居民王曉雨曾是廣場上的“明星”舞者,幾年前脊柱老傷加重,她告別了廣場,連爬樓回家也成了難事。

  “任立傑醫生是我四處求醫的最後一根稻草。”跑遍山東省內各大病院的王曉雨說,確診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增生後,大病院的醫生無一例外建議她手術治療,也無一例外提示她手術風險,沒想到一位鄉鎮衛生院的中醫不開刀治好了她的病。

  2022年10月,王曉雨經人介紹來到威海市文登區界石鎮衛生院的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接受任立傑的中醫針灸治療。

  開始效果並不如意——連續治療了3個月,王曉雨的腰傷卻沒有明顯改善。

  “醫生說老傷難治,需要多些時間,我選擇相信他。”王曉雨說。

  治療持續到2023年3月時,王曉雨突覺腰傷減輕:“很神奇,但確實好轉了。”

  2023年底,告別腰傷多月的王曉雨重新活躍在廣場。她還做出一個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決定——到曬字中醫康復中心當保潔員。她的想法是:“這兒治好了我,我要做點事兒給醫院出份力。”

  拯救王曉雨老腰的任立傑,憑針灸、耳穴壓豆等技術,在當地頗有名氣。

  這位37歲的醫生,自稱接觸中醫不過6年。“我是學西醫的,一直在衛生院內科工作。特別感謝山東省近年開展的西醫學習中醫專項培訓,讓我有機會系統學習中醫理論知識。此後我又自費學習針灸、拔罐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到村裡巡診的效果也特別好,慢慢感覺自己敲開了傳統中醫藥瑰寶的大門。”任立傑說。

  找任立傑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他在衛生院領導的支援下,乾脆轉為專職中醫醫生。

  2022年,擁有50張床位的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成立,任立傑的中醫醫術獲得更大施展平臺。在他辦公室牆上,掛滿了本鎮及外地患者送來的錦旗。

  界石鎮衛生院院長張海賓介紹,根據山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及威海市“基層強中醫、中醫強基層”要求,2022年,當地政府投資800多萬元將閒置多年的一座老衛生院大樓重新裝修啟用,建成全省最大的鄉鎮級中醫康復中心,即曬字中醫康復中心。“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多、更好的中醫藥診療服務。”

  張海賓說,基層衛生院購買大型醫療器械能力有限,過去給群眾提供醫療服務主要靠藥品,但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高、慢性病患者多,長期接受藥物治療難免引發胃潰瘍、胃粘膜損傷等併發症。針灸、艾灸、中醫經穴按摩療法、中藥燻洗、中藥蠟療、穴位貼敷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有簡、便、廉、驗的優勢,特別適應基層群眾需求。“透過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病人花費少,潛在風險也小。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已成為本地推廣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大陣地。”

  好處不止於此。據瞭解,山東為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明確參保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住院使用中醫藥治療,合規醫療費用醫保報銷比例不低於85%。

  實實在在的治療效果、明明白白的政策利好,讓張海賓新添“甜蜜的煩惱”:“過去衛生院空間小,老百姓來了床位不夠;啟動曬字中醫康復中心後,現在苦惱的是中醫醫生不夠用了。”

  張海賓說,界石鎮衛生院目前配有11名中醫醫生,其中多人透過“西學中”已能挑起大梁,但隨著中醫隊伍壯大,界石鎮衛生院中醫的治療範圍,也從腰腿痛、腦中風恢復等,逐步延展到失眠、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人手仍是相對不足。

  此外,中醫藥適宜技術能力增強,也讓遠離市區中心的界石鎮衛生院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張海賓表示,該院2023年中醫非藥物療法收入快速增長,佔全院總收入38%,有力改善了經營狀況。

  界石鎮衛生院是山東大力普及並規範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個縮影。2023年,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要求,組織專家遴選確定80項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並舉辦兩期山東省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班,邀請專家分別講授高氏一針療法、司天命運運限針法、項七針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累計培訓近5000人,有力促進中醫藥適宜技術等優質資源下沉基層。

  放眼全國,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透過開展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支援所有縣級中醫醫院建設2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同時加強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組織編制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推進中醫館、中醫閣分別規範開展6類10項以上、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看上好中醫

  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映入眼簾的是中醫藥文化展示區,一個個陳列櫃擺滿了各種中藥材標本、傳統中醫器具、中醫藥衍生產品等,稱得上琳琅滿目、藥香四溢。

  春節假期剛過,前來就診的患者又多了起來。2月20日一早,中醫科醫生田柳先已看診多時,望聞問切之餘,還要開方施針,但她忙而有序、胸有成竹:“過春節嘛,患者大多是久坐看電視、玩遊戲導致腰椎頸椎不適,或是大吃大喝引發腸胃不舒服,這幾天這些病人相較平時會多一些。”

  “怎麼樣,頸椎好點沒?”給一位患者針灸治療後,田柳先俯下身,仔細按摩患者頸椎,輕聲問道。

  “好多了,針灸完舒服多了。”患者鬆了一口氣,表情明顯放鬆。

  田柳先叮囑完一些注意事項,又走向另一張治療床。

  今年34歲的田柳先2015年畢業於西南醫科大學。畢業時正值雙流區大力招攬中醫人才,田柳先看到政策條件好,又有編制傾斜和待遇保障,遂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彼時的黃甲鎮衛生院。

  田柳先起初並不適應:“醫院離市區較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建築規模小,房屋也陳舊。工作環境較差不說,中醫科室的人員與裝置配置都顯不足,衛生院整體感覺像個療養院。”

  雖然暫時留了下來,但田柳先有自己的小心思:“反正醫院給予我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機會,我想等培訓完長了本事再決定去留。”

  3年未到,田柳先已經決意留下:“成都市和雙流區支援基層中醫人才培養和發展的政策頻出,衛生院先在2016年轉型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後在2017年啟動新中心建設,一系列利好組合拳讓我看到了希望。”

  真真切切的業務學習和成長,更是讓田柳先從未後悔當初選擇留下:“作為雙流區‘槐軒菁英之家’中青年骨幹人才交流培訓班學員,我每年都免費享有專題學術講座、學術沙龍、臨床案例分享、進修學習分享、新技術新專案分享、名家授課等。”

  交流學習之外,雙流區創新開展的省市區三級名中醫分梯隊師承帶教機制,也讓田柳先獲益許多。

  田柳先說,2018年起,在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協調安排下,她利用休息時間師承雙流區名中醫李錦學習,這段長達3年的跟師經歷,大幅提升了她的中醫診斷能力。“開方更加遊刃有餘,日均門診量達三四十位病人,患者粉絲和信任度持續增長。”

  這也讓田柳先感慨感染到在基層工作的幸福:“前不久,我看過的一位女患者懷孕,她和老公專門來診室向我道謝,我又感動又開心,職業榮譽感油然而生。”

  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彭蘇妍介紹,該中心近年大力開展中醫藥人才引育,並以專科醫聯體建設、“區管院用”“城鄉中醫藥一體化”建設為契機,不斷提升中醫藥人員專業技能,並在待遇保障、職稱晉升、醫院文化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我們不但不讓中醫吃虧,而且在培養、留住中醫人才方面,既捨得把人才送出去培訓,也願意花真金白銀把人才留下來。”

  黃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是四川強化基層中醫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隅。以成都市雙流區為例,該區以高階領軍人才為導向,對名中醫、學科帶頭人等,按國家、省、市、區不同等級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0萬元、5萬元專項激勵;以基層適用人才為重點,對基層引進的中醫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等適用性人才,給予4萬~8萬元專項補貼,有力保障了中醫藥人才的“流入”與“留住”。目前,雙流區研究生以上學歷中醫藥人員已達150人,84名副高階職稱以上中醫藥人員紮根基層,全區中醫院中醫類人員佔比達62.33%。

  國家層面,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局會同相關部門,正著力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

  在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方面,根據需求合理確定本科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持續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為基層培養一批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開展基層西醫學習中醫人才培養和培訓,鼓勵西學中人員開展中醫藥服務,並對現有基層中醫藥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外出進修、跟師學習等,提高其崗位技能和服務能力。

  在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方面,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配置和崗位標準,最佳化基層中醫藥人才招聘、使用機制,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積極招收中醫醫師,吸引一批中醫藥人才服務基層。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流動途徑,推廣“縣管鄉用”“鄉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縣域內中醫藥人才流動機制。

  在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方面,在職稱晉升、薪酬待遇、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提升基層中醫藥崗位吸引力。建立有利於中醫藥服務供給提升的績效分配機制,激發中醫藥人員提供中醫藥服務動力。

上一篇:合肥市蓮花小... 下一篇:“共享辦公”帶...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