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哪段史實更接近真相,又為何成三國最大爭議?

首頁 > 歷史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哪段史實更接近真相,又為何成三國最大爭議?

來源:於群美食專家 釋出時間:2024-03-28 10:32

  導讀:今天小編要寫的內容是三國最大的爭議之一,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到底哪段歷史才是真相?

  我們先回到小說《三國演義》的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這一回說曹操刺殺董卓失敗,直接成了曹跑跑,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當時,董卓已經發布了懸賞令,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可陳宮哪裡是見利忘義的人呢?他一聽說曹操就是刺殺董卓的壯士,瞬間就成了迷弟。不但放人,還成了曹操的小跟班。就是好不容易到手的烏紗帽都不要了,跟著曹操浪跡天涯。

  話說二人騎著馬一路狂奔,不久便來到了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家。當時天色已晚,故人前來,呂伯奢冒著殺頭的危險,毅然收留了前來投宿的曹操,以賓主之禮相待。進屋了也不能乾巴巴的聊天,怎麼說也得弄桌硬菜呀,呂伯奢便主動去老遠的村外買酒,先讓曹操陳宮各自回屋休息。可就在呂伯奢走後出事兒,因為曹操的身份是逃犯,遇到點兒風吹草動就心虛。他大晚上忽然聽到外面有磨刀聲,似乎還有人悄悄說話,就渾身冒冷汗,心想壞了,莫非他們想宰了我領賞。再說這呂伯奢也不是自個兒親戚,剛剛出門還十分匆忙,說不定這老小子去報官了。曹操本就多疑,他哪裡願意坐以待斃?想著不是你們死就是我亡,乾脆我把你們先收拾了。

  於是抽出隨身寶劍,直闖出去,見到呂家人不問青紅皂白一頓劈刺,可憐了呂家老老少少8口人連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也不放過。皆血濺當場氣絕身亡。可就在曹操長出一口氣,以為解除危險的時候,突然聽到屋後廚房有響動,還有人活著嗎?曹操二話不說,提著寶劍又衝了過去,而眼前的一幕頓時讓曹操的心像被數萬根鋼針插著一樣,嗓子頓時像被什麼東西給塞住了,原來他一眼瞅到了一隻大黑豬,正想掙脫的繩子要逃,這時滿臉是血的曹操才明白,原來呂家人半夜磨刀是要殺留著過年的豬款待自個兒,殺錯人了,幾條人命啊?曹操狠狠地閉了閉眼。怎麼辦?曹操果然非一般之人,硬生生的將無盡的悔恨、愧疚強壓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果斷決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事已至此,多說無益,還是為以後做打算吧。

  書中這段描寫非常精彩,可小編每每讀到此處時就在想,羅貫中是吃過豬肉,但肯定沒見過殺豬吧。要知道豬有四絕,被宰殺前時必定大嚎不已而叫聲悽慘。你想曹操竟然聽得到磨刀聲,還聽得到人語,卻聽不到豬的嚎叫,這可能嗎?反正書中說陳宮當時都被嚇傻了,為了活命。曹操拉著老夥計是連夜逃跑,不巧半道上偏偏遇上了騎著驢樂呵呵買酒回來的呂伯奢。可憐這個老頭,還不知道家裡的慘狀。對曹操說:“孟德,酒好不容易買來了。別走啊,快快跟我回去吃肉喝酒,好好嘮嘮”。

  書中道:“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吩咐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之前殺人是誤殺,如今誤會解除,你為何還要殺人?

  曹操低頭思存良久,仰天長嘯,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寧可我對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對不起我。陳宮一看呂伯奢一家九口的頭顱一一不幸落地,你這個屠夫的頭顱還可以揚得高高,說這番話的時候竟然如此安然坦蕩、大義凜然、冷血無情、自私自利,並非明主爾。於是倆人分道揚鑣,曹操見事已至此不能挽回,只得今後以私相投。

  《三國演義》當中這一段真是淋漓盡致地將曹操多疑、兇殘、狡詐這一系列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但是我們要知道,越是精彩的橋段,我們越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曹操殺呂伯奢的這段呢?其實這也是三國到目前歷史上最大的爭議之一。怎麼講呢?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呂伯奢歷史上真有此人,他們全家也確實是被曹操殺的。但詭異的是,曹操滅其滿門的故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而《三國演義》只是選取了其中的一個。

  正史《魏書》中說:曹操當年逃出京城後,確實來到呂伯奢家。當時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和家中的賓客看到曹操只有一個人就起了歹意,殺人打劫,甚至把曹操的馬匹和隨身攜帶的金銀細軟都搶了。曹操一看這事兒不能忍,於是手持利劍將這些人全都殺了個乾淨。

  在這個版本中,曹操殺人是自衛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可問題是《魏書》是曹魏政權的官方史書,曹操是大老闆,肯定得拼命的美化曹操,就是有罪你也得想辦法洗白。關於這個說法,三國志引用比較多的民間書籍中說,曹操當時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確實不在,他的幾個兒子對曹操很客氣。但是曹操多疑,他認為自個兒現在是逃犯,這些人對自己如此親熱,一定有貓膩。於是在月黑風高的晚上連殺八人,且無比悽愴地說:寧我負人,無人負我。

  還有一部有關三國正史以外的史料《孫盛雜記》的書中又說: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多介紹一筆,作者孫盛是晉朝大史學家,寫史非常嚴謹,他寫史的時候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兒,當朝權臣桓溫打了一個敗仗,孫盛如實記載,桓溫大怒。透過他的兒子傳話說你不改寫就把你滿門抄斬。

  可孫盛一點都不怕,殺就殺,史書就是要如實寫,所以他寫的這一段千萬別當野史聽。這三個版本雖然細節不同,但各位看官可以比較一下,一來曹操殺人的動機有所不同,二來跟陳宮好像都沒啥關係哈。最後各種史料也沒有講是曹操最終殺了呂伯奢。其實客觀來講的話,曹操是個歷史上才華蓋世的“英雄”(其實“梟雄”更準確),但他的絕代才華並不能掩蓋他曾經的殘忍與過錯。說實話,當時曹操如果不殘忍狡詐的話,他能為兒孫打下江山嗎?您說是吧?

上一篇:陌生男子索要... 下一篇:孛兒帖到底是...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