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神秘的村落:女人成年後,要麼嫁陌生人要麼去當尼姑

首頁 > 奇聞

喜馬拉雅山神秘的村落:女人成年後,要麼嫁陌生人要麼去當尼姑

來源:時刻精彩 釋出時間:2024-03-20 11:52

  導讀:帕吉不想嫁人,丹津也不想嫁人。但她們沒得選。兩個從小到大長大的女孩,面臨著人生最難的境遇,居然和結婚有關,她們的選擇,也和當地的習俗息息相關,這到底是什麼呢?

  起點相同的女孩

  喜馬拉雅山脈因地勢和氣候的原因,總是有許多族群很難和世人溝通。贊斯卡人就是如此。他們是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桑噶爾高原的族群。贊斯卡,意為“白銅”,這片地區曾經盛產白銅。

  南鄰大喜馬拉雅山脈,北鄰印度河谷。地理上該地區密佈著高山與河流。由於高山與寒冷的氣候阻隔,贊斯卡人一年至少有8、9個月的時間,沒辦法和外界溝通,與世隔絕,1980年才開通了一條公路,所以許多人都稱讚斯卡人為“最神秘的村落”。

  故事就發生在2007年的一天,贊斯卡族的一個村莊卡薩村的兩個女孩到了適齡的婚育年紀。帕吉從小獨立,對佛教的信仰是她畢生的追求;丹津個性溫婉,從小到大都聽父母的話,不敢違背。女孩的個性,註定造就了她們不同的結局,但她們當時並不知道。

  帕吉和丹津因為住在隔壁,所以從小到大,兩個人關係甚篤。同樣的成長環境讓她們有許多共同話題,也讓她們同時飽受苦惱。由於到了適婚年齡,帕吉和丹津開始不停地被父母催婚。但是兩個女孩都不想結婚。

  在他們族群之中,結婚的唯一選擇,就是由父母支配。自由戀愛不用說,根本不存在;就連被指婚的物件,本族女孩在婚前都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但是在贊斯卡人心中,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他們世世代代就是這麼做的。於是,帕吉和丹津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選擇不同的女孩

  帕吉選擇了不婚,丹津則順從了父母的安排,兩個不同個性的女孩,在此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帕吉的父母就和所有傳統樸實的贊斯卡人一樣,對女兒的決定不解——帕吉不想結婚的態度十分強硬。父母一開始以為,多等幾年,帕吉就會著急,卻沒想到她不婚的心一天比一天堅定。

  這也致使了帕吉家日日傳來了吵架的聲音。帕吉向父母說出了自己不想結婚的理由,雖然她不似外界的現代女子一般,接受現代教育,但聰慧的她,在父母和身邊周遭的人生中,洞悉了自己的命運。如果想要擺脫命運,那就切斷迴圈。這就是帕吉明白的道理。至少她希望自己的物件,是自己所選擇的。

  可是對於帕吉的父母來說,帕吉的此言此行,簡直就是在顛覆傳統,大逆不道,贊斯卡族數百年來的習慣,讓他們的族群得以在艱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必然有其道理可言。而帕吉的思想,不是行不通,但是在贊斯卡來說,實在是太過離經叛道,不切實際了。

  在帕吉和父母吵得愈演愈烈的同時,丹津這邊就顯得更為風平浪靜。丹津其實也試過反抗,和父母商量關於婚姻的事情:比如說可不可以不結婚,可不可以自己選物件。結果自然是無法如丹津所願,父親哼了一聲,丹津的所有抗議都吞到了肚子裡。

  母親安慰丹津,她也是這麼過來的,所有贊斯卡女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母親表示,自己一開始過來的時候,也並不適應,但是生下了丹津之後,她就已經漸漸習慣了在這裡的生活。“所以你總有一天,也會習慣婚後的生活。”母親的勸慰就在耳邊,丹津除了相信之外,別無他法。於是,起點相同的女孩,一個決定和婚姻抗爭到底,一個決定順從父母之命,開始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被迫結婚的女孩

  丹津的父母在她沒有知曉的情況下,答應了一個來自尼泊爾家族的婚事。某些程度上來說,丹津其實已經算十分好運。因為贊斯卡人的結婚,更流行“搶婚”,他們會將適齡女孩搶回家,帶回家做妻子,而被搶的女孩子就會默默承擔這一切,在這裡待下來,落地生根。

  盲婚啞嫁和搶婚並沒有什麼差別,嫁過去的女孩一樣沒有選擇的權利,一樣沒有見過對方,只能祈求佛祖自己的丈夫能夠多幹活、夠勤勞。所以,在丹津心中,她和被搶婚沒什麼區別。於是在婚前,丹津和帕吉見了一面。這一面,兩個姐妹哭得肝腸寸斷。雙方都十分清楚,這也許是丹津和帕吉的最後一面了。

  婚期很快就到了,尼泊爾的男家策馬奔騰而來。丹津一家正在為出嫁做最後的準備。丹津的母親用100公斤的麵粉做了麵包,分給村子裡每家兩個。這代表著嫁得豐厚。新郎和伴郎已經進村,他們按照習俗開始一邊喝酒一邊唱歌。但是丹津這邊卻並不開心,她一邊洗頭,一邊哭泣。

  丹津的父親,其實也捨不得丹津。親情的不捨,和父權的維繫,這種矛盾的心理在丹津父親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丹津的母親將自己的頭冠送給了丹津,上面鑲著一顆綠松石,象徵著新一代和希望。新郎按照習俗來到了門口,將哭著離開的丹津帶走了。

  帕吉一直在遠遠地看著這一切,這本來是她該承受的命運,但她選擇了抗爭。丹津沒有勇氣離開這個家,但是她有。其實,帕吉曾經有個喜歡的男孩,但是男方的父母並不喜歡她,覺得她過於“離經叛道”,所以拒絕讓他們在一起。

  男孩曾經邀請帕吉一起私奔,可是帕吉不想和父母因為這件事而就此決裂——她仍希望能夠和家庭和解,所以拒絕了男孩。帕吉知道,自己選擇丈夫的婚姻,根本就沒有希望。有什麼樣的方法,能讓她無需進入婚姻的殿堂呢?其實,帕吉一直都知道答案,因為她的姑姑已經做出了示範——她的姑姑出家了。

  誓要出家的女孩

  帕吉冒著風雪來到了姑姑圖克切的禪房,這個已經剃度出家的女人,五官和帕吉有著三四分的相似。她得知了帕吉和丹津的事情,也明白帕吉所擔憂的理由是什麼,所以她決定替帕吉向帕吉父親說情,讓帕吉出家。其實,圖克切也是為了逃避婚姻而選擇出家,雖然出家一樣也要勞作,但是她無需受夫家的掣肘。

  在贊斯卡的女人當中,如果不想出嫁,那麼出家可能是她們最好的選擇。所以當地大部分女人都會為了不出嫁而出家。由於宗教的影響,贊斯卡很多人都很尊敬出家人,選擇出家也並不會為人所詬病。所以,帕吉的父親無法拒絕女兒做出出家的選擇。

  與此同時,帕吉的爺爺——也是一名出家人,他對帕吉的決定表達了支援;帕吉的母親也支援——贊斯卡女孩無法受教育,但是出家卻可以。儘管父親認為,嫁人才對帕吉最好的路。可是他也耐不住“叛逆”的帕吉,對自己人生的自主權。

  於是,父親只能選擇了點頭同意。也許他在帕吉一聲聲的抗爭中,明白了“自以為的好”和“孩子以為的好”的區別。由於贊斯卡本地的寺廟的女僧人已經冗餘,當地無法再接收更多的女僧人,所以帕吉只能去別的地方尋找收容她的寺廟。

  這是帕吉第一次離開村落,父母親人一片嚎啕,出家即代表五蘊皆空,帕吉又去了外面那麼遙遠的地方給,也許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再見了。帕吉開始了離村之路,前言曾提,贊斯卡的地理環境十分艱辛,和外界基本上很難互通。

  也正是如此,帕吉出去的路也十分艱難。不過,這些辛苦對於帕吉而言,實在是小菜一碟。從小都在和自然抗爭的帕吉,不會因為一點點困難而退縮。每向外踏出一步,就是在踏出自己的既定命運的軌道,給了帕吉前所未有的新鮮感,也讓她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走了六天六夜,帕吉終於來到了列城。在這裡,帕吉第一次看到了和家鄉不同的風景、人情,以及一切陌生新奇的東西。在這裡,帕吉第一次坐飛機;在這裡,帕吉第一次坐大巴。終於千辛萬苦來到了她想要抵達的目的地——達拉薩蘭,也終於迎來了她的結局。

  結局不同的女孩

  畢竟是大城市的寺廟,對收僧人的要求還是比小地方要嚴格許多。沒有讀過書的帕吉,被好幾家佛學院拒之門外。帕吉也知道,自己的先天條件不如別人好,所以她只能用自己的虔誠,打動住持的心。終於,在帕吉的不懈努力下,一家小型佛寺收了帕吉。

  住持先將帕吉的一縷青絲剪下來,這代表著帕吉將和塵世間的一切切斷了因緣。緊接著便開始了剃度儀式。隨著帕吉長長的頭髮落下,帕吉終於達到了她的夢想,她成為了一名尼姑,可以接受教育,如果她修為好,以後也許可以成為遠近聞名的得道高僧。

  而另一邊,丹津也在丈夫普爾塔家中適應了下來。她無法像以前一樣做個任性的女孩,承擔了家裡所有的家務活。普爾塔和丹津一樣,也是父母之命,莫名其妙地就多了個妻子。普爾塔並沒有什麼娶妻的意願,只是“被通知”即將結婚。在普爾塔心中,丹津的到來只是家裡多了一個勞動力。他和妻子也只是互相搭夥過日子而已。

  相比其他女性,丹津的新家庭的成員對丹津的態度比較友好,也讓丹津更快適應。只是這是否是丹津想要的生活,也許只有丹津自己才知道。不過,丹津已經沒得選擇,她只能默默承受著這一切。偶爾,丹津會想起來帕吉,這個叛逆的女孩如今和她相距甚遠,二人的命運也大相徑庭。而她們兩個選擇,恰好代表了贊比卡女性,在閉塞的環境下,所能選擇的唯二兩條出路:要麼出家,要麼出嫁。這對於過慣了現代生活的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但確實存在。究其根本原因,其實還是由地理環境所決定的。

上一篇:非洲有個超大... 下一篇:女主持人馬卉...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