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賀萬錢”後,如果呂公硬是問他錢在哪,他如何體面收場?

首頁 > 歷史

劉邦“賀萬錢”後,如果呂公硬是問他錢在哪,他如何體面收場?

來源:牙醫levis 釋出時間:2023-09-27 09:31

  導讀:先按照史書還原事情,然後回答假設下問題。那麼要還原故事,我們需要貼出史記的幾段,除了原段落外,還必須補充另外幾段,才能瞭解劉邦突兀的行為。

  劉邦在沛縣做亭長的時候,富豪呂公宴客,根據客人的紅包大小安排座位:超過千錢的坐堂上,不滿千錢的坐堂下。劉邦一文錢沒帶就來混飯,口氣卻很大:“我要上一萬錢的賀禮!”呂公聽說,大吃一驚,親自到門外迎接。

  因為呂公喜歡相面,一看劉邦狀貌,就認定他不是凡夫俗子,不僅不追究他“賀萬錢”的欺誑之言,還請他上坐,留他到最後,還當場把女兒嫁給了她——就是後來的呂后。

  於是有了今天這個問題:如果呂公不擅長相面,沒看出劉邦“非池中之物”,而追問他“你給我的一萬錢紅包呢?在哪兒?”劉邦如何才能體面的收場?答案是:沒辦法體面收場。但是,劉邦追求的,是“體面”嗎?

  《史記》在記載這個故事的同時,也提到了這場宴會的總管,正是後來成為“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呂公請劉邦入座的時候,蕭何還盡本分——他是本鄉人,瞭解劉邦,又是宴會總管,對呂公有義務——地告訴呂公:“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這貨平時就愛吹牛,沒做成過什麼正經事。所以,你覺得劉邦這樣混吃混喝,是第一次嗎?會相面的人歷朝歷代都有,但也絕不是像今人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那樣普遍。

  所以,劉邦從前去混飯,就沒人追問“你給我的紅包在哪兒呢?”嗎?一定也有的。只是呂公是外來戶,沒聽說過而已。

  金庸《鹿鼎記》中寫韋小寶遇到富人喜慶唱戲,“自然是在戲臺前鑽進鑽出的趕熱鬧、看白戲。人家是喜慶好日子,也不會認真對付他這等小無賴,往往還請他吃一碗飯,飯上高高的堆上幾塊大肉”;

  當然也有失敗的,比如折了禪智寺的芍藥,“給廟裡的和尚見到了,奪下花朵,還打了他兩個耳括子”。韋小寶是個小流氓、小混混。而發跡前的劉邦,也是個小流氓、小混混。

  韋小寶的經歷,也可以看作是劉邦曾經歷過的——能混到一頓飯吃就好,管他是“堂上”還是“堂下”呢;如果混不到,被罵一頓、打幾下,也無所謂。什麼“體面”,那不是這個層次的韋小寶、這個階段的劉邦要考慮的。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

上一篇:江南最大的古... 下一篇:華夏最有骨氣...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