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匱乏的年代,中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卻只有航行過一次

首頁 > 軍事

鋼材匱乏的年代,中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卻只有航行過一次

來源:小張說情感 釋出時間:2023-09-26 11:51

  【導讀】人這一生如果在老年回想起自己年輕時能夠不遺憾的話,就可以算得上是圓滿了。現在人多半不能體驗到這樣一種圓滿,房貸,車貸和生活的壓力,早就已經將他們死死的困在了生活當中,既不能逃脫,也沒有發洩的地方。

  可是,老一輩的人卻總是對一切都感到那麼的滿意,他們經過自己的奮鬥,這才能有現在的今天,因此也就對生活充滿了感激。在現在,我國的海軍發展的越來越強大,以至於海軍艦船下水被稱為“下餃子”,一來是因為多,二來是因為海軍的艦船非常的強大。

  可是誰又能想到,在曾經那樣一個鋼材匱乏的年代,我國還曾經建造出了一條世界上最大水泥船。那麼這條水泥船真的能夠航行嗎?

  其實,這條水泥船是可以航行的,不過這條水泥船隻航行過一次。很多專家學者對這條水泥船都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但最終卻也只能失望而歸。

  一、水泥船的誕生

  一般的船隻都是用鋼鐵造成,這是因為鋼鐵在各方面都表現出非常優異的效能。早在英國工業革命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出產了非常多的鋼鐵。他們那個時候的海軍就已經逐漸向鋼鐵船隻靠攏,等到侵略中國的時候,堅船利炮就成為了英國人的標配。

  我國經歷過幾百年的戰亂,非常的落後。可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由於技術和資源方面的匱乏,鋼材依然極為的短缺。這個時候我國又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內政外交問題。

  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發揮這些資源,最大的用處成為了我國科研專家們面臨的一個難題。

  由於鋼材的匱乏,我國的船舶製造專家們便想到了使用其他的材料來代替鋼材造船。

  其實,這種想法倒是也沒有錯,尋找替代材料,一直都是對現有材料缺乏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法。這個辦法是由馬尾造船廠的專家們提出來的,鋼材在當時比較缺乏,可是水泥卻還是比較廉價和富餘的。

  於是,專家們便想到了利用水泥來製造船隻,而且如果這樣一個設想真的實現了的話,那麼中國必然在這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使用水泥建造船隻還是需要面對非常大的問題的。專家們經過三年的辛苦努力,這才將這樣一座船隻建造了出來。1974年的時候,這條水泥船順利下水,取名為“古田號”。

  從規格上看,這座水泥船有3000噸的重量,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水泥。當時國際上使用水泥建造船隻並沒有先例,因此水泥造船廠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點一點的摸索著來建造。

  這時候,花費巨大的船隻在長度上達到了105米,在寬度上也有14.5米,按照當時的設想,這艘船在續航方面應該是能夠達到2500海里的距離。

  船隻被建造出來時,引起了國內很多人的關注,那麼這條船隻在第一次航行時是否成功了呢?

  這條水泥船的第一次航行算得上是有驚無險,雖然不圓滿,但最終也還是成功了。不過這卻是這個水泥船的最後一次航行,從此以後他便被擱置不再使用。

  二、水泥船的問題

  這條名叫古田號的水泥船在下水進行航行之前,就已經被船隻公司設定了一條航行路線。只要按照這條路線走,應當是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的。

  不過它既然是一條船隻,就必然要有一些實際作用,這條船是被當成貨船來使用的,因此從福州出發抵達上海,這一路上它也攜帶了非常多的貨物。

  在經過一路的顛簸之後,這條水泥船抵達了上海,並將船身上所攜帶的貨物成功的帶到了貨主手中。

  不過在它返航的時候,卻出現了一點小問題,在當時古田浩騰的雷達發生了一些故障,使得古田號差點就撞上了礁石,幸好駕駛古田號的船長是一位經驗非常老道的駕駛員,他在撞上礁石之前發現了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才及時避免了船毀人亡的慘劇。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一定都認為,既然第一次試航圓滿成功,那麼這條水泥船就應當可以下水,並且被人當成貨船來使用。

  可是事實卻不是如此,這是水泥船第次航行,卻也是水泥船最後一次航行。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在試航當中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

  首先就是這條船過於沉重,導致耗油量巨大的問題。這條水泥船是被用來當做貨船使用的,它上面要攜帶非常多的貨物。而他本身的重量就已經達到了三千噸,這樣一來,它所能夠攜帶的貨物也就相應的變少了。

  而如此這樣一個重量帶來的耗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此一來,這條貨船就顯得不那麼經濟了。對於貨船來講,耗油量越小,載貨量越大則越能降低成本。

  可是,這條水泥船卻更像是反其道而行之,耗油量更大,載貨量更小。

  如此一來,透過這條水泥船運輸貨物就顯得不那麼經濟,而商人們自然也不會再選擇這樣一條貨船。

  第二個問題倒不是在試航當中遇見的,是人們根據船身出現的一些問題而進行的合理推測。問題便就是水泥船隻很容易在碰撞之後粉碎。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推測,是因為當時在這條水泥船船頭的位置已經出現了水泥開裂的問題。

  水泥拿來當建築材料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卻也需要相應的鋼筋作為支撐。可是水泥在水中泡了那麼久,自然就容易出現問題。

  而且水泥也不耐撞,如果真的跟礁石撞在一起的話,那麼水泥肯定是會被撞得粉碎。船頭開裂的部分正提醒了那些造船者們,這條船即使不碰到礁石,也很有可能在航行的過程當中發生危險。

  因此,這條水泥船在第一次試航之後便就擱淺,不再被人們使用了。

  幸運的是,在這之後,中國的生產力很快便得到了提高,鋼材的生產也逐漸增加,鋼材短缺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這樣一來,既然鋼材不缺了,那麼水泥船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造船廠們當然會優先選擇使用鋼材來建造船隻,鋼材又輕盈又結實,而且也能夠耐得住腐蝕,是建造船隻最佳的材料。

  於是這隻水泥船便就被遺棄在了水邊,成為供人們欣賞的存在,再也沒有任何實際的用途。

  總的來說,水泥船是一個很偉大的嘗試,這種嘗試是有必要的,它為解決鋼材短缺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的思路。只可惜最終水泥船隻並沒能成功,而之後剛才短缺的問題得到了緩解,水泥船也就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小結

  這條水泥船的命運,也算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個縮影。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摸索著去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建成的。水泥船這樣的嘗試雖然耗資巨大,但它卻也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可能。

  所謂功在當代,功在千秋。水泥船如果真的成功了的話,那麼中國無疑將會站在全世界船隻建設的頂峰。而水泥船失敗了也只是證明了在用水泥建造船隻,這方面是行不通的。只不過可惜了那些使用水泥來建造船隻的專家,他們對這條船寄予了太大的期望,最終卻換來這樣一個結果。

上一篇:俄新一代戰略... 下一篇:銀行“清卡行...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