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為何打下大片領土?他出徵前會做一件事,當時迷信實際科學

首頁 > 歷史

成吉思汗為何打下大片領土?他出徵前會做一件事,當時迷信實際科學

來源:創業最前線 釋出時間:2023-09-14 09:52

  【導讀】在柳宗元的《封建論》之中有這樣一段話:“將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視聽,則又有世大夫世食祿邑,以盡其封略,聖賢生於其時,亦無以立於天下,封建者為之也。”在原文的結尾處,柳宗元對於封建思想給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豈聖人之制使至於是乎?非聖人之意也,勢也。意思是對於這種古代的封建思想,其實並不是統治者們真的想要這樣做,而是天下大勢讓他們不得不順勢而為。

  01

  我們很多人都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大意是說一個將軍在陷入絕境的時候,會選擇透過投擲錢幣的方法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如果錢幣朝向是正面,那麼意味著軍隊最終一定能夠取得勝利,而如果錢幣朝向是反面,那麼軍隊最終必定會遭受失敗。但是每一次投擲都會是正面,不知道緣由計程車兵們以為是老天在幫他們,所以在戰鬥的時候抱著必勝的決心,最終自然而然的就取得了勝利。

  成吉思汗畫像

  可是這些士兵們不知道的是,其實硬幣的正面和反面都是一樣的。無論怎樣投擲,最終都會呈現將軍想要的結果。而將軍原本並不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作戰,可是陷入絕境逼不得已,只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鼓勵自己計程車兵作戰。

  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蒙古草原的王者成吉思汗其實也是這樣,他在每一次出征之前都會做一件事情,只有做完之後才敢行動,而古人們對於這種做法深信不疑。

  這件事情就是“燒琵琶”,這裡的琵琶指的不是我們熟悉的樂器,而是取自羊身上的杴子骨(髀骨、肩胛骨)。

  羊身上的杴子骨

  蒙古人用火焰灼燒之後,觀察他的紋理,透過紋路來辨別出戰爭的吉凶。上天是支援還是反對,戰爭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推測,人們都對此深信不疑。而成吉思汗每一次出征的時候,都必定會命令耶律楚材預卜吉凶燒琵琶,做完之後覺得沒有任何問題才開始行動。

  02

  根據後來法王派遣的傳教士魯不魯乞在《東遊記》之中的記載,這種燒琵琶鑑定吉凶的行為其實是蒙古自古以來的傳統。具體的就是在琵琶骨完全燒黑了之後觀察紋路,如果是直線的話,就意味著這件事情會進行得十分順利,而如果是骨頭橫向裂開或者被燒成碎片,那麼這件事情就必須放棄。不僅僅是成吉思汗在戰爭之前會這樣使用,即便是普通人家中有人生病,客人來訪的時候應該留下還是離開都會用到這樣的方式。

  不過其實這種方式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為了能夠讓別人信服,比如成吉思汗每一次出征的時候,在進行完這樣活動,都會告訴士兵們此戰必勝。但是實際上燒出來的結果如何,只有他和耶律楚材兩個人知道。一般都是以第一塊為準,但是如果第一塊沒有燒好,那麼大不了重新再燒,然後將成功的紋路拿給士兵們看,讓士兵們相信即便是老天都在保佑他們。

  古人祭祀相關畫作

  這樣的事情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別說成吉思汗了,即便是中原國家也會考慮到老天的影響,例如出征之前的祭祀蒼天等。還有我們經常看電視劇的時候,看到很多將軍出征的時候會有大風將帥旗吹斷的場景,以前我們不太瞭解,但是後來看得多了就知道,這個將軍此次出征必定會被安排在戰場上犧牲。

  03

  關於如何利用這種思想其實就是一個君王聰明的地方,我們都學習過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就是曹操的軍隊在行進在半路的時候,將士們口渴難耐。曹操為了鼓勵自己的將士,就騙他們說這條路自己曾經走過,前方不遠處就有一片梅林,只要大家走到那個位置,自然就不用為口渴擔心了,士兵們一想到這一點,立刻充滿了幹勁。

  帶著堅定信念衝鋒計程車兵

  其實不論是成吉思汗還是其他君王,都是這樣做的,他們會給士兵們創造出一種信念,讓士兵們相信老天是支援他們的。古人大多迷信,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往往能夠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而士兵們也能夠激發出更大的潛力,這在我們今天看來是一種很科學的激勵人的方式,因為即便是他們自己都會自我催眠,相信自己最終一定能夠取得成功,才能在戰場上舍身拼命,爭取戰鬥的勝利。

  結語

  所以柳宗元才會說,其實封建迷信這種思想並不是領導者宣傳了一種治國方針,而是他們不得不利用來統治人民的手段。我們現代人知道這些都是假的,但其實很多地方也可以學習。在面臨困難的時候,想辦法鼓勵自己,那麼最終成功的可能性也會大很多。

上一篇:為何都說“娶... 下一篇:耐高溫o型圈...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