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現唐代“天壇”,為何它要用覆土和抹泥保護,原因是這樣

首頁 > 奇聞

西安發現唐代“天壇”,為何它要用覆土和抹泥保護,原因是這樣

來源:優米多 釋出時間:2023-06-02 10:01

  導讀:提到天壇,很多人第一印象會想到北京天壇,即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的地方,但是在西安也有一座天壇,而且比北京天壇還要早1000多年,被譽為“天下第一罈”。考古專家們表示,“天下第一罈”的發現讓人們都欣喜不已,但是對它的保護卻成為一個難題,對此專家們還是想出了一個妙招。專家們究竟是怎麼保護的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1999年3月,陝西師範大學準備擴建校舍,施工人員挖地基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異樣,他們挖到1米多深的時候,竟然發現地下的土層越來越硬,十分難挖,有的地方一鐵鍬下去火化直冒。對此,當時的施工人員感到很納悶,於是取出了一塊碗口大的硬土仔細觀察,後來還找了幾位師大的老教授看看,老教授們一眼就認出了它的真實身份——古代夯土。

  夯土就是人工夯實的地基,因此發現夯土就表示地下有古代遺蹟。於是,幾位老教授趕忙聯絡了陝西曆史博物館的考古專家,他們在後來的幾天時間裡對夯土區域進行了鑽探,結果發現地下有一處面積約20畝的階梯型遺址,推測其年代為隋唐時期。

  在此後的幾年間,考古專家們進行全面的發掘和清理,整體遺址的輪廓也日益清晰,原來是一處圜丘遺址。圜丘即古代帝王祭天的天壇(壇),“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 (《周禮.春官.大司樂》)。因此,師大發現的圜丘為隋唐帝王祭天的天壇。

  它高約8米,共計4層(比北京天壇還多一層),最底層直徑約45米,最頂層直徑約20米,並且還有12階梯通往頂層,分別叫做子陛、醜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戍陛、亥陛,也分別對應12個時辰。隋唐天壇的發現讓學界專家十分驚喜,但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如何妥善的保護卻成了難題。

  整個天壇儲存得相對完好,這完全有賴於堅硬的夯土層保護,並且在地下掩埋了千年沒有受到侵蝕。現如今,既然天壇已經發掘出來,不可能再將它掩埋回去,而且即便掩埋了也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

  有專家提出修建大保護罩,但後來經過研究規劃發現這一方案不可行,一來耗資巨大,二來也不是長久之計。就在專家們都手足無措的時候,有人想到了長城遺址的保護方式,即在外側塗抹上灰色的素土和白灰,不僅省時省力又省錢,而且效果還不錯。

  專家們經過商討,最終決定就按照這一方式進行。首先,他們從外面取來黏性高的黃泥土,用糯米漿加水攪拌均勻之後塗在遺址上,接著又在泥土層上撒上一層穀殼和秸稈,接著再塗抹一層黃泥,最後在黃泥上塗抹一層白灰起到防水的作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專家們還在遺址階梯的邊緣處用混凝土做了加固,在不影響遺址的前提下提供最妥善的保護。

  如此一來,整個遺址被一層土覆蓋著,即便是長年累月被侵蝕之後,專家們也能儘快的進行修復。在此過程中,專家們還在遺址上搭建了木階梯,避免考察時直接踩在原始階梯上對其造成損壞。十多年過去了,隋唐天壇遺址不僅沒有變樣,還成為了西安的歷史地標。

  在2018年新年期間,西安就在隋唐天壇遺址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祈福典禮,深度還原了隋唐帝王祭天時的場景,獲得當地百姓和中外遊客的一致好評。史料記載,隋唐兩代共有20多位帝王在此祭天,比如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和女皇武則天等等。透過隋唐天壇遺址,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似乎還能想象出當年那些帝王的英姿。

  最關鍵的是,西安隋唐天壇遺址比北京天壇要更早,對於研究圜丘歷史演變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目前天壇博物館也正在籌建,在不久的將來隋唐天壇遺址將成西安的一張新名片,對於豐富西安的歷史文化也起到極大的意義。

上一篇:房產證不論寫... 下一篇:特斯拉加速在...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