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到殲-16,國產“側衛”戰鬥機,為什麼能成為攔截外機的主力?

首頁 > 軍事

殲-11到殲-16,國產“側衛”戰鬥機,為什麼能成為攔截外機的主力?

來源:知道電影妹 釋出時間:2023-06-02 09:42

  【導讀】5月31日,美國印太司令部發布了一段,中國空軍殲-16戰機在南海上空攔截美軍RC-135偵察機的影片,並再次指責中國戰鬥機“攔截不專業”。解放軍南部戰區則對美方說法予以駁斥,並指出殲-16是在RC-135,試圖干擾海軍山東艦編隊訓練時才進行攔截,期間動作合理,處理得當,美方宣告純屬無事生非。而在雙方官方宣告勾勒基本事實後,外界比較關注的,其實是此次以及之前類似事件中的一些特殊細節。

  南部戰區對美方指責的回應

  在悲喜兩種情緒中,前者往往能給人更加深刻的記憶,在中國空軍攔截外機的行動歷史中,這一點表現的極為明顯。2001年中國殲-8II,在海南島附近空域攔截EP-3偵察機,是許多人刻骨銘心的記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隨著中國空中軍事力量的飛速發展,攔截外機的行動也與日俱增。2014年8月18日,中國海軍航空兵一架殲-11BH戰機,在東海上空攔截美軍一架P-8A巡邏機,雙方最近距離僅有50英尺(約15.24米),並且殲-11BH還飛出了標誌性的桶滾攔截動作。同年8月19日,海航一架殲-11在海南島以東220公里空域,驅逐美國海軍一架P-3A反潛機和1架P-8A巡邏機。

  美國海軍在日本三澤部署的P-8A巡邏機

  2015年4月,一架殲-11在南海攔截美國P-8A時,飛出滾筒攔截動作,影片公開後引發熱議。2016年5月,兩架殲-11在南海攔截美軍一架EP-3偵察機,雙方最近時僅相距50英尺。2017年2月8日,美軍一架P-3A,接近正在黃巖島附近空域活動的中國空警-200預警機,後者予以果斷處置,兩者最近距離僅有305米。5月17日,中國空軍兩架蘇-30MKK,在東海上空攔截美國空軍一架WC-130輻射偵測機,雙方一度接近到150英尺(約46米)距離,並且一架蘇-30MKK飛出了桶滾動作。7月23日,中國2架殲-10在東海上空,攔截美海軍1架EP-3偵察機,雙方最近距離只有91米。

  殲-10很少出海執行攔截任務

  再加上不久前獲得大量讚譽的殲-16攔截澳大利亞P-8A事件,中國海空軍攔截外機的成績已經相當出色。而在一系列攔截事件中,相對較近的接觸距離、“桶滾動作”和不斷升級的攔截戰鬥機,是非常明顯的特點。幾百甚至幾十米的攔截距離,對攔截方的操作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是嚴重事故,但就目前來說,這種事情依然很難避免。

  攔截外機看似簡單,但實則有非常清晰的步驟,其中第一步是在公開頻道進行聯絡,這主要是避免有民航誤入敏感區域。而帶有軍用性質的外軍戰機,自然不會被語音成功驅逐,於是第二步——目視驅逐就登上舞臺。在目視距離上,外機無法再裝聾作啞,假裝自己沒有接收到驅逐資訊,雙方也隨之接近到幾百米或者稍遠距離。

  殲-16拋灑干擾彈攔截澳軍P-8A在當時獲得大量讚譽

  一般情況下,外機這時仍然不會返回,因為受到的攔截並沒有影響正常飛行,因此,就輪到第三階段——近距離干擾出場。在近距離展示機載導彈,並憑藉高機動動作威懾對手,擊垮其勇氣是這一階段的核心。

  其中桶滾動作——即以距離換速度,在幾十米距離上頻繁變換機身位置,形成類似桶側壁的飛行軌跡,從而達到壓迫對手降速或者掉頭的效果,是使用範圍最廣泛,也是最好用的攔截動作。此次殲-16攔截RC-135的影片,則是處於第四階段,透過在對手前方進行機動,造成紊流來擠壓對手活動空間,這一動作對被攔截方來說非常危險,如果控制不得力或者還有其他因素疊加,說不定就要機毀人亡。不過考慮到軍方指出山東艦當時正在附近軍演,這種危險做法也就能理解了。

  殲-11B系列曾是中國攔截外軍戰機的主力機型

  事實上,後面還有兩個階段,即透過非致命機載裝備干擾對手飛行,像之前殲-16拋灑干擾彈驅逐澳軍P-8A,以及俄軍向美軍無人機拋灑航空煤油,就是這一階段的典型操作。最後一個階段,是在上述措施無效,或者來不及實施的情況下,開啟機載火控軟體,將機載導彈瞄準對手(這時對手告警裝置會響起,整個機艙被警報聲籠罩),或者是在對手附近空域開炮(機載火炮)。

  這種情況在冷戰結束後已經很少見,但在約10年前,中國空軍戰機曾以導彈鎖定的方式,成功驅逐過日本空自F-15J戰機。更有趣的是,從早年的殲-11B、蘇-30,到現在的殲-16,帶有俄製血統的國產改進版“側衛”,一直都是國內攔截外軍戰機的絕對主力,國產殲-10以及名氣更大的殲-20系列,反倒很少出現在類似事件中。

  機動、隱身效能出色的殲-20終有在這一領域大展身手的機會

  殲-10的情況很好理解,其畢竟只是一款單發戰機,機載燃油有限,飛行半徑也受到很大限制,在這種很難明確任務時間的攔截行動中,存在燃油耗盡的隱憂。但殲-20並不存在這種問題,其更加出色的機動效能和隱身特性,在理論上更適合承擔攔截任務(也有利於打響中國製造隱身戰機的名氣)。但截止到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曝出的攔截事件中,殲-20均沒有現身。

  或許雙座是一種考量,畢竟這種事情人多確實更有利,更安全,但說服力又不太夠——殲-11B就是典型的單座戰機。效能保密也很牽強,這畢竟是在國內執行任務,對手也不是真正的戰鬥機,沒那麼容易洩露核心效能。說矯情也好,妄想也罷,國內攔截外軍戰機雖然成績斐然,不復當年悲劇,但還是更希望這種事情是由一款純國產戰機,而不是帶有俄製血統的改進型號來完成。幸運的是,這一天應該也不是很遠了。

上一篇:超級幽默的搞... 下一篇:傳統名言魅力...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