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高峰又至,但人群感染率未知,每過半年就要感染一次嗎?

首頁 > 健康

新冠感染高峰又至,但人群感染率未知,每過半年就要感染一次嗎?

來源:笑聲快車 釋出時間:2023-05-29 10:24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來襲。

但人群真實感染率如何?無人知曉。

5月22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根據猜測模型,第二波疫情4月中旬起峰,5月底波峰約4000萬/周,6月底波峰約6500萬/周。不外他也提醒,這是基於模型的計算猜測,“可能不準”。

中國疾控中心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更新新冠疫情資料,而模型猜測又過於專業、遙遠。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只能透過“身邊統計學”,去推測自己所在城市的當下感染情況。

令人不安的動靜陸續傳來。國際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首度確診,海內呼吸科病房再次滿員;首次感染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中陸續曬出“二道槓”,表示自己終於“遇上”;二次感染的人則大多失去曬圖的愛好,只能透過空著的工位來判定其當下的狀態。

近半個月來,人群的討論、搜尋引擎上“新冠疫情搜尋指數”都在表明,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正在到來。

只是,社會齒輪並未停轉。行業會議高朋滿座,同行們抓緊一切機會溝通、交流;演唱會、足球賽如期舉行,座無虛席,三年的壓抑,使得娛樂成為剛需;高校、病院等人群會萃的地方,第二次感染的工作人員依然堅持上崗。

第二波感染高峰之下,無論新冠有沒有變成類似“流感”的疾病,它都好像已經被社會“流感化”了。

無論輕視仍是正視:當人們不再把握第二波感染資料時,是否意味著這件事不再重要了?未來,新冠是否會像流感一樣和人類相生相伴?“重複感染”會有幾回,何時是個頭?

新冠資料未釋出,二次感染高峰“眼見為實”

繼大規模群體感染不到半年,新冠病毒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新冠病毒又開始流行了?看到身邊有朋友、同學、家人接踵二次感染,在微信朋友圈頻繁刷到抗原試劑“二道槓”的圖片,許多人發出疑問。

謎底是肯定的,醫護們的感觸感染更加直接。

據中部城市某三甲病院重症科主任觀察,最近一輪ICU收治新冠患者是在5月前後,該患者是此前從未感染過的白叟。

在北京,某病院感染科主任嚴明(化名)感到,新冠患者數目從4月底開始增加,5月份迅速攀升,“我們病院天天就診上百人,有的大型病院天天就診兩三百人,現在已經是接近高峰的水平”。

在北方某三級病院的呼吸科病房裡,4間被劃為陽性病房的12張床位,幾乎呈接續滿員狀態。

“患者轉陰或者出院了,床位空出來,但很快有新的陽性患者住進去。”科室醫生單華(化名)先容,這幾乎是該院目前應對乙類乙管的新冠感染者獨一“特殊”措施——讓陽性患者住在一起。

多位醫生告訴八點健聞,病院接診的新冠患者,尤其在新冠住院患者中,以首次感染的老年人為主,甚至可以佔到80%。

首次感染對免疫力薄弱的人群而言,依舊伴隨挑戰,“有大面積肺炎的、單側肺炎的”,但比擬上一次的感染高峰,“動不動兩肺全白”,嚴峻程度仍是變輕了。

嚴明收治的二次新冠感染患者裡,固然有人泛起了中度肺炎,但至今仍未泛起一例重症。“對大部分人來說,第二次感染新冠的疾病嚴峻程度都要輕於第一次”。

“5月初首次感染的患者還多些,現在二次感染的患者正在逐漸增加,”武漢大學人民病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醫師餘昌平以為,“沒有感染過的人數相對比較少,絕大部分人都感染過。當下,沒有感染的輕易感染些,但二次感染患者會逐漸增加。”

醫護人員也免不了二次感染新冠。

有人藉此機會補上了去年沒休的“新冠假”——上一次突如其來的新冠暴發,許多醫護一邊忍受病痛的痛苦一邊繼承工作,有病院因此承諾了調休假期,但醫護們由於後續的甲流疫情,一直沒有休息。

也有的仍需帶病上崗,這在護士中尤為顯著。

一位北京本地的護士長告訴八點健聞,上次新冠疫情暴發之後,許多外埠的護士辭職,幾乎病院各個科室都泛起了“護士荒”,當下人手不足,大家只能“輕傷不下火線”。

高校也針對此次感染潮作了應對。

據八點健聞了解,有高校要求,抗原檢測結果呈兩道槓的學生把結果上報給輔導員後,可以自由選擇在宿舍自我隔離,或是前往學校的健康驛站單獨隔離。然而,本月初有2周裡,單獨隔離點的人數爆滿,想要單獨隔離的學生,只能前往5公里外的另一個校區。

總體而言,在不可忽視的第二輪新冠感染潮中,公家對此輪新冠感染的認知與判定,幾乎全部基於自身及對周邊現象的觀察。

統計學與大資料在此輪流行中“沉默不語”。

中國疾控中心的新冠感染週報,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更新。

自今年1月份以來,中國疾控中心每週都會宣佈全國新冠感染情況,好像已經形成規律,但4月29日之後,週報資料未再宣佈過。

中疾控於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是迄今最新一次公然的疫情資料。

在去年底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主任醫師殷文武表示,新冠病毒宣佈的頻次將根據疫情的情況作動態的調整,終極迴歸到乙類傳染病每月宣佈一次。

固然按《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僅提出“衛生行政部門按期宣佈全國傳染病疫情資訊”,並未對宣佈頻率進行明確要求。但此前的規律是,由中國疾控中心每月宣佈一次全國傳染病疫情資訊。

或許,在5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中,我們將看到新冠病毒感染不再單獨釋出,而是正式迴歸乙類傳染病中的一種,自此每月宣佈一次。

北京市疾控中心每週還在更新疫情週報,但內容簡樸,僅包含當週全市呈文法定傳染病種類數、例數,以及呈文病例數居前5位的病種。

有媒體根據新冠感染連續4周佔據呈文病例數的第一位,以及第20周呈文的全市法定傳染病總例數是第17周的近4倍做出推測,新冠感染的二次高峰似已到來。

4月底初現端倪,從“新冠”到“甲流”再到“新冠”

新冠病毒就像在“查漏補缺”。

多位傳染病專家表示,本輪感染中的感染者,很大一部分屬去年12月大海嘯時期的“倖存者”。

病毒學家常榮山也指出,本輪感染中,二次感染比例只佔一成,更像是“補陽”——病毒正在將沒感染的人“一網打盡”。

實際上,這輪感染高峰在4月底就已經初見端倪。

據中疾控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2022年12月9日以來,我國各省份呈文人群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後降低”的趨勢,陽性人數在去年12月達到高峰後波動下降,於2023年4月20日下降至2661例。

但是,在4月的最後一週,也就是4月21日~4月27日,陽性人數又開始呈上升趨勢,於4月27日重新增至6752例。

這份呈文中關於“全國哨點病院流感樣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陽性率變化趨勢”的描述還提示了一個重要資訊——2022年第49周(12月9日)以來,流感樣病例的新冠病毒陽性率和流感病毒陽性率呈現顯著的“此起彼伏”狀態。

圖源:2023年4月29日《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

類似的情況香港也曾泛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發現,自去年4月香港新冠高峰期後已接近一年,頂峰過後,三年來第一次泛起的季節性流感高峰泛起在今年4月。

這說明,香港的經歷與內地高度類似。

全面放開以來,先是新冠感染狂潮席捲全國,隨後甲流變態來遲纏綿月餘;如今氣候漸熱,流感消聲匿跡,新冠又開始抬頭,頗有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意味。

以北京為例。5月24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釋出2023年第20周疫情週報中顯示,北京新冠的呈文發病數已連續附近列於榜首。第17至20周全市呈文法定傳染病從6438例一路狂飆到25544例,這意味著在短短4周裡,新冠病毒感染者增長了接近4倍。

這意味著,新冠正在重新擠佔呼吸道傳染病的生態位。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專家鍾南山就猜測,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將發生在6月底。

“五一假期的大規模人口活動,是近期部門區域泛起顯著性地方流行的主要原因。”常榮山總結道。交通運輸部資料顯示,五一假期期間,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預計傳送旅客總量超2.7億人次,XBB 1新變異株的高傳染性,R0值在18左右,就不難解釋近期的陽性出沒。

同時,新冠病毒痊癒後的抗體也是影響因素。

香港流行病學專家明偉傑發現,新冠正在呈現週期性的感染規律。跟著時間的推移,“感染屏障在變弱,重新感染的風險在增加。”

但多位專家都表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疫情高峰期可能來得更快。“現在就已經是高峰。”嚴明說,他以為,這一數值可能到6月初就會下降。

門診量的浮動從側面顯示這一變化:以上海一家診所為例,5月20日前後,日均門診量達到了300例左右,比正常多出五六倍;而時間進入蒲月底,又下降三分之一。

但橫向看來,波峰也不盡相同。嚴明發現,相較北京發燒門診的數目猛增,5月初的江西新冠感染病例較少,就診率和住院率都不高,新冠的第二波爆發尚在醞釀。

無論程序快慢,無數證據都指向新冠的階段性。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新冠都將在傳染病榜單中佔據一席之位。

第二波感染高峰將至,社會齒輪沒有再次停轉。但這次,如何與新冠和平相處,正在成為新的挑戰。

主流毒株XBB致病性變弱,第三波、第四波感染潮未知

無論是醫生仍是普通人,大家共同的感觸感染是,最近感染後的身體負擔好像沒有那麼重。

當時間來到5月,新冠主流變異株已經成為了XBB系列。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曾指出,監測資料顯示,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佔比持續處於高位,在5月15日到5月21日的採集序列當中,佔比達到了95.2%。

金冬雁以為,XBB系列變異株致病性呈現減弱趨勢。“XBB在新加坡流行了一年時間,當地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一直很低,還一直往下走。”XBB系列變異株Rt值(疫情實時傳播指數)通常低於2,“它傳不太起來”。

“我們這三年來獨一看到的,這個病毒是越變越弱,這是一個常理,也是個真理。”流行病學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姜慶五教授總結道。

另一方面,去年冬天那波超過七成國人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屏障也在發揮作用。“今年5月這一波中絕大部分人沒有被感染,就說明上次感染仍是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表示。

“溫順”過峰之後,未來我們還會迎來第三波、第四波疫情嗎?

令人失望的是,固然影響在逐漸降低,但新冠病毒好像已經打定主意在人類世界“紮根”,甚至試圖將自己的片斷寫入人類的基因組。短時間內讓它像SARS一樣消失,好像不再存在可能。

中國香港的情況或許可以成為內地的參考。在2022年2月~4月間,經歷了“大海嘯”般的感染高峰之後,香港又經歷了3波疫情高峰。時間分別是半年之後的9月、12月~2023年1月,以及當下。

據鳳凰衛視報道,當下香港正在遭遇新一輪疫情,均勻天天有超過6000人次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天天確診呈報個案大概有480~500例左右。不外,香港特區政府專家參謀劉宇隆以為,“這是小波浪,5月初好像已經見頂。”

金冬雁判定,在香港同一時間受XBB系列變異株影響的人最多3%~5%,“這一波高峰加起來,也在20%以下,和季節性流感烈度差不多,但是它可能頻繁一點”。

南方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及應急治理學院流行病學教授魏晟誇大,對待新冠病毒,目前還做不到像流感一樣,猜測可能流行的毒株,然後提前出產疫苗。“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前所未有,我們瞭解還不夠。”魏晟說,現在難言我們已經打敗了新冠。

這提醒我們,還無法將新冠病毒和流感畫上等號。

姜慶五說,新冠病毒大部分時間會處於低水平的傳播中,偶然能看到小範圍地區病例多一些,“或稱為區域性爆發也行”。他進一步以為,下一個“暴發季”或許在11月之後,人群的免疫水平的下降與呼吸道疾病傳播季節相遇,會形成又一個感染高峰時期。新冠的傳播會“越來越有規律了”。

面對下一波可能到來的感染高峰,需要做的仍舊是保護好易感人群,尤其是儘快明確對於感染者的後續疫苗接種策略。

據國務院聯防聯控綜合組4月6日下發的方案,中國內地目前可接種疫苗的人群僅限於:(一)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式的人群;(二)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礎免疫的人群。

而在中國香港,感染3個月後的白叟就可以免費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而感染6個月後的年輕人,則可以付費接種加強針。

站在當下第二波感染高峰的時間節點向未來遠望,第三波、第四波也許無法避免,但它的殺傷力或許會變得越來越小。

“最近的疫情沒有明顯的波峰,呈現出典型的地方性流行。”常榮山說。

姜慶五以為,未來新冠病毒在大眾中的存在感會進一步降低,“大眾不用太關注,專業題目交給專業人士去判定”。

對新冠病毒可以無感,但3年新冠疫情過後,有一些東西一定不能回到原點。

明偉傑誇大,“我們比較薄弱的公家教育應該藉著新冠疫情來增強,教育公家面對傳染病時如何保護自己護他人,否則我們過去幾年的教訓就沒有任何收成了。”

宋昕澤、田 為、牛益彤丨撰稿

嚴雨程、李 琳丨責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家號「八點健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來襲。

但人群真實感染率如何?無人知曉。

5月22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根據猜測模型,第二波疫情4月中旬起峰,5月底波峰約4000萬/周,6月底波峰約6500萬/周。不外他也提醒,這是基於模型的計算猜測,“可能不準”。

中國疾控中心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更新新冠疫情資料,而模型猜測又過於專業、遙遠。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只能透過“身邊統計學”,去推測自己所在城市的當下感染情況。

令人不安的動靜陸續傳來。國際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首度確診,海內呼吸科病房再次滿員;首次感染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中陸續曬出“二道槓”,表示自己終於“遇上”;二次感染的人則大多失去曬圖的愛好,只能透過空著的工位來判定其當下的狀態。

近半個月來,人群的討論、搜尋引擎上“新冠疫情搜尋指數”都在表明,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正在到來。

只是,社會齒輪並未停轉。行業會議高朋滿座,同行們抓緊一切機會溝通、交流;演唱會、足球賽如期舉行,座無虛席,三年的壓抑,使得娛樂成為剛需;高校、病院等人群會萃的地方,第二次感染的工作人員依然堅持上崗。

第二波感染高峰之下,無論新冠有沒有變成類似“流感”的疾病,它都好像已經被社會“流感化”了。

無論輕視仍是正視:當人們不再把握第二波感染資料時,是否意味著這件事不再重要了?未來,新冠是否會像流感一樣和人類相生相伴?“重複感染”會有幾回,何時是個頭?

新冠資料未釋出,二次感染高峰“眼見為實”

繼大規模群體感染不到半年,新冠病毒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新冠病毒又開始流行了?看到身邊有朋友、同學、家人接踵二次感染,在微信朋友圈頻繁刷到抗原試劑“二道槓”的圖片,許多人發出疑問。

謎底是肯定的,醫護們的感觸感染更加直接。

據中部城市某三甲病院重症科主任觀察,最近一輪ICU收治新冠患者是在5月前後,該患者是此前從未感染過的白叟。

在北京,某病院感染科主任嚴明(化名)感到,新冠患者數目從4月底開始增加,5月份迅速攀升,“我們病院天天就診上百人,有的大型病院天天就診兩三百人,現在已經是接近高峰的水平”。

在北方某三級病院的呼吸科病房裡,4間被劃為陽性病房的12張床位,幾乎呈接續滿員狀態。

“患者轉陰或者出院了,床位空出來,但很快有新的陽性患者住進去。”科室醫生單華(化名)先容,這幾乎是該院目前應對乙類乙管的新冠感染者獨一“特殊”措施——讓陽性患者住在一起。

多位醫生告訴八點健聞,病院接診的新冠患者,尤其在新冠住院患者中,以首次感染的老年人為主,甚至可以佔到80%。

首次感染對免疫力薄弱的人群而言,依舊伴隨挑戰,“有大面積肺炎的、單側肺炎的”,但比擬上一次的感染高峰,“動不動兩肺全白”,嚴峻程度仍是變輕了。

嚴明收治的二次新冠感染患者裡,固然有人泛起了中度肺炎,但至今仍未泛起一例重症。“對大部分人來說,第二次感染新冠的疾病嚴峻程度都要輕於第一次”。

“5月初首次感染的患者還多些,現在二次感染的患者正在逐漸增加,”武漢大學人民病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醫師餘昌平以為,“沒有感染過的人數相對比較少,絕大部分人都感染過。當下,沒有感染的輕易感染些,但二次感染患者會逐漸增加。”

醫護人員也免不了二次感染新冠。

有人藉此機會補上了去年沒休的“新冠假”——上一次突如其來的新冠暴發,許多醫護一邊忍受病痛的痛苦一邊繼承工作,有病院因此承諾了調休假期,但醫護們由於後續的甲流疫情,一直沒有休息。

也有的仍需帶病上崗,這在護士中尤為顯著。

一位北京本地的護士長告訴八點健聞,上次新冠疫情暴發之後,許多外埠的護士辭職,幾乎病院各個科室都泛起了“護士荒”,當下人手不足,大家只能“輕傷不下火線”。

高校也針對此次感染潮作了應對。

據八點健聞了解,有高校要求,抗原檢測結果呈兩道槓的學生把結果上報給輔導員後,可以自由選擇在宿舍自我隔離,或是前往學校的健康驛站單獨隔離。然而,本月初有2周裡,單獨隔離點的人數爆滿,想要單獨隔離的學生,只能前往5公里外的另一個校區。

總體而言,在不可忽視的第二輪新冠感染潮中,公家對此輪新冠感染的認知與判定,幾乎全部基於自身及對周邊現象的觀察。

統計學與大資料在此輪流行中“沉默不語”。

中國疾控中心的新冠感染週報,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更新。

自今年1月份以來,中國疾控中心每週都會宣佈全國新冠感染情況,好像已經形成規律,但4月29日之後,週報資料未再宣佈過。

中疾控於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是迄今最新一次公然的疫情資料。

在去年底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主任醫師殷文武表示,新冠病毒宣佈的頻次將根據疫情的情況作動態的調整,終極迴歸到乙類傳染病每月宣佈一次。

固然按《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僅提出“衛生行政部門按期宣佈全國傳染病疫情資訊”,並未對宣佈頻率進行明確要求。但此前的規律是,由中國疾控中心每月宣佈一次全國傳染病疫情資訊。

或許,在5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中,我們將看到新冠病毒感染不再單獨釋出,而是正式迴歸乙類傳染病中的一種,自此每月宣佈一次。

北京市疾控中心每週還在更新疫情週報,但內容簡樸,僅包含當週全市呈文法定傳染病種類數、例數,以及呈文病例數居前5位的病種。

有媒體根據新冠感染連續4周佔據呈文病例數的第一位,以及第20周呈文的全市法定傳染病總例數是第17周的近4倍做出推測,新冠感染的二次高峰似已到來。

4月底初現端倪,從“新冠”到“甲流”再到“新冠”

新冠病毒就像在“查漏補缺”。

多位傳染病專家表示,本輪感染中的感染者,很大一部分屬去年12月大海嘯時期的“倖存者”。

病毒學家常榮山也指出,本輪感染中,二次感染比例只佔一成,更像是“補陽”——病毒正在將沒感染的人“一網打盡”。

實際上,這輪感染高峰在4月底就已經初見端倪。

據中疾控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2022年12月9日以來,我國各省份呈文人群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後降低”的趨勢,陽性人數在去年12月達到高峰後波動下降,於2023年4月20日下降至2661例。

但是,在4月的最後一週,也就是4月21日~4月27日,陽性人數又開始呈上升趨勢,於4月27日重新增至6752例。

這份呈文中關於“全國哨點病院流感樣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陽性率變化趨勢”的描述還提示了一個重要資訊——2022年第49周(12月9日)以來,流感樣病例的新冠病毒陽性率和流感病毒陽性率呈現顯著的“此起彼伏”狀態。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來襲。

但人群真實感染率如何?無人知曉。

5月22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根據猜測模型,第二波疫情4月中旬起峰,5月底波峰約4000萬/周,6月底波峰約6500萬/周。不外他也提醒,這是基於模型的計算猜測,“可能不準”。

中國疾控中心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更新新冠疫情資料,而模型猜測又過於專業、遙遠。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只能透過“身邊統計學”,去推測自己所在城市的當下感染情況。

令人不安的動靜陸續傳來。國際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首度確診,海內呼吸科病房再次滿員;首次感染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中陸續曬出“二道槓”,表示自己終於“遇上”;二次感染的人則大多失去曬圖的愛好,只能透過空著的工位來判定其當下的狀態。

近半個月來,人群的討論、搜尋引擎上“新冠疫情搜尋指數”都在表明,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正在到來。

只是,社會齒輪並未停轉。行業會議高朋滿座,同行們抓緊一切機會溝通、交流;演唱會、足球賽如期舉行,座無虛席,三年的壓抑,使得娛樂成為剛需;高校、病院等人群會萃的地方,第二次感染的工作人員依然堅持上崗。

第二波感染高峰之下,無論新冠有沒有變成類似“流感”的疾病,它都好像已經被社會“流感化”了。

無論輕視仍是正視:當人們不再把握第二波感染資料時,是否意味著這件事不再重要了?未來,新冠是否會像流感一樣和人類相生相伴?“重複感染”會有幾回,何時是個頭?

新冠資料未釋出,二次感染高峰“眼見為實”

繼大規模群體感染不到半年,新冠病毒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新冠病毒又開始流行了?看到身邊有朋友、同學、家人接踵二次感染,在微信朋友圈頻繁刷到抗原試劑“二道槓”的圖片,許多人發出疑問。

謎底是肯定的,醫護們的感觸感染更加直接。

據中部城市某三甲病院重症科主任觀察,最近一輪ICU收治新冠患者是在5月前後,該患者是此前從未感染過的白叟。

在北京,某病院感染科主任嚴明(化名)感到,新冠患者數目從4月底開始增加,5月份迅速攀升,“我們病院天天就診上百人,有的大型病院天天就診兩三百人,現在已經是接近高峰的水平”。

在北方某三級病院的呼吸科病房裡,4間被劃為陽性病房的12張床位,幾乎呈接續滿員狀態。

“患者轉陰或者出院了,床位空出來,但很快有新的陽性患者住進去。”科室醫生單華(化名)先容,這幾乎是該院目前應對乙類乙管的新冠感染者獨一“特殊”措施——讓陽性患者住在一起。

多位醫生告訴八點健聞,病院接診的新冠患者,尤其在新冠住院患者中,以首次感染的老年人為主,甚至可以佔到80%。

首次感染對免疫力薄弱的人群而言,依舊伴隨挑戰,“有大面積肺炎的、單側肺炎的”,但比擬上一次的感染高峰,“動不動兩肺全白”,嚴峻程度仍是變輕了。

嚴明收治的二次新冠感染患者裡,固然有人泛起了中度肺炎,但至今仍未泛起一例重症。“對大部分人來說,第二次感染新冠的疾病嚴峻程度都要輕於第一次”。

“5月初首次感染的患者還多些,現在二次感染的患者正在逐漸增加,”武漢大學人民病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醫師餘昌平以為,“沒有感染過的人數相對比較少,絕大部分人都感染過。當下,沒有感染的輕易感染些,但二次感染患者會逐漸增加。”

醫護人員也免不了二次感染新冠。

有人藉此機會補上了去年沒休的“新冠假”——上一次突如其來的新冠暴發,許多醫護一邊忍受病痛的痛苦一邊繼承工作,有病院因此承諾了調休假期,但醫護們由於後續的甲流疫情,一直沒有休息。

也有的仍需帶病上崗,這在護士中尤為顯著。

一位北京本地的護士長告訴八點健聞,上次新冠疫情暴發之後,許多外埠的護士辭職,幾乎病院各個科室都泛起了“護士荒”,當下人手不足,大家只能“輕傷不下火線”。

高校也針對此次感染潮作了應對。

據八點健聞了解,有高校要求,抗原檢測結果呈兩道槓的學生把結果上報給輔導員後,可以自由選擇在宿舍自我隔離,或是前往學校的健康驛站單獨隔離。然而,本月初有2周裡,單獨隔離點的人數爆滿,想要單獨隔離的學生,只能前往5公里外的另一個校區。

總體而言,在不可忽視的第二輪新冠感染潮中,公家對此輪新冠感染的認知與判定,幾乎全部基於自身及對周邊現象的觀察。

統計學與大資料在此輪流行中“沉默不語”。

中國疾控中心的新冠感染週報,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更新。

自今年1月份以來,中國疾控中心每週都會宣佈全國新冠感染情況,好像已經形成規律,但4月29日之後,週報資料未再宣佈過。

中疾控於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是迄今最新一次公然的疫情資料。

在去年底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主任醫師殷文武表示,新冠病毒宣佈的頻次將根據疫情的情況作動態的調整,終極迴歸到乙類傳染病每月宣佈一次。

固然按《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僅提出“衛生行政部門按期宣佈全國傳染病疫情資訊”,並未對宣佈頻率進行明確要求。但此前的規律是,由中國疾控中心每月宣佈一次全國傳染病疫情資訊。

或許,在5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中,我們將看到新冠病毒感染不再單獨釋出,而是正式迴歸乙類傳染病中的一種,自此每月宣佈一次。

北京市疾控中心每週還在更新疫情週報,但內容簡樸,僅包含當週全市呈文法定傳染病種類數、例數,以及呈文病例數居前5位的病種。

有媒體根據新冠感染連續4周佔據呈文病例數的第一位,以及第20周呈文的全市法定傳染病總例數是第17周的近4倍做出推測,新冠感染的二次高峰似已到來。

4月底初現端倪,從“新冠”到“甲流”再到“新冠”

新冠病毒就像在“查漏補缺”。

多位傳染病專家表示,本輪感染中的感染者,很大一部分屬去年12月大海嘯時期的“倖存者”。

病毒學家常榮山也指出,本輪感染中,二次感染比例只佔一成,更像是“補陽”——病毒正在將沒感染的人“一網打盡”。

實際上,這輪感染高峰在4月底就已經初見端倪。

據中疾控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2022年12月9日以來,我國各省份呈文人群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後降低”的趨勢,陽性人數在去年12月達到高峰後波動下降,於2023年4月20日下降至2661例。

但是,在4月的最後一週,也就是4月21日~4月27日,陽性人數又開始呈上升趨勢,於4月27日重新增至6752例。

這份呈文中關於“全國哨點病院流感樣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陽性率變化趨勢”的描述還提示了一個重要資訊——2022年第49周(12月9日)以來,流感樣病例的新冠病毒陽性率和流感病毒陽性率呈現顯著的“此起彼伏”狀態。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來襲。

但人群真實感染率如何?無人知曉。

5月22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根據猜測模型,第二波疫情4月中旬起峰,5月底波峰約4000萬/周,6月底波峰約6500萬/周。不外他也提醒,這是基於模型的計算猜測,“可能不準”。

中國疾控中心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更新新冠疫情資料,而模型猜測又過於專業、遙遠。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只能透過“身邊統計學”,去推測自己所在城市的當下感染情況。

令人不安的動靜陸續傳來。國際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首度確診,海內呼吸科病房再次滿員;首次感染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中陸續曬出“二道槓”,表示自己終於“遇上”;二次感染的人則大多失去曬圖的愛好,只能透過空著的工位來判定其當下的狀態。

近半個月來,人群的討論、搜尋引擎上“新冠疫情搜尋指數”都在表明,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正在到來。

只是,社會齒輪並未停轉。行業會議高朋滿座,同行們抓緊一切機會溝通、交流;演唱會、足球賽如期舉行,座無虛席,三年的壓抑,使得娛樂成為剛需;高校、病院等人群會萃的地方,第二次感染的工作人員依然堅持上崗。

第二波感染高峰之下,無論新冠有沒有變成類似“流感”的疾病,它都好像已經被社會“流感化”了。

無論輕視仍是正視:當人們不再把握第二波感染資料時,是否意味著這件事不再重要了?未來,新冠是否會像流感一樣和人類相生相伴?“重複感染”會有幾回,何時是個頭?

新冠資料未釋出,二次感染高峰“眼見為實”

繼大規模群體感染不到半年,新冠病毒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新冠病毒又開始流行了?看到身邊有朋友、同學、家人接踵二次感染,在微信朋友圈頻繁刷到抗原試劑“二道槓”的圖片,許多人發出疑問。

謎底是肯定的,醫護們的感觸感染更加直接。

據中部城市某三甲病院重症科主任觀察,最近一輪ICU收治新冠患者是在5月前後,該患者是此前從未感染過的白叟。

在北京,某病院感染科主任嚴明(化名)感到,新冠患者數目從4月底開始增加,5月份迅速攀升,“我們病院天天就診上百人,有的大型病院天天就診兩三百人,現在已經是接近高峰的水平”。

在北方某三級病院的呼吸科病房裡,4間被劃為陽性病房的12張床位,幾乎呈接續滿員狀態。

“患者轉陰或者出院了,床位空出來,但很快有新的陽性患者住進去。”科室醫生單華(化名)先容,這幾乎是該院目前應對乙類乙管的新冠感染者獨一“特殊”措施——讓陽性患者住在一起。

多位醫生告訴八點健聞,病院接診的新冠患者,尤其在新冠住院患者中,以首次感染的老年人為主,甚至可以佔到80%。

首次感染對免疫力薄弱的人群而言,依舊伴隨挑戰,“有大面積肺炎的、單側肺炎的”,但比擬上一次的感染高峰,“動不動兩肺全白”,嚴峻程度仍是變輕了。

嚴明收治的二次新冠感染患者裡,固然有人泛起了中度肺炎,但至今仍未泛起一例重症。“對大部分人來說,第二次感染新冠的疾病嚴峻程度都要輕於第一次”。

“5月初首次感染的患者還多些,現在二次感染的患者正在逐漸增加,”武漢大學人民病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醫師餘昌平以為,“沒有感染過的人數相對比較少,絕大部分人都感染過。當下,沒有感染的輕易感染些,但二次感染患者會逐漸增加。”

醫護人員也免不了二次感染新冠。

有人藉此機會補上了去年沒休的“新冠假”——上一次突如其來的新冠暴發,許多醫護一邊忍受病痛的痛苦一邊繼承工作,有病院因此承諾了調休假期,但醫護們由於後續的甲流疫情,一直沒有休息。

也有的仍需帶病上崗,這在護士中尤為顯著。

一位北京本地的護士長告訴八點健聞,上次新冠疫情暴發之後,許多外埠的護士辭職,幾乎病院各個科室都泛起了“護士荒”,當下人手不足,大家只能“輕傷不下火線”。

高校也針對此次感染潮作了應對。

據八點健聞了解,有高校要求,抗原檢測結果呈兩道槓的學生把結果上報給輔導員後,可以自由選擇在宿舍自我隔離,或是前往學校的健康驛站單獨隔離。然而,本月初有2周裡,單獨隔離點的人數爆滿,想要單獨隔離的學生,只能前往5公里外的另一個校區。

總體而言,在不可忽視的第二輪新冠感染潮中,公家對此輪新冠感染的認知與判定,幾乎全部基於自身及對周邊現象的觀察。

統計學與大資料在此輪流行中“沉默不語”。

中國疾控中心的新冠感染週報,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更新。

自今年1月份以來,中國疾控中心每週都會宣佈全國新冠感染情況,好像已經形成規律,但4月29日之後,週報資料未再宣佈過。

中疾控於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是迄今最新一次公然的疫情資料。

在去年底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主任醫師殷文武表示,新冠病毒宣佈的頻次將根據疫情的情況作動態的調整,終極迴歸到乙類傳染病每月宣佈一次。

固然按《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僅提出“衛生行政部門按期宣佈全國傳染病疫情資訊”,並未對宣佈頻率進行明確要求。但此前的規律是,由中國疾控中心每月宣佈一次全國傳染病疫情資訊。

或許,在5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中,我們將看到新冠病毒感染不再單獨釋出,而是正式迴歸乙類傳染病中的一種,自此每月宣佈一次。

北京市疾控中心每週還在更新疫情週報,但內容簡樸,僅包含當週全市呈文法定傳染病種類數、例數,以及呈文病例數居前5位的病種。

有媒體根據新冠感染連續4周佔據呈文病例數的第一位,以及第20周呈文的全市法定傳染病總例數是第17周的近4倍做出推測,新冠感染的二次高峰似已到來。

4月底初現端倪,從“新冠”到“甲流”再到“新冠”

新冠病毒就像在“查漏補缺”。

多位傳染病專家表示,本輪感染中的感染者,很大一部分屬去年12月大海嘯時期的“倖存者”。

病毒學家常榮山也指出,本輪感染中,二次感染比例只佔一成,更像是“補陽”——病毒正在將沒感染的人“一網打盡”。

實際上,這輪感染高峰在4月底就已經初見端倪。

據中疾控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2022年12月9日以來,我國各省份呈文人群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後降低”的趨勢,陽性人數在去年12月達到高峰後波動下降,於2023年4月20日下降至2661例。

但是,在4月的最後一週,也就是4月21日~4月27日,陽性人數又開始呈上升趨勢,於4月27日重新增至6752例。

這份呈文中關於“全國哨點病院流感樣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陽性率變化趨勢”的描述還提示了一個重要資訊——2022年第49周(12月9日)以來,流感樣病例的新冠病毒陽性率和流感病毒陽性率呈現顯著的“此起彼伏”狀態。

上一篇:埃及正和中國... 下一篇:好心房東將手...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