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少活得久,是真的嗎?飯量大和飯量小的人比,誰更容易長壽?

首頁 > 健康

吃得少活得久,是真的嗎?飯量大和飯量小的人比,誰更容易長壽?

來源:水果怎麼吃 釋出時間:2021-12-08 09:10

為了健康長壽,很多人開始想盡辦法。透過堅持運動,改善睡眠以及健康飲食多個層面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希望能讓自己更健康,活得更久。其中,怎麼吃才能長壽是不少中老年人喜聞樂見的話題。畢竟中國人覺得“民以食為天”,吃得好才能更健康。

傳言“吃得少,活得久”,是真的嗎?

這種說法來自《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篇文章,文章提到,間歇性進食對健康有一定的好處。能夠幫助人體調節血糖水平,還能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從而預防疾病,保護健康。

而民間也有人傳,人的一生一共要吃9噸的食物,飯量有定數。誰先吃完誰就先走。這些說法一結合,更讓人堅信,吃得少活得久。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要肯定“吃得少活得久”有一定的科學依舊。在試驗中確實發現,在限制飲食的一組中,小鼠出現了平均壽命延長的好處,而另一組,並未發生變化。很多人心想,這說得對啊,那我飯量小,我肯定是有優勢的。彆著急,讓我把話說完。

“吃得少,活得久”並不是人們通常定義上的“少吃點”或者盲目的禁食,而是有科學計劃的。也不存在說人一生吃的食物有定量,誰先吃完誰先走的說法。下面就詳細說說,怎麼樣吃才能活得久?

實驗所說的間歇性禁食分2種,一種是限制攝入的食用量,控制進食的時間,另一張是採取間歇性的進食,比如一週中5天正常量飲食,剩餘的2天採取禁食或者節食的方式。這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輕斷食。

但對人體而言,間歇性禁食是有一定的原則的,如果實施不當,很可能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比如對體質虛弱的人來說,間歇性禁食很可能導致自身血糖波動大,腸胃功能受到損傷,反而會增加腸胃疾病風險。

還有對中老年人來說,間歇性禁食的方式很可能加重人體營養不良的問題。有些人盲目的採取純素食或者長期節食的方式來“養生”,最後反而因為營養不良導致體重大幅下降,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

如果你本身就飯量小,再盲目的節食很可能導致自身營養攝取不足,更容易損傷健康。所以飯量大的人不見得不容易長壽,營養攝入更全面;但飯量小的人也不一定能夠長壽,營養攝入不良,健康反而受到威脅。

掌握3個間歇性禁食的技巧,健康又養生

技巧一:營養結構搭配要合理

不管你採取什麼樣的禁食方法,身體需要的營養一定不能少。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蛋白質、脂肪和碳水。有些人採用純素食的結構,雖然看上去是減肥了,但是身體長期缺乏蛋白質和脂肪,對免疫力、肌肉也不利。不論你怎麼節食,也要維持一定的營養結構。

技巧二:吃飯方法要酌情調整

間歇性禁食時,要減少攝入的熱量,不妨嘗試細嚼慢嚥的吃飯。吃飯的速度慢下來了,大腦也能更準時的接收到吃飽的訊號,從而停止進食。感覺自己已經有些飽了,但是接著吃也能吃得下的時候,就已經是7分飽了。細嚼慢嚥,充分咀嚼食物也能幫助禁食。

技巧三:進食時間要規律

採取間歇性禁食的時候,要遵循時間規律。比如三餐的時間要規律,堅持在7點半吃早餐,12點吃午餐,晚上6點左右吃晚餐。如果要採取禁食,可以嘗試晚飯後不再吃其他的食物,達到14個小時以上不進食,其實也能起到不錯的禁食效果,也不會打亂人們日常的飲食時間表。

吃得少不是讓大家盲目的減少飯量,飯量大小對壽命也沒有直接的聯絡。學會怎麼樣吃,如何控制間歇性的禁食才是保護健康的關鍵。

每個人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食不外量、細嚼慢嚥、吃飯只吃7分飽以及進食規律等都是有助於長壽的飲食方法。如果只是片面的追求“吃得少”、“飯量小”,很可能讓健康面臨腸胃不適、營養不良等問題,反而傷身。

參考資料:

【1】吃得越少,活得越久?科學解釋來了 北青網 2021/1/16

【2】最新研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飲食與壽命的關係,科學的解釋來了… 科普中國 2020/12/9

【3】八個錯誤飲食行為讓你悄悄變老,想長壽最好一個都別做 健康界 2021/6/4

上一篇:維生素D缺乏... 下一篇:重慶79歲老人...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