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80年前的新四軍,誰不說一聲“四爺牛X”

首頁 > 歷史

見到80年前的新四軍,誰不說一聲“四爺牛X”

來源:匿名 釋出時間:2021-11-26 09:35

1


新四軍剛成立的時候特別苦。

按照國共兩黨的合作協議,新四軍的軍費是每月16.6萬元,但是何應欽在中間剋扣,改成每月6.5萬元。

周恩來說不行啊,這些軍費連生活都不夠,怎麼能打仗呢,必須增加軍費。何應欽感覺理虧,才扭扭捏捏的漲到每月8萬。

即便如此,還是不夠。

國府的軍費標準有3個等級,甲等野戰師是每月20萬,乙等師15萬,丙等師10萬......也就是說,堂堂新四軍的軍費,還不到國軍丙等師的水平。

沒有軍費,便不能打仗。

1939年,新四軍發展到4萬人,但其中2萬人沒有槍,每次作戰都和有槍的同志走在一起,隨時準備撿戰場掉落的槍。

到了1940年,新四軍已經有9萬人,領到的軍費還是最初標準,人多錢少,日子過得更慘了。

而且國府發軍費的時候,不是一次性發給新四軍,而是分幾次發放,讓新四軍派車去領。

這就造成新四軍領軍費的成本增加,往往領到的軍費物資,還不足以抵消來回汽油的消耗。

領了個寂寞。

軍長葉挺就吐槽國府:

“大家知道這三年當中,彆扭誤會摩擦,是不斷在政治軍事上煩擾我們。餉款不濟、軍食不足、軍裝不備,是在軍需上剋制我們。”

日子艱苦就算了,想想辦法也能抗日。

但是國府對新四軍不放心,1941年初以友軍的身份在背後捅刀子,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細數中國的抗日軍隊,夾縫求生的新四軍,絕對是最苦逼的,可能還沒有之一。

圖片


2


皖南事變給新四軍造成巨大的傷害,但也讓新四軍迎來新生。

1941年1月,中央命令重建新四軍,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委,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下轄7個師和1個獨立旅,全軍共9萬人。

同時成立華中局和軍委華中分會,劉少奇為書記。

劉少奇和陳毅,成為新四軍的軍政領導人。

也就在同年,華中局根據中央“獨立自主”的決議,命令地方和新四軍的根據地內,建立地方銀行發行紙幣,穩定根據地的金融秩序。

新四軍是作戰部隊,為什麼要發行貨幣?

因為“侵華”期間,日軍制定了貨幣戰爭的策略,簡單來說分三步:

首先向國統區和佔領區輸入日貨,用傾銷的方式,給日本國內的企業賺利潤,然後支援侵華戰爭進一步擴大規模。

其次是吸納佔領區的法幣和美元、英鎊,到國統區和上海香港等地套購物資。

最後是印刷假幣,投放到國統區套購物資。

換句話說,日本要用中國物資來侵略中國,完成“以戰養戰”的計劃。

據統計,日軍共印刷了45億法幣假鈔,以購買力來計算,相當於抗戰前國府4年的財政收入,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法幣做為國府的法定貨幣,是和美元深度繫結的,貨幣自主權不在自己的手裡,根本經不起日本的折騰,很快就被完殘了。

而且隨著戰爭規模升級,國府的軍費開支越來越大,但國府的財政稅收能力太差勁,不能支撐龐大的軍費開支。

於是國府也不管什麼金融穩定了,直接開動機器印錢,造出海量沒有物資和黃金支撐的法幣,要麼發給國軍,要麼投放到市場上。

戰爭進行到1939年,國府發行的法幣,已經從10億元暴增到30億元。此後國府越來越瘋,動不動就印錢,截至1944年,國府發行了1890億法幣。

日本和國府的做法,導致中國市面上法幣滿天飛,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購買力一天不如一天。

同樣是100元,可能今天能買一塊豬肉,明天只能買半個饅頭。

你說國軍戰士慘不慘,離開故鄉保家衛國,到頭來連口飽飯都吃不到。

具體到新四軍,便是日軍和國軍用法幣來套購物資,有多少“虛假”的法幣流入根據地,就有多少物資流到日佔區和國統區。

華中局和新四軍知道,國府發行的法幣已經廢了,誰用誰死,必須和法幣做切割,才能穩定根據地的金融秩序。

所以才有了“建立銀行發行紙幣”的命令。

自1941年起,華中局和新四軍在根據地內,陸續成立了江淮、淮北、淮南、大江等九個大銀行,發行江淮幣、淮北幣、大江幣等貨幣242種。

雖然貨幣種類繁多、面值較小,市場信用暫時也不行,但起碼有自己的貨幣了。

陳毅視察江淮印鈔廠就說,我們新四軍有兩個大胖兒子,一個是軍工廠,要武裝就找軍工廠要。一個是印鈔廠,要錢花就向印鈔廠拿。

4師的師長彭雪楓要成立騎兵團,也撥了3萬淮北幣做啟動資金。

可見新貨幣在根據地是認可的,用來穩定根據地的金融秩序,基本沒問題。

不過和法幣切割是止損,想讓新貨幣走出去,並且繁榮根據地的經濟,需要擴大貿易範圍。

新四軍的做法讓人歎為觀止。


3


自1941年起,日軍對新四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越來越歷害。

日軍制定了一系列禁運物資,包括貴金屬、糧食、糖、藥品、紗布等等,都不允許運到根據地販賣,妄圖用經濟手段困死根據地。

而在封鎖禁運的同時,日軍制造了各種毒品,用走私的方式向根據地傾銷。

為了用毒品坑害中國人,日軍甚至告訴販毒的商人,只要賣出去1兩毒品,就給10日元的補貼。

這些日本製造的毒品,有的是鴉片膏,有的是針劑,更多是以香菸形式出現的偽裝毒品。

這就防不勝防了,有的老鄉喜歡飯後一支菸,結果不知不覺就成了飯後一口毒,賽過活神仙。

而且新四軍官兵也有抽菸的習慣,稍不留神,香菸毒品就流入新四軍了。

於是2師師長張雲逸和副師長羅炳輝,找到供給部長鬍弼亮,說我們能不能辦個菸廠,生產香菸給戰士們抽,順便運到市場上賣。

此外,佔領香菸市場,日軍的香菸毒品就沒用了。

胡弼亮說可以,然後張雲逸便批了42元淮南幣,做為辦菸廠的經費。

說來也巧。

不久後,新四軍便攻佔天長縣銅城鎮,那地方有個“群眾菸草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神龍牌”香菸。

“神龍牌”香菸質量不錯,但是由於日軍封鎖,菸廠經營入不敷出,幾乎處於倒閉的邊緣。

現在新四軍來了,菸廠股東便找到部隊,訴苦道:“菸廠快經營不下去了,部隊能不能拉一把,或者部隊入股共同經營。”

張雲逸和羅炳輝覺得,可以啊,入股經營總比白手起家省事。

不過“群眾菸草”是私人煙廠,新四軍不能侵佔私人的利益,只能以入股的方式幫“群眾菸草”起死回生,順便學習開辦菸廠的經驗。

等準備工作就緒,再以“群眾菸草”為樣板,另外開辦屬於新四軍的獨立菸廠。

於是新四軍入股銅城鎮的菸廠,並且掌握管理權,原來的股東不管做不做事,每年都能得到20%的利潤分紅,而另外開辦的菸廠起名為“新群”,生產“飛馬牌”香菸。

為了生產香菸,胡弼亮又買了2臺捲菸機、1臺印刷機,並且在菸廠分了兩套工人系統,那些在菸廠工作的軍人是內工,施行供給制,聘請的技術人員稱為外工,施行工資制。

至於菸絲,則從定遠、鳳陽一帶採購,也給當地菸農帶來一筆收入。

既維護了部隊的慣例,又不讓老百姓吃虧,軍民團結一家親。

1942年上半年,新四軍的飛馬牌香菸投產,每天可以生產600條,再過兩年又添置捲菸機和切絲機,每天產量達到1200條。

香菸有了,怎麼賣又成了問題。

當時市面上流行小刀、大英、翠鳥等品牌香菸,飛馬剛上市,大家根本不認識,總感覺是哪裡冒出來的三無產品。

於是營業股長劉新民,帶著撕掉標籤的飛馬煙,穿越日偽軍的封鎖線,到滁洲城請幾大煙商喝茶,然後把飛馬煙混在小刀、翠鳥等品牌煙中間,讓煙商們試抽。

經過一番吞雲吐霧,幾個大煙商發現,這個沒牌子的煙不錯哦,口感好,菸灰都是灰白色,說明裡面是純菸草,沒有參雜煙梗。

最重要的是,相比其他品牌煙,這種煙的價格便宜。

物美價廉,拿到市場上肯定有銷路,幾個煙商也能賺錢,這種生意誰不願意做。

他們和劉新民說,這種煙有多少要多少。

從此以後,飛馬牌香菸走出根據地,在國統區和日佔區暢銷無阻。即便被日軍查封也沒關係,第2師在菸廠生產出來,換成“大英”的煙盒,銷量依然直線上升。

因為煙商們直接到銅城鎮訂貨,煙剛出場就被領走了。煙商們在乎的是煙,以及新四軍的品牌信用,至於貼什麼標籤都無所謂。

煙商們帶著煙回到國統區和日佔區,找到零售商,開啟包裝給他們看:“睜大眼,看看裡面是什麼貨,四爺生產的。”

四爺,便是新四軍。

做生意到這份上,新四軍已經非常成功了,放眼中國商界,能讓人不在乎貼什麼標籤的企業,也寥寥無幾吧。

所以自“飛馬牌”香菸投產以後,2師的菸廠每月給新四軍軍部,上交30萬元利潤,一年下來就是360萬,比國府撥款強太多了。

1942年華北大旱,國統區有多悽慘,大家看馮小剛的《1942》就知道。

我黨根據地和國府不一樣,老百姓受苦一定要救災的。

陳毅聽說華北遭遇旱災,中央的財政緊張,便給彭德懷發電報,說新四軍的物資豐富,可以支援你們。

彭德懷也不客氣,那就拿來吧你。

從1942到1944年,新四軍陸續匯款3716萬元,極大緩解了黨中央和八路軍的財政危機,而其中1600萬元是“飛馬牌”香菸的利潤。

用香菸來支援革命,你說四爺牛逼不牛逼。


4


2師的菸廠,只是新四軍搞經濟的典型案例,其實軍部和其他師部,都有不同種類的製造工廠。

比如新四軍的軍部有捲菸廠、造紙廠、服裝廠、毛巾廠、鞋襪廠等等,除了給部隊供應以外,還向根據地、國統區和日佔區出售。

第3師在蘇北曬鹽捕魚,由於食鹽產量太大,一度掌握了蘇北食鹽的定價權。

第7師在繁昌等地開煤礦。

各根據地的製造工廠聯合在一起,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

當然了,在新四軍的根據地搞經濟,遠遠不是辦工廠那麼簡單,需要其他的配套政策,製造工廠才能發展起來。

首先是減租減息。

舊社會的農民負擔重,每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交田租,屬於尋常事情,要是遇到天災人禍,還得向地主借高利貸。

抗戰時期要團結各階層,不允許和紅軍一樣“打土豪分田地”,於是新四軍就在根據地“減租減息”,減少佃農地租的25%,減少貸款利息的20%。

這樣就不傷害地主的利益,又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雙方都挺滿意。

其次是廢除苛捐雜稅。

以往國府統治的時候,各種捐稅亂如牛毛,凡是能想到的,國府都要抽一筆錢,甚至有些地方要收茅廁稅,老百姓連拉屎自由都沒有。

現在新四軍來了,宣佈廢除一切苛捐雜稅,種田也好經商也罷,只要交一筆稅款,根據地內就能暢行無阻。

這是減輕所有人的負擔,誰不說一聲四爺好。

最後是建立穩定的財政體系。

新四軍除了自己辦工廠以外,還扶持私人工商業的發展,只要不賣違禁品,能繁榮經濟,根據地一律支援。

要是缺錢,還可以申請貸款。

但是所有商業經營活動都要交稅,於是商品過境稅、進出口稅、菸酒稅、營業稅、屠宰稅等稅種,也成為新四軍根據地的經濟來源。

以上做法看起來複雜,其實和國府相比,已經是“簡政”了,人們非常滿意,蘇北士紳韓國鈞就說:

“西安事變,恩來先生及中共中央大仁大義,此後只聞國民黨限共反共,不聞中共有反國民黨行為。我84歲的老頭子,不是共產的,但就事實講公平話,目前政府及國民黨不與中共合作,絕不能抗日救國。論政策及人才,國不如共,乃是事實。”

這就是新四軍掙到的民心。

第7師更牛逼,硬生生在日軍和國軍的封鎖中,開闢了湯家溝自貿區。

第7師是皖南事變後成立的,原始部隊只有2000人,屬於一支不起眼的抗日小部隊。

到了1943年,雖然部隊人數有些增長,但經過日軍掃蕩,第七師的皖江根據地經濟凋敝,連每天5分的菜金都發不出來。

政委曾希聖和同志們研究發現,上海的糧食價格是根據地的3—4倍,根據地工業品的價格是上海的3—4倍。

那能不能打通皖江根據地和上海的貿易,用根據地的高價糧食,換上海的低價工業品?既能平抑物價,還有利上海和根據地的人民。

經過研究,大家都覺得可以。

皖江貿易總局領導的湯家溝自貿區,就在1943年成立了。

為什麼要選湯家溝呢?

因為地理位置優越。

安徽省無為縣有湯家溝、二壩、三宮殿、裕溪口等商埠,但現在裕溪口被日偽軍佔領,二壩緊鄰日偽軍的屯兵地,三宮殿不通水路。

而湯家溝的北部是皖江根據地和第7師,東部是新四軍第2師,西部是新四軍第5師,南部是浩蕩的長江。

除了湯家溝,長江兩岸沒有搞經濟的地方了。

那就搞吧。

湯家溝自貿區成立以後,皖江貿易總局在湯家溝成立“整合商行”,局長蔡輝親自任總經理,聘請知名商人沈濟民做經理,同時吸納民間資本,開辦“裕民號”和“正大號”,官民合作共同經營。

“整合號”專門做戰略物資的貿易,壟斷出口根據地的糧食、油、棉、麻、煙等物資,進口食鹽、布、軍需品和工業品等等。

這些物資裡,凡是緊急軍用的,“整合號”馬上調撥給7師供給部,7師留下自己用的,其他兄弟部隊有需要,也可以馬上支援。

而“裕民號”和“正大號”,則聘請民間商人做經理,專門經營五金、百貨等民用商品,然後利用民用商業渠道,購買糧食和油等軍用物資,給“整合號”送去。

三家商號在皖江貿易總局的領導下,同氣連枝共同進退,很快便成為長江兩岸的重要商業力量。

湯家溝自貿區,也繁榮起來,每天來往的商船不斷。

周圍百十里的商人發現,怎麼每天有商船到湯家溝啊,肯定有的賺,那我也得趕緊去啊。

於是短短3個月時間,大江南北的商人都來湯家溝做生意,開辦了米行、鹽行、百貨行、錢莊等店鋪,常住人口達到數千人。

他們交易的媒介,便是大江銀行的大江幣。

雖然人口增加生意繁忙,但就像前文說的,湯家溝的管理很完善,沒有苛捐雜稅,沒有欺凌霸市,如果沒有數十里外的日偽軍,簡直就是太平年景。

所以湯家溝也被人稱為“小上海。”

開辦湯家溝自貿區的1942年,皖江根據地便上交軍部749萬元,到1944年,皖江根據地的財政收入達到6000萬,分批上交軍部1400萬。

有次第5師財政緊張,軍部命令第7師支援一下,師部二話不說,便給第5師撥款5000萬元。

真豪啊。

而有了充足的財政收入,第7師也從2000人發展到3萬人,成為立馬長江的富七師。

隔壁的國軍和日偽軍,眼紅的不行,打心底裡佩服四爺。


5


到了抗戰後期,日軍已經打不動了,處於崩潰的邊緣。

日本是極度缺乏資源的國家,如果依賴國內的資源,日本根本沒有實力發動侵華戰爭,所以日本侵華初期的工業原料,大部分向美國買。

是的,美國給蔣介石援助讓他抗日,還給日本賣資源讓他侵華,不管結果如何,賺的都是美國。

但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美國把資源供應鏈給斷了,日本想在中國搶資源,可出產資源的中國農村,基本被八路軍和新四軍佔了。

這樣一來,日本就尷尬了。

說日軍是侵華部隊吧,沒有糧食和石油鋼鐵的支援,日軍便不可能在戰場取勝,讓日軍撤回國內吧,日本軍部又不甘心。

日軍總要活下去,怎麼辦呢?

堅持到1943年,日軍終於堅持不下去了,和控制山東農村的八路軍商量,能不能賣給我們些糧食和油料啊?

山東八路軍也不客氣,沒問題,你們用槍支彈藥來換。於是日軍成了山東花生油的最大客戶,最多一次交易給八路軍30萬發子彈。

這就叫日本送給八路軍子彈,讓八路軍抗日。

日子過的慘淡極了。

華北日軍堅持不住,江南的日軍也堅持不住,新四軍等來了大客戶。

1943年,日本準備向華中增兵40萬,但是沒有糧食,便給南京的汪偽政府下籌糧指標,並且在上海成立“登部隊”籌糧。

日本覺得,兩手抓肯定沒問題了吧?

其實問題大了。

南方的蘇皖產稻區,基本被新四軍佔了,秋收後透過湯家溝南岸的蕪湖,出售到長江沿岸地區,日軍和汪偽政府想籌糧,只能到蕪湖。

於是汪精衛任命汪子棟,做為“籌糧委員會”蕪湖分社的社長,日軍“登部隊”派楠木為顧問,讓他們到蕪湖想辦法搞糧食。

汪子棟和楠木能有什麼辦法,愁的要死。

也就在這個時候,我黨的地下黨員聽到訊息,馬上彙報給蔡輝,蔡輝又分析了各方面彙總來的情報,覺得這兩人可以談談。

蔡輝分析的沒錯,蘇皖地區的糧食都在新四軍手裡,日偽不想談也不行。

蔡輝透過合作商人楊大炎,約汪子棟見一面,汪子棟為了完成籌糧任務,也同意見一面。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汪子棟坐船到湯家溝,和蔡輝達成交易協議:

新四軍出售大米、菸草等物資,日偽以布、鹽、糖等物品購買,但每次交易必須有30%的軍用品。

兩人一拍即合,初次交易都很滿意。

新四軍輸出了過剩的物資,換來急需的軍用品,汪子棟和楠木完成籌糧的任務,日偽軍也有足夠的糧食維持生存,可謂是皆大歡喜。

隨著交易持續進行,交易內容也不斷擴大,最終蔡輝和汪子棟約定,以後交易過程由“整合商行”和“利記糧行”完成,每次交易新四軍出70%的糧食和30%的山貨,日偽則需要出30%的雷管火藥等軍需品,30%的鋼材機床等工業品,40%的藥材食鹽等日用品。

給新四軍輸送武器裝備,日軍是知道的,但是那又怎樣,不給武器就要餓死。

日軍沒得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也就是說,日軍為了新四軍的物資,親自把封鎖禁令給撕碎了,而且新四軍和日偽交易時,乘坐日本產的輪船和汽車。

新四軍和日偽軍一起抗日,你說四爺牛逼不牛逼。


6


抗戰勝利以前,粟裕曾做過一次報告:

“我們共產黨是主張大家過得好,不是主張個人特別享福的。現在我們大家生活算過的很好,全國都比不上我們。可是還有些同志不滿意,要求改善生活。”

粟裕的本意是批評部隊鋪張浪費,但從他的言辭中也能看出來,新四軍的日子很不錯,全國都比不上他們......

正因為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新四軍才能在八年期間,作戰24602次,主力部隊發展到21萬人,地方部隊近10萬,此外還有96萬民兵。

可以說,新四軍才是江南抗戰的中流砥柱。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

原本駐蕪湖的日軍司令吉村和新四軍說好,馬上向新四軍投降,但駐華日本總司令崗村寧次和蔣介石商議之後,不允許江南日軍向新四軍投降,必須等國軍來受降。

日軍司令吉村不願意了,我們只服新四軍,怎麼還不允許投降呢?

不過軍令如山,他也沒辦法。

吉村和楠木商議,回日本之前,要給新四軍一批武器彈藥,要不然感覺怪不好意思的。

於是楠木透過以前的貿易渠道,陸續給新四軍送去100多噸的物資,包括輕機槍、彈藥和衣服。

這番動作,和範偉的經典臺詞似的:

謝謝啊。

上一篇:那個為入美國... 下一篇:拉麵哥村裡又...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