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背後的男人,搞出了他的第9個IPO

首頁 > 科技

海康背後的男人,搞出了他的第9個IPO

來源:龍貓 釋出時間:2023-03-22 17:11

來源: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風信子,編輯:吾人

海康又分拆出一家子公司去上市。

海康威視豐收季來了。

近日,海康威視分拆子公司海康機器向創業板遞交IPO申請已獲深交所受理,這是繼去年年底螢石網路成功登陸科創板之後,分拆出的第二家衝刺IPO的企業,如能順利上市,將成為海康系第三家上市公司。

據招股書介紹,海康機器是面向全球的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聚焦於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慧製造,主要依託公司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從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的硬體產品和軟體平臺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增值服務。

此次海康機器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4億股且不低於8000萬股,預計募資60億元,分別投入到海康機器人智慧製造(桐廬)基地專案、海康機器人產品產業化基地建設專案、新一代移動機器人平臺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新一代機器視覺感知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人工智慧技術與工業軟體平臺研發專案等五大專案及補充流動資金。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45%,青荷投資持股30%。

作為A股的“安防茅”,海康威視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元,然而在2021年7月,股價達到69.54元的高峰後,接下來,海康威視的股價迎來了1年多的下跌趨勢,股價最低時到了26.8元,市值僅剩2500億元, 截至3月22日收盤,海康威視股價達41元,總市值超3800億元。

股價下跌是海康威視業績變臉的提前反應,2022年海康威視創下了上市以來最慘業績。根據2月18日,海康威視釋出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海康威視淨利潤同比下跌23.65%至128.3億元,這是海康威視上市12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即便是2020年遭遇疫情“黑天鵝”都未曾發生過的事;年營收為831.74億元,同比微增2.15%,增幅創下歷史新低。

這些財務資料上的表現,都告訴投資者一個事實,海康威視跑不動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深知這一事實的海康這幾年熱衷上了分拆上市,讓孩子自己獨立出去養活自己,首先分拆成功的是螢石網路。

螢石網路主要專注於智慧家居產品,包括貓眼、兒童電話手錶、門鈴、掃地機器人、指紋鎖、智慧攝像機等。

此次,海康機器擬募資60億元,佔海康威視2022年淨利潤的近一半,如斯燒錢的孩子,海康威視也養不起了。另一方面,分拆上市被視為企業提升估值的一個重要方式,這不僅有利於母公司聚焦主營業務,提升自身估值,還有利於被分拆出的公司得到市場認可。

那麼此次分拆上市後,誰將會是最大的受益人呢?

01 海康背後的男人在迎接他的第9個IPO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實控海康機器,無疑是最大的受益人,不外除此之外,海康機器背後還站著一位身家近900億的投資人——龔虹嘉。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國電科透過其全資子公司中電海康持有海康威視36.08%股份,透過其全資子公司電科投資持有海康威視2.46%的股份,透過其下屬中國電科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視1.92%的股份,合計持有海康威視40.46%的股份,為海康威視實際控制人。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間接控制海康機器人60%股份,為海康機器人實際控制人。青荷投資持有海康機器人40%股份。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為45%,青荷投資持股為30%。

翻開海康威視的十大股東會發現有這樣一個名字——龔虹嘉,長期穩居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即便是多次減持海康威視,截至目前仍持有海康10.2%的股份,持有市值近400億元,而這個人既不是海康威視的高管,也不屬於其董事會成員,翻看歷屆管理層人員的時候,看到他在2008-2021年期間一直是海康威視的副董事長,其中2008-2015年期間任董事,2015-2018年為非執行董事,2018-2021年任非獨立董事。

與沈南鵬、張磊等有海外背景的投資人不同,龔虹嘉與夏佐全一樣,都是靠著一筆投資一戰成名,在他身上有著“A股套現王”“中國最牛天使投資人”“中國版孫正義”“安防教父”等標籤。

出生於1965年的龔虹嘉是那個年代的高知分子,中學時代他酷愛文字,擅長寫作,曾獲得過湖北省高考唯一滿分作文,那時他的夢想也是記者、律師等人文相關的工作,不外最後他卻在一位器重他的老師影響下,報考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這在當年可不是熱門專業。

此外,在運動上,龔虹嘉的喜好也比較冷門,他仍是國家標槍三級遠動員。

龔虹嘉對冷門的喜好在他此後的投資理念上也有所體現。90年代,在地產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他卻瞄上了夕陽工業收音機,1994年他創立了收音機品牌德生,在他的經營下,並沒有因為夕陽工業而失敗,市佔率一度超70%,成為中國收音機第一品牌。他因收音機生意賺取了1000多萬。

當然,真正讓龔虹嘉一戰成名的仍是海康威視。

2001年,陳宗年和胡揚忠組成的28位工程師團隊,離開中電科,在杭州創立了海康威視,主要從事影片壓縮板卡的研製及生產。為了幫助老同學實現夢想,龔虹嘉成為海康威視的天使投資人,共投資245萬,佔49%的股份,成為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

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後,限售股解禁後,龔虹嘉開啟了減持之路,最新的一次減持發生在2021年一季度。有媒體測算,龔虹嘉這些年共減持海康威視套現300多億,因此也被貼上了“A股套現王”的標籤。

截至目前,龔虹嘉的245萬元投資已經得到了近700億的回報,回報率超2.8萬倍,這是比夏佐全投資比亞迪還要高的一個投資倍數。

龔虹嘉投資成功案例並不止於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除了海康威視以外,他投資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富瀚微、聯合光電、清科創業、中源協和、芯原股份、泛生子等,投資涉及安防產業鏈、生物科技、晶片及投資管理等多個領域,再加上此前海康威視拆分出的螢石網路,海康機器或許將要成為龔虹嘉的第9個IPO。

除了直接投資,龔虹嘉還成立了多家投資管理企業,比如透過香港獨資企業Wealth Strategy全資控股的天津富策。此外,他的妻子陳春梅、兄弟龔傳軍在資本市場也相當活躍。

龔虹嘉家族最重要的投資載體便是深圳嘉道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道成功、嘉道功程等股權投資基金,其中嘉道谷投資仍是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等眾多機構背後的LP。

天眼查App顯示,截至2023年3月20日,嘉道功程股權投資基金對外已投資了117家企業。

2022年龔虹嘉及家族以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900億元,財富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38位。

龔虹嘉給自己的投資理念總結為“三不”原則,即別人不願做、不敢做、專案不好做的越要做。

很多人會說,龔虹嘉這樣的投資理念會讓他錯失很多投資機會,但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不缺機會,但投資人只能賺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錢,而龔虹嘉的“三不”原則顯然就是其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總結出來能夠自洽的投資理念,他能夠運用自如就行,至於別的機會留給其他投資人就好。

02 沒有“人”的機器人公司

海康家的機器人不是你想的那樣。

或許你見識過谷歌家能夠單腳跳躍的阿特拉斯,見識過特斯拉家能夠搬運、澆花的擎天柱,見識過小米家乖巧聽話的鐵蛋,如果你也以為海康家的機器人也是這樣,那就讓你失望了,與其說它是機器人,不如說是一臺機器。

2015年,在那個鼓勵創業的年代,許多大公司企業內部也紛紛推出創業制度,海康威視在這一年也推行了創新跟投制度,海康威視持股創新業務60%的股權,剩下40%的股權則由員工進行跟投,將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骨幹變成“創業合夥人”,共享創新業務發展帶來的成果。

在“跟投計劃”下,海康威視在既有的技術渠道資源上,成立了8個創新業務,包括螢石網路、海康機器人、海康汽車技術、海康微影、海康儲存、海康慧影、海康消防及海康安檢等業務,覆蓋智慧家居、機器人、電子汽車等多個風口行業。

2014年,海康威視成立機器視覺業務中心,主要進行自主研發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軟硬體;2016年,該中心獨立為海康機器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計算機軟體、無人機等。

機器視覺主要包括硬體產品和軟體產品,其中硬體產品包括工業光源、工業鏡頭、工業相機,軟體產品主要包括VM演算法軟體平臺和3D視覺應用平臺。

移動機器人是一種以電池為動力,裝備有電磁、視覺、鐳射等導航模組,能夠沿規劃路線自主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工具。目前海康機器在移動機器人主要推出了潛伏系列、移/過載系列、叉取系列、料箱系列等硬體產品,機器人排程系統 RCS和智慧倉儲管理系統 iWMS軟體產品。

海康機器的無人機產品以多旋翼飛行平臺為主,輔以各類光學或功能性掛載,主要應用於巡檢、應急等領域。

從海康機器的產品來看,海康機器人並沒有多少“人”的概念,更多是以海康威視在視覺技術在應用層面的延伸,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海康機器業績一路走高。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1億元、15.25億元、27.68億元、28.1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4547.86萬元、6509.64萬元、4.82億元及4.28億元。

可以看出,海康機器的業績表現還不錯,不外仔細翻看財務報表可以發現,稅收優惠及政府補貼給海康機器的利潤增色不少。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合計分別為6041.24萬元、7382.09萬元、1.18億元、1.27億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33.37%、112.51%、24.74%、32.29%。

同期,海康機器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不含增值稅即徵即退)分別為4254.36萬元、1498.41萬元、9091.21萬元、903.95萬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3.92%、22.84%、19.06%、2.30%。

從收入構成來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兩大業務佔比90%,其中機器視覺超過60%。

業績走高難掩現金流壓力的現實。從長期償債能力來看,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5.69%、86.84%、69.46%、71.44%,長期流動性壓力有擴大的趨勢。

在短期流動性方面,除2020年外,2021年、2022年前9個月,海康機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額均為負值,分別為-3.25億元、-3.98億元,而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 海康機器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4.94億元、5.06億元、8.08億元、12.80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的52.50%、33.18%、29.19%、45.55%,短期的流動性壓力偏大。

流動性壓力如斯之大,再加上海康威視自身業績也到了瓶頸期,這也讓它不得不做出,讓海康機器獨立上市的決定。

03 工業機器人市場格局未定投資熱度不減

機器視覺作為AI領域最先落地的技術,應用場景從最初的安防已經向工業領域滲透,這些年有關工業機器人的融資事件不在少數,市場已經開始變得擁擠,但由於具體落地場景的碎片化,總體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而且未來也很難形成類似海康威視在安防領域的市場格局,這也造成了圍繞工業機器人的投融資熱度不減。

據MIR睿工業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工業機器人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93起,細分市場包含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移動機器人及機器視覺。從細分領域來看,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發生最多起的是在機器視覺領域,其次是移動機器人,再次之是工業機器人本體。

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億元級融資事件達41起,大多集中於移動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領域,其中數額最大的是協作機器人領域的節卡機器人D輪融資達到了10億元。

從融資輪次來看,融資輪次大多處於天使輪及A輪、B輪之間,位於C輪、D輪融資階段的企業較少,共11家。能夠進入E輪及IPO輪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2022年全年僅有4家。

2022年6月井松智慧IPO過會,科創板成功上市,智昌集團也進入Pre-IPO輪融資。2022年12月19日,節卡機器人與國泰君安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程序。

這個市場的競爭在可見的速度加快,雖然海康機器在海康威視的庇廕下得到快速的成長,在許多投資人看來,好像一個沒“斷奶”的孩子,但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能夠有棵大樹依靠,無疑是很多創業企業求之不得的。

來源: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風信子,編輯:吾人

海康又分拆出一家子公司去上市。

海康威視豐收季來了。

近日,海康威視分拆子公司海康機器向創業板遞交IPO申請已獲深交所受理,這是繼去年年底螢石網路成功登陸科創板之後,分拆出的第二家衝刺IPO的企業,如能順利上市,將成為海康系第三家上市公司。

據招股書介紹,海康機器是面向全球的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聚焦於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慧製造,主要依託公司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從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的硬體產品和軟體平臺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增值服務。

此次海康機器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4億股且不低於8000萬股,預計募資60億元,分別投入到海康機器人智慧製造(桐廬)基地專案、海康機器人產品產業化基地建設專案、新一代移動機器人平臺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新一代機器視覺感知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人工智慧技術與工業軟體平臺研發專案等五大專案及補充流動資金。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45%,青荷投資持股30%。

作為A股的“安防茅”,海康威視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元,然而在2021年7月,股價達到69.54元的高峰後,接下來,海康威視的股價迎來了1年多的下跌趨勢,股價最低時到了26.8元,市值僅剩2500億元, 截至3月22日收盤,海康威視股價達41元,總市值超3800億元。

股價下跌是海康威視業績變臉的提前反應,2022年海康威視創下了上市以來最慘業績。根據2月18日,海康威視釋出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海康威視淨利潤同比下跌23.65%至128.3億元,這是海康威視上市12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即便是2020年遭遇疫情“黑天鵝”都未曾發生過的事;年營收為831.74億元,同比微增2.15%,增幅創下歷史新低。

這些財務資料上的表現,都告訴投資者一個事實,海康威視跑不動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深知這一事實的海康這幾年熱衷上了分拆上市,讓孩子自己獨立出去養活自己,首先分拆成功的是螢石網路。

螢石網路主要專注於智慧家居產品,包括貓眼、兒童電話手錶、門鈴、掃地機器人、指紋鎖、智慧攝像機等。

此次,海康機器擬募資60億元,佔海康威視2022年淨利潤的近一半,如斯燒錢的孩子,海康威視也養不起了。另一方面,分拆上市被視為企業提升估值的一個重要方式,這不僅有利於母公司聚焦主營業務,提升自身估值,還有利於被分拆出的公司得到市場認可。

那麼此次分拆上市後,誰將會是最大的受益人呢?

01 海康背後的男人在迎接他的第9個IPO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實控海康機器,無疑是最大的受益人,不外除此之外,海康機器背後還站著一位身家近900億的投資人——龔虹嘉。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國電科透過其全資子公司中電海康持有海康威視36.08%股份,透過其全資子公司電科投資持有海康威視2.46%的股份,透過其下屬中國電科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視1.92%的股份,合計持有海康威視40.46%的股份,為海康威視實際控制人。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間接控制海康機器人60%股份,為海康機器人實際控制人。青荷投資持有海康機器人40%股份。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為45%,青荷投資持股為30%。

翻開海康威視的十大股東會發現有這樣一個名字——龔虹嘉,長期穩居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即便是多次減持海康威視,截至目前仍持有海康10.2%的股份,持有市值近400億元,而這個人既不是海康威視的高管,也不屬於其董事會成員,翻看歷屆管理層人員的時候,看到他在2008-2021年期間一直是海康威視的副董事長,其中2008-2015年期間任董事,2015-2018年為非執行董事,2018-2021年任非獨立董事。

與沈南鵬、張磊等有海外背景的投資人不同,龔虹嘉與夏佐全一樣,都是靠著一筆投資一戰成名,在他身上有著“A股套現王”“中國最牛天使投資人”“中國版孫正義”“安防教父”等標籤。

出生於1965年的龔虹嘉是那個年代的高知分子,中學時代他酷愛文字,擅長寫作,曾獲得過湖北省高考唯一滿分作文,那時他的夢想也是記者、律師等人文相關的工作,不外最後他卻在一位器重他的老師影響下,報考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這在當年可不是熱門專業。

此外,在運動上,龔虹嘉的喜好也比較冷門,他仍是國家標槍三級遠動員。

龔虹嘉對冷門的喜好在他此後的投資理念上也有所體現。90年代,在地產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他卻瞄上了夕陽工業收音機,1994年他創立了收音機品牌德生,在他的經營下,並沒有因為夕陽工業而失敗,市佔率一度超70%,成為中國收音機第一品牌。他因收音機生意賺取了1000多萬。

當然,真正讓龔虹嘉一戰成名的仍是海康威視。

2001年,陳宗年和胡揚忠組成的28位工程師團隊,離開中電科,在杭州創立了海康威視,主要從事影片壓縮板卡的研製及生產。為了幫助老同學實現夢想,龔虹嘉成為海康威視的天使投資人,共投資245萬,佔49%的股份,成為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

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後,限售股解禁後,龔虹嘉開啟了減持之路,最新的一次減持發生在2021年一季度。有媒體測算,龔虹嘉這些年共減持海康威視套現300多億,因此也被貼上了“A股套現王”的標籤。

截至目前,龔虹嘉的245萬元投資已經得到了近700億的回報,回報率超2.8萬倍,這是比夏佐全投資比亞迪還要高的一個投資倍數。

龔虹嘉投資成功案例並不止於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除了海康威視以外,他投資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富瀚微、聯合光電、清科創業、中源協和、芯原股份、泛生子等,投資涉及安防產業鏈、生物科技、晶片及投資管理等多個領域,再加上此前海康威視拆分出的螢石網路,海康機器或許將要成為龔虹嘉的第9個IPO。

除了直接投資,龔虹嘉還成立了多家投資管理企業,比如透過香港獨資企業Wealth Strategy全資控股的天津富策。此外,他的妻子陳春梅、兄弟龔傳軍在資本市場也相當活躍。

龔虹嘉家族最重要的投資載體便是深圳嘉道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道成功、嘉道功程等股權投資基金,其中嘉道谷投資仍是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等眾多機構背後的LP。

天眼查App顯示,截至2023年3月20日,嘉道功程股權投資基金對外已投資了117家企業。

2022年龔虹嘉及家族以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900億元,財富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38位。

龔虹嘉給自己的投資理念總結為“三不”原則,即別人不願做、不敢做、專案不好做的越要做。

很多人會說,龔虹嘉這樣的投資理念會讓他錯失很多投資機會,但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不缺機會,但投資人只能賺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錢,而龔虹嘉的“三不”原則顯然就是其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總結出來能夠自洽的投資理念,他能夠運用自如就行,至於別的機會留給其他投資人就好。

02 沒有“人”的機器人公司

海康家的機器人不是你想的那樣。

或許你見識過谷歌家能夠單腳跳躍的阿特拉斯,見識過特斯拉家能夠搬運、澆花的擎天柱,見識過小米家乖巧聽話的鐵蛋,如果你也以為海康家的機器人也是這樣,那就讓你失望了,與其說它是機器人,不如說是一臺機器。

2015年,在那個鼓勵創業的年代,許多大公司企業內部也紛紛推出創業制度,海康威視在這一年也推行了創新跟投制度,海康威視持股創新業務60%的股權,剩下40%的股權則由員工進行跟投,將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骨幹變成“創業合夥人”,共享創新業務發展帶來的成果。

在“跟投計劃”下,海康威視在既有的技術渠道資源上,成立了8個創新業務,包括螢石網路、海康機器人、海康汽車技術、海康微影、海康儲存、海康慧影、海康消防及海康安檢等業務,覆蓋智慧家居、機器人、電子汽車等多個風口行業。

2014年,海康威視成立機器視覺業務中心,主要進行自主研發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軟硬體;2016年,該中心獨立為海康機器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計算機軟體、無人機等。

機器視覺主要包括硬體產品和軟體產品,其中硬體產品包括工業光源、工業鏡頭、工業相機,軟體產品主要包括VM演算法軟體平臺和3D視覺應用平臺。

移動機器人是一種以電池為動力,裝備有電磁、視覺、鐳射等導航模組,能夠沿規劃路線自主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工具。目前海康機器在移動機器人主要推出了潛伏系列、移/過載系列、叉取系列、料箱系列等硬體產品,機器人排程系統 RCS和智慧倉儲管理系統 iWMS軟體產品。

海康機器的無人機產品以多旋翼飛行平臺為主,輔以各類光學或功能性掛載,主要應用於巡檢、應急等領域。

從海康機器的產品來看,海康機器人並沒有多少“人”的概念,更多是以海康威視在視覺技術在應用層面的延伸,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海康機器業績一路走高。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1億元、15.25億元、27.68億元、28.1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4547.86萬元、6509.64萬元、4.82億元及4.28億元。

可以看出,海康機器的業績表現還不錯,不外仔細翻看財務報表可以發現,稅收優惠及政府補貼給海康機器的利潤增色不少。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合計分別為6041.24萬元、7382.09萬元、1.18億元、1.27億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33.37%、112.51%、24.74%、32.29%。

同期,海康機器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不含增值稅即徵即退)分別為4254.36萬元、1498.41萬元、9091.21萬元、903.95萬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3.92%、22.84%、19.06%、2.30%。

從收入構成來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兩大業務佔比90%,其中機器視覺超過60%。

業績走高難掩現金流壓力的現實。從長期償債能力來看,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5.69%、86.84%、69.46%、71.44%,長期流動性壓力有擴大的趨勢。

在短期流動性方面,除2020年外,2021年、2022年前9個月,海康機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額均為負值,分別為-3.25億元、-3.98億元,而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 海康機器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4.94億元、5.06億元、8.08億元、12.80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的52.50%、33.18%、29.19%、45.55%,短期的流動性壓力偏大。

流動性壓力如斯之大,再加上海康威視自身業績也到了瓶頸期,這也讓它不得不做出,讓海康機器獨立上市的決定。

03 工業機器人市場格局未定投資熱度不減

機器視覺作為AI領域最先落地的技術,應用場景從最初的安防已經向工業領域滲透,這些年有關工業機器人的融資事件不在少數,市場已經開始變得擁擠,但由於具體落地場景的碎片化,總體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而且未來也很難形成類似海康威視在安防領域的市場格局,這也造成了圍繞工業機器人的投融資熱度不減。

據MIR睿工業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工業機器人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93起,細分市場包含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移動機器人及機器視覺。從細分領域來看,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發生最多起的是在機器視覺領域,其次是移動機器人,再次之是工業機器人本體。

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億元級融資事件達41起,大多集中於移動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領域,其中數額最大的是協作機器人領域的節卡機器人D輪融資達到了10億元。

從融資輪次來看,融資輪次大多處於天使輪及A輪、B輪之間,位於C輪、D輪融資階段的企業較少,共11家。能夠進入E輪及IPO輪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2022年全年僅有4家。

2022年6月井松智慧IPO過會,科創板成功上市,智昌集團也進入Pre-IPO輪融資。2022年12月19日,節卡機器人與國泰君安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程序。

這個市場的競爭在可見的速度加快,雖然海康機器在海康威視的庇廕下得到快速的成長,在許多投資人看來,好像一個沒“斷奶”的孩子,但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能夠有棵大樹依靠,無疑是很多創業企業求之不得的。

來源: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風信子,編輯:吾人

海康又分拆出一家子公司去上市。

海康威視豐收季來了。

近日,海康威視分拆子公司海康機器向創業板遞交IPO申請已獲深交所受理,這是繼去年年底螢石網路成功登陸科創板之後,分拆出的第二家衝刺IPO的企業,如能順利上市,將成為海康系第三家上市公司。

據招股書介紹,海康機器是面向全球的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聚焦於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慧製造,主要依託公司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從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的硬體產品和軟體平臺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增值服務。

此次海康機器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4億股且不低於8000萬股,預計募資60億元,分別投入到海康機器人智慧製造(桐廬)基地專案、海康機器人產品產業化基地建設專案、新一代移動機器人平臺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新一代機器視覺感知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人工智慧技術與工業軟體平臺研發專案等五大專案及補充流動資金。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45%,青荷投資持股30%。

作為A股的“安防茅”,海康威視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元,然而在2021年7月,股價達到69.54元的高峰後,接下來,海康威視的股價迎來了1年多的下跌趨勢,股價最低時到了26.8元,市值僅剩2500億元, 截至3月22日收盤,海康威視股價達41元,總市值超3800億元。

股價下跌是海康威視業績變臉的提前反應,2022年海康威視創下了上市以來最慘業績。根據2月18日,海康威視釋出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海康威視淨利潤同比下跌23.65%至128.3億元,這是海康威視上市12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即便是2020年遭遇疫情“黑天鵝”都未曾發生過的事;年營收為831.74億元,同比微增2.15%,增幅創下歷史新低。

這些財務資料上的表現,都告訴投資者一個事實,海康威視跑不動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深知這一事實的海康這幾年熱衷上了分拆上市,讓孩子自己獨立出去養活自己,首先分拆成功的是螢石網路。

螢石網路主要專注於智慧家居產品,包括貓眼、兒童電話手錶、門鈴、掃地機器人、指紋鎖、智慧攝像機等。

此次,海康機器擬募資60億元,佔海康威視2022年淨利潤的近一半,如斯燒錢的孩子,海康威視也養不起了。另一方面,分拆上市被視為企業提升估值的一個重要方式,這不僅有利於母公司聚焦主營業務,提升自身估值,還有利於被分拆出的公司得到市場認可。

那麼此次分拆上市後,誰將會是最大的受益人呢?

01 海康背後的男人在迎接他的第9個IPO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實控海康機器,無疑是最大的受益人,不外除此之外,海康機器背後還站著一位身家近900億的投資人——龔虹嘉。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國電科透過其全資子公司中電海康持有海康威視36.08%股份,透過其全資子公司電科投資持有海康威視2.46%的股份,透過其下屬中國電科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視1.92%的股份,合計持有海康威視40.46%的股份,為海康威視實際控制人。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間接控制海康機器人60%股份,為海康機器人實際控制人。青荷投資持有海康機器人40%股份。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為45%,青荷投資持股為30%。

翻開海康威視的十大股東會發現有這樣一個名字——龔虹嘉,長期穩居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即便是多次減持海康威視,截至目前仍持有海康10.2%的股份,持有市值近400億元,而這個人既不是海康威視的高管,也不屬於其董事會成員,翻看歷屆管理層人員的時候,看到他在2008-2021年期間一直是海康威視的副董事長,其中2008-2015年期間任董事,2015-2018年為非執行董事,2018-2021年任非獨立董事。

與沈南鵬、張磊等有海外背景的投資人不同,龔虹嘉與夏佐全一樣,都是靠著一筆投資一戰成名,在他身上有著“A股套現王”“中國最牛天使投資人”“中國版孫正義”“安防教父”等標籤。

出生於1965年的龔虹嘉是那個年代的高知分子,中學時代他酷愛文字,擅長寫作,曾獲得過湖北省高考唯一滿分作文,那時他的夢想也是記者、律師等人文相關的工作,不外最後他卻在一位器重他的老師影響下,報考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這在當年可不是熱門專業。

此外,在運動上,龔虹嘉的喜好也比較冷門,他仍是國家標槍三級遠動員。

龔虹嘉對冷門的喜好在他此後的投資理念上也有所體現。90年代,在地產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他卻瞄上了夕陽工業收音機,1994年他創立了收音機品牌德生,在他的經營下,並沒有因為夕陽工業而失敗,市佔率一度超70%,成為中國收音機第一品牌。他因收音機生意賺取了1000多萬。

當然,真正讓龔虹嘉一戰成名的仍是海康威視。

2001年,陳宗年和胡揚忠組成的28位工程師團隊,離開中電科,在杭州創立了海康威視,主要從事影片壓縮板卡的研製及生產。為了幫助老同學實現夢想,龔虹嘉成為海康威視的天使投資人,共投資245萬,佔49%的股份,成為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

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後,限售股解禁後,龔虹嘉開啟了減持之路,最新的一次減持發生在2021年一季度。有媒體測算,龔虹嘉這些年共減持海康威視套現300多億,因此也被貼上了“A股套現王”的標籤。

截至目前,龔虹嘉的245萬元投資已經得到了近700億的回報,回報率超2.8萬倍,這是比夏佐全投資比亞迪還要高的一個投資倍數。

龔虹嘉投資成功案例並不止於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除了海康威視以外,他投資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富瀚微、聯合光電、清科創業、中源協和、芯原股份、泛生子等,投資涉及安防產業鏈、生物科技、晶片及投資管理等多個領域,再加上此前海康威視拆分出的螢石網路,海康機器或許將要成為龔虹嘉的第9個IPO。

除了直接投資,龔虹嘉還成立了多家投資管理企業,比如透過香港獨資企業Wealth Strategy全資控股的天津富策。此外,他的妻子陳春梅、兄弟龔傳軍在資本市場也相當活躍。

龔虹嘉家族最重要的投資載體便是深圳嘉道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道成功、嘉道功程等股權投資基金,其中嘉道谷投資仍是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等眾多機構背後的LP。

天眼查App顯示,截至2023年3月20日,嘉道功程股權投資基金對外已投資了117家企業。

2022年龔虹嘉及家族以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900億元,財富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38位。

龔虹嘉給自己的投資理念總結為“三不”原則,即別人不願做、不敢做、專案不好做的越要做。

很多人會說,龔虹嘉這樣的投資理念會讓他錯失很多投資機會,但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不缺機會,但投資人只能賺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錢,而龔虹嘉的“三不”原則顯然就是其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總結出來能夠自洽的投資理念,他能夠運用自如就行,至於別的機會留給其他投資人就好。

02 沒有“人”的機器人公司

海康家的機器人不是你想的那樣。

或許你見識過谷歌家能夠單腳跳躍的阿特拉斯,見識過特斯拉家能夠搬運、澆花的擎天柱,見識過小米家乖巧聽話的鐵蛋,如果你也以為海康家的機器人也是這樣,那就讓你失望了,與其說它是機器人,不如說是一臺機器。

2015年,在那個鼓勵創業的年代,許多大公司企業內部也紛紛推出創業制度,海康威視在這一年也推行了創新跟投制度,海康威視持股創新業務60%的股權,剩下40%的股權則由員工進行跟投,將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骨幹變成“創業合夥人”,共享創新業務發展帶來的成果。

在“跟投計劃”下,海康威視在既有的技術渠道資源上,成立了8個創新業務,包括螢石網路、海康機器人、海康汽車技術、海康微影、海康儲存、海康慧影、海康消防及海康安檢等業務,覆蓋智慧家居、機器人、電子汽車等多個風口行業。

2014年,海康威視成立機器視覺業務中心,主要進行自主研發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軟硬體;2016年,該中心獨立為海康機器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計算機軟體、無人機等。

機器視覺主要包括硬體產品和軟體產品,其中硬體產品包括工業光源、工業鏡頭、工業相機,軟體產品主要包括VM演算法軟體平臺和3D視覺應用平臺。

移動機器人是一種以電池為動力,裝備有電磁、視覺、鐳射等導航模組,能夠沿規劃路線自主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工具。目前海康機器在移動機器人主要推出了潛伏系列、移/過載系列、叉取系列、料箱系列等硬體產品,機器人排程系統 RCS和智慧倉儲管理系統 iWMS軟體產品。

海康機器的無人機產品以多旋翼飛行平臺為主,輔以各類光學或功能性掛載,主要應用於巡檢、應急等領域。

從海康機器的產品來看,海康機器人並沒有多少“人”的概念,更多是以海康威視在視覺技術在應用層面的延伸,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海康機器業績一路走高。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1億元、15.25億元、27.68億元、28.1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4547.86萬元、6509.64萬元、4.82億元及4.28億元。

可以看出,海康機器的業績表現還不錯,不外仔細翻看財務報表可以發現,稅收優惠及政府補貼給海康機器的利潤增色不少。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合計分別為6041.24萬元、7382.09萬元、1.18億元、1.27億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33.37%、112.51%、24.74%、32.29%。

同期,海康機器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不含增值稅即徵即退)分別為4254.36萬元、1498.41萬元、9091.21萬元、903.95萬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3.92%、22.84%、19.06%、2.30%。

從收入構成來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兩大業務佔比90%,其中機器視覺超過60%。

業績走高難掩現金流壓力的現實。從長期償債能力來看,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5.69%、86.84%、69.46%、71.44%,長期流動性壓力有擴大的趨勢。

在短期流動性方面,除2020年外,2021年、2022年前9個月,海康機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額均為負值,分別為-3.25億元、-3.98億元,而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 海康機器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4.94億元、5.06億元、8.08億元、12.80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的52.50%、33.18%、29.19%、45.55%,短期的流動性壓力偏大。

流動性壓力如斯之大,再加上海康威視自身業績也到了瓶頸期,這也讓它不得不做出,讓海康機器獨立上市的決定。

03 工業機器人市場格局未定投資熱度不減

機器視覺作為AI領域最先落地的技術,應用場景從最初的安防已經向工業領域滲透,這些年有關工業機器人的融資事件不在少數,市場已經開始變得擁擠,但由於具體落地場景的碎片化,總體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而且未來也很難形成類似海康威視在安防領域的市場格局,這也造成了圍繞工業機器人的投融資熱度不減。

據MIR睿工業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工業機器人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93起,細分市場包含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移動機器人及機器視覺。從細分領域來看,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發生最多起的是在機器視覺領域,其次是移動機器人,再次之是工業機器人本體。

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億元級融資事件達41起,大多集中於移動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領域,其中數額最大的是協作機器人領域的節卡機器人D輪融資達到了10億元。

從融資輪次來看,融資輪次大多處於天使輪及A輪、B輪之間,位於C輪、D輪融資階段的企業較少,共11家。能夠進入E輪及IPO輪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2022年全年僅有4家。

2022年6月井松智慧IPO過會,科創板成功上市,智昌集團也進入Pre-IPO輪融資。2022年12月19日,節卡機器人與國泰君安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程序。

這個市場的競爭在可見的速度加快,雖然海康機器在海康威視的庇廕下得到快速的成長,在許多投資人看來,好像一個沒“斷奶”的孩子,但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能夠有棵大樹依靠,無疑是很多創業企業求之不得的。

來源: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風信子,編輯:吾人

海康又分拆出一家子公司去上市。

海康威視豐收季來了。

近日,海康威視分拆子公司海康機器向創業板遞交IPO申請已獲深交所受理,這是繼去年年底螢石網路成功登陸科創板之後,分拆出的第二家衝刺IPO的企業,如能順利上市,將成為海康系第三家上市公司。

據招股書介紹,海康機器是面向全球的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聚焦於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慧製造,主要依託公司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從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的硬體產品和軟體平臺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增值服務。

此次海康機器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4億股且不低於8000萬股,預計募資60億元,分別投入到海康機器人智慧製造(桐廬)基地專案、海康機器人產品產業化基地建設專案、新一代移動機器人平臺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新一代機器視覺感知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人工智慧技術與工業軟體平臺研發專案等五大專案及補充流動資金。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45%,青荷投資持股30%。

作為A股的“安防茅”,海康威視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元,然而在2021年7月,股價達到69.54元的高峰後,接下來,海康威視的股價迎來了1年多的下跌趨勢,股價最低時到了26.8元,市值僅剩2500億元, 截至3月22日收盤,海康威視股價達41元,總市值超3800億元。

股價下跌是海康威視業績變臉的提前反應,2022年海康威視創下了上市以來最慘業績。根據2月18日,海康威視釋出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海康威視淨利潤同比下跌23.65%至128.3億元,這是海康威視上市12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即便是2020年遭遇疫情“黑天鵝”都未曾發生過的事;年營收為831.74億元,同比微增2.15%,增幅創下歷史新低。

這些財務資料上的表現,都告訴投資者一個事實,海康威視跑不動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深知這一事實的海康這幾年熱衷上了分拆上市,讓孩子自己獨立出去養活自己,首先分拆成功的是螢石網路。

螢石網路主要專注於智慧家居產品,包括貓眼、兒童電話手錶、門鈴、掃地機器人、指紋鎖、智慧攝像機等。

此次,海康機器擬募資60億元,佔海康威視2022年淨利潤的近一半,如斯燒錢的孩子,海康威視也養不起了。另一方面,分拆上市被視為企業提升估值的一個重要方式,這不僅有利於母公司聚焦主營業務,提升自身估值,還有利於被分拆出的公司得到市場認可。

那麼此次分拆上市後,誰將會是最大的受益人呢?

01 海康背後的男人在迎接他的第9個IPO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實控海康機器,無疑是最大的受益人,不外除此之外,海康機器背後還站著一位身家近900億的投資人——龔虹嘉。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國電科透過其全資子公司中電海康持有海康威視36.08%股份,透過其全資子公司電科投資持有海康威視2.46%的股份,透過其下屬中國電科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視1.92%的股份,合計持有海康威視40.46%的股份,為海康威視實際控制人。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間接控制海康機器人60%股份,為海康機器人實際控制人。青荷投資持有海康機器人40%股份。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為45%,青荷投資持股為30%。

翻開海康威視的十大股東會發現有這樣一個名字——龔虹嘉,長期穩居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即便是多次減持海康威視,截至目前仍持有海康10.2%的股份,持有市值近400億元,而這個人既不是海康威視的高管,也不屬於其董事會成員,翻看歷屆管理層人員的時候,看到他在2008-2021年期間一直是海康威視的副董事長,其中2008-2015年期間任董事,2015-2018年為非執行董事,2018-2021年任非獨立董事。

與沈南鵬、張磊等有海外背景的投資人不同,龔虹嘉與夏佐全一樣,都是靠著一筆投資一戰成名,在他身上有著“A股套現王”“中國最牛天使投資人”“中國版孫正義”“安防教父”等標籤。

出生於1965年的龔虹嘉是那個年代的高知分子,中學時代他酷愛文字,擅長寫作,曾獲得過湖北省高考唯一滿分作文,那時他的夢想也是記者、律師等人文相關的工作,不外最後他卻在一位器重他的老師影響下,報考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這在當年可不是熱門專業。

此外,在運動上,龔虹嘉的喜好也比較冷門,他仍是國家標槍三級遠動員。

龔虹嘉對冷門的喜好在他此後的投資理念上也有所體現。90年代,在地產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他卻瞄上了夕陽工業收音機,1994年他創立了收音機品牌德生,在他的經營下,並沒有因為夕陽工業而失敗,市佔率一度超70%,成為中國收音機第一品牌。他因收音機生意賺取了1000多萬。

當然,真正讓龔虹嘉一戰成名的仍是海康威視。

2001年,陳宗年和胡揚忠組成的28位工程師團隊,離開中電科,在杭州創立了海康威視,主要從事影片壓縮板卡的研製及生產。為了幫助老同學實現夢想,龔虹嘉成為海康威視的天使投資人,共投資245萬,佔49%的股份,成為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

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後,限售股解禁後,龔虹嘉開啟了減持之路,最新的一次減持發生在2021年一季度。有媒體測算,龔虹嘉這些年共減持海康威視套現300多億,因此也被貼上了“A股套現王”的標籤。

截至目前,龔虹嘉的245萬元投資已經得到了近700億的回報,回報率超2.8萬倍,這是比夏佐全投資比亞迪還要高的一個投資倍數。

龔虹嘉投資成功案例並不止於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除了海康威視以外,他投資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富瀚微、聯合光電、清科創業、中源協和、芯原股份、泛生子等,投資涉及安防產業鏈、生物科技、晶片及投資管理等多個領域,再加上此前海康威視拆分出的螢石網路,海康機器或許將要成為龔虹嘉的第9個IPO。

除了直接投資,龔虹嘉還成立了多家投資管理企業,比如透過香港獨資企業Wealth Strategy全資控股的天津富策。此外,他的妻子陳春梅、兄弟龔傳軍在資本市場也相當活躍。

龔虹嘉家族最重要的投資載體便是深圳嘉道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道成功、嘉道功程等股權投資基金,其中嘉道谷投資仍是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等眾多機構背後的LP。

天眼查App顯示,截至2023年3月20日,嘉道功程股權投資基金對外已投資了117家企業。

2022年龔虹嘉及家族以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900億元,財富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38位。

龔虹嘉給自己的投資理念總結為“三不”原則,即別人不願做、不敢做、專案不好做的越要做。

很多人會說,龔虹嘉這樣的投資理念會讓他錯失很多投資機會,但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不缺機會,但投資人只能賺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錢,而龔虹嘉的“三不”原則顯然就是其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總結出來能夠自洽的投資理念,他能夠運用自如就行,至於別的機會留給其他投資人就好。

02 沒有“人”的機器人公司

海康家的機器人不是你想的那樣。

或許你見識過谷歌家能夠單腳跳躍的阿特拉斯,見識過特斯拉家能夠搬運、澆花的擎天柱,見識過小米家乖巧聽話的鐵蛋,如果你也以為海康家的機器人也是這樣,那就讓你失望了,與其說它是機器人,不如說是一臺機器。

2015年,在那個鼓勵創業的年代,許多大公司企業內部也紛紛推出創業制度,海康威視在這一年也推行了創新跟投制度,海康威視持股創新業務60%的股權,剩下40%的股權則由員工進行跟投,將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骨幹變成“創業合夥人”,共享創新業務發展帶來的成果。

在“跟投計劃”下,海康威視在既有的技術渠道資源上,成立了8個創新業務,包括螢石網路、海康機器人、海康汽車技術、海康微影、海康儲存、海康慧影、海康消防及海康安檢等業務,覆蓋智慧家居、機器人、電子汽車等多個風口行業。

2014年,海康威視成立機器視覺業務中心,主要進行自主研發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軟硬體;2016年,該中心獨立為海康機器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計算機軟體、無人機等。

機器視覺主要包括硬體產品和軟體產品,其中硬體產品包括工業光源、工業鏡頭、工業相機,軟體產品主要包括VM演算法軟體平臺和3D視覺應用平臺。

移動機器人是一種以電池為動力,裝備有電磁、視覺、鐳射等導航模組,能夠沿規劃路線自主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工具。目前海康機器在移動機器人主要推出了潛伏系列、移/過載系列、叉取系列、料箱系列等硬體產品,機器人排程系統 RCS和智慧倉儲管理系統 iWMS軟體產品。

海康機器的無人機產品以多旋翼飛行平臺為主,輔以各類光學或功能性掛載,主要應用於巡檢、應急等領域。

從海康機器的產品來看,海康機器人並沒有多少“人”的概念,更多是以海康威視在視覺技術在應用層面的延伸,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海康機器業績一路走高。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1億元、15.25億元、27.68億元、28.1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4547.86萬元、6509.64萬元、4.82億元及4.28億元。

可以看出,海康機器的業績表現還不錯,不外仔細翻看財務報表可以發現,稅收優惠及政府補貼給海康機器的利潤增色不少。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合計分別為6041.24萬元、7382.09萬元、1.18億元、1.27億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33.37%、112.51%、24.74%、32.29%。

同期,海康機器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不含增值稅即徵即退)分別為4254.36萬元、1498.41萬元、9091.21萬元、903.95萬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3.92%、22.84%、19.06%、2.30%。

從收入構成來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兩大業務佔比90%,其中機器視覺超過60%。

業績走高難掩現金流壓力的現實。從長期償債能力來看,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5.69%、86.84%、69.46%、71.44%,長期流動性壓力有擴大的趨勢。

在短期流動性方面,除2020年外,2021年、2022年前9個月,海康機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額均為負值,分別為-3.25億元、-3.98億元,而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 海康機器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4.94億元、5.06億元、8.08億元、12.80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的52.50%、33.18%、29.19%、45.55%,短期的流動性壓力偏大。

流動性壓力如斯之大,再加上海康威視自身業績也到了瓶頸期,這也讓它不得不做出,讓海康機器獨立上市的決定。

03 工業機器人市場格局未定投資熱度不減

機器視覺作為AI領域最先落地的技術,應用場景從最初的安防已經向工業領域滲透,這些年有關工業機器人的融資事件不在少數,市場已經開始變得擁擠,但由於具體落地場景的碎片化,總體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而且未來也很難形成類似海康威視在安防領域的市場格局,這也造成了圍繞工業機器人的投融資熱度不減。

據MIR睿工業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工業機器人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93起,細分市場包含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移動機器人及機器視覺。從細分領域來看,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發生最多起的是在機器視覺領域,其次是移動機器人,再次之是工業機器人本體。

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億元級融資事件達41起,大多集中於移動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領域,其中數額最大的是協作機器人領域的節卡機器人D輪融資達到了10億元。

從融資輪次來看,融資輪次大多處於天使輪及A輪、B輪之間,位於C輪、D輪融資階段的企業較少,共11家。能夠進入E輪及IPO輪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2022年全年僅有4家。

2022年6月井松智慧IPO過會,科創板成功上市,智昌集團也進入Pre-IPO輪融資。2022年12月19日,節卡機器人與國泰君安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程序。

這個市場的競爭在可見的速度加快,雖然海康機器在海康威視的庇廕下得到快速的成長,在許多投資人看來,好像一個沒“斷奶”的孩子,但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能夠有棵大樹依靠,無疑是很多創業企業求之不得的。

來源: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風信子,編輯:吾人

海康又分拆出一家子公司去上市。

海康威視豐收季來了。

近日,海康威視分拆子公司海康機器向創業板遞交IPO申請已獲深交所受理,這是繼去年年底螢石網路成功登陸科創板之後,分拆出的第二家衝刺IPO的企業,如能順利上市,將成為海康系第三家上市公司。

據招股書介紹,海康機器是面向全球的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聚焦於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慧製造,主要依託公司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從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的硬體產品和軟體平臺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增值服務。

此次海康機器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4億股且不低於8000萬股,預計募資60億元,分別投入到海康機器人智慧製造(桐廬)基地專案、海康機器人產品產業化基地建設專案、新一代移動機器人平臺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新一代機器視覺感知技術與產品研發專案、人工智慧技術與工業軟體平臺研發專案等五大專案及補充流動資金。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45%,青荷投資持股30%。

作為A股的“安防茅”,海康威視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元,然而在2021年7月,股價達到69.54元的高峰後,接下來,海康威視的股價迎來了1年多的下跌趨勢,股價最低時到了26.8元,市值僅剩2500億元, 截至3月22日收盤,海康威視股價達41元,總市值超3800億元。

股價下跌是海康威視業績變臉的提前反應,2022年海康威視創下了上市以來最慘業績。根據2月18日,海康威視釋出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海康威視淨利潤同比下跌23.65%至128.3億元,這是海康威視上市12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即便是2020年遭遇疫情“黑天鵝”都未曾發生過的事;年營收為831.74億元,同比微增2.15%,增幅創下歷史新低。

這些財務資料上的表現,都告訴投資者一個事實,海康威視跑不動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深知這一事實的海康這幾年熱衷上了分拆上市,讓孩子自己獨立出去養活自己,首先分拆成功的是螢石網路。

螢石網路主要專注於智慧家居產品,包括貓眼、兒童電話手錶、門鈴、掃地機器人、指紋鎖、智慧攝像機等。

此次,海康機器擬募資60億元,佔海康威視2022年淨利潤的近一半,如斯燒錢的孩子,海康威視也養不起了。另一方面,分拆上市被視為企業提升估值的一個重要方式,這不僅有利於母公司聚焦主營業務,提升自身估值,還有利於被分拆出的公司得到市場認可。

那麼此次分拆上市後,誰將會是最大的受益人呢?

01 海康背後的男人在迎接他的第9個IPO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實控海康機器,無疑是最大的受益人,不外除此之外,海康機器背後還站著一位身家近900億的投資人——龔虹嘉。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國電科透過其全資子公司中電海康持有海康威視36.08%股份,透過其全資子公司電科投資持有海康威視2.46%的股份,透過其下屬中國電科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視1.92%的股份,合計持有海康威視40.46%的股份,為海康威視實際控制人。

中國電科透過海康威視間接控制海康機器人60%股份,為海康機器人實際控制人。青荷投資持有海康機器人40%股份。

IPO後,海康威視持股為45%,青荷投資持股為30%。

翻開海康威視的十大股東會發現有這樣一個名字——龔虹嘉,長期穩居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即便是多次減持海康威視,截至目前仍持有海康10.2%的股份,持有市值近400億元,而這個人既不是海康威視的高管,也不屬於其董事會成員,翻看歷屆管理層人員的時候,看到他在2008-2021年期間一直是海康威視的副董事長,其中2008-2015年期間任董事,2015-2018年為非執行董事,2018-2021年任非獨立董事。

與沈南鵬、張磊等有海外背景的投資人不同,龔虹嘉與夏佐全一樣,都是靠著一筆投資一戰成名,在他身上有著“A股套現王”“中國最牛天使投資人”“中國版孫正義”“安防教父”等標籤。

出生於1965年的龔虹嘉是那個年代的高知分子,中學時代他酷愛文字,擅長寫作,曾獲得過湖北省高考唯一滿分作文,那時他的夢想也是記者、律師等人文相關的工作,不外最後他卻在一位器重他的老師影響下,報考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這在當年可不是熱門專業。

此外,在運動上,龔虹嘉的喜好也比較冷門,他仍是國家標槍三級遠動員。

龔虹嘉對冷門的喜好在他此後的投資理念上也有所體現。90年代,在地產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他卻瞄上了夕陽工業收音機,1994年他創立了收音機品牌德生,在他的經營下,並沒有因為夕陽工業而失敗,市佔率一度超70%,成為中國收音機第一品牌。他因收音機生意賺取了1000多萬。

當然,真正讓龔虹嘉一戰成名的仍是海康威視。

2001年,陳宗年和胡揚忠組成的28位工程師團隊,離開中電科,在杭州創立了海康威視,主要從事影片壓縮板卡的研製及生產。為了幫助老同學實現夢想,龔虹嘉成為海康威視的天使投資人,共投資245萬,佔49%的股份,成為海康威視的第二大股東。

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後,限售股解禁後,龔虹嘉開啟了減持之路,最新的一次減持發生在2021年一季度。有媒體測算,龔虹嘉這些年共減持海康威視套現300多億,因此也被貼上了“A股套現王”的標籤。

截至目前,龔虹嘉的245萬元投資已經得到了近700億的回報,回報率超2.8萬倍,這是比夏佐全投資比亞迪還要高的一個投資倍數。

龔虹嘉投資成功案例並不止於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除了海康威視以外,他投資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富瀚微、聯合光電、清科創業、中源協和、芯原股份、泛生子等,投資涉及安防產業鏈、生物科技、晶片及投資管理等多個領域,再加上此前海康威視拆分出的螢石網路,海康機器或許將要成為龔虹嘉的第9個IPO。

除了直接投資,龔虹嘉還成立了多家投資管理企業,比如透過香港獨資企業Wealth Strategy全資控股的天津富策。此外,他的妻子陳春梅、兄弟龔傳軍在資本市場也相當活躍。

龔虹嘉家族最重要的投資載體便是深圳嘉道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道成功、嘉道功程等股權投資基金,其中嘉道谷投資仍是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等眾多機構背後的LP。

天眼查App顯示,截至2023年3月20日,嘉道功程股權投資基金對外已投資了117家企業。

2022年龔虹嘉及家族以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900億元,財富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38位。

龔虹嘉給自己的投資理念總結為“三不”原則,即別人不願做、不敢做、專案不好做的越要做。

很多人會說,龔虹嘉這樣的投資理念會讓他錯失很多投資機會,但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不缺機會,但投資人只能賺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錢,而龔虹嘉的“三不”原則顯然就是其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總結出來能夠自洽的投資理念,他能夠運用自如就行,至於別的機會留給其他投資人就好。

02 沒有“人”的機器人公司

海康家的機器人不是你想的那樣。

或許你見識過谷歌家能夠單腳跳躍的阿特拉斯,見識過特斯拉家能夠搬運、澆花的擎天柱,見識過小米家乖巧聽話的鐵蛋,如果你也以為海康家的機器人也是這樣,那就讓你失望了,與其說它是機器人,不如說是一臺機器。

2015年,在那個鼓勵創業的年代,許多大公司企業內部也紛紛推出創業制度,海康威視在這一年也推行了創新跟投制度,海康威視持股創新業務60%的股權,剩下40%的股權則由員工進行跟投,將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骨幹變成“創業合夥人”,共享創新業務發展帶來的成果。

在“跟投計劃”下,海康威視在既有的技術渠道資源上,成立了8個創新業務,包括螢石網路、海康機器人、海康汽車技術、海康微影、海康儲存、海康慧影、海康消防及海康安檢等業務,覆蓋智慧家居、機器人、電子汽車等多個風口行業。

2014年,海康威視成立機器視覺業務中心,主要進行自主研發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軟硬體;2016年,該中心獨立為海康機器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計算機軟體、無人機等。

機器視覺主要包括硬體產品和軟體產品,其中硬體產品包括工業光源、工業鏡頭、工業相機,軟體產品主要包括VM演算法軟體平臺和3D視覺應用平臺。

移動機器人是一種以電池為動力,裝備有電磁、視覺、鐳射等導航模組,能夠沿規劃路線自主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工具。目前海康機器在移動機器人主要推出了潛伏系列、移/過載系列、叉取系列、料箱系列等硬體產品,機器人排程系統 RCS和智慧倉儲管理系統 iWMS軟體產品。

海康機器的無人機產品以多旋翼飛行平臺為主,輔以各類光學或功能性掛載,主要應用於巡檢、應急等領域。

從海康機器的產品來看,海康機器人並沒有多少“人”的概念,更多是以海康威視在視覺技術在應用層面的延伸,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海康機器業績一路走高。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1億元、15.25億元、27.68億元、28.1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4547.86萬元、6509.64萬元、4.82億元及4.28億元。

可以看出,海康機器的業績表現還不錯,不外仔細翻看財務報表可以發現,稅收優惠及政府補貼給海康機器的利潤增色不少。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海康機器人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合計分別為6041.24萬元、7382.09萬元、1.18億元、1.27億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33.37%、112.51%、24.74%、32.29%。

同期,海康機器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不含增值稅即徵即退)分別為4254.36萬元、1498.41萬元、9091.21萬元、903.95萬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3.92%、22.84%、19.06%、2.30%。

從收入構成來看,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兩大業務佔比90%,其中機器視覺超過60%。

業績走高難掩現金流壓力的現實。從長期償債能力來看,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5.69%、86.84%、69.46%、71.44%,長期流動性壓力有擴大的趨勢。

在短期流動性方面,除2020年外,2021年、2022年前9個月,海康機器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額均為負值,分別為-3.25億元、-3.98億元,而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 海康機器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4.94億元、5.06億元、8.08億元、12.80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的52.50%、33.18%、29.19%、45.55%,短期的流動性壓力偏大。

流動性壓力如斯之大,再加上海康威視自身業績也到了瓶頸期,這也讓它不得不做出,讓海康機器獨立上市的決定。

03 工業機器人市場格局未定投資熱度不減

機器視覺作為AI領域最先落地的技術,應用場景從最初的安防已經向工業領域滲透,這些年有關工業機器人的融資事件不在少數,市場已經開始變得擁擠,但由於具體落地場景的碎片化,總體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而且未來也很難形成類似海康威視在安防領域的市場格局,這也造成了圍繞工業機器人的投融資熱度不減。

據MIR睿工業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工業機器人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93起,細分市場包含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移動機器人及機器視覺。從細分領域來看,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發生最多起的是在機器視覺領域,其次是移動機器人,再次之是工業機器人本體。

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億元級融資事件達41起,大多集中於移動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領域,其中數額最大的是協作機器人領域的節卡機器人D輪融資達到了10億元。

從融資輪次來看,融資輪次大多處於天使輪及A輪、B輪之間,位於C輪、D輪融資階段的企業較少,共11家。能夠進入E輪及IPO輪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2022年全年僅有4家。

2022年6月井松智慧IPO過會,科創板成功上市,智昌集團也進入Pre-IPO輪融資。2022年12月19日,節卡機器人與國泰君安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程序。

這個市場的競爭在可見的速度加快,雖然海康機器在海康威視的庇廕下得到快速的成長,在許多投資人看來,好像一個沒“斷奶”的孩子,但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能夠有棵大樹依靠,無疑是很多創業企業求之不得的。

上一篇:1.9億元雲存... 下一篇:曝淘寶正內測...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