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曙光︱文字魔魘:ChatGPT能製造賽博杜甫嗎?

首頁 > 科技

谷曙光︱文字魔魘:ChatGPT能製造賽博杜甫嗎?

來源:下飯影片 釋出時間:2023-03-16 15:11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英文全稱: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中文全稱:聊天天生型預練習變換模型)橫空出世!兩個多月以來,世界上最熱點的話題莫過於它,持續甚久而熱度仍未消減,《紐約時報》稱其為“有史以來向公家釋出的最佳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然而,我們在擁抱機遇的同時,預備好應對挑戰了嗎?

筆者從事的是人文藝術學科的教授教養與研究工作,於此類高新科技完全是門外漢,毫無發言權,只能“敬謝不敏”。不外,ChatGPT之剽悍強盛,絕不止影響科技領域,而是輻射了幾乎全世界,各行各業莫不受其巨浪衝擊。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當局者,皆不能作壁上觀。

ChatGPT如何改變世界,筆者不敢斷言。但是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好像都在嘗試利用這一利器,做各種“好玩”的事,如答數理化題、寫電子程式碼、學習語言、代寫案牘、翻譯小說、創作音樂、預言未來……競相測試其靈敏度、聰明度、完成度、進步前輩度。以我從事的學科而言,就有好事者問了ChatGPT,請它模仿大詩人杜甫作詩,據《我們請ChatGPT模仿杜甫寫了一首詩》,提問者說:“杜甫與成都的淵源很深,你能假裝你是杜甫,為成都寫一首詩嗎?”ChatGPT作出的詩“畫風”是這樣的:

重陽節,成都繁華,美麗城市,燈火通明。城中人來往,賞菊花紅,喝酒唱歌,歡度佳節。山川奇麗,水草青青,四面山水,環抱四方。江河清澈,雲霞繽紛,成都在此,盛世如畫。城市明朗,人民熱愛,努力拼搏,創造夸姣。願成都永遠,繁華富強,國泰民安,永久安康。

平心而論,這所謂的“詩”非常小兒科,可以說既無詩的章法,更與杜甫絕不沾邊。假如我一眼看到,或許會預測是作文水平較好的小學生的習作。當然,作出這樣不成器的“偽杜詩”,ChatGPT是有解釋的:“對不起,作為一個AI,我可能不能完全模仿杜甫的詩風,但是我會盡力試著去寫一首符合杜甫詩風的詩歌。”話雖如此,ChatGPT只是捉住了成都、重陽、菊花等幾個詞,詩跟杜甫的風格風馬不接,假如打分,肯定是不及格的。引句時髦話,“一切皆可賽博朋克(CyberPunk)”,但賽博(Cyber)杜甫,仍是極不輕易的。

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定義了作甚“賽博朋克”,也開啟了後續一系列關於人工智慧的科幻電影。話說這條新聞流傳甚廣,連相對閉塞的我也關注到了,而且因此對ChatGPT放鬆了“警惕”,覺得像中國古典文學藝術這樣的領域,好像仍是ChatGPT未能佔領的高地,不足為慮。記得春節期間見到幾位同行,他們也都看到了此新聞,大家一致以為ChatGPT目前還無法染指傳統的文史哲學科,關於中國古典的研究,或許暫且可以“躲過一劫”。然而,事情恐怕沒這麼簡樸。就在幾天前,友人發來訊息,臺灣大學的黃啟方教授,也透過ChatGPT,讓它用杜甫的風格寫一首描述臺灣地區風景的七言詩。這回的答卷是:

松柏千年歷翠岑,蒼莽海岸波浪深。

綠野如茵春草碧,高山峻嶺雪花金。

鳳凰臺上春滿人,夜市街頭燈火新。

憑君感觸感染臺灣景,天地一片自在心。

不禁令我刮目相看!ChatGPT不愧利器,我真心有“狼來了”的壓力和緊迫感了。客觀而論,當代古體詩詞的創作水平整體是偏低的。這首詩,假如放在當下的詩詞比賽中,至少不是那種看一眼即“打入冷宮”的劣等品。當然,細究起來,詩的平仄、對仗和押韻都有題目。“雪花金”之類的表述,也顯生硬。但詩寫了大海、高山,還有臺灣的特色“夜市”,又讓人覺得是部門切題的。以“鳳凰臺”對“夜市街”,可以看出ChatGPT已有對仗的意識,只是過於生硬,宛如出自拿著《詩韻合璧》一類工具書的初學者。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聯,以松柏、大海起興,略有滄海桑田之感;而“千年”“天地”云云,多少帶上一點點杜詩時空並馭、沉鬱頓挫的味道,這就不輕易了。還有一首模仿黃庭堅寫臺灣的功課,一併附上:

百嶺千峰迎翠雲,碧海潮平釣客分。

旭日初昇臺北市,夕陽漸落士林園。

書院舊道花開遍,夜市燈紅人潮盡。

故鄉風光何處比,獨留憶念滿胸襟。

這首的押韻更成問題,但中間兩聯的對仗,也算稍具規模。更耐人尋味的是,詩已初見章法,四聯之間有一定的邏輯聯絡關係,而不是一句句孤立的存在了。尾聯的抒懷,竟還由臺灣風物聯想到故鄉,真可謂是代黃庭堅“痴人說夢”。一般的寫景詩,尾聯都是詩人從景物中抽繹、昇華出情感與哲思,這一點ChatGPT也敏感地捕捉到了。雖非神乎其技,亦屬明察秋毫,失敬失敬!

兩相比較,同是模擬杜甫作詩,何以海峽兩岸的差距如斯之大?題目或許出在與機器人的溝通和交流上。臺灣師範大學的梁志民教授,嘗試與ChatGPT“共舞”,一起作詩。他先起了個頭“歸魚淡水波,木落秋風起”,讓機器人接下兩句,誰知寫出的是:“夕陽西下,海鷗遨遊翼展飛;往事如煙,回憶在心中繞回”,有些不成話。這說明ChatGPT沒有正確理解意思,它需要進一步溝通,需要更細緻的指令。於是告以五個字接,機器人很快修改為“漁火繞海岸,夜色靜幽深。漫步古老街,懷舊心情濃”。三四句略有詩味,五六句卻不像古詩了。最後的結句又出了題目,機器人寫的是“繁花盛開時,人潮絡繹不絕”,梁教授再指令改為五個字、押一字韻,機器人遂以“繁花盛開時,熙攘旅人至”作結。客觀講,這首所謂的“詩”,仍不理想,但在梁教授的不斷指示下,它逐漸貼近要求,越改越好。由此看來,讓ChatGPT作詩,其完成度和品質如何,樞紐在怎麼聊。它的本質是進步前輩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透過深度學習語料庫,進行相關概念、語詞的聯想和遷移。它所獲得的資訊增量,決定了其輸出質量。假如只是甩給機器人生硬的一句話,它可能就囫圇吞棗了,作出來的甚至南轅北轍;但如聊得恰當、正確,它充分理解了訴求,又較好地對接了“庫存”,就能作出相對“靠譜”的詩來。溝通何其重要!

實在,早在多年前,即有所謂的網路“作詩神器”,現在只要上“知乎”一查,就能看到“先容七款常用寫詩APP軟體”之類的話題。有人說笑:“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AI一秒作詩。”電腦作詩,早已不成問題。專門的“作詩神器”和ChatGPT比起來,有何不同?哪個更厲害?我有意識地作了比較。以網上某寫詩神器生成器為例,我出了“春天”的問題,機器瞬間作出:

桃紅柳綠又春天,山外暮雲飛滿川。啼鳥不知人去處,空留殘照落花煙。

詩味是有的,平仄押韻也無題目,或許高出ChatGPT一籌。但“作詩神器”是專門的、詳細的,而ChatGPT是世界性的、全方位的。“作詩神器”只能抓關鍵詞,同時輸入兩個詞,如杜甫和春天,它或許就“抓狂”了,甚至會作出“工部桃花綻”這等不知所云的句子;而ChatGPT的不同凡響,在於它的智慧化,可以如正常人一般交流,乃至反覆溝通,在互動中不斷去校正、貼近人類的指令。從上面的例子看,ChatGPT已經進化到了可以象徵性地模仿古代大家的不同風格,進行各具特色的仿作,這堪說是詩詞的高階模仿秀了。

上述分析實在可視作ChatGPT和之前AI作詩的核心區別,亦是ChatGPT之所以會引起眾人震動的原因。再詳細說,傳統的AI作詩,本質上仍是對資料庫的遍歷和抓取,好比根據“春”相關的意象,調取其中常見的二字、三字、四字短語,然後再依格律拼貼而成。儘管結果上可能完成度更高,但本質仍是“輸入-檢索-輸出”的機械模型。這也是為什麼傳統的人工智慧常被詬病成“人工智障”的原因所在。而ChatGPT之所以是“聊天機器人”,正在於它所模擬的物件是人的“思維與邏輯”,在人類不斷的發問互動中,獲取了更豐碩的資訊、校正了更精確的謎底,並形成鏈條,以此最佳化和迭代它的“思索”模式。這可謂是人機互動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新進展。如果說過去的AI誇大的是“電腦”,ChatGPT則是在模擬“人腦”。這不由得不令人深思,是否在不遠的將來,真的存在透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慧呢?

ChatGPT還有意想不到的進階功能。所謂詩情畫意,詩與畫是不分家的。詩人面臨挑戰,畫家也“不好混”。ChatGPT還可以根據詩句,瞬間畫出不錯的詩意圖來!反之,看圖作詩亦可。甚至莫奈的畫配上杜甫的詩,也是可以實現的(雖未必理想)。總之,其功能的雄強、延展,令人瞠目結舌!蘇軾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杜本就有得皮相仍是內在筋骨的區別,ChatGPT已經與“作詩神器”不可同日而語了!

有趣的事何其多!又有一位研究戲曲的朋友王照璵,讓ChatGPT當起劇作家來了,但願機器人創作三國時名將姜維死前的場景:

(舞臺上,姜維半躺在病床上,微笑著,口中輕聲哼唱)應天順人,扶危定亂,韜略機智,堪稱一方之英雄。數十年的歲月,歲月如歌,歌已斷,人已老,世事變遷,時代更迭,但志不移,仍以大義為重。

(伴奏悠揚,姜維慢慢閉上眼睛)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無悔青山願,白首千秋夢。唯有衣衫漸薄,英名漸短,逝者如斯,人生幾何?

(姜維微微一笑,深深吸了一口氣)希望眾人皆如我,心中澄明如秋水。莫問前程何去,白日已西,唯願身後留芳。(音樂漸止,姜維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其實是太有意思了!我也微笑著閉上了眼睛,沉思“劇作”。從形式看,大抵有個樣子;但細斟酌起來,恐怕許多地方與姜維的人物、性格等不貼切,仍覺隔靴搔癢。最解頤處,三國姜維的口中,竟唱出了宋代黃庭堅的名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可謂“關公戰秦瓊”矣。但請留意,黃詩和上文“數十年歲月”是呼應的,看來ChatGPT也覺得此句是描繪光陰流逝、抒發人生感觸的上乘佳句,人與機器可稱“英雄所見略同”,十分有趣。假設這是我佈置的功課,學生交出上面的答卷,我覺得仍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不算“下品”。

固然ChatGPT聲稱,它只是一個大型語言模型,透過強化學習進行練習;但是,實際上它已經可以部門取代人的聰明和工作了,跟著不斷進級、最佳化,它對人類未來工作與生活的影響也將是顛覆性的,部門白領已充分感觸感染到了來自它的兇猛衝擊。還有人以為,ChatGPT將帶來“高中英語的終結”。試問泛博的英語教師,是否體會到了瑟瑟寒意呢?

我的猜測是,從事文字寫作的工作者,在這一波科技革新的浪潮中,將受到嚴重挑戰。未來的趨勢是,工具性的寫作、格式化的案牘,ChatGPT很大可能會取而代之,藝術性、審美性的寫作則目前還無法取代人類。開句玩笑,機器人暫時還不會對杜甫構成威脅。ChatGPT的海量儲存、整合加工能力,天然是超過個人大腦的,因此可以根據聊天互動,組裝天生水平不錯的案牘。目前在法律界,已經泛起使用人工智慧撰寫訴狀的情況,這種邏輯性強的應用型體裁,恰是AI的“恬靜區”。

但是,ChatGPT的文字也難免帶有“機器味”“程式味”,不斷會有露出馬腳和紕漏的時候。仍以杜甫為例,請看ChatGPT對詩人的認知:“杜甫是唐代重要的詩人,他的詩風通俗易懂,意境深邃,內容廣泛涵蓋了社會生活、歷史、天然等方面。他的詩歌佈滿了沉鬱、感傷、憂國憂民等情感,反映了他對當時社會的深刻熟悉和批判。因此,杜甫的詩風可以說是具有抒懷和思想性的詩歌風格。”粗讀起來,頭頭是道,大差不差,如中學生答題,但題目恰恰出在文文莫莫、似是而非上。這段文字就有我講的“機器味”“程式味”,請問,假如把文中的杜甫換成韓愈、白居易、李商隱等,莫非不可以?我發現,越是接近現代人表述的藝術形式,ChatGPT越得心應手。之所以模擬古詩不夠理想,是因為與古典的目生與疏離,許多思索的邏輯和古典詩歌的體式、潛臺詞,都不在目前ChatGPT的大量練習範圍之中。如再玩個有趣的,讓ChatGPT模仿杜甫寫首詩,稱讚珍珠奶茶……這古今雜糅的刁鑽題目,又將讓它不知所措了。不外,假以時日,一切皆有可能。

哲人本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和《攝影小史》等書中,以攝影技術與繪畫的區別為例,獨具隻眼地抉出機械複製時代的文化產業傷害了藝術獨特的“靈暈”(Aura),或可視為ChatGPT討論的先聲。智慧聊天機器人依其強盛的學習、模仿能力,可舉一反三,炮製大量的流水線作品,但目前還不能像頂尖藝術家那樣“無中生有”、鑄造傳世精品。這也“倒逼”人類必需出產高質量的藝術品,不然將與AI無異,甚至不如它們。當然,技術樂觀主義者以為,人能透過駕馭最進步前輩的技術,從而拓展自身的邊界。由此言之,還存在一條半人工、半機器的“中間道路”,或不失為對未來人機互動方式的夸姣憧憬。

人寫作的上風,在於人情味、美的韻味,尤其高階寫作,具有光鮮的個人風格,獨樹一幟。再進一步說,經典往往不是孤立的作品,而是噴湧的真情與厚重的歷史的複合載體。我們愛杜甫,不是由於他的文筆多麼華麗,而是與時代的追憶、詩史的鮮活、情感的共識密切相關。我們看重作品的“靈魂”,還不只體現在“美”,更在於“真”與“善”帶來的感人肺腑的氣力。脫離這些,也許依然可以模擬出水平尚可的詩,但世物皆同,靈光不再,卻不會產生偉大的作品。換言之,ChatGPT可以正確描摹今天的月相,杜甫的詩卻能讓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夜晚注視唐朝的月光。如斯看來,ChatGPT仍是差了一截。

未來,誰知道呢?將來ChatGPT之類的爆款聊天機器人,會不會有靈魂和情感?這或許不是一種科幻的想象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指出,GPT3.5已經相當於九歲兒童的心智(請留意,是相稱,而非真的具備)。假如站在我的專業更深層地思索,當“詩言志”“詩緣情”的“志”與“情”被解構甚至消弭,純因模仿而作的是否仍是詩?只要作品符合一定的要求、規律,就能算作“創作”?更底線的題目是,當我們無法從詩的表面判定其背後的情感來自真情仍是模仿時,人與機器如何相區別?人要如何抒發意志、情感,才能體現自己獨一無二的思索與感觸感染?或許說,我們在使用ChatGPT的時候,就已經“移情”於機器?抑或自動拋卻了人的屬性和情志?我真不敢去多想了。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魔幻時代。科技令人眩目,更令人敬畏。

實在,在交通、醫療等比較“硬核”的領域,人工智慧的開發從未住手,但付諸實踐並引起強烈反響者卻不太多,由於這些與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關,屬於“犖犖大者”,需要大量的實驗,更涉及倫理題目,尤須審慎。但是在文化領域,無論是“阿爾法狗”戰勝圍棋冠軍,仍是AI作曲、作畫、作詩,都掀起過全民圍觀熱議。在AI的學習技術日漸精進之後,利用它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干涉整個創作環境是必然的。“創作倫理”等本應是在推出ChatGPT之類應用之前就思索的大原則,但社會對其邊界的規定好像十分恍惚,倉促間還無暇及此。

2017年的紀錄片《AlphaGo》記實了李世石與AlphaGo“人機大戰”的全過程不管怎樣,ChatGPT已經擺在面前,令人歡喜令人憂。人類在享受它的“饋贈”的同時,顯然還沒做好防範其弊端的預備。此前有媒體指出,“改作文卷子的老師有難了”。作為高校教師,我深有同感並憂心忡忡。我想對創造、熟諳這一高階科技的科學家進一言,在不久的將來,如何防備群體性、普遍性的文字抄襲、剽竊,將成為更加頭疼的尖利題目。判定文章是不是人工智慧天生的技術,是其中的樞紐癥結。期待寫程式的科技人員能有切實的解決辦法。否則,教師憑個人很難識別文章是ChatGPT代寫,仍是學生自己作的。最新訊息是,權勢鉅子學術期刊《科學》及一些出版商,已經禁止在論文中使用ChatGPT天生的文字,同時它也不能被列為作者。更為有趣的是,中國最聞名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明確表示,拒收ChatGPT投稿。科幻文學一直是基於對科技的追求,然而最新的科技,卻被科幻文學拒之門外,甚或有顛覆之虞,難道最辛辣的諷刺?人道有好逸惡勞的一面,一個大型語言模型(代寫文章只是ChatGPT強盛功能之一端)被創造出來,相對地,是否也應創制出另一個防範和檢測的工具?好比打造一個ChatGPT的審稿和編纂系統,掃描文字以確定是否AI編寫,或可謂是用魔法打敗魔法。在我看來,這真是非常緊迫的題目呢!

2023年1月,巴黎政治大學公佈,該校已向所有學生和教師傳送電子郵件,要求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於AI的工具,旨在防止學術欺詐和剽竊。無獨有偶,2月17日,香港大學也傳送了類似的禁令。顯而易見,人們對它的能力已有所忌憚與提防,但一禁了之就能解決問題?依我之見,恐怕是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這篇小文拿杜甫作“藥引子”,談了我對ChatGPT的淺薄認知,結尾則不妨回到杜詩上。我想到了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中的兩首:

眼見客愁愁不醒,惡棍春色到江亭。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ChatGPT豈不像這無邊又“惡棍”的大好春色,不期然而然地就來了;但人類在享用奇妙科技的同時,也要深思熟慮如何應對挑戰和考驗。特別是對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來說,期待大家如賞識春色般對待ChatGPT,善用而不濫用,學習老杜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切莫作“顛狂柳絮”“輕薄桃花”。

行文至此,仍意猶未盡。在這個文字的重要性和日常應用性逐漸降低的時代,期待有志者仍能深耕文字的“高階市場”,堅持寫有美感、有個性、有風骨的高貴文字。我又聯想到杜甫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其二),無論個人對ChatGPT的好惡如何,最新的科技必將深刻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時代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獨一能保有的,或許仍是如杜甫所說的“願聞第一義,迴向心地初”(《謁文公上方》)的篤定、從容與通透。

ChatGPT令我的想象力忽然爆棚,我奇幻般地遐想到聞名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異日,ChatGPT能製造賽博杜甫嗎?賽博杜甫又會不會寫出電子詩史?然而,我仍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技術驚駭”。ChatGPT似乎玩了個魔魘法,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放出了“文字魔鬼”,現有的文字格式,或不免崩盤?“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無論如何,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創造奇蹟的時代。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1968年英文第一版書影(拙文得到謝賢良、李爾清等的指引匡助,謹致謝忱。)(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英文全稱: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中文全稱:聊天天生型預練習變換模型)橫空出世!兩個多月以來,世界上最熱點的話題莫過於它,持續甚久而熱度仍未消減,《紐約時報》稱其為“有史以來向公家釋出的最佳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然而,我們在擁抱機遇的同時,預備好應對挑戰了嗎?

筆者從事的是人文藝術學科的教授教養與研究工作,於此類高新科技完全是門外漢,毫無發言權,只能“敬謝不敏”。不外,ChatGPT之剽悍強盛,絕不止影響科技領域,而是輻射了幾乎全世界,各行各業莫不受其巨浪衝擊。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當局者,皆不能作壁上觀。

ChatGPT如何改變世界,筆者不敢斷言。但是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好像都在嘗試利用這一利器,做各種“好玩”的事,如答數理化題、寫電子程式碼、學習語言、代寫案牘、翻譯小說、創作音樂、預言未來……競相測試其靈敏度、聰明度、完成度、進步前輩度。以我從事的學科而言,就有好事者問了ChatGPT,請它模仿大詩人杜甫作詩,據《我們請ChatGPT模仿杜甫寫了一首詩》,提問者說:“杜甫與成都的淵源很深,你能假裝你是杜甫,為成都寫一首詩嗎?”ChatGPT作出的詩“畫風”是這樣的:

重陽節,成都繁華,美麗城市,燈火通明。城中人來往,賞菊花紅,喝酒唱歌,歡度佳節。山川奇麗,水草青青,四面山水,環抱四方。江河清澈,雲霞繽紛,成都在此,盛世如畫。城市明朗,人民熱愛,努力拼搏,創造夸姣。願成都永遠,繁華富強,國泰民安,永久安康。

平心而論,這所謂的“詩”非常小兒科,可以說既無詩的章法,更與杜甫絕不沾邊。假如我一眼看到,或許會預測是作文水平較好的小學生的習作。當然,作出這樣不成器的“偽杜詩”,ChatGPT是有解釋的:“對不起,作為一個AI,我可能不能完全模仿杜甫的詩風,但是我會盡力試著去寫一首符合杜甫詩風的詩歌。”話雖如此,ChatGPT只是捉住了成都、重陽、菊花等幾個詞,詩跟杜甫的風格風馬不接,假如打分,肯定是不及格的。引句時髦話,“一切皆可賽博朋克(CyberPunk)”,但賽博(Cyber)杜甫,仍是極不輕易的。

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定義了作甚“賽博朋克”,也開啟了後續一系列關於人工智慧的科幻電影。話說這條新聞流傳甚廣,連相對閉塞的我也關注到了,而且因此對ChatGPT放鬆了“警惕”,覺得像中國古典文學藝術這樣的領域,好像仍是ChatGPT未能佔領的高地,不足為慮。記得春節期間見到幾位同行,他們也都看到了此新聞,大家一致以為ChatGPT目前還無法染指傳統的文史哲學科,關於中國古典的研究,或許暫且可以“躲過一劫”。然而,事情恐怕沒這麼簡樸。就在幾天前,友人發來訊息,臺灣大學的黃啟方教授,也透過ChatGPT,讓它用杜甫的風格寫一首描述臺灣地區風景的七言詩。這回的答卷是:

松柏千年歷翠岑,蒼莽海岸波浪深。

綠野如茵春草碧,高山峻嶺雪花金。

鳳凰臺上春滿人,夜市街頭燈火新。

憑君感觸感染臺灣景,天地一片自在心。

不禁令我刮目相看!ChatGPT不愧利器,我真心有“狼來了”的壓力和緊迫感了。客觀而論,當代古體詩詞的創作水平整體是偏低的。這首詩,假如放在當下的詩詞比賽中,至少不是那種看一眼即“打入冷宮”的劣等品。當然,細究起來,詩的平仄、對仗和押韻都有題目。“雪花金”之類的表述,也顯生硬。但詩寫了大海、高山,還有臺灣的特色“夜市”,又讓人覺得是部門切題的。以“鳳凰臺”對“夜市街”,可以看出ChatGPT已有對仗的意識,只是過於生硬,宛如出自拿著《詩韻合璧》一類工具書的初學者。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聯,以松柏、大海起興,略有滄海桑田之感;而“千年”“天地”云云,多少帶上一點點杜詩時空並馭、沉鬱頓挫的味道,這就不輕易了。還有一首模仿黃庭堅寫臺灣的功課,一併附上:

百嶺千峰迎翠雲,碧海潮平釣客分。

旭日初昇臺北市,夕陽漸落士林園。

書院舊道花開遍,夜市燈紅人潮盡。

故鄉風光何處比,獨留憶念滿胸襟。

這首的押韻更成問題,但中間兩聯的對仗,也算稍具規模。更耐人尋味的是,詩已初見章法,四聯之間有一定的邏輯聯絡關係,而不是一句句孤立的存在了。尾聯的抒懷,竟還由臺灣風物聯想到故鄉,真可謂是代黃庭堅“痴人說夢”。一般的寫景詩,尾聯都是詩人從景物中抽繹、昇華出情感與哲思,這一點ChatGPT也敏感地捕捉到了。雖非神乎其技,亦屬明察秋毫,失敬失敬!

兩相比較,同是模擬杜甫作詩,何以海峽兩岸的差距如斯之大?題目或許出在與機器人的溝通和交流上。臺灣師範大學的梁志民教授,嘗試與ChatGPT“共舞”,一起作詩。他先起了個頭“歸魚淡水波,木落秋風起”,讓機器人接下兩句,誰知寫出的是:“夕陽西下,海鷗遨遊翼展飛;往事如煙,回憶在心中繞回”,有些不成話。這說明ChatGPT沒有正確理解意思,它需要進一步溝通,需要更細緻的指令。於是告以五個字接,機器人很快修改為“漁火繞海岸,夜色靜幽深。漫步古老街,懷舊心情濃”。三四句略有詩味,五六句卻不像古詩了。最後的結句又出了題目,機器人寫的是“繁花盛開時,人潮絡繹不絕”,梁教授再指令改為五個字、押一字韻,機器人遂以“繁花盛開時,熙攘旅人至”作結。客觀講,這首所謂的“詩”,仍不理想,但在梁教授的不斷指示下,它逐漸貼近要求,越改越好。由此看來,讓ChatGPT作詩,其完成度和品質如何,樞紐在怎麼聊。它的本質是進步前輩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透過深度學習語料庫,進行相關概念、語詞的聯想和遷移。它所獲得的資訊增量,決定了其輸出質量。假如只是甩給機器人生硬的一句話,它可能就囫圇吞棗了,作出來的甚至南轅北轍;但如聊得恰當、正確,它充分理解了訴求,又較好地對接了“庫存”,就能作出相對“靠譜”的詩來。溝通何其重要!

實在,早在多年前,即有所謂的網路“作詩神器”,現在只要上“知乎”一查,就能看到“先容七款常用寫詩APP軟體”之類的話題。有人說笑:“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AI一秒作詩。”電腦作詩,早已不成問題。專門的“作詩神器”和ChatGPT比起來,有何不同?哪個更厲害?我有意識地作了比較。以網上某寫詩神器生成器為例,我出了“春天”的問題,機器瞬間作出:

桃紅柳綠又春天,山外暮雲飛滿川。啼鳥不知人去處,空留殘照落花煙。

詩味是有的,平仄押韻也無題目,或許高出ChatGPT一籌。但“作詩神器”是專門的、詳細的,而ChatGPT是世界性的、全方位的。“作詩神器”只能抓關鍵詞,同時輸入兩個詞,如杜甫和春天,它或許就“抓狂”了,甚至會作出“工部桃花綻”這等不知所云的句子;而ChatGPT的不同凡響,在於它的智慧化,可以如正常人一般交流,乃至反覆溝通,在互動中不斷去校正、貼近人類的指令。從上面的例子看,ChatGPT已經進化到了可以象徵性地模仿古代大家的不同風格,進行各具特色的仿作,這堪說是詩詞的高階模仿秀了。

上述分析實在可視作ChatGPT和之前AI作詩的核心區別,亦是ChatGPT之所以會引起眾人震動的原因。再詳細說,傳統的AI作詩,本質上仍是對資料庫的遍歷和抓取,好比根據“春”相關的意象,調取其中常見的二字、三字、四字短語,然後再依格律拼貼而成。儘管結果上可能完成度更高,但本質仍是“輸入-檢索-輸出”的機械模型。這也是為什麼傳統的人工智慧常被詬病成“人工智障”的原因所在。而ChatGPT之所以是“聊天機器人”,正在於它所模擬的物件是人的“思維與邏輯”,在人類不斷的發問互動中,獲取了更豐碩的資訊、校正了更精確的謎底,並形成鏈條,以此最佳化和迭代它的“思索”模式。這可謂是人機互動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新進展。如果說過去的AI誇大的是“電腦”,ChatGPT則是在模擬“人腦”。這不由得不令人深思,是否在不遠的將來,真的存在透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慧呢?

ChatGPT還有意想不到的進階功能。所謂詩情畫意,詩與畫是不分家的。詩人面臨挑戰,畫家也“不好混”。ChatGPT還可以根據詩句,瞬間畫出不錯的詩意圖來!反之,看圖作詩亦可。甚至莫奈的畫配上杜甫的詩,也是可以實現的(雖未必理想)。總之,其功能的雄強、延展,令人瞠目結舌!蘇軾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杜本就有得皮相仍是內在筋骨的區別,ChatGPT已經與“作詩神器”不可同日而語了!

有趣的事何其多!又有一位研究戲曲的朋友王照璵,讓ChatGPT當起劇作家來了,但願機器人創作三國時名將姜維死前的場景:

(舞臺上,姜維半躺在病床上,微笑著,口中輕聲哼唱)應天順人,扶危定亂,韜略機智,堪稱一方之英雄。數十年的歲月,歲月如歌,歌已斷,人已老,世事變遷,時代更迭,但志不移,仍以大義為重。

(伴奏悠揚,姜維慢慢閉上眼睛)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無悔青山願,白首千秋夢。唯有衣衫漸薄,英名漸短,逝者如斯,人生幾何?

(姜維微微一笑,深深吸了一口氣)希望眾人皆如我,心中澄明如秋水。莫問前程何去,白日已西,唯願身後留芳。(音樂漸止,姜維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其實是太有意思了!我也微笑著閉上了眼睛,沉思“劇作”。從形式看,大抵有個樣子;但細斟酌起來,恐怕許多地方與姜維的人物、性格等不貼切,仍覺隔靴搔癢。最解頤處,三國姜維的口中,竟唱出了宋代黃庭堅的名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可謂“關公戰秦瓊”矣。但請留意,黃詩和上文“數十年歲月”是呼應的,看來ChatGPT也覺得此句是描繪光陰流逝、抒發人生感觸的上乘佳句,人與機器可稱“英雄所見略同”,十分有趣。假設這是我佈置的功課,學生交出上面的答卷,我覺得仍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不算“下品”。

固然ChatGPT聲稱,它只是一個大型語言模型,透過強化學習進行練習;但是,實際上它已經可以部門取代人的聰明和工作了,跟著不斷進級、最佳化,它對人類未來工作與生活的影響也將是顛覆性的,部門白領已充分感觸感染到了來自它的兇猛衝擊。還有人以為,ChatGPT將帶來“高中英語的終結”。試問泛博的英語教師,是否體會到了瑟瑟寒意呢?

我的猜測是,從事文字寫作的工作者,在這一波科技革新的浪潮中,將受到嚴重挑戰。未來的趨勢是,工具性的寫作、格式化的案牘,ChatGPT很大可能會取而代之,藝術性、審美性的寫作則目前還無法取代人類。開句玩笑,機器人暫時還不會對杜甫構成威脅。ChatGPT的海量儲存、整合加工能力,天然是超過個人大腦的,因此可以根據聊天互動,組裝天生水平不錯的案牘。目前在法律界,已經泛起使用人工智慧撰寫訴狀的情況,這種邏輯性強的應用型體裁,恰是AI的“恬靜區”。

但是,ChatGPT的文字也難免帶有“機器味”“程式味”,不斷會有露出馬腳和紕漏的時候。仍以杜甫為例,請看ChatGPT對詩人的認知:“杜甫是唐代重要的詩人,他的詩風通俗易懂,意境深邃,內容廣泛涵蓋了社會生活、歷史、天然等方面。他的詩歌佈滿了沉鬱、感傷、憂國憂民等情感,反映了他對當時社會的深刻熟悉和批判。因此,杜甫的詩風可以說是具有抒懷和思想性的詩歌風格。”粗讀起來,頭頭是道,大差不差,如中學生答題,但題目恰恰出在文文莫莫、似是而非上。這段文字就有我講的“機器味”“程式味”,請問,假如把文中的杜甫換成韓愈、白居易、李商隱等,莫非不可以?我發現,越是接近現代人表述的藝術形式,ChatGPT越得心應手。之所以模擬古詩不夠理想,是因為與古典的目生與疏離,許多思索的邏輯和古典詩歌的體式、潛臺詞,都不在目前ChatGPT的大量練習範圍之中。如再玩個有趣的,讓ChatGPT模仿杜甫寫首詩,稱讚珍珠奶茶……這古今雜糅的刁鑽題目,又將讓它不知所措了。不外,假以時日,一切皆有可能。

哲人本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和《攝影小史》等書中,以攝影技術與繪畫的區別為例,獨具隻眼地抉出機械複製時代的文化產業傷害了藝術獨特的“靈暈”(Aura),或可視為ChatGPT討論的先聲。智慧聊天機器人依其強盛的學習、模仿能力,可舉一反三,炮製大量的流水線作品,但目前還不能像頂尖藝術家那樣“無中生有”、鑄造傳世精品。這也“倒逼”人類必需出產高質量的藝術品,不然將與AI無異,甚至不如它們。當然,技術樂觀主義者以為,人能透過駕馭最進步前輩的技術,從而拓展自身的邊界。由此言之,還存在一條半人工、半機器的“中間道路”,或不失為對未來人機互動方式的夸姣憧憬。

人寫作的上風,在於人情味、美的韻味,尤其高階寫作,具有光鮮的個人風格,獨樹一幟。再進一步說,經典往往不是孤立的作品,而是噴湧的真情與厚重的歷史的複合載體。我們愛杜甫,不是由於他的文筆多麼華麗,而是與時代的追憶、詩史的鮮活、情感的共識密切相關。我們看重作品的“靈魂”,還不只體現在“美”,更在於“真”與“善”帶來的感人肺腑的氣力。脫離這些,也許依然可以模擬出水平尚可的詩,但世物皆同,靈光不再,卻不會產生偉大的作品。換言之,ChatGPT可以正確描摹今天的月相,杜甫的詩卻能讓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夜晚注視唐朝的月光。如斯看來,ChatGPT仍是差了一截。

未來,誰知道呢?將來ChatGPT之類的爆款聊天機器人,會不會有靈魂和情感?這或許不是一種科幻的想象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指出,GPT3.5已經相當於九歲兒童的心智(請留意,是相稱,而非真的具備)。假如站在我的專業更深層地思索,當“詩言志”“詩緣情”的“志”與“情”被解構甚至消弭,純因模仿而作的是否仍是詩?只要作品符合一定的要求、規律,就能算作“創作”?更底線的題目是,當我們無法從詩的表面判定其背後的情感來自真情仍是模仿時,人與機器如何相區別?人要如何抒發意志、情感,才能體現自己獨一無二的思索與感觸感染?或許說,我們在使用ChatGPT的時候,就已經“移情”於機器?抑或自動拋卻了人的屬性和情志?我真不敢去多想了。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魔幻時代。科技令人眩目,更令人敬畏。

實在,在交通、醫療等比較“硬核”的領域,人工智慧的開發從未住手,但付諸實踐並引起強烈反響者卻不太多,由於這些與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關,屬於“犖犖大者”,需要大量的實驗,更涉及倫理題目,尤須審慎。但是在文化領域,無論是“阿爾法狗”戰勝圍棋冠軍,仍是AI作曲、作畫、作詩,都掀起過全民圍觀熱議。在AI的學習技術日漸精進之後,利用它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干涉整個創作環境是必然的。“創作倫理”等本應是在推出ChatGPT之類應用之前就思索的大原則,但社會對其邊界的規定好像十分恍惚,倉促間還無暇及此。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英文全稱: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中文全稱:聊天天生型預練習變換模型)橫空出世!兩個多月以來,世界上最熱點的話題莫過於它,持續甚久而熱度仍未消減,《紐約時報》稱其為“有史以來向公家釋出的最佳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然而,我們在擁抱機遇的同時,預備好應對挑戰了嗎?

筆者從事的是人文藝術學科的教授教養與研究工作,於此類高新科技完全是門外漢,毫無發言權,只能“敬謝不敏”。不外,ChatGPT之剽悍強盛,絕不止影響科技領域,而是輻射了幾乎全世界,各行各業莫不受其巨浪衝擊。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當局者,皆不能作壁上觀。

ChatGPT如何改變世界,筆者不敢斷言。但是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好像都在嘗試利用這一利器,做各種“好玩”的事,如答數理化題、寫電子程式碼、學習語言、代寫案牘、翻譯小說、創作音樂、預言未來……競相測試其靈敏度、聰明度、完成度、進步前輩度。以我從事的學科而言,就有好事者問了ChatGPT,請它模仿大詩人杜甫作詩,據《我們請ChatGPT模仿杜甫寫了一首詩》,提問者說:“杜甫與成都的淵源很深,你能假裝你是杜甫,為成都寫一首詩嗎?”ChatGPT作出的詩“畫風”是這樣的:

重陽節,成都繁華,美麗城市,燈火通明。城中人來往,賞菊花紅,喝酒唱歌,歡度佳節。山川奇麗,水草青青,四面山水,環抱四方。江河清澈,雲霞繽紛,成都在此,盛世如畫。城市明朗,人民熱愛,努力拼搏,創造夸姣。願成都永遠,繁華富強,國泰民安,永久安康。

平心而論,這所謂的“詩”非常小兒科,可以說既無詩的章法,更與杜甫絕不沾邊。假如我一眼看到,或許會預測是作文水平較好的小學生的習作。當然,作出這樣不成器的“偽杜詩”,ChatGPT是有解釋的:“對不起,作為一個AI,我可能不能完全模仿杜甫的詩風,但是我會盡力試著去寫一首符合杜甫詩風的詩歌。”話雖如此,ChatGPT只是捉住了成都、重陽、菊花等幾個詞,詩跟杜甫的風格風馬不接,假如打分,肯定是不及格的。引句時髦話,“一切皆可賽博朋克(CyberPunk)”,但賽博(Cyber)杜甫,仍是極不輕易的。

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定義了作甚“賽博朋克”,也開啟了後續一系列關於人工智慧的科幻電影。話說這條新聞流傳甚廣,連相對閉塞的我也關注到了,而且因此對ChatGPT放鬆了“警惕”,覺得像中國古典文學藝術這樣的領域,好像仍是ChatGPT未能佔領的高地,不足為慮。記得春節期間見到幾位同行,他們也都看到了此新聞,大家一致以為ChatGPT目前還無法染指傳統的文史哲學科,關於中國古典的研究,或許暫且可以“躲過一劫”。然而,事情恐怕沒這麼簡樸。就在幾天前,友人發來訊息,臺灣大學的黃啟方教授,也透過ChatGPT,讓它用杜甫的風格寫一首描述臺灣地區風景的七言詩。這回的答卷是:

松柏千年歷翠岑,蒼莽海岸波浪深。

綠野如茵春草碧,高山峻嶺雪花金。

鳳凰臺上春滿人,夜市街頭燈火新。

憑君感觸感染臺灣景,天地一片自在心。

不禁令我刮目相看!ChatGPT不愧利器,我真心有“狼來了”的壓力和緊迫感了。客觀而論,當代古體詩詞的創作水平整體是偏低的。這首詩,假如放在當下的詩詞比賽中,至少不是那種看一眼即“打入冷宮”的劣等品。當然,細究起來,詩的平仄、對仗和押韻都有題目。“雪花金”之類的表述,也顯生硬。但詩寫了大海、高山,還有臺灣的特色“夜市”,又讓人覺得是部門切題的。以“鳳凰臺”對“夜市街”,可以看出ChatGPT已有對仗的意識,只是過於生硬,宛如出自拿著《詩韻合璧》一類工具書的初學者。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聯,以松柏、大海起興,略有滄海桑田之感;而“千年”“天地”云云,多少帶上一點點杜詩時空並馭、沉鬱頓挫的味道,這就不輕易了。還有一首模仿黃庭堅寫臺灣的功課,一併附上:

百嶺千峰迎翠雲,碧海潮平釣客分。

旭日初昇臺北市,夕陽漸落士林園。

書院舊道花開遍,夜市燈紅人潮盡。

故鄉風光何處比,獨留憶念滿胸襟。

這首的押韻更成問題,但中間兩聯的對仗,也算稍具規模。更耐人尋味的是,詩已初見章法,四聯之間有一定的邏輯聯絡關係,而不是一句句孤立的存在了。尾聯的抒懷,竟還由臺灣風物聯想到故鄉,真可謂是代黃庭堅“痴人說夢”。一般的寫景詩,尾聯都是詩人從景物中抽繹、昇華出情感與哲思,這一點ChatGPT也敏感地捕捉到了。雖非神乎其技,亦屬明察秋毫,失敬失敬!

兩相比較,同是模擬杜甫作詩,何以海峽兩岸的差距如斯之大?題目或許出在與機器人的溝通和交流上。臺灣師範大學的梁志民教授,嘗試與ChatGPT“共舞”,一起作詩。他先起了個頭“歸魚淡水波,木落秋風起”,讓機器人接下兩句,誰知寫出的是:“夕陽西下,海鷗遨遊翼展飛;往事如煙,回憶在心中繞回”,有些不成話。這說明ChatGPT沒有正確理解意思,它需要進一步溝通,需要更細緻的指令。於是告以五個字接,機器人很快修改為“漁火繞海岸,夜色靜幽深。漫步古老街,懷舊心情濃”。三四句略有詩味,五六句卻不像古詩了。最後的結句又出了題目,機器人寫的是“繁花盛開時,人潮絡繹不絕”,梁教授再指令改為五個字、押一字韻,機器人遂以“繁花盛開時,熙攘旅人至”作結。客觀講,這首所謂的“詩”,仍不理想,但在梁教授的不斷指示下,它逐漸貼近要求,越改越好。由此看來,讓ChatGPT作詩,其完成度和品質如何,樞紐在怎麼聊。它的本質是進步前輩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透過深度學習語料庫,進行相關概念、語詞的聯想和遷移。它所獲得的資訊增量,決定了其輸出質量。假如只是甩給機器人生硬的一句話,它可能就囫圇吞棗了,作出來的甚至南轅北轍;但如聊得恰當、正確,它充分理解了訴求,又較好地對接了“庫存”,就能作出相對“靠譜”的詩來。溝通何其重要!

實在,早在多年前,即有所謂的網路“作詩神器”,現在只要上“知乎”一查,就能看到“先容七款常用寫詩APP軟體”之類的話題。有人說笑:“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AI一秒作詩。”電腦作詩,早已不成問題。專門的“作詩神器”和ChatGPT比起來,有何不同?哪個更厲害?我有意識地作了比較。以網上某寫詩神器生成器為例,我出了“春天”的問題,機器瞬間作出:

桃紅柳綠又春天,山外暮雲飛滿川。啼鳥不知人去處,空留殘照落花煙。

詩味是有的,平仄押韻也無題目,或許高出ChatGPT一籌。但“作詩神器”是專門的、詳細的,而ChatGPT是世界性的、全方位的。“作詩神器”只能抓關鍵詞,同時輸入兩個詞,如杜甫和春天,它或許就“抓狂”了,甚至會作出“工部桃花綻”這等不知所云的句子;而ChatGPT的不同凡響,在於它的智慧化,可以如正常人一般交流,乃至反覆溝通,在互動中不斷去校正、貼近人類的指令。從上面的例子看,ChatGPT已經進化到了可以象徵性地模仿古代大家的不同風格,進行各具特色的仿作,這堪說是詩詞的高階模仿秀了。

上述分析實在可視作ChatGPT和之前AI作詩的核心區別,亦是ChatGPT之所以會引起眾人震動的原因。再詳細說,傳統的AI作詩,本質上仍是對資料庫的遍歷和抓取,好比根據“春”相關的意象,調取其中常見的二字、三字、四字短語,然後再依格律拼貼而成。儘管結果上可能完成度更高,但本質仍是“輸入-檢索-輸出”的機械模型。這也是為什麼傳統的人工智慧常被詬病成“人工智障”的原因所在。而ChatGPT之所以是“聊天機器人”,正在於它所模擬的物件是人的“思維與邏輯”,在人類不斷的發問互動中,獲取了更豐碩的資訊、校正了更精確的謎底,並形成鏈條,以此最佳化和迭代它的“思索”模式。這可謂是人機互動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新進展。如果說過去的AI誇大的是“電腦”,ChatGPT則是在模擬“人腦”。這不由得不令人深思,是否在不遠的將來,真的存在透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慧呢?

ChatGPT還有意想不到的進階功能。所謂詩情畫意,詩與畫是不分家的。詩人面臨挑戰,畫家也“不好混”。ChatGPT還可以根據詩句,瞬間畫出不錯的詩意圖來!反之,看圖作詩亦可。甚至莫奈的畫配上杜甫的詩,也是可以實現的(雖未必理想)。總之,其功能的雄強、延展,令人瞠目結舌!蘇軾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杜本就有得皮相仍是內在筋骨的區別,ChatGPT已經與“作詩神器”不可同日而語了!

有趣的事何其多!又有一位研究戲曲的朋友王照璵,讓ChatGPT當起劇作家來了,但願機器人創作三國時名將姜維死前的場景:

(舞臺上,姜維半躺在病床上,微笑著,口中輕聲哼唱)應天順人,扶危定亂,韜略機智,堪稱一方之英雄。數十年的歲月,歲月如歌,歌已斷,人已老,世事變遷,時代更迭,但志不移,仍以大義為重。

(伴奏悠揚,姜維慢慢閉上眼睛)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無悔青山願,白首千秋夢。唯有衣衫漸薄,英名漸短,逝者如斯,人生幾何?

(姜維微微一笑,深深吸了一口氣)希望眾人皆如我,心中澄明如秋水。莫問前程何去,白日已西,唯願身後留芳。(音樂漸止,姜維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其實是太有意思了!我也微笑著閉上了眼睛,沉思“劇作”。從形式看,大抵有個樣子;但細斟酌起來,恐怕許多地方與姜維的人物、性格等不貼切,仍覺隔靴搔癢。最解頤處,三國姜維的口中,竟唱出了宋代黃庭堅的名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可謂“關公戰秦瓊”矣。但請留意,黃詩和上文“數十年歲月”是呼應的,看來ChatGPT也覺得此句是描繪光陰流逝、抒發人生感觸的上乘佳句,人與機器可稱“英雄所見略同”,十分有趣。假設這是我佈置的功課,學生交出上面的答卷,我覺得仍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不算“下品”。

固然ChatGPT聲稱,它只是一個大型語言模型,透過強化學習進行練習;但是,實際上它已經可以部門取代人的聰明和工作了,跟著不斷進級、最佳化,它對人類未來工作與生活的影響也將是顛覆性的,部門白領已充分感觸感染到了來自它的兇猛衝擊。還有人以為,ChatGPT將帶來“高中英語的終結”。試問泛博的英語教師,是否體會到了瑟瑟寒意呢?

我的猜測是,從事文字寫作的工作者,在這一波科技革新的浪潮中,將受到嚴重挑戰。未來的趨勢是,工具性的寫作、格式化的案牘,ChatGPT很大可能會取而代之,藝術性、審美性的寫作則目前還無法取代人類。開句玩笑,機器人暫時還不會對杜甫構成威脅。ChatGPT的海量儲存、整合加工能力,天然是超過個人大腦的,因此可以根據聊天互動,組裝天生水平不錯的案牘。目前在法律界,已經泛起使用人工智慧撰寫訴狀的情況,這種邏輯性強的應用型體裁,恰是AI的“恬靜區”。

但是,ChatGPT的文字也難免帶有“機器味”“程式味”,不斷會有露出馬腳和紕漏的時候。仍以杜甫為例,請看ChatGPT對詩人的認知:“杜甫是唐代重要的詩人,他的詩風通俗易懂,意境深邃,內容廣泛涵蓋了社會生活、歷史、天然等方面。他的詩歌佈滿了沉鬱、感傷、憂國憂民等情感,反映了他對當時社會的深刻熟悉和批判。因此,杜甫的詩風可以說是具有抒懷和思想性的詩歌風格。”粗讀起來,頭頭是道,大差不差,如中學生答題,但題目恰恰出在文文莫莫、似是而非上。這段文字就有我講的“機器味”“程式味”,請問,假如把文中的杜甫換成韓愈、白居易、李商隱等,莫非不可以?我發現,越是接近現代人表述的藝術形式,ChatGPT越得心應手。之所以模擬古詩不夠理想,是因為與古典的目生與疏離,許多思索的邏輯和古典詩歌的體式、潛臺詞,都不在目前ChatGPT的大量練習範圍之中。如再玩個有趣的,讓ChatGPT模仿杜甫寫首詩,稱讚珍珠奶茶……這古今雜糅的刁鑽題目,又將讓它不知所措了。不外,假以時日,一切皆有可能。

哲人本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和《攝影小史》等書中,以攝影技術與繪畫的區別為例,獨具隻眼地抉出機械複製時代的文化產業傷害了藝術獨特的“靈暈”(Aura),或可視為ChatGPT討論的先聲。智慧聊天機器人依其強盛的學習、模仿能力,可舉一反三,炮製大量的流水線作品,但目前還不能像頂尖藝術家那樣“無中生有”、鑄造傳世精品。這也“倒逼”人類必需出產高質量的藝術品,不然將與AI無異,甚至不如它們。當然,技術樂觀主義者以為,人能透過駕馭最進步前輩的技術,從而拓展自身的邊界。由此言之,還存在一條半人工、半機器的“中間道路”,或不失為對未來人機互動方式的夸姣憧憬。

人寫作的上風,在於人情味、美的韻味,尤其高階寫作,具有光鮮的個人風格,獨樹一幟。再進一步說,經典往往不是孤立的作品,而是噴湧的真情與厚重的歷史的複合載體。我們愛杜甫,不是由於他的文筆多麼華麗,而是與時代的追憶、詩史的鮮活、情感的共識密切相關。我們看重作品的“靈魂”,還不只體現在“美”,更在於“真”與“善”帶來的感人肺腑的氣力。脫離這些,也許依然可以模擬出水平尚可的詩,但世物皆同,靈光不再,卻不會產生偉大的作品。換言之,ChatGPT可以正確描摹今天的月相,杜甫的詩卻能讓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夜晚注視唐朝的月光。如斯看來,ChatGPT仍是差了一截。

未來,誰知道呢?將來ChatGPT之類的爆款聊天機器人,會不會有靈魂和情感?這或許不是一種科幻的想象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指出,GPT3.5已經相當於九歲兒童的心智(請留意,是相稱,而非真的具備)。假如站在我的專業更深層地思索,當“詩言志”“詩緣情”的“志”與“情”被解構甚至消弭,純因模仿而作的是否仍是詩?只要作品符合一定的要求、規律,就能算作“創作”?更底線的題目是,當我們無法從詩的表面判定其背後的情感來自真情仍是模仿時,人與機器如何相區別?人要如何抒發意志、情感,才能體現自己獨一無二的思索與感觸感染?或許說,我們在使用ChatGPT的時候,就已經“移情”於機器?抑或自動拋卻了人的屬性和情志?我真不敢去多想了。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魔幻時代。科技令人眩目,更令人敬畏。

實在,在交通、醫療等比較“硬核”的領域,人工智慧的開發從未住手,但付諸實踐並引起強烈反響者卻不太多,由於這些與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關,屬於“犖犖大者”,需要大量的實驗,更涉及倫理題目,尤須審慎。但是在文化領域,無論是“阿爾法狗”戰勝圍棋冠軍,仍是AI作曲、作畫、作詩,都掀起過全民圍觀熱議。在AI的學習技術日漸精進之後,利用它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干涉整個創作環境是必然的。“創作倫理”等本應是在推出ChatGPT之類應用之前就思索的大原則,但社會對其邊界的規定好像十分恍惚,倉促間還無暇及此。

上一篇:1000億美元!... 下一篇:躊躇滿志,伊...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