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億美元!印度斥大手筆採購國產裝備,將複製中國軍工崛起道路?

首頁 > 軍事

1000億美元!印度斥大手筆採購國產裝備,將複製中國軍工崛起道路?

來源:東南衛視 釋出時間:2023-03-16 15:11

  【導讀】當地時間3月13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印度防務新聞》(Indian Defence News)訊息,稱印度國防部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採購國產武器,以降低對進口裝備的依賴。事實上,這並不是印度第一次提出相關口號,按照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資料,印度從2013年開始,就著手增加軍事裝備供應體系中的國產比例,並在過去的5年中取得了增加11%的資料成果,只不過這個成果的水分有點大。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相關報道

  在2021年度,印度曾宣稱其裝備國產化程序取得重大突破,當年度裝備採購費用中70%的份額,都被分配到國內而不是進口。但很尷尬的是,在第二年印度海陸空三軍獲得的約180億美元軍購預算中,超過70%是用來支付法國“陣風”戰鬥機、俄羅斯S-400遠端防空系統、美製“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等進口專案的採購費用。

  這種掩人耳目的數字遊戲甚至已成慣例,像印度國防部就宣稱,其2023年度國防武器採購經費的75%,都分配給印度企業,然後再透過2024年撥款彌補前一年進口裝備缺額。最重要的是,即使是表面上代表“印度製造”的印度國防企業,實際上大多數都是進口裝備的組裝工廠,無非是多過了一道手而已。

  印度採購法國“陣風”戰鬥機耗資巨大

  以2021年這個標誌性年份為例,當年印度三軍獲得採購經費共184.9億美元,其中11.7.7億美元支付給印度國內公司,主要分佈在“維克蘭特”號航母、“光輝”MK-1A戰鬥機、“阿瓊”MK-1A主戰坦克、AK-203突擊步槍以及ALH輕型直升機等專案中。這些裝備除了AK-203突擊步槍,是由俄羅斯方面提供製造資料,在印度廠家生產之外,其餘在理論上均是由印度自己開發生產,但也僅僅是“理論上”而已。

  印度國產ALH輕型直升機表現奇差

  以“維克蘭特”號航母為例,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曾在2021年6月下旬巡視“維克蘭特”號,並給出了該艦製造原材料、武器和感測器國產化率接近75%的資料。外界一度對此大為驚訝,後來才發現其實又是印度宣傳的文字遊戲。

  具體來說,“維克蘭特”號搭載4臺美制LM2500+燃氣輪機(與中國052驅逐艦主動力系出同源);主雷達是以色列出口的EL/M-2248MF-STAR(韓國國產兩攻也搭載了這一雷達),西班牙產Lanza-N雷達和義大利RAN-40L雷達作為輔助;4門義大利76毫米經典款奧托·梅萊拉艦炮、4座俄製AK-630近防炮、64單元以色列“巴拉克”近防導彈,構成了航母的艦載武器系統;法國“陣風”M艦載戰鬥機、美國“海王”反潛直升機、俄羅斯卡-31預警直升機(待定),則是艦載機隊伍的核心。

  “維克蘭特”號航母的進口成分不可謂不多

  如果再加上從俄羅斯購買的阻攔索,印度“維克蘭特”號上的國產元素屈指可數,之所以能佔據“75%”的高昂比例,應該是印度將由其大量製造的艦用鋼材,以某種“恰如其當”的方式計算得來。這種名為“印度國產裝備”,實則只負責最基礎框架製造,大量核心裝置還需採購的情況,同樣分佈在“光輝”、“阿瓊”和AHL專案中,這裡不再贅述。而很有意思的是,國內海軍在80年代,也曾大量從西方引進武器裝置。甚至也出現了像052型哈爾濱艦這種,搭載美製LM-2500燃氣輪機、法制“海響尾蛇”艦空導彈、德國MTU-20V956 TB92柴油機、英國SNTI-240衛星通訊天線等多國進口裝備的特殊軍艦。

  哈爾濱艦創下的進口裝備種類記錄至今沒有被超越

  因此,一直有觀點認為,在印度政府重視國產武器發展的現實驅動下,其也將以類似中國的發展步伐,逐漸實現對進口裝備的仿製和超越,最終複製中國軍事武器的輝煌,但這其實在20年內都是不可能的。中國軍事工業對進口裝備的態度,始終都是引進、仿製、吸收和進步,具體來說,就是不能容忍原裝進口武器一直服役而不改善。

  這裡以哈爾濱艦搭載的“海響尾蛇”為例,在第二艘052型青島艦上,國內就已經實現了仿製型海紅旗-7的上艦,甚至後來還對巴基斯坦出口,而哈爾濱艦也在2003年換裝海紅旗-7。在建立起完善的裝備設計、製造體系後,新一代紅旗-16融合其他資源應運而生,並最終憑藉改進型紅旗-16B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完成了國產中程艦空導彈的四步發展戰略。

  054A搭載的紅旗-16效能相當出色

  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僅僅仿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考慮到仿製花費的資源和時間,直接仿製得到的裝備問世時註定已經落後(比如海紅旗-7和殲-11B)。在仿製過程中得到的人員隊伍、製造體系才是最大的收穫,也是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印度進口裝備的問題在於,其往往連仿製這一步都沒走完就停住了,完全沒有起到錘鍊隊伍和組建國產製造體系的效果,實際上僅僅是引起可用裝備並得到一個偽國產的名義。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印度的工業實力不足以提供足夠的發展資源,再加上缺乏競爭的印度國有軍事工業體制導致的。

  殲-16才算是國內仿製並吸收“側衛”技術的巔峰之作

  因此,除非印度政府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對整個工業結構進行根本性改革,扭轉缺乏活力的特性,否則這種國產裝備不堪大用、整體水平不見起色的情況就一直會持續。考慮到近年來僅僅是幾次小改革,都在印度引起巨大動盪,這種工業改革在20年內實施的可能性基本為零。而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號稱1000億美元的國產裝備採購,還是眼花繚亂的印度國產武器發展,其實都是障眼法和數字遊戲而已。

上一篇:個性化場景推... 下一篇:谷曙光︱文字...
猜你喜歡
熱門閱讀
同類推薦